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悖人性,只为一生尊严

12-27 生活常识 投稿:仙醉红颜泪
有悖人性,只为一生尊严

毛坦厂不生产毛毯,也见不到一台车床和一座冒着青烟的烟囱,但这里依然被称为工厂。

每年8月,有数万名复读生被送到这里,像原材料一样在毛坦厂中学的高考车间里挤压、锻造、打磨成形,来年6月被制造成“高考考生”大量出品,向高考奋力地发起第二次冲刺。


进了毛中,时间就变成了压缩饼干,你得一点一点费力地啃。

午饭、晚饭各半小时,真正吃饭的时间只有10分钟。


所有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一只脚踏入毛中,另一只脚就进了大学。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神话,复读生的本科升学率达到9成以上。

被学生翻烂的试卷


因为入学的大部分都是高考复习生,寒假到了,放假前老师严正警告各位:

“同学聚会少参加点,别人上大学了,你还在复习讲出去多丑。

如果他来找你玩,你跟他讲等你考完了,他这不是害你吗?

本来你就比别人慢,现在这十几天又耽误了,不是更慢吗?”

这些话实在是太虐心了,太没面子,我隔着屏幕都坐不住了。

最后,老师觉得还不到位,补了一句:

“假期我随时给你家长打电话,看你到底在干什么?”

感觉不是放假,是保释。

还有更厉害的,监控器,你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


各种盯梢,搜查,监控,惩罚,围追堵截,这不科学啊!

哪儿像一所学校,感觉是一所监狱,老师都是看守。

但是老师一句话就让我哑口无言了:

如果你们能自己管好自己,你们早就不在这儿了!

除了这些强硬的手段,毛中特色还体现在励志和打鸡血上。

操场上有一块巨大的LED屏,据说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那上面一天24小时显示着距高考还有多少天。望着那些鲜红的数字,一天比天减少,可怕极了。


教室里,校园里到处都是标语,都非常接地气。


班主任老师个个都是鸡汤手,金句王。

有个老师讲:

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你就挂了,起起伏伏,经历波折才是正常的……。

老师也会放狠话:

我不希望下次报名的时间再见到你们!

毛中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应试教育,这里的老师的确更凶、更极端,但是他们也更加谙熟人性,对学生家长的心态洞若观火,对教育孩子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这里的学生为了高考又熬过了一年,褪了好几层皮,被考试机器碾压了无数遍,是拿命在为自己和家人打拼。


-2-

2015年衡中高考文科状元,现在是北大中文系大三学生的刘嘉淼,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对不起,也许我不“素质”,但我为自己而自豪。

出生在一个十八线小城,父母是基层工作者。

乐器、绘画、舞蹈、主持、奥赛、计算机,全没学过。整天穿着校服,理个平头,坐在教室里学习。

2012年进入衡中,三年拼搏。做的卷子,摞起来有两米多高;题,几十万道。每年回家两次,寒假一次暑假一次,寒假36套卷子,暑假144套卷子。

成绩背后的那种付出、那份苦楚,才是在镜头前说不出的。

有些文章还在征引去年熊轩昂的那句“富裕中产阶级家庭子女才能考状元”,然而不要忘记,熊轩昂是在北京读了十几年书,才说出的这句话。

北京的情况,能代表全国吗?


把应试与素质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学生在应试教育中锻炼出了专注力、执行力、逻辑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分配规划能力,还有心理能力,这些难道不是素质?

