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在蔓延,64岁阿姨被气哭,令人痛心

01-03 亲子儿童 投稿:懵智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64岁阿姨被气哭,令人痛心

邻居李阿姨有个独生子,一直宠着惯着,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

前些年李阿姨儿子大学毕业,找了份工作,留在了大城市,还带女朋友回了家,李阿姨老两口喜笑颜开,当即拿出大半辈子积蓄给儿子在大城市安了家,帮着操持婚礼,给儿子组建了小家庭。

后来李阿姨老伴去世,剩下李阿姨一个人孤苦伶仃,没过多久,儿子就表示要把她接到大城市,说是要好好孝顺孝顺她,李阿姨感觉很是欣慰,就答应了下来。

结果到了儿子家的第1天,李阿姨就开始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接送孩子,包揽了全部家务,虽说累是累了点,但想想能和儿子生活在一起,还能每天看到小孙子,李阿姨也就认了,什么都没多说。

然而,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李阿姨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自打搬到儿子家以来,儿子儿媳没给过一分钱,平时家里的开支都是李阿姨自掏腰包,虽说她每个月的退休金不算少,但也七七八八都搭到了这个家里,手里基本没剩下。

随着孩子越大越调皮,儿媳妇整天抱怨房子小,琢磨着换个大点的户型,可盘算来盘算去,手里还差30万,就把主意打到了李阿姨身上。

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虽然李阿姨手里有些积蓄,但真要拿出30万,也得动了她的“棺材本”,可架不住儿子儿媳每天各种暗示,仿佛不掏这30万她就有罪似的,耳根子软的她只好答应了下来。

资金到位,房子很快买了下来,可等搬进新家,李阿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眼看李阿姨手里钱花得差不多,原本软语温言的儿媳妇脾气一天比一天差,动不动就对李阿姨使脸色,每次李阿姨找儿子诉苦,儿子都是“和稀泥”,好几次把李阿姨气得掉眼泪,有一回还犯心脏病住进了医院。

如今李阿姨已经64岁了,不仅没了积蓄,每个月的退休金大部分还要贴补到儿子家里,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打住进儿子家以后,养老反而变“啃老”,这滋味着实不好受。

“新型啃老”正大肆蔓延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城市中,有65%以上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付部分甚至全部的生活费生存。

可以说,李阿姨的经历并非个例,“新型啃老”已经成了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叫“慢就业”,指的是大学毕业以后,不急着找工作,而是进行全职备考,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考老师等等。

尽管就业形势严峻,为自己谋一个更好的出路无可厚非,但慢就业的前提应该是能独立养活自己。

很多人打着备考的幌子,却在家里“混吃等死”,心安理得的做一名“蹲族”,既不发奋努力,也不出去找工作,全凭父母的资助,让父母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父母不可能永远照顾孩子,身为成年人,总有一天要独自踏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如果总是不知廉耻地向父母索取,等父母失去“利用价值”之后就一把推开,这样的人,注定会受到全社会的唾弃。

如何避免“新型啃老”?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心理断乳”,意思是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要经历生理上的断乳,还要摆脱父母或其他人的监护,形成独立人格,实现“心理断乳”。

可悲的是,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只帮孩子完成了“生理断乳”,没能完成“心理断乳”,致使孩子虽然早已成年,但仍是精神上的“巨婴”。

父母能呵护孩子一时,不可能呵护一世,终有一天,孩子要独自面对风雨,靠自己走完人生的路。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明确边界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有些事可以管,有些事不能管,只有让孩子明白自力更生的道理,才能在长大后形成独立人格,真正实现“心理断乳”。

此外,我们给子女的爱一定要有原则,孩子刚踏上社会,短期帮助并无不可,但父母不是提款机,一定要敦促孩子早日走上正轨,如果子女不努力不上进,整天“摆烂”,那么给再多钱也是无济于事,子女暂时啃老可以,但啃一辈子老不行。

结语:

“新型啃老”大肆蔓延,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父母教育的缺失。

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只有教孩子独立承担起自己的人生,才能避免“新型啃老”,实现双赢。

今日话题:你对这种“新型啃老”怎么看?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