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的人难长寿,坚持改掉这5个习惯,让你的肝脏越来越好
西医,肝脏是唯一没有末梢神经,被称为“哑巴”的器官;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有分解营养物质、排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其华在爪”。当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红色斑点、斑块等,用手指按压后变为苍白色,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称为“肝掌”。
“肝掌”常见于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身上,这说明肝功能严重受损了。
二,眼睛充血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会导致视物昏花;若肝火上炎,会导致目赤生翳,意指眼睛有红血丝,像有东西蒙着一样看不清事物。
肝火旺还会引起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睡眠时翻来覆去、易醒、身体闷热等表现。
另外,巩膜发黄也要谨慎,这时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依据,如肝炎、肝硬化、肝胆疾病等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巩膜黄染”。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若肝不好,会导致气血运转不通,出现血气不足、血脉堵塞等情况,从而导致面部暗沉、变黑。久而久之,色素沉着就会形成黄褐斑,也被称为“肝斑”。
西医认为,肝脏对铁元素的代谢起到重要作用。若肝不好,代谢功能受损,铁质会流入血管中,导致血液中铁质增加,脸色逐渐变黑。
中医认为“肝主筋”而“爪为筋之余”看“爪甲”就能了解肝脏是否有问题。
当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是向下凹陷时,可能是体内毒素在肝脏蓄积太多了。
当指甲过白,可能是慢性贫血或肝、肾有问题。
习惯一:熬 夜
中医认为“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肝脏是重要的排毒器官,若经常熬夜会使体内血液得不到净化,久而久之,体内环境变差,各脏器功能也会出现问题。
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之间是肝胆经当令时间,肝脏排毒需要熟睡或休息时,否则全身血液不能回流到肝脏,毒素排不出,肝脏负担就会加重。
对一些上夜班的人来说,早睡觉是不可能的,但也要保证营养跟得上。
习惯二:抑郁、爱发怒
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也。”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怒伤肝”,经常生气、抑郁、爱发怒的人容易导致“肝郁”,使肝阳上亢、肝气横逆等,从而损伤肝脏。
经常生气、抑郁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疾病。
建议:学会调节情绪,避免大喜大悲。
情志对身体健康尤为重要。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想开、看开,或者找朋友聊聊天,自己找个时间散散心、看看书。
经常抱怨、发火、生气,不能解决问题,还让身体损伤加重。
习惯三:喝 大 酒
西医,肝脏是酒精最重要的解毒器官,约95%酒精要经肝脏分解代谢掉,肝内含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酒精摄入过多会导致乙醛脱氢酶“供应不足”导致中间产物乙醛滞留在肝脏,乙醛毒性很强,对肝细胞有很大的毒害作用。
建议:酒不如茶,多喝护肝茶,促进毒素排出。
减少肝脏负担,养成多喝护肝茶的习惯,有助于促进毒素排出。
蒲公英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利胆的作用。研究发现,蒲公英具有减少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作用,预防急慢性肝损伤。
西医,肝脏是脂肪、蛋白质、糖分代谢的主要场所。若摄入过多脂肪、蛋白质,经常吃些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导致大量脂肪不能及时分解掉,而诱发脂肪肝、肥胖、高血脂症等。
补充优质脂肪可预防血管疾病,还能促进脂质代谢,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研究发现,α-亚麻酸是细胞膜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益于肝细胞的再生,并提高了肝细胞膜的抗病毒性,防护肝细胞免除病毒的损害。
同时,α-亚麻酸还能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量,同时提升高密度胆固醇的量,达到防血栓、护血管的作用。
每周吃2-3次深海鱼,或每天食用5毫升苏子油,都能补充身体营养需要。而苏子油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含α-亚麻酸高达67%。
习惯五:乱用药物
“是药三分毒” 即使是治疗的药物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诱发肝病,这种疾病称为“药物性肝损伤”。
有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易引起肝脏损伤,比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甲亢药、降糖药、抗肿瘤药和心血管药等。
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等这类人群,一定要遵医嘱服用药物,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另外,很多人为了拥有更好的身体健康,买一些保健食品,切记“是药三分毒”,即便是保健食品,也要“对症下药”否则也会增加肝脏负担,促使身体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