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出真实的自己,会越来越有力量
在亲密关系里,大家都知道改善关系的万能办法:多沟通。所以,很多人想知道如何沟通,怎样才能更好的沟通,怎样说对方才会听,尽管有很多技巧帮助我们去提升沟通的能力,但许多人依然为此迷惑。
《向前一步》的作者桑德伯格告诉我们:在我们学习如何得体说话的同时,似乎也遗失了内心的真诚。
我们变得越来越会讲话,可以讲越来越多的话,但是我们讲的话却更多变成了责怪、埋怨和长篇大论的道理,这些话不再跟自己和对方有深入的连接,就变成了关系里无用的废话。
所以,在亲密关系的咨询中,总是有很多女性告诉我:我很喜欢沟通,也经常跟我的伴侣沟通,可是他一点变化都没有,他也不跟我沟通,该怎么办呢?
我会仔细听她们是如何去沟通的,会发现常常有人把能讲话当成了沟通,这实际上是不会沟通的表现。
1、为了更体面的表达,掩盖自己最想说的话
这种类型的人,更多会为了在意对方的感受,不断调整自己要讲的话,直到最后讲出来的话,完全不是自己最初想说的意思。
比如,一位妻子身体不舒服,想让先生当天早点回家,然后她可能会害怕先生不同意,于是就说:你今后都早点回家吧!总是那么晚回来不好,孩子大了也更需要爸爸!
先生可能先答应着,然后会想你说的道理我懂,早回家我知道,但似乎也没必要从今天开始改变。然而妻子却觉得我跟你说了早回家,你为什么会不在意我的想法呢?
我们来看这样的沟通,当妻子想让先生早回家时,这样的需要是跟自己有关系的,而当她讲成先生应该这么做,为了孩子这么做时,对方就永远不会理解她真实的意思。这样的沟通就像不断射出的箭,但即使无数次重复,也不会正中靶心。
所以,当说的话已被扭曲了意思,不论重复多少次都不会有效。这样的表达,常常会被误解的,自己说着也不痛快,对方听着也不痛快,慢慢就变成一个不想再说,一个不想再听,沟通这个途径就被封锁了。
2、很擅长讲话,但是讲着讲着就失去了重点
很多女性都有着男性所没有的语言天赋,她们希望另一半可以好好的倾听自己,希望被懂得和理解,所以希望借助表达来让对方理解自己。
然而,擅长讲话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更喜欢表达这个行为本身,只要可以说,并且有一个人听自己说就好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她们可以找到自己活跃的激情。
然而男性倾听大多都是带着思考在听,也就是说他们会听你讲话的逻辑,你为什么讲这句话。所以,当女性用很长的一段话去阐述自己的一个意思时,男性却往往抓住阐述中的一点来开始反驳,然后引发争论。
这样谈到最后,很多女性都会发现,最初想讲一个事情,最后却被扯到自己不想谈的其他事情上,并且常常因为意见不合而生气。
3、等到情绪快绷不住时,才忍住情绪去沟通
许多女性都有着极强的忍耐力,要么就不断忍耐,要么做了许久的准备后才去沟通。这样,如果沟通稍有不顺,关系就很容易变僵。
这样沟通的时机就已经到了那个一触即发的点,就好比已经把自己高压成了一个炸弹,然后再去找对方谈,只等着被点燃。
这样的女性在生活中常常是小心翼翼的,说话非常谨慎,在做一个决定前总是患得患失,所以能压抑就压抑,忽视自己的不舒服,直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将心里累积的情绪通通抛给对方。
这看起来是一种沟通,但这样的沟通总是失去了回旋的余地,实际上变成为一种绝对化的要求,而对方却常常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1、习惯性的自我忽略
自我忽略的习惯不只是在亲密关系中才有,往往是很早年就开始了,比如在成长经历中,若自己的需要一直不被重视的,那么在关系中就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不容易被看见的位置。
在他们看来,优先满足他人的需要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而把自己的需要表达出来是没用的,或者如果说出来不被看见就会感觉到羞耻。如此,在关系里,遇到不满意时,委屈自己和自我忍耐总是看起来更简单。
习惯性自我忽略会让人关系里情不自禁做一种选择,就是明明心里很想要,却常常假装自己不想要。他们并非不懂自己的需要,而是很难会支持自己的需要,又常常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2、不理解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有吵架的经验,却总是吵不过别人,那么无形中就会害怕关系冲突,而害怕冲突的人大多都是因为讲不清楚自己,讲出来又会让人误会,而自己又常常觉得并非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真实的自己。
如果靠不近真实的自己,就会让我们感到很匮乏,就好像别人说什么,自己就是什么,当自己在关系里受委屈,被不公平对待时,背后却失去了自己有力的支撑。所以,常常会受到外界影响,也常用他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不理解真实的自己的人,其实也很想表达,包括做非常多的解释,讲许多的道理,但是真相却是:无论如何尝试去表达,讲出来的话很难靠近自己。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自己似乎有重要的部分要表达,但是却又总是讲不出来,所以才会拼命去讲。
3、强烈的被认可的需要
在关系里,当你去讲真实的自己时,你会知道一定不会每时每刻都能获得认可,至少在你讲出来的那一刻不会。
而那些特别需要被认可的人,会很难面对对方有不同意自己的时候。所以,当他们遇到不被认同的时刻,常常会无比挫败。
