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觉醒》:一个成功的父亲,通常都有这4张面孔……

12-03 亲子儿童 投稿:北梦木兮
《养育的觉醒》:一个成功的父亲,通常都有这4张面孔……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A:“你有多爱自己的孩子?”

B:“如果用100分来衡量的话,大概有80分吧,还有20分是我无法接受的那部分。那部分是我不爱他的理由。”

A:“亲子之爱,只分爱与不爱两种。没有80分的爱,80分的爱本质上就是不爱。”

这段对话取自《养育的觉醒》一书中,作者张贵勇与一位心理咨询专家的对话。他说这段对话曾深深地刺痛了他,让他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爱掺杂了很多功利的色彩。表面上看,父母都很爱孩子,愿意给他们一切。但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期待高额的回报。

这是一位已经出版多部亲子教育畅销书,可以堪称教育专家的父亲。在面对真实的育儿实践时,也会“踩坑”,更何况寻常父母呢?

令人钦佩的是,张贵勇没有固执己见,而是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选择躬身自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养育的觉醒》这本书就详细描述了他在育儿过程中的得与失。这也让该书与市面上众多育儿书不同。张贵勇不仅仅是站在教育专家的角度上讲述教育问题,更是站在一位同样身处教育内卷洪流中,同样焦虑过、彷徨过的父亲角度,来为你解答育儿的困惑。这对于广大父母读者来说,有着莫大的心灵慰籍。

而我也在这本书中,读出了一位父亲的真挚与诚恳。这篇文章,我就来为大家解读这本书。

一、父爱的四张面孔

在《养育的觉醒》一书中,张贵勇提出,父亲要伴随孩子的成长,不断变换面孔。从玩伴到兄长,从朋友到导师。优秀的父母,一定是动态定位亲子关系的。

1、幼年期:父爱的面孔是玩伴

0-6岁是孩子与家人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爱最好的面孔是玩伴。

你得放下权威,放低身段,和孩子一起玩耍、阅读,一起发呆,一起不正经。对,这就是父爱最好的体现方式。幼儿阶段的教育,只有回归到对孩子心灵的呵护上,才能发展出孩子的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正是未来孩子自我认同、幸福感和成就感等诸多深层情感的基石。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很多父母寄希望通过早教、培训班来培养孩子。短时间看有可能会提高孩子的某项能力,但从长远看并不是孩子成功的决定因素。父母更需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格,他们才会生发出旺盛的求知欲和内驱力。

2、童年期:父爱的面孔是兄长

阿德勒曾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个期间,父母往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在身心发展上给予孩子更全面的关注。而父亲最好是以优秀学长的面孔出现,用好的榜样形象来影响孩子。

小学6年是孩子心性发展、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模式、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在这一阶段形成并固化。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还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情绪管理、同伴交往、师生关系,兴趣发展等等。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基础,有能力追逐梦想。

3、青春期:父爱的面孔是朋友

中学阶段,是孩子学习力、自制力、情绪管理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但与此同时,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情绪变得不稳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降低,同伴的影响力在上升,亲子关系面临挑战。如果父母依然用小学时期采用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已然长大的孩子,那便很容易遭到孩子的抵触。此时的父母越想掌控孩子,孩子越容易陷入失控的状态。

那么身为父亲该怎么做呢?张贵勇说,面对青春期孩子,父子关系最好的状态是朋友。

父亲不必每时每刻与孩子在一起,有时候甚至需要退后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生活的乐趣,人生的方向,父亲可以做孩子最忠诚的朋友,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在他想要表达的时候认真倾听。

4、成人初显期:父爱的面孔是导师

孩子上了大学,就逐渐进入成人初显期。张贵勇在书中说,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已经走出青春期,却还没有成为能够完全承担责任的成人。距离实现经济独立、自给自足,尚有最后一公里。

这时候,父亲最好的模样是导师,有着理性的思维,深邃的思想。关注孩子的成长,但又不事事包办。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自己处理事情,但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父亲能够与孩子共情,不苛责批评,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无为而治,是育儿的最高境界

好的父母之爱,应该是恰如其分的,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温暖与力量。在《养育的觉醒》这本书中,张贵勇以孩子的成长为主线,还探讨了很多当下父母关心的热点话题。分享其中我颇为认可的几个观点。

1、无为而治,育儿的最高境界

《道德经》里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综观那些名家后代,能够出人头地的,往往出自教育环境宽松、有规矩又有自由的家庭。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如果你觉得养育孩子心累,很焦虑,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如何养育孩子。

杨贵勇在《养育的觉醒》一书中数次反思自己育儿过程中踩过的坑。比如,对孩子期望过高。心中总是有一个理想孩子的模样,并期望自己的孩子朝着这方向发展。一旦孩子与理想有差距,就会感到焦虑。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想法?你是不是已经发现,这样的方法行不通,常常会招致孩子的抵触?

