【奇方妙药】口疮方集锦

12-27 生活常识 投稿:你与清晨阳光
【奇方妙药】口疮方集锦


     江苏 翟德山 据《医学教育网》文 整理编辑     2013-7-20

 

快速治口腔溃疡的5个小偏方

  1.西瓜霜:

  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被历代医家视为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药,清代名医顾世澄将其正式载入《疡医大全》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将几片西瓜霜碾成粉状,敷于溃疡处,一天数次,效果不错。

  2.蜂蜜汁含漱:

  蜂蜜内服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外敷可以敛疮止痛、促进细胞再生。治疗口腔溃疡,可用10%的蜂蜜汁含漱;或者将口腔洗漱干净后用消毒棉签蘸蜂蜜涂于溃疡面,涂擦后暂不要进食。15分钟左右,可将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数次。

  3.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是著名的化淤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成药,据现代研究证实,可以抗炎、愈创,有利于伤口的消炎和愈合。用云南白药外敷于口腔溃疡创面,每天2次,2~3天即可痊愈。

  4.西瓜:

  西瓜是天然的中药“白虎汤”,具有清热解暑的良效,西瓜霜就是从此而来。取西瓜半个,挖出西瓜瓤,挤取汁液,瓜汁含于口中,约2-3 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重复数次。西瓜中最具清热功效的是西瓜翠衣,就是红瓤和绿皮之间的部分,用此疗法时,要多吃一些翠衣。此外,还可以直接用西瓜霜 的粉剂喷到溃疡处。

  5.冰片:

  到中药店买来冰片,直接蘸取点在患处,每天2次,3天基本就好了。但冰片辛凉走窜,不宜常用。

口腔溃疡中医疗法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可以用于口腔溃疡的中药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内服药两大类。 局部用药以散剂为主,例如锡类散、珠黄散、三七粉、青吹口散、西瓜霜、珍珠粉、青黛散等等。

全身内服用药根据主治功能不同又分若干种类。

1、清热解毒类:一清胶囊,清身饮冲剂,金银花露、银翘片,桑菊感冒片等。常用的中草药有藿香、佩兰、蒲公英、白芷、大青叶、板兰根等。主治实火型口腔溃疡;2、活血化瘀类:丹参片、三七片、小金丹、灯盏花素片等。常用中草药有:丹参、三七、川芎、红花、桃仁、泽兰、当归、首乌等。主治气滞血瘀型口腔溃疡;3、滋阴类: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石斛夜光丸,生脉饮等。常用中草药有生地、玄产、麦冬、玉竹、石斛等。主治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4、健脾补肾类:金匮肾气丸、苁蓉补肾丸、健脾丸,保和片等。常用中草药有山药、白术、扁豆、山查等。主治脾虚湿困型口腔溃疡;5、补气补血类:参芪丸,十全大补丸,安神补心丸、凝血糖浆、枣仁丸,云芝糖肽、玉屏风冲剂等。常用中草药有当归、熟地、黄花、党参等。主治气血两虚型口腔溃疡;6、疏肝理气类: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等等。常用中草药有龙腥草、柴胡、枳壳、延胡索、香附、郁金等。主治肝气郁结型口腔溃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复发性口腔溃疡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

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临床辨治体会如下:

一、心脾蕴热证

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方用自拟泻心疗疮汤:黄芩15g,黄连5g,大黄10g,赤白芍各15g,莲子心3g,生甘草5g,虎杖15g,炒栀子10g.

病案举例:何某某,男,32岁,2002年10月16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口剧痛不能进食。症见舌尖及上下口唇黏膜有芝麻大小如绿豆大溃疡3个,灼热剧痛,不敢进食,口苦口臭,大便3日未行,小便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检查间舌尖部有0.1×0.5cm溃疡1个,四周红肿,中间基底凹陷,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上下唇内侧各有1个0.1×0.1cm大小溃疡。此因心火与脾胃热邪循经上炎所致,证属心脾积热,熏蒸生疮,治宜清热泻火,宁疮止痛。处方:大黄10g,黄芩15g,黄连5g,生石膏30g,炒山栀10g,防风1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5g,玄参20g,生地30g,虎杖20g,元胡15g.每日1剂。上药用清水煎2次,取400ml分4次温服。服药1剂后,大便已通,口疮疼痛减轻,能吃流食。服药7剂后复诊,口疮疼痛已不明显,口腔溃疡面积缩小,溃疡表面黄苔转为白苔。上方去黄芩、黄连、大黄,加黄芪、当归、白及,再服7剂而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本例患者常值夜班,平时吸烟嗜酒,日积月累,郁积心火与脾胃之火,火热上炎,熏蒸口舌黏膜而热腐生疮。方用泻心汤、增液汤、泻黄散、赤芍甘草汤加减化裁,一方面用增液汤补液灭火,一方面用苦寒之剂泻火,釜底抽薪,心脾之火自然熄灭,口疮愈合。同时嘱咐患者值夜班时少抽烟、少喝酒,截断火热的来源,同时适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使内热有排泄渠道,口疮愈合后减少复发。

