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过《围城》,不足以谈钱钟书
书虫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钱钟书
解放后,钱钟书夫妇回到清华教书,钱钟书养了个小猫,很通灵性,钱钟书特别宝贝。
猫长大了,经常在夜里和别的猫打架,钱钟书就专门准备了一根竹竿,帮自家猫打架,不管睡得多香,只要听见猫叫,他就会抄起竹竿去加入夜猫大战。
而钱钟书猫的情敌,是隔壁林徽因家的宝贝猫。
钱钟书写过一篇中篇小说《猫》,其中有句话是:打狗要看主人面,打猫要看主妇面。
这句话被杨绛用来劝解钱钟书,不要打邻居家的猫了。
01
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成绩只有15分,而语文和英文是满分。
当时的清华校长是罗家伦,罗家伦当年考北大时数学是零分,而作文被胡适打了满分,胡适极力举荐罗家伦的文学天才,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罗家伦。
10年以后,1928年,罗家伦担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开创了清华的新时代。
所以看到钱钟书的成绩后,罗家伦亲自面试钱钟书,被钱钟书的渊博学识打动,破格录取了钱钟书。
考上清华后的钱钟书,更因中英文俱佳而闻名全校,用功之勤也无人能比,清华大学藏书之富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钱钟书却横扫了清华图书馆。
甚至创下很多清华记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考试成绩第一。
连学识渊博、中西融通的国学大师吴宓也盛赞他“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可与一代宗师陈寅恪比肩”。
1930年钱穆的《国学概论》要出版,请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做序,二人都是饱读诗书的大家,钱老竟让自己二十多岁的儿子试刀,没想到钱钟书写的序让父亲大为震惊,一字不改地署上自己的名字。
后来,钱钟书和父亲钱基博曾在一所学校教书。
钱钟书竟对学生说:“家父读的书太少。”
有学生转述给钱老后,钱父也甚为开明,说:“他说的对,我是没有他读的书多”。
钱钟书一生酷爱读书,周岁时抓周抓到的就是一本书,祖父和父亲都非常高兴,所以为他取名“钟书”。
狂傲如李敖,也不得不承认,钱钟书确实读书极多。
02
钱钟书在牛津留学时总是泡在牛津图书馆,几乎把十八世纪后的经典全部通读一遍。
《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的硕士论文让他通过了硕士学位考核,半个世纪后还被英国女王访华时引用。
牛津图书馆
那个学位极少有母语为中文的学子拿到过,但钱钟书并没有去申请学位。
钱钟书认为,区区一个文凭耽误了他宝贵的时间。
到了巴黎大学后,钱钟书更是直言不要学位只要自由读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等外国原著一本一本地读。
钱钟书看书极喜欢做笔记,他所做的笔记数量是以麻袋来计算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钟书和杨绛认为个人的命运应该和自己的同胞在一起 ,二人回国。
钱钟书一家乘坐法国邮船AthosⅡ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杨绛带着孩子去上海投奔家人,钱钟书则先后去了昆明、湖南等地教书。
人人都觉得字典特别枯燥无聊,但钱钟书却特别喜欢读字典。
当年钱钟书去英国留学,在海上漂泊一个月,但一部英文字典让他枯燥全无,乐趣无穷。
从上海去湖南教书,别人痛苦难熬,但他竟捧了一本字典看作良伴。
同行的人问:“一本字典何以让你乐天知命?”
