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沃谁收购了(宝沃谁收购了新能源)

08-24 汽车知识 投稿:管理员
宝沃谁收购了(宝沃谁收购了新能源)

宝沃有造车资质,小米缺资质,但直到宝沃破产,小米和宝沃的合作为何只停留在传闻?

文丨BT财经 梦萧

倒下的第一批新能源车企再添新成员,宝沃汽车正式宣告破产。

11月29日晚,福田汽车发布公告,宣布宝沃正式破产。从2018年传出破产传闻至今,宝沃续命4年之久,最终还是无人接盘走上了破产清算之路。

让人意外的是,宝沃破产反而提振了福田汽车的股价,11月30日收盘,福田汽车股价提升2.67%,每股股价为2.69元,总市值215.3亿元,不过和高峰值29.09元/股的股价相比,还是跌去超过90%的市值。

宝沃破产给福田汽车遗留了53亿元的年亏损。而一手把宝沃“玩坏了”的资本玩家陆正耀也因宝沃的债务问题被限制高消费。陆正耀那句“从我创业开始,但凡跟我竞争的我每仗都打赢了”的金句,在宝沃身上并没实现,宝沃反而成为陆正耀的“滑铁卢”。

宝沃破产已经成定局,作为进入新能源车行业的第一批车企,能给行业遗留下什么?宝沃有造车资质,小米缺资质,雷军会接宝沃的盘吗?

终究没成BBBA

诞生自1919年的宝沃是德国老牌汽车品牌。

巅峰时期的宝沃曾是德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制造商,汽车出口份额一度超过60%,但因经营不善1963年破产,直到福田汽车在2014年以500万欧元的价格买断品牌才起死回生。当时福田看到吉利买下沃尔沃获得巨大成功,想复制沃尔沃模式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分一杯羹,不同的是,吉利买下沃尔沃不仅是品牌还有技术,而福田买下的宝沃只有品牌,宝沃已经不具有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福田买下宝沃后,力图打造德系豪华车的品牌形象,甚至不惜强行碰瓷BBA,扯出一个BBBA(奔驰、宝马、宝沃、奥迪)的新概念,在短期内销量突破了3万辆,但消费者买了宝沃发现,宝沃汽车言过其实、有价无质,距离“德系豪车”相差甚远。

各种对宝沃的质疑和投诉此起彼伏,这些消费者用脚投票,从此宝沃一蹶不振,在2016年至2018年三年亏损了40多亿元,而福田汽车在2016年净利润为5.12亿元,2017年锐减至2893万元,2018年则直接亏损了36.39亿元。宝沃强行碰瓷BBA并不成功,在福田汽车手中成为了“烫手山芋”,福田汽车不堪重负才急于要甩掉宝沃。

在甩卖宝沃成功后,福田汽车在2019年实现了亏转盈,净利润1.461亿元,可见宝沃成功拖垮了福田汽车。

宝沃X陆正耀=资本游戏?

宝沃和陆正耀扯上关系是在2019年。

2018年12月28日福田汽车将宝沃汽车67%的股权转让给长盛兴业,而神州优车于2019年以41亿的价格从长盛兴业手中转购宝沃这67%的股权,从此,宝沃成为神州系的一员。而在收购宝沃过程中,陆正耀已经被质疑玩了一次“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

天眼查显示,长盛兴业创办于2018年12月3日,其实控人为王百因,王百因是陆正耀在北大国发院读研时的同学。长盛兴业于12月3日创办,于12月28日就以数十亿元吞下宝沃,这其中的逻辑,一直让外界直呼看不懂。

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未方超指出,从结果来看,从一开始陆正耀可能就没有想真正经营宝沃,虽然各种战略协议签署了一堆,但其入驻宝沃以后甚至没有推出过一款新车,新能源汽车战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宝沃的官网上最后一篇宣传稿还停留在2019年,而那一年正是陆正耀拿下宝沃的起始时间。

有媒体指出,拿下宝沃陆正耀可能有自己的小算盘,或想要复制瑞幸咖啡的成功。只是汽车是固定资产的大件,玩咖啡的那一套直接拿来行不通。于是陆正耀别出心裁地做出一些新尝试,比如让宝沃与瑞幸咖啡联合推出“喝瑞幸,赢宝沃”活动,表面上看一个卖车的与卖咖啡的没有什么关联性,但陆正耀用这无厘头的营销,竟然打造出汽车零售新概念,这一年宝沃汽车的销量由2018年年3.29万辆增至5.45万辆,增幅高达66%。