二、虚火上炎证

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略细数。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治宜养阴生津,滋阴降火。方用自拟滋阴疗疮汤:生熟地各15g,北沙参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20g,知母10g,黄柏10g,麦冬15g,当归10g,生黄芪15g.

病案举例:刘某某,男,50岁。2003年3月15日初诊。其患口腔溃疡2年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方治疗不满意。来诊时可见齿龈和舌边各有1个溃疡,如绿豆大小,中间凹陷,覆盖白膜,四周隆起,色淡红,自觉口疮轻度疼痛,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自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略数。证属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养阴津,清降虚火。处方:生熟地各15g,山药10g,山萸肉10g,泽泻15g,丹皮15g,土茯苓20g,知母、黄柏各10g,当归10g,北沙参20g,麦冬15g,虎杖20g,生黄芪15g.服上方14剂,口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改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以巩固疗效。

患者口疮生在齿龈和舌边部位,齿为肾所主,舌边属肝胆区域,又因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为虚,故此为肝肾阴虚所致。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伤阴,阴津不足,虚火上扰,熏蒸口腔黏膜而生疮。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之象。方选知柏地黄丸合一贯煎化裁,一方面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滋补肝肾之阴以治其本,另一方面用知母、黄柏、丹皮清虚热,降虚火,又加虎杖20g,清热通便,使火有去路,此为方中用药之妙。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效如桴鼓。口疮治愈后再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三、治疗体会

1.口疮多为火热之证,当分虚实。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口苦口臭,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解毒止痛;若患者年老体弱,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

2.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可提高疗效。口疮部位在口腔,除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治疗外,尚需局部用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疮局部。临床常用梅花点舌丹、西黄清醒丸、六神丸等药,令病人少量多次含服,以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3.黄芪、甘草是治疗口腔愈合的良药。黄芪补气固表,有敛疮生肌收口之效,最适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生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故不论口疮属实火虚火,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酌情加入生黄芪和生甘草,可减轻口疮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4.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口疮的关键。口疮多为脏腑之火上炎,熏蒸口腔黏膜而病。治疗口疮用生地养阴生津以灭虚火,用虎杖清热泻火以灭实火。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生地黄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具有显著的泻下通腑作用。口疮患者服药后二便通畅,火热下行,引起口疮的实火与虚火随二便排出,口疮自然会愈合。除药物疏通二便以外,还应嘱咐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二便通畅,少烟少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减少火热的来源。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口腔溃疡复发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一般用泻火解毒、清利湿热的治法。常用黄芩、黄柏、栀子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或用竹叶10克、木通10克、生地黄15克、甘草5克、黄芩12克、灯芯10根,水煎服;或用清胃黄连丸,每次服9克,每日2次。

大便燥结不通者,宜用牛黄解毒片,每次服2片,每日2~3次;或用牛黄清胃丸,每日服1粒,每日2次;或用大黄、玄明粉各1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水煎服。在内服药物的同时,宜用温盐水漱口,并在溃烂局部外涂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等。

用细辛外敷治病是我国古代民间流行的一个验方,由于方法简单,见效快,所以此方法一直很受欢迎。

方法:将细辛10克捣碎,加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填入脐窝,上敷塑料薄膜,外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4小时后再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效果好。

用药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全面营养,忌食辛辣,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大便通。

口腔溃疡的“自然疗法”

蜂蜜疗法: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5分钟左右,可用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硫酸锌疗法:服用硫酸锌片或12%硫酸锌糖浆,成人每次40~80毫克,1日3次,一般连用5~7天即可痊愈。

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可可疗法:将可可粉和蜂蜜调成糊状,频频含咽,每日数次可治口腔发炎及溃疡。

白菜根疗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2次。

菜籽疗法:取白萝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葱白15克,放一起捣烂,贴于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溃疡。

苹果疗法: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核桃壳疗法:将30~50克核桃壳熬水2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

