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线》
9分钟搞定
重塑职业生涯的方法
我们的职业生涯不是一个点,而是由许多个点组成的一条道路。所以,我们不能只盯住点,要看到线;要让当前的职场经历成为下一步的跳板,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铺垫。
这本书讲什么?
这次,炫先森陪你一起阅读的书是《生涯线》。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的职业生涯不是一个点,而是由许多个点组成的一条道路。所以,我们不能只盯住点,要看到线;要让当前的职场经历成为下一步的跳板,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铺垫。
》》》
把我们的每段职业经历串起来,就会形成一条线,这条线就是“生涯线”。所谓“生涯线”就是指,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许多人会因为工作遇到了困难而烦恼,会纠结于要不要继续做了无生趣的工作,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选择新的工作……这些处理工作的方式,都是将每份工作单独来对待。
《生涯线》这本书告诉我们,将每份工作单独来处理,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像是一个大杂烩,缺乏连贯性;我们不要只盯住某一份工作,而要从整个职业生涯出发,来处理某一份工作,或做出某个选择。我们的每份工作或做的每个选择,都要以完善职业生涯为目标。
》》》
“生涯线”这个概念是本书作者戴维·范鲁伊提出来的。
戴维·范鲁伊攻读的专业是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并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这个专业研究的是职场心理学和员工心理学。
他将所学运用到了工作中,曾经就职于世界上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3家公司沃尔玛、万豪国际集团和汉堡王,负责优秀员工培养项目。这3家公司在100多个国家拥有近300万名员工。
在这个过程中,戴维·范鲁伊发现,大部分员工最关心当前的工作,还有一些员工对下一份工作也比较关心,但很少有员工会高瞻远瞩从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出发来做选择和决策。
戴维·范鲁伊认为,关注眼前和下一份工作虽然也很重要,但这些关注点还是比较短视,要想在职业上有所建树就得要有远见。
职业生涯是一场马拉松
PlayQ公司(为Facebook提供应用程序)的创始人杰西·沃伦·特维罗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卖订餐网站负责开拓餐厅客户的。
他每天早晨7点多钟就到办公室了,给全城的餐厅老板打电话,请求餐厅老板答应见他。确定好会面的时间后,他就离开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餐厅拜访行程。
一天的行程密集且紧张,他的午餐通常是杯装方便面。从饮水机里加热水,就可以吃了。选择杯装方便面,一是它快速和容易;二是便宜,一个杯装方便面仅需60美分。
几个月之后,公司里销售额最高的一位同事杰夫竟然约特维罗共进午餐。在特维罗看来,这很浪费时间,他有一大堆的客户需要拜访;而且还很浪费钱,他大学刚毕业手头并没有多少积蓄。但转念一想,杰夫是销售高手,和他共进午餐说不定可以学习到很多销售方法。于是,杰西欣然答应了。
没想到,这顿午餐,花了20分钟排队,又花了40多分钟进食,还浪费了不少钱,且特维罗并没有从杰夫那里获得一丁点提高销售的方法。
特维罗忍不住了,问杰夫:“你有什么建议给我吗?”
“这顿饭就是我的建议。”杰夫对特维罗说,“你得把身体照顾好。我见你每天连轴转,而午餐只吃方便面,这是不可持续的。长久下去,你会受不了的。还是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隔段时间休息一下,享受一顿午餐。我们跑的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
》》》
跑赢马拉松的关键在于毅力,打造生涯线亦如此。
本书提出了一个创造成绩的公式:能力 X 毅力 = 成绩。
从这个公式来看,不管是缺少了能力还是毅力,成绩都会等于零。
大学毕业时,A进了知名大型企业工作,其起点之高令我们艳羡不已。后来,A又跳槽到了一家民企做了高管。然而,几年过去了,当初起点之低的B慢慢地在职场上有了成绩,而当年起点之高的A却失业在家了。两人的职场之路为何会发生如此有戏剧性的变化呢?