钱钟书回答:“字典里能看出大智慧。”
下放五七干校时,钱钟书随身带了本《简明大英百科全书》。
后来有一次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但一点材料也没有。《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
黄永玉作品
忽然想起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
“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
03
1941年暑假,钱钟书终于回到上海,一家团聚,钱钟书对杨绛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1932年时,杨绛与钱钟书相识于清华大学。
第一次见面时,在杨绛印象中,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钱钟书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跟钱钟书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1935年春,钱钟书获公费留学资格,那时杨绛尚未毕业,钱钟书不舍得离开杨绛,杨绛却说:“我陪你一起去”。
在牛津时,杨绛怀孕,钱钟书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他曾很认真地对杨绛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瑗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瑗呢。”
杨绛午睡时,钱钟书饱醮浓墨,给她画花脸,没想到杨绛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就给杨绛画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钱钟书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老母亲一顿训斥,不敢再画。
钱钟书记忆超群,外国学者称他有“照相机式”记忆,稍有名气的古代作品他都能倒背如流,可他总是记不清自己的生日,分不清布鞋左右脚。
他从小被人说成痴气,看《西游记》时,边看边比划,口中念念有词,一会“老孙来也”,一会“猴哥救我”,手舞足蹈,乐此不疲。
杨绛生产住院时,他每天灰不溜秋地跑到医院,说:“今天我又做坏事了”,问是什么事,无非是墨水染了桌布,台灯砸坏了,门轴弄坏了等等此类。
出院后早晨起来,钱钟书为杨绛端上早饭,杨绛诧异地问:“谁给你点的火啊?”钱钟书笑眯眯如孩子般得意地回答:“我会划火柴了!”
笨手笨脚什么都不会的钱钟书,为了照顾刚出院的妻子,竟学会了生煤炉。
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写《围城》那两年,钱钟书自然将课时量减少,家里的收入也锐减,全靠杨绛加班加点地写剧本,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才得以维持。为了节省开支,杨绛辞退了佣人,自己操劳所有家务活。
尽管那时杨绛已成为上海滩的金牌编剧,以至于别人在介绍钱钟书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这是杨绛的先生。
04
后来文革来临,二人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屡遭批斗。
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辩诬。这下群众炸窝了,身为“牛鬼蛇神”的杨绛,还敢贴小字报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
后来二人发配发到河南罗山五七干校接受思想改造,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时不时被拎出来批斗一番。
“文革”期间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曾与一对年轻夫妇还打过一架。
二人不在一个连,只能偶尔相聚,有一次杨绛指着一个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咱们就住下好吗?”
钱钟书只是回答:“没有书。”
即便在此般险恶不堪的环境下,两人依然乐观地坚持做自己的学问,在干校的日子,年近六十的杨绛,从零开始,自学西班牙文,并把西班牙文学名著《堂吉诃德》翻译成中文。
1978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访问中国的时候,邓小平送给卡洛斯的国礼之一便是这本刚刚出版的中译本《堂吉诃德》。
钱钟书的名著《管锥编》第一稿也写成于这一时期。
文革结束后,他们终于又有了安静的书桌,钱钟书写出了《管锥编》《谈艺录》(补订本)等足以名垂千古的学术著作,杨绛写出了《洗澡》、《干校六记》等。
二人的稿费和版税足以让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可他们只是继续住在简陋的单元楼里,继续做自己的学问,他们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更需要的莘莘学子。
他们用全部积蓄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不用个人名字命名,好读书奖学金设立的宗旨是为了帮助贫困学子,因为他们看见贫穷人家的孩子想要好好读书,实在太艰难。
“他们家不是一般的朴素啊!”,小区里的邻居每一个都这样感叹。素粉墙,水泥地,天花板上还有几个手印。
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装修,杨绛只是说:“为了坐在屋里能看到一片蓝天。”
05
1979年文革结束出版了《管锥编》,同年,钱钟书等一批学人出访美国。
在学术交流时,钱钟书对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等不同语言文学的阐述和掌握,就如同他运用自己的母语一样。
在耶鲁大学时,在场的人都被钱钟书流利地道的英文,渊博的学识震惊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使得在场的西方学者面面相觑;当时在哈佛的读书的美国汉学家迷上了钱钟书,说:“没想到中国的学者,竟然有他学问这么好的”,后来,用了五年时间,将《管锥编》翻译成英文。
美国教授说:“钱先生如同一瓶香槟酒,一开就大发。”
从美国回来后,钱学大热,但是钱钟书极为不喜欢,嘲讽了自己一番。
国外有记直言,来到中国有两大愿望,一个是看看万里长城,另外一个就是见见钱钟书。
英国有女粉丝打算上门求见,钱钟书只是淡淡地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里莱文,在文学评论上以高傲和挑剔闻名于世,八十年代初,来华访问时拜见了钱钟书。
钱钟书去开门,并笑嘻嘻地说:“你是来参观我这个神话动物,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吗?”