治口疮验方

处方:野蔷薇20克,野菊花20克,金银花20克,生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以水煎煮成药汁150毫升左右,贮存备用。用时以棉签蘸此液轻轻擦拭口腔溃破处,也可将药水含在口中,5—6分钟后再吐去,每天3—4次,一周左右口疮即可痊愈。

口腔溃疡:熟地归芪汤

药物组成  熟地15g  女贞子10g  山药10g  丹皮l0g  生黄芪10g  当归10g  川芎10g  牛膝10g  山茱萸10g  茯苓l0g

制剂用法  上方加水煎至300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服4周为1疗程。

适应病证  口腔溃疡,肝肾阴虚,虚火挟瘀型。证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

病案举隅  王某,女,53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余,每年发作10余次。诊见舌尖及两颊粘膜多处溃疡,疼痛剧烈,伴头昏、腰酸乏力,舌质暗红有瘀斑,脉沉细。诊断为口腔溃疡,证属肝肾阴虚,虚火挟瘀。治以滋养肾阴、活血散瘀。用上方连服4剂后,部分小溃疡开始愈合,疼痛缓解,又原方继服6剂,口腔溃疡痊愈。为巩固疗效,原方再服5剂,随访半年未发。

常喝黄芪茶口腔无溃疡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黄芪不仅对体虚感冒、慢性肾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还是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良药。

  复发性口腔溃疡表现为口腔局部皮肤破损,伴有气血循环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湿热蕴毒有密切关系。被誉为“疮家圣药”的黄芪具有益气托毒、生肌敛疮的功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溃疡初起时可通过益气、活血、托毒等作用促进毒邪的消散;溃疡形成后可通过生肌、敛疮、消肿等功效缓解症状、促进溃疡局部肌肉的生长、加速溃疡的愈合。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口腔溃疡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及免疫力低下有密切关系,而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菌、抗病毒等作用,从而能从根本上防治口腔溃疡,此外,黄芪还可以通过改善溃疡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等作用来促进溃疡的愈合。

  黄芪有生黄芪、炙黄芪之分,炙黄芪偏于补气,生黄芪偏于生肌敛疮。因此,口腔溃疡患者如果伴有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多汗、反复感冒等明显的气虚症状时,最好选择炙黄芪来泡水喝,常用量为10—15克;患者若无上述气虚症状,则最好选择生黄芪泡水喝,常用量为6—9克。

  由于黄芪会加重上火的症状,又能止汗,故凡外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热毒炽盛者均不宜用。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病人在服用黄芪时不可擅自加大剂量,否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饯白夹竹桃治愈口腔溃疡

记得很小的时候嘴角常常溃疡,起一些白色的小泡在嘴边,吃东西甚至喝水的时候都会疼。此时,妈妈就会用一根牙签儿从一个褐色的玻璃瓶里挑出一点巧克力颜色的东西放在我嘴里。甜甜的,也没有那种很刺激的疼。真好!过不多久,溃疡的白泡泡就很快消失掉了。有时候即使不疼了还会装样子去吃那花瓣,甜蜜蜜的,真是诱惑。后来才知道那是白夹竹桃的花瓣。在它开的时候,我也会自己去采。采回家,看着妈妈把它洗过后,放到干净的玻璃瓶子里,用白糖和蜂蜜浸好。待到十多天后,当白色的花变成巧克力颜色时就可以用了。这个偏方屡试都爽,且随着我们的生活圈子发扬光大。唯一的遗憾就是不知道它的作用原理,据说夹竹桃花好像是有毒的,难道这是以毒攻毒?

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主任樊永平点评:夹竹桃别名柳叶桃等,性平,味苦,有大毒。有强心利水、祛痰定喘、镇痛祛淤的作用。主要用于心力衰竭、咳喘、癫痫、跌打损伤、经闭。夹竹桃新鲜树皮的毒性比叶强,干燥后毒性减弱,花的毒性较轻。成人服用夹竹桃干燥叶3g足以致死。

文中作者将洗干净白夹竹桃的花瓣放到干净的玻璃瓶子里,用白糖和蜂蜜浸好十几天后,白色的花变成巧克力色,用之外涂治疗口疮,屡试都爽。其加工的过程,可能最大限度地解除了白夹竹桃花原有的毒性,而保留了味苦解毒的作用,因而对口疮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有报道称,夹竹桃的中毒表现主要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再者是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可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继之可见肢麻、肢冷汗出、皮肤紫斑、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痉挛抽搐、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不提倡使用本品疗疾。凡误用本品出现上述中毒表现的应立即到医院救治。

