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帝国危机:中国依赖症加重
“如果大众集团现在不对中国市场进行更多投资,三年后将无法再在这一全球重要市场上发挥作用。”近日,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RalfBrandstaetter)首次公开就是否要“摆脱对华依赖”等争议话题发表言论,他认为,尽管外界担心大众汽车过于依赖中国市场,但大众汽车仍将致力于投资中国市场。
这则新闻非常耐人寻味,因为此前西方媒体不断炒作外资大举逃离中国的话题,妄图通过舆论影响中国经济。据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十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无论是相关的外商投资数据还是大众中国CEO这番话,都让西方的谣言不攻自破。
实际上,看好中国市场的并非只有大众一家。包括宝马、奔驰在内的德系巨头今年来都相继在中国启动增产投资、大幅提升产能。可以说,德系车企在华已经进入全面扩张阶段。那么,是什么推动跨国车企纷纷转战中国市场?是因为中国人的钱比较好赚吗?
大众汽车为何坚定在华投资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直都是顺风顺水。早在1984年,其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上汽大众前身)成立,1991年则迎来了一汽-大众的诞生,2017年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专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大众在我国扎根多年,深受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
当然,大众对于中国车市的依赖程度也是很高的,其能够多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与我国为其贡献的汽车销量分不开。根据2021年的销量数据显示,大众品牌在全球的销量为490万辆,其中南北大众合计销量达到了223万辆,中国市场占据了大众汽车全球销量的46%。相比国际市场的萎靡发展,中国市场的强大消费能力一直是大众坚持的原因,大众很难在全球找到第二个中国市场。
也正因为如此,大众最近几年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2020年大众对江淮大众追加投资,将原本持有的50%的股份增加到了75%,2021年大众与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进行了深度合作,以此加快本土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前段时间,大众汽车宣布投资24亿欧元(约合170亿人民币)与地平线合作成立新公司,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创下了其40年来在华单项投资最高纪录。此次合作旨在加强大众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进程。不难看出,以上投资行为或许只是大众在华加速投资战略的开始。
与大众集团深化中国合作同步,奥迪品牌也在加强在华业务。今年6月,奥迪投资约183亿元人民币,在吉林长春成立了在华首座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目前该工厂的暖封闭项目顺利完成,比预期提前了一个月。另外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也加快布局的脚步,大众集团在华的投资是全面开花。
主流跨国车企寄望中国市场
事实上,在全球需求受疫情冲击下,大众等车企加码中国市场并不令人意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24.2万辆和21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4.6%。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获得了难得的正增长,这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需求依然强劲。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向好,相信会继续吸引更多的车企投资中国。
而宝马就是代表之一,其最近不断“借力”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优势,早前投资150亿元升级里达工厂,紧接又投资100亿元扩建电池生产项目。更有消息显示,宝马决定停止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并预计明年年底前将该生产线转移至中国。此举将对英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重大打击,也体现出外资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高度认可。
除了跨国车企之外,博世、大陆集团、法雷奥、德尔福、采埃孚等Tier 1供应商均在华投入巨资布局,剑指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今中国已经搭建起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这些资源能更快帮助跨国车企向电动化转型,这也是它们在华投资不减反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各车企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中国市场做好战略布局,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大众中国CEO公开表示看好中国市场,说明大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当然大众这一行为也赢得了不少国内消费者的认可。总之,跨国车企不断加大对中国投资,是看中了中国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和难以替代的产业链,相信不久将来,那些言论都会被打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