原因就在于,毅力。起点之高的A在打造生涯线时,只靠能力,而错过了另一个核心要素,即毅力;而起点一般的B不仅拥有能力,还拥有毅力,最终在长跑中胜出了。
假设能力和毅力都可以用10分制来表述,起点高的A,在能力上可以打9分,但毅力上只有5分,那最终的成绩就是45分;起点一般的B,能力可能只有6分,但毅力有8分,最终的成绩就是48分,高于起点高的A的得分。
所以,在跑马拉松时,我们要利用毅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
要想跑赢马拉松,步伐节奏也很重要。
在跑马拉松时,非专业选手,往往在开跑之后“劲头十足”,但不到一公里后就变成了走路,结果最后的成绩远远达不到他们最初的期望;而一些专业选手,则全然不顾他人是否比自己跑得更快是否把自己甩到了后面,他不为所动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跑,最终跑出了优秀的成绩。
非专业选手和专业选手的区别就在于,专业选手认识到了,马拉松是一场长跑,均衡的激情是取胜的关键——在比赛最开始,过高的激情,让起跑的速度过快,但激情的时效很短,激情一过,毅力就会消退;而均衡的激情,则可以让自己保持长久的毅力。
打造生涯线,也需要均衡的激情,它会帮助我们“跑赢”工作中的比赛。
职业生涯并非一成不变
任何人的职场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都会分别进入这三种状态:
⊙突破平稳期,我们称它为“发展路径”;
⊙享受当下,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我们称它为“稳定路径”;
⊙拒绝接受现实,罔顾平稳期的出现,我们称它为“停滞路径”。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我们在靠近这个节点时,就意识到了节点的即将出现。这样有利于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制订相应的计划。
》》》
突破平稳期是指,通过自我提升或培养新技能的方式,通过寻找一份新的工作或采取一些截然不同的方式,让自己脱颖而出,获得新的发展。
莫格利亚在33岁时,就已经是达特茅斯学院橄榄球队的防卫教练了,并成功带领球队在两个赛季里,连续摘得常青藤联盟的桂冠了。
眼见莫格利亚即将成为一级大学橄榄球队主教练时,他却突然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举动:离开大学橄榄球队,应聘进了美林证券公司,从底层员工做起。
在接下来的17年里,莫格利亚一直在美林证券公司就职,并且一路从底层“爬”到了高管职位。
2001年,莫格利亚离开美林证券,出任亚美利交易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此后,他在亚美利交易控股公司工作了7年。这7年间,亚美利交易控股公司所管理的资产增长超过12倍。
莫格利亚在亚美利交易控股公司供职期间,年薪超过百万美元。但7年后,他竟然放弃了百万年薪,到内布拉斯加大学做起了没有工资的“实习生”。在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两年里,他像拿工资的教练一样加班加点,快速学习成为一名橄榄球主教练的技能。
2011年,时年62岁的莫格利亚,首次成为了美国联合橄榄球联盟奥马哈夜莺队的主教练。在加入美国联合橄榄球联盟一个赛季之后,莫格利亚申请了一级大学橄榄球队的主教练一职。
最终,莫格利亚实现了职业梦想,成为了卡罗莱纳海岸大学公鸡队的主教练。在他担任主教练的第一年里,这支橄榄球队就赢得了联盟赛的冠军,而他也获得了年度最佳教练的头衔。
当初,莫格利亚离开达特茅斯学院橄榄球队,加入美林证券公司,是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后来,莫格利亚离开美林证券公司,加入亚美利交易控股公司,以及7年后从亚美利交易控股公司离职,则是预先看到了自己当前的工作正逐渐走向平稳期。他深知,在平稳期中,即便自己付出了努力,职业道路的发展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那么得力,或再也不会令人满意。于是,他通过寻找一份新的工作,或采取一些截然不同的方式,让自己的职业道路获得了新的发展。
我们不一定要像莫格利亚一样,在突破平稳期时,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但,我们面对机会时,必须要像莫格利亚一样,保持开放的心态,乐于尝试一些截然不同的方法。
》》》
享受当下,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这看似是一条稳定的路径,但实际上,长久的稳定会让我们失去发展和创新的能力,这会破坏我们的生涯线。
阿强在《财富》1000强的一家公司里工作。为了实现职场的晋升,他加班加点,甚至常常出差。努力工作的结果,是优异的成绩;优异的成绩,让他获得了晋升。他很快就成为了高级员工。然而,随后,公司几次提拔他,都被他拒绝了。
难道他不想要更大的权力、更高的薪水吗?
