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大哥话,德国为何拒绝参于对叙利亚的群殴
4月14日,当美英法对叙利亚发起导弹袭击后,全球一片哗然,各大国和国际组织都纷纷发声。
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有气无力地表示:冷战回来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美英法发起最强烈谴责,并警告世界秩序将陷入混乱。
美国总统特朗普则表示可能会第二轮打击,誓要消灭“邪恶”的阿萨德政权。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今天在下议院演讲中说,英国是基于自己的正确判断和国家利益与美法一道发起军事行动。(说跟班不好听)
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打击的合理性(出来装逼),但决不会伤及俄罗斯,并愿意如期在5月访问莫斯科。
中国外交部认为“有罪推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军事解决没有任何出路,政治解决是唯一现实选择。
德国,这次却低调不像话,它恨不得别人看不到它。
12日,默克尔在柏林明确表态:德国不会参与西方多国对叙利亚采取的军事行动,同时谴责化武使用者。但没有说明德国为什么不参加盟友行动。
今天,柏林终于说明理由,德国发言人赛贝特表示:德国未被邀请参与14日对叙利亚发动的军事打击。
这番解释是在特朗普暴跳如雷情况下出现的,之前《华盛顿邮报》透露,在听说法德因“双面间谍毒杀案”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只有4个人,而美国是60人时,特朗普曾破口大骂。
突袭叙利亚,美国真的没邀请过德国吗?显然是德国在给美国台阶下,不想让德美关系裂痕过于明显,掩盖自己与英法两国的分歧。
德国处境
1945年之后,德国在美国面前保持“立正姿势”,更重要的是,德国对以色列有一种“特殊责任”,有责任在中东充当西方阵营的前哨。
犹太人历史问题,是德国最大政治包袱,德国当代最重要哲学家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尤尔根·哈贝马斯曾经说过:
“与以色列保持团结一致是德国外交政策的一条不成文法律。”
在此逻辑下,任何德国政治人物对以色列关系提出质疑,都会被视为“反犹分子”。
所以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萨达姆将导弹射向以色列时,德国必须站出来极力支持美国的行为,无论美国目的是恢复科威特主权还是油田?
1999年,北约袭击南斯拉夫,德国国防军参与了袭击,这是德国军队第一次在缺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情况下,打着“人道主义”大旗行侵略之事。因为巴尔干半岛是德国核心利益所在,它只是巧妙地搭上了美国动武的顺风车。
科索沃战争,使得美国获得了一种“绝对权力”,它可以完全置身于现有国际秩序之外,根据自己的好恶,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发起军事进攻。
这必将导致一种后果:在盎格鲁-撒克逊民族面前,其他民族没有任何权利。
日耳曼人不可能看不到这种后果,2003年,美国凭着“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谎言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德国和法国连口头支持都不愿意配合,而是反对这一行径。
于是,德国和法国被划入了食古不化的“老欧洲”,而波兰为首的东欧亲西方国家成了美国口中的“新欧洲”。
对德国来说,它不想再被以色列所绑架,这次叙利亚战争,最积极发动者也是以色列。美英法三国军事联盟实际上应当加上以色列,但在舆论上以色列被淡化了。
战争如果没有遇阻力,下一个目标必定是伊朗,最终是俄罗斯,还有中国,这是美国欧亚战略的基本思路,以色列要在中东抓住千载万逢的机会,也需要搭上美国这辆顺风车。
德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低调,不想被以色列利用是其主要原因,当然,专家们是不会触及这个话题,一般是从别的因素来解释德国的态度。
默克尔的路线
德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在贸易上有巨大优势,是欧洲经济领头羊,法国是欧洲政治大国,为了共同的欧洲一体化目的,德法合作远大于德法分歧。
法国代表着欧洲大陆的过去荣光---拿破仑时代。
德国代表欧洲大陆的未来方向。
英国跟欧洲兄弟向来同床异梦,有它在,欧洲就永远不会是一个团结,安定,强大的欧洲。
帝国衰落之后,英国的角色已经变得非常有限,它需要借助盎格鲁-撒克逊的小兄弟--美国,来维系自己的大国幻觉。
英国在欧盟话语权远不及德国,默克尔是欧洲当家人,特蕾莎.梅就像一个高贵冷艳,挑三捡四的租客,双方分手费还有得吵。
没钱买单,却有钱跟着美国去叙利亚打仗,你让德国怎么想?
