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孩子才会听(你会说孩子才会听)

12-03 亲子儿童 投稿:幻城
你会说,孩子才会听(你会说孩子才会听)

文丨福林妈咪

很多父母经常问一个问题:“给孩子讲道理,她总是不听怎么办?”

出门一看见玩具就要买,同样的家里已经好几个了,跟他苦口婆心地讲道理,非但不听,还躺在地上撒泼打滚;

跟孩子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然会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拉肚子的,他总是把你的话当耳旁风;

一遍遍地和孩子讲道理,要么不听,要么好像没听见一样,时而还会回一句:“妈妈,你好烦啊”;

“孩子不听,甚至还抵触我们讲道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我们就不跟孩子讲道理,不教他做人的准则了吗?当然不是。

越说教,越反感

事实上,连刚刚三岁的孩子都学会了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说教已经触发了孩子心中的“超限效应”。

什么是“超限效应”呢?

“超限效应”其实是人的一种防御机制,当我们面对负面信息时,我们的心理也会像身体一样产生免疫能力,从而让人免于心理崩溃。

就如同我们的身体在面对病菌时会产生抗体来抵抗细菌对身体的攻击一样。

了解了“超限效应”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有些时候,说得越多效果就会越差,所以每个孩子慢慢会学会了免疫妈妈的唠叨。

讲道理其实还有一个同义词叫作“说教”。

我想大多数孩子成长过程中都领教过父母的说教。

《奇葩说》第三季冠军黄执中在一档节目中说:“改掉你所有的说教,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他给出的论述是这样的:对于所有人而言,我被说服了就等于说我被打败了。

黄执中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因为自恋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根本动力。

被改变意味着自恋被破坏,所以没有人喜欢被改变,这也意味着说教是一件徒劳无用的事。

实际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除了心理免疫,心理逆反也是触发超限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且是比免疫心理更糟糕的状态。

生活中,愤怒的妈妈会抱怨孩子:你简直无可救药,说了无数次你永远也听不进去。

正是因为说了无数次,所以才听不进去,非但听不进去,还会和她对着干。

这就是心理逆反触发了超限效应。

可见,语言的魅力,不在于你说了多少遍,而在于你是否说到位了。说教是无意义的重复。

孩子有自己的道理

父母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孩子总有自己的想法。

按照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6岁以前的孩子,在思维方面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

他们总会问“为什么我一走,太阳总会跟着我走?”这样奇怪的问题。

比如你说:

“你要好好学习,不然长大没有好工作。”

他不愿意听你讲的道理,就会反驳你:

“那我就不工作了,我可以当明星,或者我可以在家里玩,多好。”

所以,你和6岁以前的孩子讲道理,他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世界,难以认识到你的观点。

其实孩子们聪明,他们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早就已经摸清了父母的“套路”。

为什么孩子对父母的说教会免疫?

因为他知道,在你发火之前的100次唠叨,都可以不用管,他只需要在你发火的时候听就是了。

因为如果一件事真的很严重,爸爸妈妈根本不会去唠叨,而是会直接过来阻止他。

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一般是先提醒一遍,不管用的话就多重复几遍,还不管用的话就高声一点,最后发火,还是不行的话就上手打……

原本以为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逆向思考一下,是不是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问题?

仔细想想,你家孩子是不是这样?

当然我不是要大家直接发火或者直接上手打,而是说,我们要让自己的话变得“有价值”,让孩子愿意听。

有远见的父母都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

我们都能发现,孩子虽然不爱听道理,但都很愿意听故事。

故事的价值和营养就像妈妈做的“家常菜”——

“从那些家常饭菜中散发出的妈妈的味道,会滋养孩子的整个童年和长长的一生”。

人类的大脑喜欢故事,什么人、在哪里、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为何发生、结果怎么样……

它会把这些信息进行消化处理。

孩子不喜欢听道理,如果你跟一个孩子说“骄傲使人落后”。

嗯?什么意思?

如果你跟他说,从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决定比赛跑步,结果骄傲的兔子输给了乌龟。孩子就会说,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样的故事听得多了,等到类似的场景发生,他就会提醒自己:嘿,我才不要做那只兔子,我要做乌龟,坚持不懈。

道理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一种常识。

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可以使孩子平静,变得有动力、强大,在生活中更有力量。

故事是一个智慧且安全的媒介,让孩子置身于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旅程,而不是被说教或直接提问。

当孩子和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的时候,他就会受到鼓励,跨越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