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这5个习惯

12-27 生活常识 投稿:溺于你心海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这5个习惯


来自凯叔讲故事 


有能力的孩子飞得高,有好习惯的孩子才能飞得远。

——凯叔

作者 | 凡紫寒


最近期末考试,儿子闹了一场小风波。


发了试卷,他才发现自己没带铅笔盒。


他又胆小,不敢跟监考老师说,情急之下,居然大哭起来,最后试也没能好好考……



回家后我先安慰他,然后跟他说,

「考试结果不重要,但是你这个丢三落四的坏习惯,终于吃亏了吧?!」


儿子边哭边认真地点头,

「妈妈,这个坏习惯我一定改!」


教育家叶圣陶说: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


儿童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个好习惯能成就孩子,一个坏习惯则能伤害孩子。


希望孩子们能在暑假养成这5个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守时:让孩子成为「靠谱」的人


儿子的画画班上有两个同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男孩经常迟到,挨了批评也不以为然,每天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女孩总是很早就到,摆好用具,静静地坐等老师。有次下暴雨,只有女孩和妈妈湿淋淋地赶去上课。


女孩的画技突飞猛进,而男孩还是画得不知所云。


大家向女孩妈妈取经,她说,


也没什么特别的,学习对孩子来说,天赋重要,可态度更重要。我只要求女儿凡事认真,而认真上课的前提就是守时。




态度决定状态,状态自然决定成绩。


有句话说: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


因为守时就代表着自律,有责任心,会让人感觉靠谱、值得信赖,在团队合作和未来发展中更容易获得好机会。


对孩子来说,守时代表着有管理时间的能力,有计划、有责任心地学习和生活。


有次跟一位园长聊天,她说那些经常入园踩着点或迟到的孩子,基本都有拖延和不认真的问题。


所以,英国一些学校会向经常迟到的学生的家长收罚款,希望能引起对守时的重视。



图片来源:《小鞋子》


守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


细节,永远决定成败,请让孩子从认识时间的那天起,就学会守时。


整理:培养秩序感和专注力


韩国一位整理师去一户人家整理儿童房,惊讶无比:


到处堆着乱七八糟的书和玩具,衣服随意挂着,书桌上满满当当的,还养着三只仓鼠,房间里的味道一言难尽。



孩子妈妈抱怨:「整天逼着他读书,就是不爱读,唉,没办法!」


在仓库一样的房间里,孩子怎么可能静下心读书呢?


整理师开始清理,后来孩子也加入进来,扔掉废品,收纳好有用的东西。几小时后,房间干干净净又整整齐齐的了。


孩子满心欢喜地坐到书桌前,津津有味地拿起一本书读起来,甚至忘了整理师的存在。


只是通过整理,就能让孩子集中精力地学习,多么神奇!



图片来源:《想飞的钢琴少年》


哈佛商学院调查发现,课桌干净、整齐的孩子往往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做事专注有耐力。


而经常丢三落四、拖拉懒散的孩子,基本都没有整理的好习惯。


日本就很注重「收育」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整理的好习惯:


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培养秩序感;

自己整理第二天要用的书包,出门前更从容;

及时清理书桌和房间的杂物,在整洁的环境里学习,效率更高。


可不要小瞧孩子做这些事的力量!


整理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律能力,还在潜意识中整理内心的情绪垃圾。


孩子会整理物品,才能梳理知识;

规划好空间,才能规划好人生。




阅读:终身受益的财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个不阅读的孩子,

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听起来吓人,但不无道理。


据调查,坚持阅读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均会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状元爱好阅读。


一位高考语文得了148分的同学说:


书读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从小我妈妈就爱给我讲故事,我对阅读的喜欢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尹建莉说,一个孩子的智力与其他孩子拉开距离,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


阅读应始于胎教,妈妈边抚摸肚子,边柔声朗读,让胎儿感知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1岁左右开始亲子阅读,用睡前的20分钟让孩子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5岁后,可以尝试教孩子认些字,为独立阅读做准备。


儿子在幼儿园演讲时说:「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妈妈给我读书。」


我听完,心里甜滋滋的。




爱读书的孩子思想更丰富、成熟,不容易陷入偏见和固执中;爱读书的孩子人格独立,见解独到,不容易盲从。


有位朋友,每当他觉得压力大的时候,就去书店转转,一杯咖啡,一本好书,片刻安宁,感觉力量又一点点回到身上。


阅读不仅是一个好习惯,更是孩子洞察内心、感知生活的仪式感。



运动:激发孩子的「体能自尊」


闺蜜的儿子上幼儿园中班,因为身材瘦小,总是有些胆怯不自信。闺蜜想尽办法鼓励,就是不起效。


有一次,幼儿园玩跳远,儿子竟然得了第一名,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围观。


从此,儿子不但慢慢开朗活泼起来,跟同学交往也积极主动了。


图片来源:《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


闺蜜问我原因,我说:「恭喜,孩子的体能自尊被激发了!」


孩子证明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起了在群体中的自尊和自信,这就是运动的魅力!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说:


运动会刺激身体分泌多种积极物质,提升智力发展!


孩子的思维能力、自控力、耐力、竞争力、合作力也随之提高。


西方学校把体育运动视为精英教育,英国专家指出,对于1.5-5岁的孩子,要求每天运动或者活动至少3个小时,就是因为发现了运动的秘密作用。



如果允许,可以让孩子从小坚持一种单项运动或团体运动。


放学后不要急着让他埋头写作业,可以跳绳、打羽毛球、拍球等,尽情地活动、宣泄,不仅能释放压力,还有助于长高,预防近视等。


作家村上春树说:

正是几十年的长跑塑造了现在的我。运动中产生的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肉眼无法看到,但心灵可以感觉到。


别让我们的孩子做闷在室内的「塑料儿童」,让他们尽情流汗吧!



做家务: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亲戚家有个男孩,从小娇惯,什么活都不干。上大学第一天,他就打电话求救:「不会套被罩!」


不仅如此,他连袜子也不会洗,穿脏一双就买一双。放假回家,总是拎回一大包脏衣服要妈妈洗……



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做家务,怕烫着、碰着、累着,也怕做不好,给自己添麻烦。


「你只管学习,其他都不用管」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


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但教不出好孩子,还特别容易让孩子丧失责任心。


哈佛大学用20年做跟踪,发现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


还能说做家务对孩子不重要吗?


图片来源:《人生七年》

儿子3岁起,我就让他试着做家务。


洗碗够不着,他就踩个小板凳;洗的菜里经常还有泥土、枯叶,我们也不责怪。


现在,倒垃圾、擦地、洗袜子、炒青菜,在他眼里都是「小菜一碟」。他还经常说:「妈妈你歇着,我来!」 


每当有人夸奖,儿子也喜滋滋的,那种欢喜让我也骄傲无比。



孩子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娇贵、弱不禁风,放手让孩子做家务吧,这样他们才能体察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懂得什么是付出和回报。


日本女孩阿花5岁就学会了做所有便当和大部分家务。


她的妈妈希望「女儿能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这不正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吗?



曾国藩有家训: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只有用勤俭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个有志向、有意志、有爱心的孩子。


舍得用,孩子才能成大器。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

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幼儿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父母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教他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从小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孩子,

会有独立的思想,健康的体魄,

能够珍视丰盈的内心,也能体察他人,

长大后成为一个自信而有力量的人。


有能力的孩子会飞得高,

有好习惯的孩子才会飞得远!


作者:凡紫寒,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绘本作者,6岁男娃妈妈,致力于儿童心理教育及现代家庭关系研究。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



标签: # 孩子 # 习惯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