他说,在职业发展初期,他做了许多牺牲以换取晋升,但晋升到高级员工后,他发现自己不再渴望继续往上“爬”;他已经到达了自己所喜欢的层次,在这里,他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内工作。
他非常满意当前的状态,希望能够让这种平稳状态持续下去。
阿强满意于平稳期并没有什么不妥,但他还是需要不断发展,不断跟上工作变化的步伐。如果他满足于当前的稳定,就此停步不再学习,那么曾经的积极稳定期就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
拒绝接受现实,不愿承认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或者压根儿就没有看到情况已经改变了,这都是停滞路径,会给我们的生涯线带来消极的影响。
平稳期与停滞不前的区别在于,平稳期不一定是消极的,满足于当前的稳定就此停步不再学习,曾经的稳定期才会构成消极的影响;而停滞不前始终是消极的。它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我们的技能退化,为他人提供了超越我们的机会。
避免停滞,是为了在工作中创造并维持自己的溢价。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公司就会用业绩更出色的员工替换我们。
我们需要警惕和回避两种类型的停滞。第一种类型是内在停滞,第二种类型是人际停滞。
内在停滞是自身引起的,是自身忽略了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丽莎就遇到内在停滞。
丽莎原本是一家大型跨国集团的产品设计师。她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市场,编写产品提案。她的提案细致详尽,得到了公司领导层的一致肯定。领导们建议她,再收集一些数据,一个月后再汇报。
然而,一个月之后,丽莎补充的数据,并没有得到第一次一样的热烈反应,甚至还有领导拒绝了这份提案。
丽莎感觉自己被领导们给耍了,是领导们故意给她找茬。
在这种消极的心态下,丽莎对工作越来越怠慢。3个月后,她跳槽了。
新工作和此前的工作非常类似,几乎对她的技能毫无挑战性,而她也没精力去培养新技能,她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熟悉新公司、搞好新同事关系上了。
事实上,丽莎次月提交的数据,遭到管理层的拒绝,并非是领导给她找茬,而是市场行情已经发生了变化。遗憾的是,丽莎没有发现这种变化。
在许多高增长的行业和企业里,对工作的要求可能会很快就超出了我们当前的技能水平。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变化,让技能的停滞速度变得前所未有的快。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种变化,就会陷入内在停滞。
人际停滞是指,身边的人悄然超越了我们。
假设你和一位同事处于同样的岗位,而且绩效大致相当。此后,市场的发展或组织结构的改变,要求你们必须改变自身的技能,或者是培养新技能。但是,你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需求,还继续使用过去行得通的方法。而同事则意识到了情况已经发生改变,并且快速做出了调整。就这样,同事的绩效开始慢慢地超过了你,没过多久就把你甩到了后面。虽然你的绩效轨迹还在维持不变,但因为同事的绩效已经超过了你,并且逐渐拉开了距离,所以你的绩效实际上是在消退,你陷入了人际停滞中。
人际停滞不仅会出现在个人层面,还会出现在组织层面。比如,功能机的鼻祖诺基亚,没有意识到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从而导致手机市场迅速被智能手机的苹果占领,而自己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
职场停滞不前是悄无声息且逐渐发生的。其变化会相当的细微,令人难以察觉。很多时候,等到我们发现时,往往我们已经在下坡路上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走了很远的一段路程。这时,如果想要迎头赶上,会万分的吃力,且十分的困难。所以,为了避免陷入停滞不前,就需要我们即时刷新技能,时刻警惕职场份额被他人抢占。
⊙在我们的职场生涯春风得意顺利时,就要保持警惕了。不要让自己在这样的平稳期里享受太长的时间,否则就会滑向停滞。
⊙在我们埋头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了环顾四周,去看看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变化,或者很快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现在看上去并不重要,但它可能很快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职业生涯了。
⊙此前,给我们带来成功的方法,很可能已经不凑效了。当面对此前尤为擅长的领域,或者是过去曾经颇受赞誉的领域时,意识到过去的方法不凑效后,不要像赌徒一样加倍下注,不断重复过去的方式,而是应该将自己的精力和努力转向到别的方向,打破自己的思维模型,才有可能找到新的成功之道。
⊙发现机会后,要快速行动。
当今,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技能和条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改变。避免停滞,需要我们能够改变自己做的事情和做事的方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改变自己,而是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自身的技能,并且有远见。
这也是在告诉我们,生涯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应该一成不变。
重塑生涯线的方法
》》》
方法1:想象成功
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记忆中的事情,究竟是现实还是想象的。所以,我们不妨通过想象,来树立信心,让自己有意识地记住面对特定情况时该怎样反应。这样也就训练了我们的大脑来遵循自己植入的特定模式。
美国著名橄榄球运动员艾米特·史密斯表示,他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效力时,就曾花许多时间来想象对手防御阵线上的漏洞,有时候他会闭着眼睛跑,看自己能否击中某个漏洞。
迈克尔·乔丹曾在一次篮球比赛中,闭着眼睛投中了罚球。而这也是他曾在脑海中想象多次后的结果。
我们该怎样把这一点运用到职场上呢?
