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控股最新消息(江铃控股最新消息今天)
沉寂已久的江铃控股,最近成为了市场热点。
11月21日,媒体报道称江铃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江铃控股”)新增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为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翻阅天眼查时发现,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申请江铃控股有限公司“破产审查”的申请,已于2022年11月22日被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不予受理。江铃控股方面也回应称,目前各项工作开展顺利,致力于长远发展。
风光过后销声匿迹
虽然破产申请被驳回意味着江铃控股并没有破产风险,但其近年来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除了停工停产外,公司员工的薪资也无法按时按量发放的消息屡屡出现。截至目前,江铃控股存在6条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总金额约4891.77万元。旗下控股的六家子公司,已有五家注销,仅保留南昌陆风汽车营销有限公司,不过该公司也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公开资料显示,江铃控股成立于2014年11月1日。不同于中外合资的汽车企业,江铃控股是由长安汽车和江铃汽车集团按50:50的股比共同出资成立。此后,双方孵化出了风靡一时的乘用车品牌“陆风”。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陆风汽车主要聚焦于SUV业务,拥有陆风荣曜、陆风逍遥、陆风X2、陆风X7、陆风X5、陆风X8等车型。其中,陆风X7更是凭借酷似路虎揽胜极光的外形以及较高的性价比,成为了主力车型。
销量数据显示,陆风X7在2016年的销量高达8万辆,月销量近7000辆,还出现了一车难求的情况,这也是江铃控股最巅峰的时刻。
此后,由于外观涉嫌抄袭及产品质量等问题,陆风X7的销量也在2017年之后开始急剧下滑。2018年,陆风X7的年销量仅5611辆。2019年,经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裁定,陆风X7外观抄袭路虎揽胜极光外观设计,要求江铃控股立即停止陆风X7的生产和销售,并赔偿捷豹路虎。
在陆风X7停产后,江铃控股开始一蹶不振。数据显示,2019年陆风汽车整体销量为12123辆,2020年为997辆,2021年1-10月为229辆。《华夏时报》记者翻阅汽车之家数据库发现,目前陆风品牌旗下所有车型均处于“停售”状态。
汽车行业观察员赵永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早期江铃控股是由江铃和长安汽车合资成立的,但陆风汽车在技术方面并没有特别之处,这也使其在造车过程中‘山寨’其他品牌的车型。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江铃控股其实并没有太多技术储备。”
新能源或成其救命稻草
事实上,江铃控股一直都在进行自救,但还未能产生积极效果。
2019年1月,在江西省政府的推动下,爱驰汽车与江铃控股及其母公司(即长安集团与江铃集团)签署了合资合作协议。此次合作,爱驰汽车不仅资质问题将得到解决,也可以更好地利用江铃控股在传统发动机方面的积累,实现混动和增程式新能源车产品的多样化发展。而江铃控股可以借爱驰的技术向电动汽车与智能化道路方向发展。
2019年4月,江铃控股启动存续分立,并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在5月31日挂牌期满后,爱驰顺利完成摘牌,以17.47亿元拿下江铃控股50%的股权,携手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组成新的合资企业。由此诞生的江铃控股也成为了国内首个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汽车混改的案例。
此外,对比威马汽车收购黄海汽车的11.8亿元,以及理想汽车收购力帆汽车的6.5亿元,爱驰汽车收购江铃控股的17.47亿元一度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获取生产资质的最高纪录。
对于三方合作后的规划,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付强曾表示,将发挥爱驰和陆风两个品牌技术、定位、渠道等方面的互补优势,资源共享,重构产业链、重构商业模式,对于陆风汽车重塑抱有积极的态度。
据了解,在品牌布局方面,爱驰品牌和陆风品牌将形成覆盖国内外市场的全品牌矩阵。其中,陆风品牌将覆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爱驰品牌则只生产新能源车型。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爱驰汽车在入股江铃控股后,发售了首款车型爱驰U5,此后便没有其他动作,更没有精力去塑造陆风品牌。而从销量数据来看,爱驰U5也没有收获市场认可。
数据显示,2020年,爱驰汽车累计销量仅为2600辆,2021年全年销量为3011辆,今年前三季度爱驰汽车累计销量仅3208辆,不及“蔚小理”单月销量。看似共赢的合作,最终变成失败收场。
2021年,爱驰方面退出江铃控股,将持有的50%江铃控股股权移交给了江西国控汽车投资公司,也就是江铃汽车的母公司。
不过,据媒体报道,爱驰汽车依旧和江铃控股有战略合作关系,类似于代工模式。
与此同时,今年年初有媒体报道称,根据长安汽车与江铃集团、南昌市政府的规划共识,江铃控股将打造长安汽车制造基地,在2025年底前达到年产能15万辆。此前江铃的这座工厂已经停产两年,今年年内将投产长安C301MCA以及一款代号为C236的新车,计划年产量2万辆。其中C301MCA即为改款锐程CC,该车将作为首款产品转产至江铃工厂生产。
“江铃控股的工厂产能如果被盘活,那也会带动整个企业后续发展。”汽车分析师徐嘉平对记者表示,在当前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市场,光为企业代工不是长久之计,还需要有较高的研发投入以及核心技术参与到真正的竞争当中,否则就会被市场边缘化直至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