诚然,本文作者将经过特殊处理的极少量白夹竹桃的花外敷点治口疮,方法简便易行,弥补了临床上口疮容易复发、内服治疗效果不满意的不足,但其作用机理及是否会引起中毒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读者不可随意试用。

蔡氏溃疡散

  组成:硼砂30克,赤石脂20克,儿茶30克,血竭3克,朱砂3克,珍珠粉1.5克,冰片1克,薄荷霜1克,荸荠粉10克,柿霜4克。

  功效:清热解毒,化腐生肌,消肿止痛,收湿敛疮。

  主治:口疮。

  用法:将药研末,装入喷粉器内,喷于患处,或于竹筒,日3次。

口舌生疮竹叶酒

[配方]  淡竹叶250克,米、曲适量。

[制法]  将竹叶煎汁,同曲、米。如常法酿酒,酒熟压去糟渣,备用。

[功用]  清心利尿。

[主治]  小便赤涩热病、心烦口渴、口舌生疮、音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用法]  口服。不拘时徐徐饮之。以愈为度。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药洒疗法》。

口舌生疮金花酒

[配方]  黄柏90克,黄连15克,栀子30克,江米酒500毫升。

[制法]  上药用江米酒煎数百沸,去渣,备用。

[功用]  泻火煤湿、解毒杀虫。

[主治]  口舌生疮、牙龈出血。

[用法]  口服。不拘时,每次空腹服20毫升。

[附记]  引自《景岳全书》。

咽中生疮苦酒汤方

[配方]  半夏(汤洗7遍、切)14枚,鸭子(去黄留白)1枚,苦酒100毫升。

[制法]  上3味,内半夏,鸡蛋清于苦酒内,以鸡子壳置剪刀杯中,安火上,煮2沸,去渣,备用。

[功用]  祛疾散结。消肿利房。

[主治]  伤寒少阴病、咽中生疮、语声不出。

[用法]  口服。少少含咽,以疲力度。

[附记]  引自《圣济总录》。

通利咽喉艾篙酒

[配方]  艾蒿1把(切),白酒15毫升。

[制法]  上药,用白酒和水15毫升,同煎至八分,去渣,备用。

[功用]  通利咽喉。

[主治]  鱼骨鳗在咽中。

[用法]  口服。上剂,分2次温服。

[附记]  引自《民间百病良方》。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一般用泻火解毒、清利湿热的治法。常用黄芩、黄柏、栀子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或用竹叶10克、木通10克、生地黄15克、甘草5克、黄芩12克、灯芯10根,水煎服;或用清胃黄连丸,每次服9克,每日2次。大便燥结不通者,宜用牛黄解毒片,每次服2片,每日2~3次;或用牛黄清胃丸,每日服1粒,每日2次;或用大黄、玄明粉各1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水煎服。在内服药物的同时,宜用温盐水漱口,并在溃烂局部外涂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等。

用细辛外敷治病是我国古代民间流行的一个验方,由于方法简单,见效快,所以此方法一直很受欢迎。

方法:将细辛10克捣碎,加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填入脐窝,上敷塑料薄膜,外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4小时后再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效果好。

用药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全面营养,忌食辛辣,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大便通畅。

治口腔溃疡验方

1、用蜂蜜25克,绿茶1克,五倍子10克,将五倍子加水400毫升,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和蜂蜜。5分钟后分两次徐徐饮下,连续3天。

2、用蜂蜜30克,硼砂3克,将其拌匀,涂敷患处。每日3次,连服3至5天。

甘露饮

  组成:熟地15-20克,生地12-15克,麦冬10-15克,天冬10-15克,石斛10-15克,枇杷叶9-12克,枳壳6-9克,茵陈10-20克,黄芩6-12克,甘亓3-6克。

  功效:养阴清热,化湿敛疮。

  主治:口疮。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

小儿口疮各种治疗方法

  小儿口疮

  小儿口疮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它以口腔内唇颊、上腭粘膜、牙龈及舌边等处出现数量及大小不等的浅黄色或灰白色溃烂面,并见周围红赤疼痛为特征。本病常由脾胃积热、心火上炎、虚火上炎几种情况所引起。常用的临床有效偏方如下。

  [方一]番茄数个。将番茄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尽量多含些时间,1日数次。

  本方适用于脾胃积热型口疮。

  [方二]西瓜1个,白糖少许。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拌匀腌渍,再曝晒至于,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本方常食可治口疮,以及目赤、热病消渴等症。