英国对欧洲大陆未来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这跟德国不一样,英国衰落,德国崛起(统一),此消彼涨,谁会更加强调和展现跟美国特殊关系,不言而喻。
德国不仅对叙利亚问题冷淡,在“间谍毒杀”事件上也不愿意刺激俄罗斯,它只是驱逐了4名俄外交官,当个交待。既表示属于西方阵营,又让俄罗斯不觉得受到侮辱。
英国在欧洲未来重大抉择问题上,越来越变成无关紧要,她也不稀罕欧盟那张否决票。英国是美国重要支持者,忠诚的盟友,一个极其重要的军事基地,也是情报合作紧密伙伴。
作为最顺从最听话的盟友,英国一直追随美国以“人权”之名发动的战争,这样,会让英国统治者觉得自己还能驾驭全球,强化国民的这种幻觉。
幻觉只是幻觉,如果英国再不醒来,它反过来成为美国殖民地并非不可能。
回到默克尔,2006年刚上台时,她的外交政策导向是“人权,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因素。当时她在联邦议会发布施政纲领时强调:
“只要是违背了人权,不管是多么有潜力的贸易伙伴,不管发生在哪个国家,德国都不会保持沉默。”
总之,默克尔在立足未稳情况下,必须做到与美国“一个声音说话”。结果,作为“人权卫士”角色出现的默克尔,一认真起来,就让美国有些尴尬。
她在2006年访美期间,公开批评了美国在关塔那摩监狱里违背人权行为。美国很不高兴,你这大妈怎么批到“人权灯塔”头上?枪口方向不对。
到了2007年,柏林的“人权”炮口对准了莫斯科和北京。一边痛批俄罗斯对外高加索和车臣的政策,一边在总理府接见老和尚。
当失去中国两百亿美元贸易大单后,大妈开始冷静下来,再也不跟中国在分裂势力问题上较劲。
中德在经过两年争吵后,于2009年恢复了平静。中德都处崛起阶段,没有根本性利益冲突,所谓“价值观”外交后来就成了选举前的把戏,不再作为固有的外交政策。
对俄关系是默克尔这十几年来的外交重点,对手一直是普京。从美德俄三角关系来说:
德美关系好于美俄关系。
德俄关系好于美俄关系。
默克尔在外交是成功的,这使得德国一直在三角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
再看中美俄三角关系:
中美关系远好于美俄关系
中俄关系远好于美俄关系。
这不是巧合,这是中国外交智慧体现。
美国已经疯了,成了一个流氓霸主。美利坚先贤们的智慧和经验一点没有遗传到特朗普身上,现在只有精神美国人还是臆想特朗普是个雄才大略的君王。
唯美食不可辜负!在12日,也就是突袭叙利亚前两天,默克尔在多党派记者会上表示:她跟弗拉基米尔·普京经常互赠美食:德国啤酒换俄罗斯熏鱼。
普京会德语,大妈会俄语,普京说大妈送来的拉德贝格啤酒是最好的啤酒,大妈说俄国熏鱼味道好极了。
所有人都知道美俄在叙利亚随时可能爆发直接冲突,德国在12日却大秀两国领导人私人关系。特朗普要是没想法,那才见鬼了。
德国政治派别无论是左右,还是极右,没有人支持德国跟着美国参与叙利亚战争,极右的选择党还把话挑明:在没有证据证明阿萨德军队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下对叙利亚实施空中打击,美国的行为恰恰是在侵犯人权。
党派间只是存在着策略差异,有的主张默克尔改变敷衍了事、投鼠忌器的态度,要明确跟美国说“不”!,有的主张柏林和巴黎,伦敦要多沟通,避免事态越走越远。
从难民角度看,叙利亚如果再陷战乱,非但会打断难民返乡进程,而且还会有更多的难民涌入德国境内。默克尔要如何面对?
再者说,作为盟友,美国是战争主导者,但特朗普根本不可能接收难民到美国生活,英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加上苛刻的入境条件,也问题不大。
难民潮一来,苦的是德国和法国,还会引爆东欧各国的反对情绪,这对德国在欧洲的威望建立是非常不利的。
中美贸易战,德国并没有加入反华贸易联盟,仍然主张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默克尔4月27日要访问华盛顿,这是新一届成立后,她首次前往美国,马克龙是23日访问美国。
德美之间的话题应当为以下三个重点:
一,贸易摩擦,德国不想让中美贸易战波及到欧洲。
二,欧盟问题。
三,北约问题。
估计默克尔会回避叙利亚问题实质,只是在公开声明中再次口头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
美国现在想揍谁就揍,连理由都不用了,唯一标准是看你是否拥有核武器?
不是因为萨达姆被确认拥有大杀器而被打,而是因为美国确认萨达姆没有大杀器。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霸权主义那一套,终将被人唾弃,有的国家嘴里不说,心里也会对美国有恐惧感。
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核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实现这一战略理念,关键在于行动,这意味着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从被动走向主动。
大欧亚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中俄德三国创新合作三角关系已经初现轮廓,关键在于如何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美国要破坏这个世界已有的国际秩序,维系它那日渐衰落的霸主地位。
贸易战是黑暗的,叙利亚战争是黑暗的,搞反华联盟也是黑暗的。
除了中俄能站着跟美国说话,还需要更多的国家站起来,站着的人多了,跪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黑暗过去必是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