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闺蜜一夜彻聊,才发现那么多年的焦虑,都是没必要的“内耗”
想要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有爱的家庭氛围,那就放下焦虑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彼此内耗中。
作者 | 西瓜妈
上周,带儿子去闺蜜家做客,刚进门就目睹了一场亲子大战。
闺蜜儿子今年13岁,和儿子年龄相仿,都处在青春期。
最近沉迷游戏,成绩下滑严重,人也变得十分懒惰。
刚刚闺蜜把手机夺过去,说了他几句,谁知他竟一把将闺蜜推倒在沙发上。
回过神来,闺蜜招待我坐下,紧接着便开始向我倾诉苦水:
我怎么摊上这么难管的孩子,怎么说都不听!
真羡慕你有这么好的福气,儿子又乖又优秀,也不用操心。
听完这些话,我陷入了沉思,想起了很多曾经的往事。
其实,我并非一直这么从容、淡定,也曾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因为孩子的一次考试就焦虑到夜不能寐,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曾时时牵动着我的心。
而那时的儿子也并非如现在一般优秀懂事,每天不是插科打诨,就是和我针锋相对。
回望那些年,焦虑一直伴随着我,已经忘了有过多少次酸楚,流了多少次眼泪。
不过还好,一切都挺了过来,如今儿子这般模样,也不枉我的一片苦心。
今天我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曾经的那段辛酸史,希望借用我的经历,给所有焦虑的父母提个醒。
焦虑,是作为父母的常态
说实话,从孩子出生,我的焦虑就没停过。
孩子1岁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已经可以清楚地喊出“爸爸妈妈”,可儿子连最简单的“咿咿呀呀”都发不清楚;别人家的宝宝可以笑着和我们说“再见”,可儿子怎么教都还是不张口。
那时候,我焦虑儿子是不是存在语言障碍,夜夜揪心到睡不着觉。
儿子两岁了,走路还是跌跌撞撞,和亲戚家孩子比赛,别人都到终点了,他还在中间打转,最后一边哭一边跑,一不小心还摔了个大跟头。
那时我担心他的运动能力,总怕他出什么问题。
后来,还带着他去过医院,想看看有什么解决办法。
结果发现,不过是虚惊一场,他只是有些迟缓,不是真的有问题。
那一刻,我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了下来。
心理学上定义,焦虑的本质是一种恐惧,是没有根据或缺乏对客观原因的认识而产生的不安情绪。
放在亲子教育上,这种不安的状态会被无限放大,因为作为父母,我们和孩子之间天然存在着亲密的捆绑关系。
而正因为关系亲密,所以孩子的成长如何,未来发展怎样,别人怎么评价他,都会引起我们的关注、担忧和焦虑。
可以说,十个家长九个焦虑,世上没有不焦虑的父母,焦虑是正常的,不焦虑才是非常态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低程度的焦虑,是驱动事情完成的动机,超过这条水平线,就会变成情绪的杀手,成为教育路上最大的天敌。
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坦然地接受一切,开始改变了。
做个狠心的父母
才能收获一个独立的孩子
记得孩子3岁,要进入幼儿园了,突如其来的分离焦虑,常常缠得我夜不能寐。
第一天把儿子送到幼儿园门口,他拉着我的手,死活不让我走,最后硬是被老师拖进去。
儿子嚎啕不止,我也泪流满面。
我想过让孩子晚一年入学,也想过辞职陪读,反复纠结挣扎过无数次。
最后还是决定做个“狠心”的妈妈,宁愿让他哭闹,也要学会放手。
其实,孩子的分离焦虑有三个阶段:反抗——失望——超脱。
只要经历完前两个阶段,他就能从焦虑中挣脱出来,勇敢面对新环境,开启新生活。
父母如果心软,其实就掐断了孩子的成长之路。
我现在特别庆幸,还好当初做了那个决定,不然我永远学不会狠心,他到现在也可能还是个“妈宝”。
做个“势利眼”的妈妈
帮孩子分清“毒友谊”
5岁开始,孩子就进入了“延续交际敏感期”。
这一阶段孩子结束5岁之前一对一的交往模式,进入三四人一组的“多人”友情,“小团体”概念也在他们心中慢慢萌发。
儿子自小还是比较乖巧、有礼貌的,但有段时间,总是不经意间带着脏话,家里来了小朋友,也不像之前那样照顾、关爱。
我纳闷了许久,最后发现原来是被带坏了。
当时班里几个调皮的男孩自发结成了一个小团体,不加入的男生就要遭受攻击,为了不受排挤,显得合群,儿子每天和他们待在一起,最后学了一身的坏习气。
为此,我伤透了脑筋,想了很多法子,才帮他脱离出去。
比如:
带孩子观看友谊主题的电影,让他自己思考应该怎么交朋友;
进行“冷处理”,慢慢减少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淡化友情的浓度,让有毒的友谊自生自灭;
扩展他的社交圈,带他结交真朋友;
……
现在他很清楚要与什么样的人为伍,也很明白什么样的社交圈才是自己成长的沃土。
孩子是天生的观察者和模仿者,与优秀的朋友在一起,他们才能学到优秀的品质和素养。
当孩子身边出现“毒友谊”,作为父母,请务必“势利”一点,将不当的人清除出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助推他们成长。
小学阶段,一定要狠抓习惯
7岁,儿子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都说,小学阶段的差距,往往就是习惯上的差距,只要习惯培养好了,未来学习上就能轻松不少。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决定一定要逼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也吃了不少苦头:
叫他写作业,他总是磨磨蹭蹭,半天不动笔;
让他坚持阅读,他不是三天打鱼,就是两天晒网;
你不催他学习,他永远不懂得自律;
……
所以,那段时间我与儿子的日常基本上就是他连蹦带跳,我七窍生烟。
但一个铁打的老母亲,永远不可能说放弃!