  [方三]葫芦瓜500克,冰糖若干。将葫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煲汤,用冰糖调味,饮汤,瓜可吃可不吃。

  本方对脾胃之热所引起的口疮有效。

  [方四]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将生石膏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与生地、粳米煮粥,日1次。

  本方适用于口舌溃烂、口中热臭。

  [方五]淡竹叶6克,灯心1.5克,人乳汁(或牛乳)100毫升。先煎竹叶、灯心,取汁10毫升,点入乳汁中和匀。每日数次,不拘多少。

  本方适用于小儿鹅口疮、口舌生疮、小便赤湿、小儿夜啼等症。

  [方六]鲜荷叶1块,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

  将荷叶、冬瓜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本方除治小儿口疮外,亦适用于暑天口渴心烦,肺热咳嗽,痰黄稠,小便短赤。

  [方七]生地、大青叶各6克,生石膏、花粉各9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粳米、白糖煮粥,日1剂,连续服食3——4剂。

  本方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的小儿疮疹性口腔炎。

  [方八]红柿不拘多少,糯米50克,蜂蜜少许。将红柿下筛取汁,和糯米煮粥,调和蜂蜜,做餐食。

  本方适用于热病口烦渴,于咳咯血,口疮舌烂。

  [方九]灶心土、竹叶等量。将灶心土煎水澄清,清液煎竹叶,取汁,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心脾阴液不足,虚火妄动上炎口舌的口腔溃烂。

  [方十]银耳10——12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银耳为度,泡浸1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拣去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食银耳饮汁,每日1次。

  本方对虚热型口疮尤宜,经常食用对体质虚弱者有滋补作用。

小儿口疮方

处方: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花粉、玄参、麦冬、淡竹叶、板蓝根、甘草各6~10克。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1剂。此外,外用淘米水煮沸冷却后,以棉签蘸洗患处。

加减:重症者加石膏、芦根各10~20克,石斛6~10克,火麻仁5~10克。

主治:小儿口疮。

小儿口疮的分型食疗

  脾胃积热型口疮症见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软腭等处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红,疼痛不能进食并出现烦躁口渴、小便赤、大便干。宜用清热解毒之法治疗。常用糖渍西瓜肉:将西瓜肉去子、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搅匀腌渍,再曝晒至干,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心火上炎型口疮症见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烦躁常哭、口干欲饮、小便短赤。宜用清心泄热之法治疗。荷叶冬瓜汤:每次用鲜荷叶一块,鲜冬瓜 500克,加水煮汤另加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虚火上浮型口疮症见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色黄白、周围颜色淡红、神疲颧红、虚烦口干,且反复发作。宜用滋阴降火法治疗。常用冰糖银耳羹:将银耳 10— 12克,加冷开水浸一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每日一次。

  小儿口疮除采用食疗外,还应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勤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减少邪毒在口腔滞留的机会。

治疗小儿口疮的偏方1

  黄柏30g,薄荷9g,青黛3g.

  制用法:共研细末,每次用2g涂患处,日3次。

  疗效:2—3天痊愈。

治疗小儿口疮的偏方2

  吴茱萸30g,醋30毫升。

  制用法:将吴茱萸研成细粉,用醋调成糊状,涂两足心涌泉穴,每日1次。

  疗效:治疗多例,2——3次痊愈。

治疗小儿口疮的偏方3

  南星30g,醋适量。

  制用法:将天南星研成细粉,用醋调成糊状,临睡前涂两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外用纱布包扎,每次12小时。

  疗效:治疗多例,均愈。

口疮治疗系列

  1 急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及治疗:

  症状:急性起病是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严重时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

  慢性起病是咽部异物感,发痒,灼热,干燥,微痛等分泌物或多或少,但粘稠常引起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清除分泌物时可引起恶心,空咽时堵塞感,颈部发紧。咽部间或有固定位置的疼痛,有时表现为咽部有贴树叶感,虫爬感,搔痒感,细棍带窗感,痰粘着感或成小球样在咽部上下活动,全身伴有精神忧郁,生疑,啖气,失眠。

  治疗:

  (1)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

  (2)中医治疗: 首选吹喉散局部喷药,每天两次。

  (3)内服中药:

  a:凉血活血 清咽利喉处方 咽炎一号(元参 生地 丹皮 知母 黄芪 穿山甲 川贝)等二十多味。

  b:疏肝和胃 清利咽喉处方 咽炎二号(白术 云岑 陈皮 半夏 紫苏 穿山甲 贝母)等二十多味适应于咽部有异物感,轻则如有痰团或小树叶,重则如有痰阻塞 叶之不出 咽之不下 咽喉不痛但有时 发紧,饮食吞咽顺利 胸闷气短 甚至胃脘痞闷 夜间咽喉干燥 舌苔薄白。

  c:针刺或射频治疗。

  d:预防与锻炼身体。

  注意衣食起居 增强抗病能力 戒烟酒 忌辛辣 节房欲 少冷饮 避粉尘。

  治疗鼻 咽 龋齿 慢性扁桃体炎等 养成每日大便一次本病预防良好。

  2 急性喉炎:

  是喉粘膜的急性炎为常见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咽炎,男性发病率较高,发生于儿童则病情多较严重,此病多发于冬季、春季。

  病因:

  感染:一般认为多发于伤风感冒后,先有病毒入侵,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等。

  职业因素:过多吸入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如氯、氨、硫酸、硝酸、毒气、烟熏等),亦可引起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 使用嗓音较多的教师、演员、售票员等,如发声不当或使用声带过度,声带急性炎症的发 病率较高。

  外伤:异物、检查器械的损伤喉部粘膜,也可继发急性喉炎。

  烟酒过度、受凉、疲劳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急性喉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为急性鼻炎或急性咽炎的下行感染。故多有鼻部及咽部的炎性症状。起病时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

  声嘶:是急性喉炎的主要症状,轻者发音时音质失去园润、清亮,音调变低、变粗,重者发声嘶哑,严重者只能作耳语,甚至完全失音。

  喉痛:患者感喉部不适,干燥,异物感,喉部及气管前有疼痛,发声时喉痛加重,但不妨碍吞咽。

  咳嗽多痰:因喉粘膜发炎时分泌物增多,常有咳嗽,初起时干咳,至晚期则有粘脓性分泌物,因较稠厚,常不易咳出,粘附于声带表面而加重声嘶。

  检查:

  间接喉镜下可见喉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亦呈红色,有时可见声带有粘膜下出血,声带边缘因肿胀而变厚。两端较窄呈梭形,发声时不能闭紧,其表面常附有粘稠分泌物。室带、杓会厌襞亦可显著充血肿胀。

  治疗:

  吹喉散:直接喷洒于声带,喉症部位,每日两次。去腐生肌,消炎止疼,活血逐瘀,通经活络,敛疮排脓,化痰软坚,行气散结,镇静安神,止咳化痰,清热解毒。

  去除刺激因素:戒除烟酒。注意声带适当休息,减少发声,禁止大声叫喊,纠正发音方法。积极治疗鼻咽、下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通畅减少邻近器官病变的分泌物对喉部的刺激。

  3 中医治疗口疮:

  口疮,就是口内生疮,也叫口腔溃疡,边缘色红,中心是黄绿色的溃烂点,疼痛剧烈,流口水,常伴口臭、口干、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轻的口疮只溃烂一二处,重的口疮可扩展到整个口腔,甚至引起发烧和全身不适。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病因较复杂,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疲劳等有关。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就有一定的疗效,中医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血虚性口腔溃疡:此病多发生在口唇、舌根、两颊部,溃疡面常呈灰白色,周围轻微红肿,此愈彼起,绵延不断,愈后无痕迹,伴溃疡处疼痛难忍及头部疼痛,并头痛牵拉眉棱骨疼痛,月经量增多,神疲乏力,心悸、夜寝不安等症状,系由于身体血虚,加之月经周期血更虚甚,是因血不能濡养头脑产生头痛。通过中药辩证施治可达到治愈目的。

  二、肝火旺型口腔溃疡:此型常好发生口唇、牙龈、舌尖及两颊部,溃疡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顶部痛、头晕、目眩、易怒、口苦等症。属人体素质肝阳偏亢,经行阴血下注冲住,使阴血亏虚而不能上抑肝阳而致头痛及口腔溃疡,平时注意加强降肝火,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有痹益之效。

  三、血瘀型口腔溃疡:溃疡面色泽呈淡灰白色,有发展快、愈合慢之特点。女性往往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口腔粘膜中突然发生数枚溃疡,局部剧烈疼痛,头痛位置固定不变,月经色呈紫黯,有瘀斑,如长期不治,易导致病情加重。 在防治女性月经期口腔溃疡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按疗程服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饭菜,多饮水。治疗过程中,以不吃辛、辣、发味类食品为上策。