二人谈古说今,相谈甚欢。
在回程的路上,莱文却一脸闷闷不乐。
直至最后,莱文说:“我自惭形秽,我所知道的一切,他都在行,可他还有一个世界,而我对其一无所知。”
06
《管锥编》“管锥”二字来源于《庄子》的《秋水》篇,以管窥天,以锥刺地。
《管锥编》是钱钟书写的一部古文笔记体著作,引用了古今中外近4000位作家的上万本著作,包括大量不同语种的外国原文。
其中对《周易》、《诗经》、《左传》等十部古代经典的多种问题进行讨论,涉及思想史、文学史、文化史上诸多内容,引用了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德文等多种外国文学,这是传统学问里绝无仅有的。
通过考证中国古籍里的字句,探讨背后的内涵,打通了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垒,这也是钱钟书毕生追求的治学效果。
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写在人生深处的大著作,与其说钱钟书注释了古籍,不如说他注释了历史。
此书一出,便震惊了海内外学术界,也昭示着钱钟书成为学术界一座难以逾越的文化昆仑。
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象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二十世纪风雨飘摇的不仅是社会与生活,更有在西方文明冲击下,中国古典文学应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而文化的认知恰是人心灵最深的东西。
钱钟书以文言文撰写《管锥编》,旁证博引,并在书中广引世界文化,证明中国古代文学应在世界文学史上占很重要的位置。
文化的力量是深植于民族内心的,它是人心底最坚不可摧的信仰。
07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1994年钱钟书被发现身体里长了恶性肿瘤,不过两年,女儿钱媛又被确诊为晚期肺癌,八十三岁的杨绛每天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在两家医院之间来回奔波。
1997年钱媛去世,知道女儿去世的噩耗之后,钱钟书病情急剧恶化,短短几个月后便与世长辞。
钱钟书走时,一眼未合好,杨绛附到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旁人说她内心沉稳和强大,其实她写: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是爱情。
先走的人或许是幸运的,毕竟痛苦是属于留下的人。
杨绛在书中写:我们仨,走散了。
余下的日子,杨绛便将钱钟书浩如烟海的学术遗物整理编排,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2003年,三卷《容安馆札记》以及178册外文笔记出版;2011年,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正式出版发行。
杨绛曾以英国诗人的句子自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08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访问时想见钱钟书,他说:'跟她不是一路人,见了面没话说!'
钱钟书曾自我辩解说: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
都说他为人辛辣,其实他只是真,看的深,所以一吐为快,他嘲讽的岂止是他人,也是自己,是所有生命中充满讽刺的地方,可心是满含诚恳的。
他拒绝神话任何一个人,在演讲中也常常调侃自己,将自己放到很低的位置。
钱钟书没有留下任何自传,他说自传不可信,相识回忆亦不可信。古来正史野史,均作如是观。
钱钟书去世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发来唁函,对钱先生的过世深表哀悼,并说:“在钱先生身上体现了最美好的品质:聪明、善良、开放和谦虚。”
向达说钱钟书:“人家口蜜腹剑,你却是口剑腹蜜”。
有学者称与钱钟书交谈时,他渊博的知识,会让人觉得如同“谁持彩练当空舞,赤橙黄绿青蓝紫”般精彩纷呈,眼花缭乱。
夏志清称他为“当代第一博学鸿儒”。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