有知情人士称,这五万多辆车,有三分之一左右其实是宝沃的内部消化。除去这些,宝沃实际增幅并不大,2020年,宝沃销量断崖式下跌至8740辆,跌幅高达84%。在销量严重下滑的情况下,宝沃汽车还传出“质量门”事件,更是引来差评一片,很多车主质疑宝沃,发动机等技术全是陈旧的国产技术,却披着德系豪车的外衣。

陆正耀依靠“资本故事”带动宝沃一时的“虚假繁荣”,但进入2020年不久,瑞幸咖啡暴雷,陆正耀的资本故事无以为继,同时带来了陆正耀神州系商业帝国的迅速坍塌。

瑞幸“财务造假事件”被曝出第二天,神州租车股价暴跌70%,神州优车大跌21%。陆正耀不仅被瑞幸董事会扫地出门,神州租车董事会同样下达了“逐客令”,毕竟没有企业愿意接纳有信用污点的投资人。

离开了神州输血宝沃更加举步维艰,陷入信用危机的陆正耀也直接影响到宝沃,到了2021年,宝沃汽车单月销量连100辆都卖不出去,年底单月只能卖出1辆车,直到近日,宝沃因财务枯竭、无力还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决定申请破产。宝沃陷入财务危机之中无力自拔,在确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又找不到下一位接盘侠后,只能宣布破产,也宣告了陆正耀在宝沃上的最终失败。

(宝沃销量图)

宝沃仍有王牌?

在汽车媒体人张智勇看来,宝沃虽然一直深陷破产旋涡,但宝沃并非一穷二白,手上起码还握有两张王牌,一是造车资质,恰逢国家暂停发放造车资质,宝沃手握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整车双生产资质,资质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宝沃这个品牌的价值。

二是整车工厂,宝沃在北京密云建了一座现代化汽车工厂,年产18万辆车。“陆正耀开始收购宝沃,业内普遍认为是冲着新能源资质去的,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车如此烧钱,在信用破产后,陆正耀想融资几乎不可能。”张智勇如此分析。

宝沃的破产,意味着国内第一批新能源造车企业开始被淘汰,“宝沃新能源汽车不太重视研发,还想用老一套的营销为王手段触达消费者已经不现实,空有新能源造车资质,却成为国内第一批倒下的新能源车企并不意外。”张智勇认为宝沃的结局其实是必然的。

虽然宝沃已经破产,但其仍给行业留下许多遗产。其拥有有全套的汽车生产技术和资质,其工厂工艺涵盖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检测、物流、IT等完整的整车生产技术,同时具备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生产资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7-2020年间,宝沃申报了宝沃BXi3、BXi5、BXi7等多款纯电动汽车,虽然在2020年8月份之后,宝沃汽车就未再申报新能源产品了,但是电车汇从工信部新车公告系统查询到,宝沃汽车在2021年9月又申报了多款燃油车产品,在多年未能推出一款新车的情况下,还申报燃油车品,或只是为了保证其生产资质不至于被冻结。一旦被冻结资质,宝沃的交易价值就接近于零。

看看上表的时间节点,新品333批次申报时间为2020年6月,347批次申报时间为2021年9月。而这一时间是国家对新能源造车资质审批最严的阶段。而宝沃有现成的生产工厂以及基础的造车技术,还有全面的造车资质,这对于想要跨界进入造车领域的企业来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比如雷军和小米。

小米做不做接盘侠?

