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女儿不如富养自己(富养女儿不如富养自己父母)

12-03 亲子儿童 投稿:唱情歌
富养女儿不如富养自己(富养女儿不如富养自己父母)

一个善待自己的妈妈,不但能活好自己,还能滋养家庭,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作者 | 番茄妈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三孩妈妈张玫女士的报道,深表赞叹。

她身上标签众多,是23岁就被哈佛MBA录取的“天才少女”,也是荣登美国旅行杂志A+榜单的“中国专家”;

是哈佛商学院校友会董事,旅游公司WildChina的创建者,还是拥有15块国际马拉松奖牌的长跑爱好者……

然而比起这些标签,更让我关注与羡慕的,是她作为妈妈,但却由内而外散发的“松弛感”。

对于和三个孩子的相处,她的状态一直都是非常从容、平和的。

她会经常和孩子们保持沟通顺畅,达成亲子间的信任;

她会经常带孩子一起到处旅行,不仅能锻炼身体、增长见闻,还能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

教育孩子的同时,她又不忘好好经营自己,读书、事业、爱好一个不落。

如今她年过半百,又重返校园,在加州伯克利分校继续念博士,差不多和孩子们一起开学。

看完张玫的人生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

原来,一个妈妈最好的活法,就是散养孩子,富养自己。

散养孩子

孩子才能独立而自信

见过身边很多妈妈,特别喜欢为孩子计划好一切。

生活上事无巨细地为孩子操心,大包大揽;

对于孩子的未来也是花尽心思,给孩子制定了清单式人生。

结果养出的孩子依旧不尽人意,要么懒惰,没有自我;要么脾气暴躁,越发叛逆。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只有一个:

就是因为你管得太多了。

当你把自己当作木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雕刻和塑造孩子时,也就禁锢住了孩子的灵魂。

真正有远见的妈妈,都懂得用散养,为孩子插上一双自由的翅膀。

就像张玫,她会在生活中尽量给予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在原则性和大方向上给予指导。

比如小女儿Sophie12岁的时候,开了一家手工小被子的小店。

一开始,女儿只是缝制小被子、小毯子送给同龄的小孩,没想到非常受欢迎。

后来女儿在朋友的建议下,又想开个网店来售卖自己缝制的小被子。

(Sophie缝小被子)

一般的父母,肯定会认为这些是“无用的”、“不务正业”,但张玫却看到了孩子的热爱,欣然同意。

但是同时也提了要求,就是女儿要承诺做到一年,不能半途而废。

女儿开了这个小网店之后,为了“进货”购买布料,周六也能坚持早起去商店采购。

(Sophie去采购)

她甚至还通过这个小事业,弄懂了什么是“营业额”、“利润”和“成本”,包括被子的定价、邮费是否合理等等。

在张玫看来,这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

不管结果怎样,孩子从中学会的坚持、付出、追求、热爱等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事实上,女儿也确实因此变得内驱力十足,做事越来越独立。

其实,所谓散养,发散的是孩子的思维,培养的是孩子的潜力。

就像张玫曾感慨的:“我觉得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让孩子看到,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与其主宰孩子的人生,强迫他做一些不擅长的事情,不如尊重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按照喜欢的方式而活。

如此,孩子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发掘自己的热爱,自信满满地掌控自己的未来。

富养自己

家庭才能松弛而幸福

你有没有发现,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很多女人就已经死了,取而代之活下来的只剩下“XX妈妈”。

她们不再光顾商场和电影院,最常去的地方变成了超市和兴趣班;

她们放弃了大把时光,日日夜夜囿于厨房和餐桌。

伟大无私,却又无比心酸。

记得后台看过这样一个留言:

生了二宝后,我就一直呆在家里带孩子,快三年了。

我每天送老大上学,回来又要去买菜,给老二做饭,哄睡觉,做家务,每天忙得团团转;

这三年几乎耗费了我的所有精力,没工夫拾掇自己,连衣服穿的都是四年前的。

但每次跟孩子爸抱怨累时,他只会轻描淡写,甚至说我神经了;

我有好几次都没忍住吼了孩子,要么就是跟老公吵架,家里总是充满了火药味……

美国作家苏兹·卢拉在《母亲进化论》一书中指出:

一个内心匮乏、没有好好关照自己的母亲,就像一辆油箱已经空了的车子,无论你如何使劲踩油门,都不过是在空转。

当一个妈妈一直牺牲自我时,就很容易感到焦虑、委屈,疲惫,内心盛满了负能量。

这种贫瘠的气场不仅难以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更会渲染出一种逼仄的家庭氛围。

《我们的婚姻》中,曾是高材生的沈彗星当了六年全职妈妈,为家庭尽心尽力,却得不到老公盛江川的认可。

她在委屈和失望之下开始和老公争吵、冷战,搞得家里乌烟瘴气。

后来,她下定决心杀回职场,也重新组起自己的摇滚乐队,慢慢地找回了自己的价值,脸上的自信和笑容越来越多。

记得有一次,沈彗星在台上演唱,女儿在台下给她拼命鼓掌。

后来,盛江川带着女儿出差,刚好遇到了一个活动,女儿落落大方地上台表演节目,还告诉爸爸,妈妈说一定要有自信。

当时,盛江川愣了一下,由衷地感叹:你妈妈把你教育的很好。

盛江川发现,那个投身事业的沈彗星,那个优秀到闪闪发光的女人,才是最吸引他的。

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理解了妻子这些年的不易,并且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两人终于冰释前嫌,并驾齐驱,开启了幸福满满又朝气蓬勃的生活。

洪兰教授在演讲中提到:

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妈妈经营好自己,心态会更平和,这种自信、愉悦的状态,回馈到家庭中,会让家庭氛围更加松弛和谐。

当妈妈的灵魂充盈起来,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变得快乐而洒脱。

妈妈最好的状态

就是活出自己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中年妈妈的帖子:

儿子毕业3年了,工作屡遭挫败,很想辞去工作,跨考建筑专业的研究生。

她举双手支持,为了鼓励儿子,她也决心重拾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在声乐领域深造。

母子两人每天一起学习,互相陪伴,经过1年多的努力,她竟然先儿子一步,考上了华中师大音乐学院的研究生。

我想,这就是一个妈妈最好的状态吧。

允许孩子成为别人,更允许自己成为自己。

纪录片《人生第二次》里,42岁的的黄妹芳高中毕业就远走他乡,一直在外打工。

如今,她的儿子即将升入初中。

为了孩子能够继续留在深圳读书,她决定通过考取本科文凭和社工资格证的方式落户深圳。

但是,在不惑之年重新捡起书本,对于高中学历的黄妹芳来说,实在是个艰巨挑战。

为此,她每天忙得团团转:

白天要在工厂里忙碌一整天,晚上回家后还要做家务、督促儿子做功课;

直到夜深了,家人们都熟睡了,她才有时间坐在昏暗的饭桌前,一边认真听着视频课程,一边认真地做笔记。

即使周末,也要做2个小时的地铁去很远的地方上课。

就这样,黄妹芳拿到了大专文凭,又接连考试,成了山东大学的本科生,还从一线女工做到“线长”。

在黄妹芳的影响下,调皮的儿子也深受感染,全身心投入学习。

有时候看到妈妈玩手机,他总会故意打趣道:

“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吗?你怎么不继续学习了?”

这时,俩人就会互相激励,朝着各自的理想一起努力。

其实,一个妈妈最好的投资,就是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成就自己。

比起一个伟大、无私奉献的妈妈,孩子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有价值有追求的榜样。

当妈妈不放弃梦想,奋斗出充沛壮阔的人生,孩子自然会寻着妈妈的足迹,走出明朗辽远的未来。

苏兹·卢拉曾说过:

“我发现,当我关怀自己时,我的孩子是受益人,我发现,我们必须首先不惜一切代价关怀自己的内心——我们的身体、心智、情绪和内心生活的核心。

我们自身的转变是给孩子最伟大的礼物,可以让他们自由地成为他们自己。”

妈妈是孩子人生的领路人,和孩子之间有着深深的羁绊。

在爱孩子之前,愿你先学会爱自己;

在经营好家庭之前,愿你先学会经营自己;

在富养他人之前,愿你先学会富养自己。

愿妈妈们都能卸下身上的层层桎梏,活成一束光,指引着孩子,一起奔赴星辰大海。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