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资产
可直译为知识产权资产,包含专利、商标、外观设计、版权等商用资产。生活中,人们理解IP概念会更加灵活,泛指一些具备影响力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打通不同的产业领域,比如时下流行的卡通“小猪佩奇”、形象“黑人问号”,甚至某一个网络表情、热点图片,都可以说是IP。
直译的IP资产
泛化的IP形象
本文要探讨的IP,既有狭义语境中IP资产部分,即严肃的探讨专利、商标等资产与区块链的结合应用,又有广义语境中“泛IP资产”部分,跳脱的分析IP资产的时代内涵。结构上,本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IP资产特征及痛点分析,第二部分是与区块链结合点,第三部分是IP资产上链。
一、IP资产的痛点
(一)价值产生的流程较长
IP资产如何产生价值呢?马克思在阐述“理论”的价值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精彩的阐述,恰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马克思说:“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IP资产需要为群众掌握,并且合理的运用才能创造价值。 纵观IP资产的价值产生流程——开发、授权、宣发、收益、衍生品开发、权益维护,“开发”只是产生价值的起始阶段,后期的“授权”、“宣发”、“收益”等环节都是惊险的跳跃,某一个链条的断裂,IP资产的价值就不能发挥出来。这导致IP资产最终产生价值的时间较为漫长,且不确定性较大。
举例说明,英国作家托尔金于1954年出版IP——《指环王》小说,但近50年后的2001年,由大导演彼得·杰克逊翻拍成为电影,才为大众周知。之所以2000年之后这个IP才能大火,是因为IP价值的后续流程“授权、宣发、收益、衍生品开发”终于被打通了。一种IP可能早早的就存在了,正如埋在泥土中的钻石,等待被挖掘、打磨的时刻。我们甚至可以受此启发,回头看有哪些IP,是伴随今天科技发展,可以被重新挖掘出来的。
(二)价值实现的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指一个主体的行为使另一主体受损或受益的情况。IP资产在运用中,通常能带来正外部性,比如一项发明专利的出现,带动的不仅仅是本发明自身,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提升。苹果手机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有价值的发明,但是它更大的价值是带动了整个手机产业的升级。
并且,互联网引以为豪的“羊毛出在牛身上的”盈利模式在IP方面也是老套路了,IP占据人们的认知,带有IP属性的商品“攻陷”消费者的口袋。价值实现的外部性使得我们在价值分配中,要重视对“外部效应”的认识,适当激励可以产生外部效应的IP资产贡献者。
(三)价值流转的固态化特征
IP一方面是虚拟的、数字的,另一方面又是真实的、原子的。说是虚拟的、数字的,是因为IP从形态上来看是虚拟的、无形的,载体是纸张、电子文件等,可以随时被复制,传送千里之外。其真实性又表现在,国家强制法规规定我们不能随意侵权IP资产,IP资产如实物一样,可以依法进行交割、切分(年限、收益权、使用权)、转让。
既然提到IP资产可以依法被转让、切分,我们要用系列文章第一篇中的资产“固态、液态、气态”阶段分析,发现IP资产在转让交易方面并不灵活,反而是一个非常“固态”化的资产,其证券化应用很少,比如,在2018年推动海南自贸试验港建设中,赫然提出了推动“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先行先试”的倡议,IP资产在资产证券化等方面仍然是非常缓慢的。
如下图,IP资产交易呈现出明显的“固态”阶段特征。
图1-1 资产流动性三阶段特征图
各位读者可以把IP这种固态阶段的资产理解成“直男”阶段的资产,即性格耿直,流动性比较差,通常是整体行动,专一不会分割。喜欢中心化的权威,交易场所比较随机,通常是线下交易。
二、与区块链的结合点