  有些复发性溃疡与胃肠功能紊乱、某些营养缺乏、机休免疫力降低、口腔卫生不良或精神因素有关,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除外敷、内服药物外,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

  吹喉散 局部用药

  内服中药:清热解毒中药。

  4 声带小结:

  也称声带结节,歌唱者小结,是慢性喉炎的一型,由炎性病变形成。

  病因:多由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所至。常见于大班上课的教师,超过其自然音域而歌唱的高音歌唱家,病变位置多在声带膜部的中点,亦是发高音时声带振动部的中点位置。初起为粘膜下的小血肿,后经机化,逐渐发展成为小结。

  临床表现:早期时发高音破裂,亦称发“毛”,用声易疲劳而不持久,发低音无变化以后逐渐加重,由多数音破裂(沙)而明显漏气(哑)。声嘶亦从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

  检查:喉镜检查示声带前、中1/3的交点的游离缘,二侧对称性突起,早期如红色柔软的息肉样变,并有水肿。病程长者,呈苍白小突起,半透明,表面光滑,基部可见少数小血管,发音时两侧小结相贴而妨碍声带闭合。

  5 喉息肉:

  常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处的边缘,称为声带息肉,

  病因:由于长期发声不当,或始于一次强烈发声之后,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喉部的慢性病变。

  病理:初起时,在声带膜部的边缘、上皮下的潜在间隙中,有组织液积聚,出现局部水肿,血管扩张和出血,继而逐渐呈苍白水肿样半透明玻璃样变性或纤维增生,形成椭圆形或园形声带息肉,分局限性和广基性2型。

  临床表现:主要是声嘶,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类型而异。小的局限性息肉仅有轻微的声音改变,基底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而单调,不能唱歌,甚至失音。大息肉可致喉鸣和呼吸困难。

  检查:喉镜检查,局限性声带息肉多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部,基底小而有蒂,半透明淡红色或黄白色园形或椭圆形肿物,自声带边缘长出,可随呼吸上下活动。有时可悬于声门下在呼气时才窥见。广基型可见基底宽广的半透明灰白色或淡红色肿块,常发于一侧,两侧均有者少见。

  6 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内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成慢性炎症,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病变。鼻腔及鼻窦感染,也能伴发本病。

  本病的发生机理,尚未清楚,下列二种解释为目前较为普遍的论点。

  (一)、由于反复急性发作,机体抵抗力减弱,即是免疫反应下降,形成慢性病变。

  (二)、出现自身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本病的特点是常驻有急性发作史,而平时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有时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轻微症状,如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吞咽、或语言共鸣的障碍,由于经常咽下炎性分泌物,刺激胃肠,或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引起全身反应。导致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 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这些点状物有时需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才能自窝内排出,扁桃体大小不定,儿童、青年多属增生者,扁桃体肥大,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常有粘连,患者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并发症:人体可能受扁桃体隐窝内细菌和毒素的影响,发生变态反应,产生各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肾炎、长期低热等。因此,慢性扁桃体炎常被指为全身感染“病灶”之一。至于如何把“病灶”和全身性疾病联系起来,目前尚无客观确切的方法。

  治疗:中医中药(一)吹喉散直接喷洒在扁桃体病变部位,每日两次(二)针刺 排脓(三)内服中药 (1)风热型:疏风清热 解毒消肿(2)痰热型:清热宣肺 化痰利咽

  7 急性扁桃体炎:

  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往往伴有程度不同与范围不一的急性咽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中医称为“乳娥”。称急性扁桃体炎为“烂乳娥”“喉娥风”。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

  病因:受凉、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有慢性病灶存在等。

  临床表现:分为二型

  (一)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病变较轻,炎症仅限于表面粘膜,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其症状与一般急性咽炎相似,有咽痛、低热和其他轻度全身症状。检查时可见扁桃体及舌腭弓表面粘摸充血肿胀,扁桃体实质无显著肿大,表面也无渗出物。 (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炎症起始于隐窝,继而进入扁桃体实质,使扁桃体明显肿胀,重者可出现多发性小脓肿,隐窝内充满由脱落上皮、纤维蛋白、脓细胞、细菌等组成的渗出物,并自窝口排出,本病起病急,局部和全身症状都较重,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常散射到耳部,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有时感到转头不便,全身常有恶寒高热,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检查时可,见扁桃体有大,周围充血,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连接脓点可连成假膜,但不超过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不留出血创面,如扁桃体实质内有化脓病变,可在表面看到黄白色突起。

