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的历史沿革,山西长治沁县
晋人消灭赤狄部落后,把地跨数县的地区,封给晋大夫羊舌氏为食邑,名曰铜鞮邑。
晋顷公十二年,晋六卿灭掉羊舌氏族,将原地析为铜鞮、平阳、杨氏。
秦灭赵后,又将铜鞮析为涅氏、襄垣、谷远四县。
北魏时铜鞮属并州乡郡。
隋初属上党郡,后将甲水县(县治在今南涅水村)部分划归铜鞮,辖境有增。
宋初在乱柳石围中(段柳村)建威胜军,后曾改军为州,不久又称威胜军。再后,升节镇,改称义胜军,隶河东南路,领铜鞮、武乡、绵上、沁源四县。
元初称沁州(迁现城址),隶晋宁路,领铜铜鞮、沁源、武乡三县。
清沿明制,仍称沁州。
民国初年废州改县,始称沁县,属冀宁道。抗日战争开始后,为第三行政区所在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为适应战争需要,在县东置路东办事处。
民国三十年(1941年),将沁东部分地区划归武东县,同时在沁洪公路北置漳源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撤漳源县,复归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名未变,属长治专员公署(后称晋东南地区)。
1985年试行市管县,沁县属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