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煮酒
文:河湟三月
董卓进入洛阳,废立天子,秽乱后宫,荼毒百姓,将京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在这场人间悲剧中,有一个人扮演了可耻的角色,他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令人惊奇的是,他最终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般,这在血风腥雨的三国时期,的确很罕见。
那么,他是谁,究竟做了什么事,到底有什么手段,能够做到这一点,最后又究竟藏身到哪里去了?
此人便是三国时期,第一个亮相的谋士,董卓的帮凶李儒。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李儒此人还有一层身份,就是他是董卓的女婿,但正史上,他不过是董卓身边一个谋士罢了。
李儒此人出身不详,首次登上历史舞台时,其身份标签的关键词有两个:博士、郎中令。
东汉时的博士,可不像如今博士,现在所谓博士,就是某个学科的某个领域有所深入研究的人士,比如历史学博士,或许他就对于秦汉时期经济学史有所研究,仅此而已,况且,如今博士早已泛滥化,其含金量大大贬值,博士帽早已唬不住人了。
但是李儒的这顶博士头衔,含金量绝对十足,因为东汉时期的博士,是指通学之人,就是文史哲,各个学科都要精通,全国也就那么几十人而已。
另外,李儒担任的官职也不低,郎中令是属于九卿之一,货真价实的正部级干部,如果没有董卓进京,李儒也就做个太平官,估计史书上连个名字都不会留下。
然而,李儒注定是要史书留名的,不过留的是恶名罢了。
董卓进京以后,所依仗的不过是手下五千西凉兵罢了,要是时间久了,他能否在京城站得稳脚跟都两说,所以就想给朝中百官一个下马威。
洛阳的那些高官,平日里峨冠博带,高高在上,根本不把董卓这些地方大兵头子放在眼里,如今看到董卓凶神恶煞般模样,早就吓蔫儿了。
董卓,决定趁机干一票大的,废立天子。
天子本人有无过错,或者是否能力有问题,这不重要,董卓目的就是要立威。
皇帝我都敢废掉,看谁还敢与我作对!
消息传开,朝廷百官立刻分为两大波人,有人反对,有人赞成,但沉默的是大多数。
就在这次政变中,李儒全然不顾君臣大义,冲到最前面,甘愿充当董卓马前卒,逼迫汉少帝刘辩退位。
少帝被逼下台后,封为弘农王。
董卓的倒行逆施,招来天下人的不满,以袁绍为首的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
气急败坏的董卓,下令处死袁绍在京的家人,然后想对弘农王刘辩下手。
在传统社会,弑君是十恶不赦之罪,一般士人皆不愿背上这等骂名,但是这对李儒来说,丝毫不存在心理障碍,他得到董卓命令后,立刻赶往弘农王住处,一杯毒酒结果了他的性命。
后来,董卓垮台后,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控制了汉献帝,想提名李儒为侍中,不过,汉献帝没有忘记,自己兄长正是死在此人手中,坚决不同意。
李傕虽然蛮狠,但也不敢逼迫太急,只好作罢。
献帝对李儒恨之入骨,要求严惩他,李儒很狡猾,为自己辩解称,当初鸩杀刘辩,是受到董卓胁迫,自己是无辜的。献帝虽然对他恨得牙痒痒,但手中无权,奈何不了他。李儒依然逍遥自在。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被王允等人诛杀后,李儒立刻察觉出风向不对,便称病不出,谢绝一切往来,但是后来被手下的两个仆人捆绑,压送到吕布哪里,被吕布斩杀。
但历史上并非如此,李傕被曹操击败后,他的部下都星散了,各自投靠了新的主子。
比如贾诩,后来投靠了张绣,再后来又投降了曹操。
唯独没有了李儒的影子,他此后消失的干干净净,没有下丝毫印记。
李傕一完蛋,李儒估计就知道往后,自己无论投靠那一路诸侯,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无论袁绍、曹操、袁术、吕布这些人,尽管各怀鬼胎,谁都不敢收留一个弑君之人,收留他就意味着自己就是董卓之流。
那么,李儒到底去了哪里?
唯有一个可能,就是混到李傕的西凉军残部,投奔到张绣营中,隐姓埋名。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瞒住自己身份,后来张绣与曹操结为儿女亲家,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过得不错。
估计,李儒就这样心惊胆战的苟延残喘了数年后,一命呜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