治疗:中医中药(一)吹喉散直接喷洒在扁桃体病变部位,每日两次(二)针刺 排脓(三)内服中药 (1)风热型:疏风清热 解毒消肿(2)痰热型:清热宣肺 化痰利咽

口疮方一

  番茄数个。将番茄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尽量多含些时间,1日数次。

  本方适用于脾胃积热型口疮。

口疮方二

  西瓜1个,白糖少许。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拌匀腌渍,再曝晒至于,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本方常食可治口疮,以及目赤、热病消渴等症。

口疮方三

  葫芦瓜500克,冰糖若干。将葫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煲汤,用冰糖调味,饮汤,瓜可吃可不吃。

  本方对脾胃之热所引起的口疮有效。

口疮方四

  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将生石膏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与生地、粳米煮粥,日1次。

  本方适用于口舌溃烂、口中热臭。

口疮方五

  淡竹叶6克,灯心1.5克,人乳汁(或牛乳)100毫升。先煎竹叶、灯心,取汁10毫升,点入乳汁中和匀。每日数次,不拘多少。

  本方适用于小儿鹅口疮、口舌生疮、小便赤湿、小儿夜啼等症。

口疮方六

  鲜荷叶1块,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

  将荷叶、冬瓜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本方除治小儿口疮外,亦适用于暑天口渴心烦,肺热咳嗽,痰黄稠,小便短赤。

口疮方七

  生地、大青叶各6克,生石膏、花粉各9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粳米、白糖煮粥,日1剂,连续服食3——4剂。

  本方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的小儿疮疹性口腔炎

口疮方八

  红柿不拘多少,糯米50克,蜂蜜少许。将红柿下筛取汁,和糯米煮粥,调和蜂蜜,做餐食。

  本方适用于热病口烦渴,于咳咯血,口疮舌烂。

口疮方九

  灶心土、竹叶等量。将灶心土煎水澄清,清液煎竹叶,取汁,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心脾阴液不足,虚火妄动上炎口舌的口腔溃烂。

口疮方十

  银耳10——12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银耳为度,泡浸1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拣去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食银耳饮汁,每日1次。

  本方对虚热型口疮尤宜,经常食用对体质虚弱者有滋补作用。

口腔溃疡简方14则

  鸡蛋 鸡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状,绿豆适量放陶罐内冷水浸泡十多分钟,放火上煮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煮),这时绿豆未熟,取绿豆水冲鸡蛋花饮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好。

  六神丸 取六神丸1支(30粒)碾碎成粉,加2毫升凉开水浸透成稀糊液备用。用前先清洁患者口腔,然后用细长棉签蘸上六神丸液涂于溃疡面,以餐前1~15分钟用药为佳,每天3次,睡前加用1次。一般用药5分钟即可起到止痛效果。小溃疡1.2天可痊愈,溃疡面较大者5天痊愈。

  云南白药 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日2次,一般2~3天痊愈。

  全脂奶粉 选用全脂奶粉,每日2至3次,每次一汤匙,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晚间休息前冲服效果更佳。一般2天溃疡症状即可消失。

  西瓜 西瓜半个,挖出西瓜瓤,挤取汁液,瓜汁含于口中,约2~3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反复数次。

  维生素C 将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澈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

  甲氰咪胍 服将甲氰咪胍1~2片研成细末,用棉签蘸药粉涂于溃疡面上,10分钟内不要饮水,每日2次。

  六味地黄丸 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日2~3次,每次6~8克。

  浓茶 我国明代药典《本草纲目》称:“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据研究,茶含单宁,具有收敛作用,浓茶漱口可促使口腔溃疡愈合。

  庆大霉素 用消毒棉签蘸取庆大霉素4万单位2毫升注射液轻涂口腔内溃疡面,数分钟后再涂一次,每日4次,即三餐后和睡前,漱口后涂上药液,一般2~3日即愈合。

  西红柿西红柿汁含口中,每次含数分钟,一日多次。

  柿霜 从柿饼上取柿霜,用开水冲服或加入粥中服用。

  芭蕉叶 采鲜芭蕉叶适量,将其用火烤热贴敷于口腔溃疡处,每日2~3次。

  95%乙醇 用棉签沾上95%乙醇,轻压口腔溃疡点,并轻轻转动棉签除去溃疡面上的腐败组织,每天2~3次,每次20~30秒。治疗口腔溃疡,绝大多数在2—3天愈合。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