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这三种关系,不再输给情绪
01
昨晚,一个很久不联系的小姐妹在电话里跟我唠了将近俩小时,各种倒苦水,到最后竟然失声痛哭了起来,我一时间不知所措。
说起这个姐们儿,过了年就30岁,当初毕业后跟男友一起来到北京,现在北漂了也有五六年,生活不易自不必多说。
最近,公司里一个一向以刻薄出名的同事总是给她小鞋穿,她本性就胆小怕事,更可怕的是,这个同事还是老板面前的大红人。
她到现在都想不明白,对方是怎么偏偏看中她要跟她作对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跟受气包一样地忍着,整天闷闷不乐。
还有,交往了5年的男友迟迟不提结婚的事,并且最近似乎变得越来越冷漠,打电话经常不接,发信息也总是很晚才回,总说在忙。她都怀疑对方是不是有了别人,不爱自己了。
事业、爱情都不顺,偏偏父母又从来不体谅自己,每次打电话都是问她“工资涨了没啊?”“也老大不小的了,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啊?”就是昨天晚上,她call我之前,她妈又来电话,她本来就压抑得不行,突然情绪爆发,几乎是歇斯底里,在电话里把她妈数落了一顿。
她妈在电话那头听得一愣一愣。要知道,她在父母面前可一向是一个温柔、懂事的乖乖女形象。她事后立马就后悔,自责愧疚得不得了。
其实,从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也看到了许多人的影子。
每天在职场、爱情、生活中弄得晕头转向,回头还要面对父母的充满压力的询问。
每当压抑、困惑、愤懑的时候,我会忍不住想: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要跟我作对?”“为什么没有人懂我,没有人爱我?”
接下来情绪失控,要么在办公室因为一点小事跟同事大声争吵,大家都下不来台;要么就跟对象大吵,事后一边冷战一边痛苦甚至闹到分手;或者直接把火气撒到最关心自己的父母身上,事后愧疚、懊恼不已。
身处人类社会,我们不可避免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人的世界,就是一个关系的世界。
我们常常觉得烦恼、愤懑,其实正是心底对于各种关系的困惑。只有处理好关系,才能摆脱烦恼,自在、快乐做自己。
台湾著名心理咨询师胡慧嫚认为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相同的渴望:
自己完整地悦纳自己,与自己有一个和谐的关系。
自己自在流动地和他人接触靠近,与他人有一个和谐的关系。
自己能跟整个世界美好联结,与世界有一个和谐的关系。
而努力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情绪,不做情绪的奴隶。
那应该怎么做呢?
02
人的第一个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和自己的关系。
如果你不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烦恼就会不断滋生。你会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排斥以及自我否定。
静下心来想一想: 跟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你是否总是那个抢着买单的人,因为你不好意思让别人买单。
在一段感情中,你是否总是讨好的一方?觉得对方太优秀,甚至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担心对方有一天突然离自己而去。
你是否总在心里最自己说:“你不够好!你应该更聪明点,你应该更温柔一点,更努力一点,更勇敢一点,更独立一点,更成熟一点,更漂亮一点……”
这些其实都是低自我价值的表现,低自我价值的人在内心深处不认同自己是一个“值得被他人好好对待的人”。觉得自己如果表现不好,不讨好对方,对方就会离开。同时,觉得他人不可信任,无法放下戒备。
只有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也就是达到内在的和谐,认同自己,一个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自在。
第二个关系就是和他人的关系。只要你处在社会中,那么你与他人的关系就难以避免。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为什么他总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他怎么总做这种让我感觉很糟糕的事?为什么他总是不懂得我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很多时候,错并不在我们,但是我们却常常是那个承受痛苦的人。
高情商的人能够正确地认知自己、他人,以及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没有完美的亲密关系,但可以有好的亲密关系,在一段好的亲密关系中,双方一定是相互滋养的。
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在研究分析了许多新婚恢夫妻的关系后发现,一段幸福的婚姻中,必定有一个人是关系沟通的高手,TA会关怀和体贴对方,营造出亲密氛围。
在一个健康稳定的朋友圈里,也一定有这样的几个人,他们既能适当地表达自己,同时又能体谅不同境遇下大家的想法和差异。
他们能够适时掌控局面,能展望未来,宽容他人,约束自己。和他们相处十分舒服,他们就是人群中受欢迎的人。
一段好的关系,没有讨好取悦,也不是隐忍不发。在这段关系里,你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同时懂得换位思考,达到一种双方相互滋养和共赢的状态。
03
第三个关系就是个人与情境之间的关系。你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方式是怎样的,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是怎样的。
当你不能安于当下,当你的心与你的肉体分离的时候,你便会产生一种存在感缺失,孤独,茫然,因为你不能处理好和情境的关系。
当你不能处理好与情境的关系时,或者说当你不知道怎样融入一个群体时,时,你会感到一种格格不入、多余、失落、被排斥的感觉。
但是当你能够顺利融入情境时,你会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是被接纳的,有归属的。
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尼说:“一个人要想真正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而读书便是洞悉和追求的最便捷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