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中国版伪熔炉”,一部讨巧的“伪现实主义”作品

12-27 生活常识 投稿:after rain
《我不是药神》“中国版伪熔炉”,一部讨巧的“伪现实主义”作品

说实话,《药神》这部片子我看了两遍,所以,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而言,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一刷时,我对影片的关注点在导演文牧野身上,从《BATTLE》的名不见经传到《我不是药神》的一夜成名,他让我见证了什么是所谓的人生蜕变。出于对偶像的崇拜,再加上故事的精彩程度,我当时的评分是10分。

二刷时,我对影片由之前的狂热追捧,变为了冷静思考,关注点也落在了药价改革上,我以为我们终于有了“中国版熔炉”,却发现自己只是被片方的宣传噱头所误导。作为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现实主义作品而言,它的真实性让人不敢苟同,它的现实意义更是让人不敢恭维,因此,我这次的评分是8分。

另外,在与主创的交流过程中,我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药神》只是对逝去英雄的纪录,它只是重新唤起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只要有所为,我们的世界就能有所改变。

而《熔炉》却是引发了韩国的社会变革,被称作是“改变韩国国家的影片”,关于性侵已经作为“熔炉法”被写进了韩国法律,这其中的悬殊自是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距离韩国电影,距离真正发人深省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高兴地为时过早了。

《药神》只是一部非常讨巧的“伪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审查制度下的“伪熔炉”。

首先,咱们来说说《药神》的讨巧之处:

《熔炉》被写进了韩国法律,促进了社会变革,《药神》也有啊,天价药格列宁被写进了医保,我们也促进了医药改革不是?!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可事实是促进医药改革的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叫陆勇的人,而不是《药神》这部作品。

其次,咱们来说说《药神》到底“伪在哪里”:

一、“中国版伪熔炉”

《熔炉》上映之后,大家的关注点在集体性侵暴力事件,真实残酷的剧情,令观众看了不忍又愤怒,该片在韩国上映后蝉联三周票房冠军,更引起韩国社会一连串的连署重审、修法改革。

《药神》上映之后,大家的关注点在电影、主演,甚至票房身上(这是片方该关注的话题才对),又是“中国版熔炉”,又是“山争哥哥顶级流量主”,又是“首日票房破三亿了”,一系列被冠名的荣誉称号横空出世,瞬间便淹没了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气质。

我们的关注点呢,关于医药行业的种种黑幕和不满呢?!我都没有看到,相反我看到的是大家一片祥和,都在争先恐后地为这部作品颁发奖杯。

二、“伪现实主义”

两部影片都改编自真人真事,都具有非常浓厚的现实意义。

《熔炉》以真实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事件为蓝本,描写了一起性暴力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授和人权运动者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真实故事亦是如此)。

《药神》取材于2015年的真实事件“陆勇事件”,讲述的是神油店老板程勇为了让更多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症吃上便宜药而违法走私,最后被捕的故事。

电影中的程勇非白血病患者,他走私贩药的动机是为了赚钱,而现实中的陆勇本身就是一个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他是为了活命才走上了违法走私之路。

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是如果为了追求故事的精彩,而篡改主人公的真实身份和做事动机,这一点难免会有点不太服众。

这也是为什么《熔炉》让人看了会愤怒,甚至揭竿而起,而《药神》让人看了只是心酸,流下同情泪的重要原因。

当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不再尖锐,不再带有嘶哑的呐喊,它如何刺痛观众的心;当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的故事远远凌驾于真实之上,它除了沦为赚取观众眼泪的机器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价值呢?!

综上所述,我还是喜欢韩国的《熔炉》,因为它真实有力,震撼人心,不随时间而淡去改变的力量。

那种一时叫好的作品不见得是好作品,真正的好作品必将是影响千秋万代的。

国产电影距离这样的好作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药神》能成为一个好的开始。

最后我想引用《熔炉》中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来收尾: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标签: # 熔炉 # 作品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