那么试试“无为而治”的方法。这是张贵勇的推荐,也是我的育儿心得。我儿子现就读于长沙一所知名中学,他从刚入学的全年前50%的成绩逐步提升到现在全年级前5%的水平,这其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巧用无为而治”。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养育上的内耗孩子可以更专注于自身寻找改善的方法,而不是要分出很多精力来抵御外界的压力。

“无为而治”并不是要父母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不做不必要的事。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

2、青春期亚文化,一个你未曾关注的精神世界

亚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小众、非主流的文化。比如,动漫、网游、饭圈……当父母听到这些词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好像洪水猛兽?想拼尽全力阻拦孩子与之接触?

在父母看来,这些都是祸患孩子不好好学习的坏东西。可是很遗憾,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无法回避青春期亚文化的影响。

为了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养育的觉醒》一书的作者张贵勇躬身入局,一探究竟。他去看孩子喜欢看的动漫,听他们爱听的歌,跟孩子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当他试着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转了一大圈之后,他释然了。

“这和我们年少时爱听港台音乐,去游戏厅打游戏,爱看武侠小说有什么区别呢?”这不过是青少年个性张扬、追求独立的心理的外在投射。

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渴望有独立的空间和生活边界。他们不想追随主流文化,希望有一个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江湖”,有他们特殊的语言,以此与父辈区隔开来

你“围追堵截”,他却偏偏要挣脱束缚,设置一个屏蔽场域。在这里释放他的情绪,追求他的爱好。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带着理解和善意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这种心态。自我意识的萌芽,正是一种内在力量的苏醒。只有这种独立意识逐步建立起来,他们才有力量脱离原生家庭,开创自己的天地。

我们应该庆幸孩子的这种发展,这表明他们正在长大成人。

3、和孩子沟通有矛盾,父母先后退一步

《与青春期和解》一书中说,一段关系陷入僵局的时候,只有强势或者处于优势的一方先做出改变,破局的可能性才更大。可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认为错不在自己,或者因为放不下架子,犯了错也不愿意承认。

和孩子起冲突,父母到底有没有问题呢?肯定是有的。

张贵勇说,与青春期孩子交锋,很像是在和另一个没长大的自己较劲。当他看到孩子的不好,比如学习不主动、爱好不能长期坚持,看上去很懒惰,做事没规划等等,感到无法接受时,实际上是接受不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小我”。成人也会有惰性,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时候,也想随心所欲一下。但人们却不想面对自己掩盖懒散、消极的一面,就像不想面对不上进的孩子一样。

那这种“小我”,或者孩子的不足之处,应不应该被接纳呢?

答案是肯定的。人无完人,何况尚在成长中的孩子。所有的好和坏,加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真正的父爱,是接纳孩子的所有优点与缺点,和孩子一起面对逆境,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难题。

我能理解,青春期孩子情绪不稳定,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接纳他,而是他们非要和父母胡搅蛮缠。这种情况需要接纳吗?

答案是,不一味地纵容,但当下依然要接纳。

接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次,我儿子闹脾气,搞得我一时间也是火冒三丈。事后我劝导自己,发生争吵,双方都有问题。我要先冷静下来,接纳孩子的现状,晚上和孩子好好聊聊。到了晚上,我的确本着极大地诚意和孩子聊天。但没说三五句,儿子各种在我看来不着调的话又激怒了我,结果不欢而散。

事后,我问同做教育的一位朋友,“我接纳孩子,孩子不接纳我,我有什么办法?”她认真地问:“你真的接纳孩子了吗?”

“真正的接纳,是你预料到沟通可能会产生的任何后果,然后都能接纳。而不是只接受你想引导孩子的那个方向的结果。”

三、一本好书,写给身处教育迷茫中的父母

《养育的觉醒》,并不是一本育儿成功宝典。这里讲述了一位父亲很多错误的育儿方式。这里记录的只是一位父亲和儿子之间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小事。

一切都显得那么寻常,但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你会感受到身为父母,温情与陪伴,淡定与宽厚,博学与善思,能够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精神力量!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父母一旦觉醒,养育就会成为享受。或者,从这本书里,你可以找到对抗养娃焦虑的真正解药。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