磨蹭、催促行不通,那我就选择闭嘴,让他自己承担拖沓的后果,几次下来,也就长了记性;
阅读的重要性,和他灌输再多也都没有用,我先拿起书本,放下手机,儿子看着自然也不好意思继续娱乐下去;
自律从来都是个稀缺货,想让他主动学习,开始就得逼一逼。
所以,在我殚精竭虑的努力之下,孩子有了好习惯,既没有遭遇危险的“三年级现象”,也成功规避了“初二危机”。
运动,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好身体,是所有教育的前提。
儿子自小体质就弱,有一次学校体测,险些晕倒,可把我吓坏了。
也是在那时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和他一起制定了一份“型男养成计划”。
每天雷打不动跑步半小时、跳绳200下,周末学习游泳,假期进修跆拳道。
这样坚持下来,儿子很快就有了腹肌,后来带他去参加城市马拉松,还拿了个银奖。
如今也是身姿挺拔、自信阳光,学习上充满了动力,想来那时的努力也是逐渐见了成效。
孩子的成长,不只有静止的文字,冰冷的书本,温热的汗水与跳跃的身体,也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想要孩子学习好、身体好,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就是带他一起运动,一起奔跑。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是解救青春期叛逆的良剂
时间过得很快,儿子现在已经上初中了。
进入初中,也就意味着疯狂的青春期开始席卷而来。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特别难搞,作为父母,一定都深有同感。
有一次,儿子坐在沙发上打游戏,我说了他两句,结果他就像一个火药包一样,一点就爆,恶狠狠地对我说:
除了学习,你还知道点别的嘛!
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情绪脑”让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一顿,但“理智脑”还是让我克制了下来。
我不断地给自己“洗脑”:
这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千万不能和他们较劲,要学会服软,要懂得示弱……
如今儿子与我无话不谈,所有青春期的烦恼也都愿意和我分享,我深知取得这份信任,默默咽下了多少苦楚和眼泪。
但我也深知,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应对青春期叛逆最重要的前提。
服软、妥协,看起来可能有点卑微,但其实是一种柔软的智慧。
懂得这些道理,其实也就找到了根治他们的良剂。
所以,我想奉劝所有的父母,千万不要和青春期孩子硬碰硬,先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冷静地面对他们的狂躁。
亲子关系的生杀大权,此时就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这时候你有多能忍、多能抗,孩子将来就会有多自信、多独立。
如今,育儿焦虑无疑成为了很多家庭最主要的矛盾。
在《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中,就曾显示,孩子健康和孩子教育位列十大家庭焦虑因素的第一、第二位置。
可以说,这一代孩子有多金贵,父母就有多焦虑。
但一味地焦虑是没有用的,如果我们不付出行动,做出表率,最后耗尽全力,也不过是在感动自己。
陪伴儿子一路走来,焦虑从未停歇,担心一直都在,幸运的是学习和前进的脚步也从未懈怠。
闺蜜看到了我现在的从容,但没有看到那些年我留下的辛酸泪。
现在儿子如此优秀,也算没负了我当年的苦心和泪水。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或许我会更加从容一点。
最后,我想告诉所有正在焦虑的父母:
你所焦虑的事情,别人也在经历,成为父母,焦虑势必会贯穿着我们的一生。
但智慧的父母,不会因为焦虑而内耗自己,损耗亲子关系。
请相信,只要我们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方式陪伴他成长,他就一定会变得优秀自信、乐观向上。
愿我们都能做个不焦虑的父母,停止无休止的内耗,从容地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