小米跨界进入新能源造车领域,是雷军最大的野心。

“我决定亲自带队,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深知做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这是雷军宣布小米造车时的演讲,大有破釜沉舟之势。

从中外科技企业转型造车的经历来看,小米造车并不容易,比如实力更强大的苹果公司,宣布造车计划多年以来,连个样车都未造出来。

虽然小米造车野心勃勃,并具有充足的造车资金和软件技术,但根据现有的汽车生产管理要求,生产并销售新能源车,至少需要两个资质:一是发改委的许可资质,并且在发改委认可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在2年内建设工厂,3年内开始销售车辆;二是工信部的认可资质,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全部满足这些必要条件方可入场。

以小米的财力,建造汽车工厂并不难,难点卡在了许可资质。据亦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披露,预计小米汽车工厂于2023年6-7月才能获得汽车生产资质,而且获取资质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小米目前造车只能选择合作方的“贴牌”,在新能源汽车利润不高的情况下,“贴牌”生产显然不是小米能接受的。

小米对外宣传,在2024年上半年要实现量产,这说明小米要在这之前搞定资质。据BT财经了解到,目前发改委资质的管理权已经下放给了地方政府,以小米的实力和影响力,获取这一资质相对容易,但要获得工信部的管理资质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相关部门对企业生产能力、产品一致性、售后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小米造车目前只处于概念阶段,并没有真正生产,通过考核的难度颇大,最省事的最佳方案就是小米直接收购一家有造车资质的车企。这也是小米和宝沃不断传出绯闻的根本原因。2021年9月,就传出北京市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小米收购宝沃的传闻,传闻的关键点是将宝沃18万辆产能直接并入小米汽车,这对小米有极强的吸引力。

但传闻只是传闻,直到宝沃宣布破产,也未能等来小米的一纸收购合同。

“小米是不差钱,但那个时候收购宝沃风险比较大,因为宝沃已经资不抵债,且市场表现较差,收购后小米不仅要帮宝沃偿还债务还需要自建销售渠道,除了资质可用之外,其他对小米都是累赘。”张智勇认为宝沃纠缠不清的债务问题以及几乎瘫掉的销售渠道,让小米陷入了观望之中。

对于一直深陷财务危机的宝沃而言,最值钱的就是工厂和生产资质,工厂可以折现拍卖,但生产资质并不能直接买卖。只能打包一起出售,小米现在都没有出手,要么是觉得风险过大,要么是重新搞定了资质。

按照相关规定,若清算过程中企业来接盘,宝沃破产或自愿终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工信部应当撤销、注销其相应的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准入。也就意味着宝沃的生产资质将要被注销。一方面宝沃急需资质换钱,一方面是小米拥有大量现金却急需生产资质,原本是最理想的合作对象,最终却未能合作成功。生产资质被注销的这一结果,想必无论是宝沃还是小米,甚至其他债权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旦真正被注销资质,债权人的钱就几乎真的打了水漂。

不是小米不想要?

从小米高调宣布入场造车以来,已经超过600天,这么漫长的阶段内,小米造车总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缓慢的造车进度也引来诸多质疑。有媒体曝出,小米造车进度不如预期,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方面,这将导致小米汽车产品竞争力下降,无法进入新能源车自动驾驶第一阵营,而新能源车当下最大卖点之一就是自动驾驶。

当然,新能源汽车领域容易引起公众关注,是和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主流趋势的发展前景所决定,无论是恒大还是乐视,一度也都吸引了众多关注。虽然小米和恒大以及乐视不一样,小米的资产负债率不高,2022年上半年负债率为51.95%,甚至同比下降了3.99%。和乐视财务造假的负面影响不同,小米的声誉较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米进入2022年以来的财务数据出现了较大波动,基本盘已经不再稳定。

今年上半年,小米实现总营收1435亿元,同比下降12.84%。净利润率只有0.56%,同比大幅下降94.26%;股东应占溢利7.9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5.03%;ROE为0.58%,同比大幅下跌95.32%。尤其在经营现金流方面,小米的经营现金流为-70.31亿元,同比下降184.87%

在不久前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小米同样表现不佳。财报显示,三季度小米总营收为705亿元,同比下滑9.7%,经调整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9.1%。连续出现的“双滑”局面。这就说明,小米的经营业务在这两年遭受到了比较大的打击,自身发展进入瓶颈期。

让雷军头疼的是,小米营收机构中各个业务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连雷军引以为傲的小米手机都出现了11.1%的营收下滑,生活与消费用品下滑9%,互联网服务业务下滑3.7%,其他业务下滑6.6%,虽然下滑力度都不太大,却同样无法让市场满意。

这种情况下,或可理解小米为什么眼睁睁看着宝沃破产而不接手,最大可能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