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粽子到底有多少种

12-27 生活常识 投稿:甜度酒窝
全国的粽子到底有多少种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有“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等称谓。因为 “端”有“开端”、“初”之意,加上农历以天干纪年,五月又称“午月”,因此这一天逐渐演变为“端午”。


根据历史记载,由于五月初五时至夏季,蚊虫疫疾开始横生,被视为“恶日”,所以端午节很多的习俗都是为了除疫避厄。


端午节制作香包给小孩子佩戴,象征吉祥、辟邪。


不过端午节最具代表的习俗龙舟竞渡、包粽子,它们的起源则有不同的说法。


提到端午节,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本来是楚怀王的大臣,力主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一度颇受重用,但因此在朝中树敌,不断被进谗言,后来反遭流放。眼见朝政败坏,屈原忧国忧民,写出《离骚》、《九歌》、《天问》等脍炙人口的楚辞。后来秦国攻陷楚国首都,屈原痛不欲生,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投江自尽后,楚国渔民纷纷驶船来回于汨罗江打捞,为了怕水中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不但敲锣打鼓,还把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喂食。后来为了祭祀屈原,又怕蛟龙把饭团吃掉,于是人们把煮好的糯米饭放入竹筒后再投入江中;其后逐渐演变用叶包成粽子。这就是龙舟竞渡与包粽子的由来。



不过根据南朝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初五竞渡是东吴地区为了纪念春秋时代吴国的忠臣伍子胥而有的习俗。伍子胥屡劝吴王夫差要灭掉越国,但夫差听不进去,反而赐宝剑要他自尽。


伍子胥向旁人说:“死后把我的眼睛挂在东门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于是悲愤刎剑而死。夫差大怒,还把他的遗体装入皮革,于五月初五投入钱塘江。伍子胥后来被尊为河神,他比屈原还早了三百年,而且屈原在《九歌》也曾写到划龙舟的活动。


知名学者闻一多则在论文《端午考》中指出,五月初五赛龙舟始于古代越民族的图腾祭。这项说法也已获得许多出土文物的佐证。因此,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应该比春秋时代还要早,不过屈原的感人故事传颂后世,早已成为端午节最具象征的代表人物,端午节当天也是我国公认的诗人节。



端午节家家户户一定吃粽子,包粽子是家庭主妇的重头戏。小时候有一次端午节前去拜访一位住在集合公寓的长辈,家家户户把自己包好的粽子悬挂于中庭,一串一串沿着整个回廊,很有过节的热闹景致。


我们家的粽子都是长长的,那个午后的阳光照着的粽子,却是塔形、尖锥形、正三角形、圆柱形、枕头形,以及小巧可爱的碱粽......在菜市场都看不到那样壮观的景致。原来那集合公寓住着不同省份的人,他们所包的粽子形状是我从没看过的,让我充满好奇且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各省的粽子,内馅和外形都可能不同。唐代以前就记载了粽子又称角黍,造型繁多,还有一种叫“九子粽”的,但不知是何种造型。现在也有人包粽子不用绳子绑,而是别上一个小竹叉,在造型上是很创新且实用的设计。


台湾的粽子大多用干竹叶包,黄金色的是桂竹成熟脱落的外壳叫桂竹箨,青绿色的则是麻竹叶。也有人怕沾黏与求取清香而两种都用的。另外也有少数人用荷叶、香蕉叶、月桃叶、刺桐叶、芦兜叶、苇叶。


粽子可大致区分成北方粽、江浙粽、广东粽、 台湾粽、客家粽。北方粽都是甜的口味,蘸糖吃的;江浙粽的馅料为单纯的五花肉与豆沙枣泥;广东粽尺寸比较大,馅料有五花肉、火腿、叉烧肉、蛋黄、栗子、香菇、虾米等。


台湾北部粽的糯米要先炒过,馅料是猪肉、香菇、虾米、蛋黄;台湾南部粽则配以大量的花生、猪肉、香菇、栗子、虾仁、干鱿鱼、蛋黄,有时会选用月桃叶来包,吃的时候还蘸花生粉或酱料。


台湾还有一种碱粽,冰过蘸糖吃特别有味。客家人的粽类似闽南人的粽,把糯米与在来米泡软磨成米浆,沥干揉搓成米团后再包入肉末、虾米、萝卜干、豆干等,是一种看不到米粒的粽子。



粽子所包的馅料,只有江浙粽比较单纯,其他都很复杂。吃惯了江浙口味的人,则不喜欢复杂的馅料,这是先入为主的味觉。


早年农业社会生活清苦,逢年过节才打打牙祭补补身,所以粽子的馅料格外丰富。但现在每天大鱼大肉的,粽子的馅料丰富油脂过高,反而危害身体。此外,台湾的“卫生署”已明文规定,做碱粽时增加Q度的“硼砂”改由“三偏磷酸钠”代替。其实两者都是有害身体的非天然物质,不宜多吃。


所以现代人过端午节,粽子的内容最好做些调整。譬如用蒸熟的五谷糙米替代糯米,配一些薏仁,不要放蛋黄,多用豆干、萝卜干等替代油脂高的馅料。也可用紫米、北菇、南瓜、栗子、莲子与山药等,包出自然风味的养生粽。尽量不要再蘸酱淋料,以免养成口味过重的习惯。


图文节选自姚任祥《传家》

标签: # 屈原 # 粽子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