为了避免这样的体验再发生,他们会有两种选择:1、要么关闭自己,划清界限,不再讲自己的想法;2、要么只讲那些自己觉得安全的想法,去获得对方稳定的肯定。
如此,他们的表达,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被认可的需要,所以很多自己无法接纳的部分就会被排斥在表达之外。而大多数时候,正是这些部分相互分享,决定着关系的亲密程度。
1、通过自由的讲话,学习整理自己
如果你觉得常常讲不清楚自己,或许讲出来的话经常被误解,或许必须忍到迫不得已才沟通,那么你首先需要一个安全的空间去多讲话。
不管是朋友,还是小狗,还是树洞,还是你的私人日记,还是你的咨询师,你需要从讲话中来梳理自己的思考,感觉自己的体验。
许多不够理解自己的人,常常需要自己的爱人去理解自己,实际上自我整理的任务永远是自己的,当你把一个杂乱的、理不出头绪的自己交给爱人去整理时,对方常常会给到你建议,这又会让自己有不够被懂得的感觉。
所以,在任何时候,整理自己永远比让别人来整理,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被懂得、被接纳和被看见!
另外,你绝对不只有爱人才可以讲话,或者只期待跟爱人讲话,因为你还有很多关于自己的话,或许是对方不想听的,或许是对方听了也很烦躁的,这样就会造成关系利过大的压力。
如果你很喜欢说,并且一说就停不下来,如果你很想有人听你说,并借助说来整理自己,建议你花钱去做心理咨询,而不是期望你的爱人可以做到这样的角色。
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清晰到底想说什么,找到自己说的重点是什么,并且可以用最简单的话把自己说清楚,在关系里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能力。
2、你可以力求真实,但请适当选择要表达的角度
很多人常常有这样的矛盾,如果讲真话会让人生气,而不讲真话又违背了自己。实际上,我们忽略了,在每一次的谈话中,我们都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角度。
比如,当我的一位来访者兴奋地问我:老师,你觉得我的这件衣服好看吗?
如果我觉得好看,我当然可以说很好看。但假如我并不觉得好看呢?
那我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说:当你这么问我的时候,我感觉你对这件衣服其实挺满意的。对方就会高兴地说:是啊!是啊!
如果我们能够更多感觉到对方的状态,换一个角度同步去回应对方,而不是一定要站在事实是怎样的位置,那么对话里就有很多自由的空间,也能让关系变得更愉快。
再比如说,在《向前一步》中,桑德伯格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你在工作中连续发了四次邮件都没有收到对方的回复时,我们常常会说:你为什么总是忽略我?
这样,当你以“你……”来开头时,事情就变成了指责的味道,而当你用“我……”或者“描述发生了什么”开头时,沟通的压力就降低了。比如,你可以尝试说:写给你的的四封邮件,你都没有回复。这让我觉得我的建议对你来说不太重要,真的是这样吗?
有效沟通的起点在于明白:我有我见,他有他见,绝对的真理几乎是不存在的,那些认为自己的话就是真理的人,实际上就是不让别人讲话。当我们承认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局限性,就能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分享他人的意见。
真实的表达,并非一定会讲出那些最伤人或让人扫兴的话,而是你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角度,诚实且坦率地讲清楚自己。
3、从无关紧要的的事情谈起,从回应中进一步觉察自己
对于不习惯表达自己的人,在生活中有很多机会练习表达自己。有一部分人认为,要沟通就得谈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沟通无处不在,最好的方式是先从自己无关紧要的事情谈起。
这样,我们既可以允许对方表达不同的意见,又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无所顾虑地反驳对方的意见。对于很难坚持自己,很怕产生冲突的人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日常练习。
另外,有时候,关系里难以避免会产生冲突,吵架也在所难免,对于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围内,不避开冲突,不用冷战或者断绝关系去威胁对方,而是尝试在自己感觉到压力时去讲清楚自己,也给对方更多的机会回应自己,这也是一种训练表达的很好方式。
还有,在亲密关系里,很多人常常感觉到自己的另一半说话很伤人,但其实大多数的另一半对自己的了解最清晰。如果我们不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可以从另一半的回应中感觉到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反馈去觉察自己,常常会有很大的收获。
总之,如果我们想具备一种讲清楚自己的能力,能帮助自己更好去面对关系里的问题,就需要不断觉察整理自己,并且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尝试。
当你可以通过自我整理和练习,既能讲出真实的自己,又能照顾到对方在关系里的体验时,你就会发现语言的空间有着无穷的魅力,也越来越有勇气去讲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