假设我们要进行演讲,但又不确定听众会有何反应。这时,我们就可以在脑海中预演一下各种情况。比如,在开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起听众的好奇;在中途,是不是可以穿插一些笑话,活跃一下气氛?在结尾,是否让听众参与答题?在脑海中预演各种情况,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应对各种场景和问题的成功概率。
作者指出,我们所想象的场景越接近现实生活,就能取得越好的表现。
》》》
方法2:利用期望效应,提高自我效能
通过想象,我们能够表现得更好,从而更加自信,这就培养了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我们对自己在当前所做的事情上取得成功的信心。
研究表明,在各种努力中,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是否成功。简单说,相比认为自己会失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做得好,那么我们实际上就能做得更好。
当我们把自我效能和目标设定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自信心越强,我们就越愿意制订和追求更宏伟的目标。比如,我们想要学习游泳。随着我们学会了漂浮这一目标后,就会很快实现第二个目标踩水,接着就是游较短的距离,再接着又会是一个新目标。这些目标都与游泳相关,所以我们的自我效能也随之得到培养。不久后,游泳横渡湖泊这个曾经难以想象的目标,会让我们觉得并不难实现。
随着自我效能提高,我们会敢于进行自我实现预言。自我效能是基于我们的自信,而自我实现预言则是认为因为自己和他人预先采取了行动,所以结果就会如预期一样出现。当别人认为某人会表现出色时,就会预测这个人能取得成功,而他们的行为就会体现这种预期,让这个人去努力实现这种期望。
心理学家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交给老师,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其IQ都极高。学期结束后,经测试竟然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高于其他学生。
此效应在低年级学生身上最为明显,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差别没那么大。心理学家推测,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老师们还没有机会对他们进行了解,并形成一定的看法。心理学家对老师的误导,让老师们对学生们形成了很好的预期。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老师们在此前数年里已经了解到了他们的能力,所以心理学家对老师们并没有造成多大的误导。
自我实现预言对初入职场或刚刚跳槽的人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只要迈出正确的第一步,在最开始就表现优异,那么同事和上司心中就会对我们有正面的预期,从而推动我们生涯线的发展。
》》》
方法3:先追求快乐,再追求成功
如果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或者缺乏开展工作所需的技能,那么要在长时间里维持出色的成绩是极为艰难的事情。
如果你的职业不符合自身的兴趣和技能,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精疲力竭、士气低落。
不要强迫自己去喜欢某些东西,而应该改变自己所做的事情或者做事的方式,让它们给你带来快乐。这种改变是让你适应,而不是拿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妥协。这点至关重要,因为几乎所有持续的成功都要求进行改变和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一次性改变一切东西。一次想做的事情太多,就会发现自己不堪重负。如果一次只做一项重要的改变,你就能够集中精力,而自身的技能和舒适度也能快速调整。很快,曾经舒适区之外的领域将会成为你所擅长的领域。同改变一样,你的职场生涯也会通过一系列连续成功的小步骤而得到出色的管理。
你会发现,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前进,就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你必须通过工作和生活来维持幸福感,不要为了短期的收益而牺牲幸福感。
许多人认为成功能带来幸福,这点被证明存在根本性的错误。为了成功而追求成功,这样并不能带来快乐。快乐更应该被看作是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所经历的一种结果。就算没有激情,我们也能在一段时间里维持自己的绩效,但最终我们会感到乏味,绩效慢慢消减。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快乐,就不可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去创造成功。
》》》
方法4:过滤噪音
打开收音机后听到的静电干扰被称为噪音,而我们想要听的话语或音乐被称为信号。当噪音太多,我们就听不到信号。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将精神集中在最重要的东西上。
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了能够消除那些让我们分心的噪音,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区分身边的各类信号和噪音。
一条简单的经验法则是,如果某件事情所需时间不超过5分钟,那么我们就应该赶快做完,省得它碍事;如果我们能这样来安排1个小时,就能快速地完成12件小事情,从而消除不必要的分心。通过完成这些事情,我们能有效地释放大脑,让它免受干扰,关注更重要的事情。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
都不会呈线性发展了
这本书与市面上其他关于职场发展的书籍,不同之处在于:
》》》
这本书提出了“生涯线”概念。
我们的职业生涯不是一个点,而是由许多个点组成的一条道路。所以,我们不能只盯住点,要看到线;要让当前的职场经历成为下一步的跳板,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铺垫。
》》》
这本书提醒我们,职场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预料,也不像过去那样呈线性发展了。
加班加点已经很难获得晋升了。要想获得职场晋升,就需要我们刷新技能,或者进入另一个职能领域,或者甚至是做一些冒险的动作。新的领域、新的方式,这些都很可能是职场发展的机遇。一旦遇到机会,我们要快速行动。唯有此,才可以推动生涯线向前发展。
好了,以上就是《生涯线》的核心内容。恭喜你掌握了“生涯线”这样一个新概念的同时,也学会了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涯线”的方法。喜欢炫先森的讲书可以关注我,也可以分享给朋友。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