大城市里的名校呢,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别忘了,大城市里的名校不仅汇聚了城里最优秀的师资力量,更是把一城之中最优质的生源拢在手中。

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爱德华·休姆斯曾经写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文学《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惠妮中学成长纪实》,惠妮中学是旧金山一所著名的公办中学,加州排名第一,也就是“虎妈”的女儿所在的学校。

书中的第一章如实记录了该校一名高三女生的一天:

睡4个小时,灌4杯咖啡,考4.0的平均成绩(满分)。

在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正式场合中不同学生穿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不同荣誉的学生穿不同的衣服以示区别。

在很多学校,大规模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全部是强制性的,无一例外,娇气就不要来。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36项军规”管制着学生,动辄就“杀无赦”——开除或勒令退学。

如果论起严格来,我们很多学校恰恰是太松了,规矩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即便到了美国,也同样面临考试成绩的压力,从来没有自由快乐无负担的精英教育。

没有学习压力的童年或许是快乐了,那么青年、中年、老年呢?他/她的这一份快乐可以持续吗?这里又不得不说一个“阶层固化”的沉重话题。

投胎是个技术活儿。对于有的人来说,确实是生下来就不需要去挤千军万马挤破头的那座独木桥。

他可以生于豪商之门,子承父业学会经商运营之道便能把家业发扬光大一生衣食无忧;

他也可以生于普通之家,但他必须拥有远超常人的悟性和能力,也必须有着“站在风口上的猪”那样的敏锐或运气,白手起家发家致富……

但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呢?姑且不提出生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考上一个好大学对他的人生乃至于对他的家族的到底意味着什么。

只说对于像我们这样生在寻常人家、并非天赋异禀的普通大众,除了在高考以及人生旅程中的一个个考场上杀出一条血路,还能有多少其他的选项呢?

努力型学霸依然是高考的主力军,我们依然需要敢于坐冷板凳的人,敢于像毛坦厂中学的学子一样可以放手一搏的人。

-3-

来毛坦厂中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更是来自农村、小城镇的中下阶层家庭。

对他们来说,要想过得比上代人好,靠什么,只有高考了。

按毛中老师的口头禅,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同样是高考失利,有人把孩子送到国外,有人送到毛坦厂;还有人送到东莞的制衣厂,廊坊的印刷作坊,真正的工厂。

在那里,没人在乎你能不能上大学,没人在乎你有没有未来,你不再被当作一个18、19的大孩子了,你只是一个合格或不合格的劳动力。

白岩松曾经说过:


我绝不会去嘲讽毛坦厂中学,它实现了多少寒门的梦想!


有人指责毛坦厂中学“魔鬼训练”让城里孩子倍感压力,“高考改革”“自主招生”“素质教育”屡屡见诸报端。

我认为,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高考制度仍是目前中国社会较能凸显社会公平、打通社会阶层的人才遴选制度。

从制度设计和操作来说,任何人在考分面前一律机会平等,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是富豪还是乞丐。


在当今环境下,所有的“自主招生”“加分”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都不能令人放心。

农村人没关系没资源,你看有多少“自主招生”招录了边远乡村的孩子。难道乡村孩子智商就比不上城里孩子么?非也。

我认为,同样一个民族,“牛孩”聪明人的比例在各地区大致是相同的,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

不同的是,由于后天环境和教育缘故,同样智商的孩子城里的考试占优势。


对于社会底层青年特别是农村贫困学子来说,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等于直接跳出农门跨进象牙塔。

也因此,“奋斗改变人生,高考改变命运”成为许多人通过高考实现人生抱负的真实写照。


拿毛坦厂中学来说,很难成批培养出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考上二本的学生比例最高。

即便这样,也意味着这些农村孩子的命运在发生改变,有可能 实现社会阶层的爬升。

想想看,如果考不上大学,孩子们就只有和父辈一样打工做小生意一条路了。

所以,再看到类似毛坦厂中学的报道,请少一分嘲讽,多一分理解。

在目前中国的现状下,对于很多农村甚至二三线城市的孩子来说,高考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相对公平,可以改变命运的一件事。

高考工厂扭曲人性吗?肯定是有的。

可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些被称为高考工厂的地方,使无数平民子弟避免了进入工厂的命运;也恰恰是这些被认为消灭人性的地方,让人活得更有尊严,更像人样。

标签: # 孩子 # 中学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