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把寒气传给每一位员工

12-28 汽车知识 投稿:以云为纸
威马,把寒气传给每一位员工

当一家车企开始降薪、裁员、闭店,能说明什么问题?从前,面临类似问题的大多都破产或倒闭了,今年内就有广汽讴歌、广汽菲克、北京宝沃等多个案例。

现在,曾被誉为“新势力四小龙”之一的威马也正在经历这一切。

11月21日,威马汽车CEO沈晖发布了一封内部邮件,核心要义是降薪,言辞间满是诚恳,同时又表露出艰难,希望被降薪的同学们理解,挺过寒冬、迎接春天。

到11月底,威马汽车又被爆出上海总部已启动裁员,外包公司人员大规模离开,上海多家门店关闭,从20家左右骤减到12家左右。

看了看官网,显示上海目前共有18家(1家即将开业)网点,其中负责销售及交付的用户中心和星创中心有9家(1家即将开业);实际走了走,有一些显示在官网的,其实已经被撤掉了。

截至目前,威马旗下共有3款车型在售,分别是“功勋老大哥”EX5、“没什么声量”W6、“网约车升级”E.5。

在百鸟争鸣的2022年、在百花齐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方面它们的存在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它们的竞争对手太多太强,比如比亚迪、埃安、小鹏、哪吒等等。

作为消费者,选择威马是需要“勇气”的。

不过从历史来看,威马也经历过高光时刻。2015年成立,2016年开始自建工厂,2017年首款车型EX5亮相,2018年取得生产资质并开始交付新车,2019年总销量高居新势力榜眼。

这是EX5的功劳,也是威马的“运气”,因为在当时,可选车型实在是不多。

所以当其它竞争对手纷至沓来的时候,就愈发会觉得力不从心。2020年,威马共销售新车22495辆,排新势力第四;2021年,威马年销44157辆,被哪吒反超掉到了新势力第五。

这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壮大的几年,渗透率越来越高,友商们增速也越来越快,而威马却跟不上时代节奏。

秉持“科技普惠”的理念,威马希望将科技惠及每一个消费者,让人们用得起、用得爽。平心而论,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落地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2019年底推出的EX6,是在EX5的基础上敲敲打打而来,得不到市场认可只能战略放弃;2021年4月推出的W6,主打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市场表现不温不火;2022年4月,“无牌可打”的威马甚至将网约车E.5简单包装后推向B端市场。

所谓的“科技普惠”,应该是锦上添花,让一辆好车变得更好;而不是哗众取宠,变成掩盖某方面不足的噱头。

显然,威马搞反了。

频频爆出的投诉、召回、自燃等问题,是威马寡淡技术的体现,而其一直所仰仗的科技,也只是借助百度之手罢了。

瞄准15万-25万元的主流市场,更应该脚踏实地、打好基础造好车。这个市场体量很大,但消费者最是挑剔、竞争也最是激烈,需要车企从研发、生产到营销的全局掌控能力。

如此,“你为什么选择威马?”就变成了一个答案难觅的问题。自2022年以来,每当其它厂商在月初“炫耀”销量的时候,威马却总是沉默寡言。

当然除了以上几款之外,威马还有一款旗舰轿车M7。账面实力倒是可圈可点,如3颗激光雷达、4颗英伟达Orin-X芯片、NEDC工况续航700km+等,但发布一年有余,到目前仍未上市。

销量增长疲软、技术创新乏力。这是威马当下的困难所在。

问:造车新势力“赚钱”有几种方式?答:三种,卖车、融资和上市。

不过对威马来说,这三种都不容易。

先说卖车。据港交所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威马的营收分别为17.62亿元、26.71亿元和47.43亿元,同期的亏损分别为41.48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

结合上文提到的销量,相当于威马这三年来每卖一辆车就亏损10万。所以,卖车赚钱是不太可能了,更何况车本身也不好卖。

再说融资。早些时候,威马也算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自成立以来一共有过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350亿元。

截至今年3月底,威马账上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36.78亿元,资金压力非常迫切,但自去年12月份的D++轮融资之后再无外部融资。

还有上市。早在2020年,威马就在筹备上市,彼时的目标是国内“科创板汽车第一股”,2021年初完成上市辅导,但是在4月就被爆出暂缓上市,理由包括科技含量不足、研发费用率不高、持续巨额亏损等。

到今年6月,威马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但截至目前并无音讯。如此,威马的赴港上市之路大概率也是无疾而终,只留下一句话警醒世人:

“我们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未能按可接受条款获得充足融资,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在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前,威马的降薪、裁员、闭店等行为也就不难理解。而针对这些问题,沈晖也做出了回应,核心思想如下:

关于销量。新能源汽车企业一定不能再靠烧钱来追求销量,威马不是卖不动而是收着卖,目的就是避免以亏损换销量,实现健康的财务指标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降薪、裁员和闭店。这是基于对大环境的判断而主动做出的组织优化,对部分员工是“阵痛”,但做企业要以效率和竞争力来发展,这样可以达到降本增效、改善盈利结构的战略目标。

总结一下无非就三点:环境不好、威马还行、追求可持续。

平心而论,大环境确实一般,但威马的处境显然要比环境更差。

明镜照形,此时此刻威马更应该反思一下自身的定位、技术、产品、营销等方方面面,比如那巨额的行政费用都花在什么地方了?而不只是把寒气传给每一位员工。

毕竟,员工们可以熬过上海的冬天,但威马不一定能挺过行业的冬天。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