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写柳之妙

12-27 生活常识 投稿:阡陌之绿
唐诗写柳之妙

生活中常见的柳树,在唐人笔下,竟能蕴含如此丰富情思,凝聚绵长悠远的历史兴亡,这是唐人的智慧,也是唐诗的魅力。

几阵风,就把春色洒满人间。踏青郊外,举目江南,到处是芳草葱茏,桃红柳绿,油菜花黄麦苗青。自古以来,百花盛开,柳枝绽芽,便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成了春天的标志。唐诗中有着对各种树木的描写,但其中写得最多的,恐怕要数杨柳树了。除了大量的咏柳之作,仅到处传唱的歌曲就有《杨柳枝词》《柳枝词》《折杨柳》等,即使唐代流传最广的《渭城曲》,也有着对柳树的描写。

唐代诗人对柳情有独钟,绝非偶然。唐承汉俗,送别亲友时喜折取柳条赠与离人,以寄相思幽怨之情,故古曲笛音《折杨柳》在初盛唐时仍有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都是指的“折杨柳”。而唐人之所以喜以折柳赠人,其因有二:一、柳与留为谐音,寓有挽留、留恋乃至相思之意;二、柳树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较强,随处一插,便能存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寓有对离人无论去何方,都能像柳树一样成活生长的美好愿望。此外,柳枝低垂,便于折取,而柳枝的随风飘摇,又似有缠绵悱恻、不忍离去之意,凡此,都助推了唐人送别时折柳相赠的习俗,难怪刘禹锡曾感慨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正因为如此,在唐人眼里,柳为有情之物。不少诗人都喜以柳为题,借柳发挥,以柳写情,托柳言志,故写柳的名篇妙句层出不穷。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想象奇妙,趣味横生,算得上精巧,然与苏东坡“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样,总觉得趣味有余而情味不足。而唐代有不少写柳的好诗,不仅有趣,更在有情。

如岑参的《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此诗以柳为题,并未刻意写柳,也无奇思妙想,却能以情动人。其“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稍用比喻,仍以情为主。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已有创意,但仍以情见长。到了中晚唐,写柳诗不仅数量激增,而且佳作连连,多有新意。施肩吾《折杨柳》:“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去年的送别之人尚未归来,今年却又在送新的离别之人,极写自己离恨之多。有人恨不得折尽柳枝以赠离人,李商隐却说:“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刘方平诗:“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以柳枝向西飘拂来暗示闺妇对戍夫的思念,趣味情味兼而有之,也可谓妙绝千古。滕迈诗名不高,但他写了《杨柳枝词》“此日令人肠欲断,不堪将入笛中吹”被当红歌女周德华一唱,顿时与刘禹锡等人并称为“名流之咏”。此外,像温庭筠的“杨柳东风里,相看泪满中”、朱放的“杨花缭乱扑流水,愁杀行人知不知”等,也都各有妙思创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标签: # 杨柳 # 柳枝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