结合上文所述IP资产的特点及痛点,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在“IP价值产生流程管理”、“IP价值实现的外部性激励”、“IP价值流通的固态化转变”方面下功夫。下面主要从技术、交易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技术方面。即区块链在效率、成本、内涵三方面对IP资产提升。第一个结合点是开发确权,如上文提到的,IP资产是“两栖”性的,因此IP资产数字化、互联网化的一部分很容易被侵权。在IP资产生成之初,就可以在区块链上进行登记,从而形成带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实践中,已经有区块链应用到IP版权领域的案例,并且在美国(佛蒙特州)、中国等地有过司法判例,认可区块链记录作为一项证据。第二个结合点是缩减成本,每年都会有大量的IP资产(如专利)被企业放弃,并非因为这些专利全无价值,而是维护专利成本超过了专利价值本身。区块链应用可以帮助登记机关降低IP资产登记成本、打通不同国界、不同监管部门的IP管理,企业甚至可以形成互信的区块链IP资产共享平台,共同维护和使用平台资产。第三个结合点是IP权益内涵的管理,IP资产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一项著作权可能包含“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等十余项权力,区块链可以利用智能合约,方便的实现对上述权力的管控。
(二)交易方面。IP资产目前在交易方面呈固态的特征,交易和授权操作都较为复杂。区块链可以把IP资产做分割,一方面是权利的分割,如收益权、所有权、年份等。另一方面是份额做等额。对权益的分割可以使得交易流通性更好,从而使得IP资产的融资功能也得到改善。这一部分会在第三部分IP资产上链部分详述。
(三)激励/生态方面。区块链除了是一种技术,给社会带来生产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区块链通过内部生态体系,如TOKEN激励体系的建设,使得生态的贡献者充分受到激励,也使得生态的破坏的人,在区块链上留下负激励的记录。具体到在IP类资产的激励方面,开发者、授权者、宣发者、购买者,都需要围绕IP最终的收益,享受生态激励。
本文难以具体介绍激励体制,在此仅提供三个需要注意的点。一是市场规律的把握,不能让这个激励体系成为一个内部游戏或者炒作市场,使得某项IP资产在区块链应用上的价格背离其市场价值。二是突出IP资产的特性,即IP资产需要被掌握和转化才能创造价值,IP资产激励体系的目的是让IP资产更好的找到合适的应用对象和应用场景,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单一的,没有转化的场景。三是突出对原创者的保护,目前,传统市场中对原创者的保护是不足的。在IP资产所创造的市场价值中,原创者能得到的收益远不如体系的投资人、运营者。就像一些好的小说,产生的社会价值很大,但是作者却得到很少的回报,区块链的激励体系应该突出原创者在全产业链的分润。
三、IP资产上链
(一)区块链原生IP资产。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成熟,区块链的“世界计算机”功能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有理由认为区块链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创作载体,未来可以在区块链上创造独一无二的IP资产。从以太坊的 CryptoKitties(以太猫)可以看出端倪。这类IP资产具有特别的延展性,本身可以发展成一种独立IP资产门类,会是一种新型的、大规模的市场。
(二)IP资产上链。和股权上链场景一样,IP资产上链后,IP资产本身也即变成了一段程序,这个编程是可以进行复杂的操作的。我们初步设想,上链后的IP资产包含登记、交易、分割、转换、销毁、终结(转换为新资产)等操作流程。
图3-1 IP资产上链预想图
笔者试着进一步设想,一项IP资产,在最初的时候可能是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在草稿期便登记在区块链上,以防止丢失或被剽窃,在正式获得版权之后,可以将版权登记在链上。这个版权也是一种程序,可分割为个各项子权益(如出版权、改编权、播放权),并进行转让,购买者在获得相应权益相应份额之后,可以选择行使其权益,也可以进一步转让。小说的创造者,可以在最初确权的时候,保留一部分未来权益,从而保障自己的创作升值后的长远收益。销毁是指一项IP资产的所有者,想要禁止该资产的流通,而将该资产转让到一个“空地址”(区块链中的特殊账户地址)。终结是指IP权益到期,IP权益重新回归创作者,或者向社会公众开放。
上述流程的不断循环,集合良好的TOKEN机制的设置,将使得IP资产成为一种更富有活力的资产,切实的创造价值。
以上便是本文对IP资产上链的初步探讨,本文不仅仅想提供较清晰的论断,也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设想,供大家在辩驳中有所收获。当然,本文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方向:要结合IP资产特点,从“IP价值产生流程管理”、“IP价值实现的外部性激励”、“IP价值流通的固态化转变”三个方向着手,探索区块链在IP资产上的应用。
发文时比特币价格 ¥52041.59
文:马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