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车许家印讲话(许家印谈恒大造车)
每经记者:李星 每经编辑:孙磊
12月2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的名字在网上刷了屏!
据悉,该事件的起因为网上流传的一张“关于召开集团月度工作会议通知”的截图。该截图显示,12月2日举行的月度工作会议由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主持,参会人员包括公司领导班子、项目总经理、项目副总经理、项目总监(含城市更新),财务部、法务部及监察室负责人。不过,该会议已取消。为此,关于许家印的行踪信息被外界高度关注。
不过,该传言随着12月2日晚7时工作会议的召开不攻自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许家印出席该会议并讲话。
图片来源:恒大集团官网
日前,中国恒大行政总裁、执行董事肖恩对外表示,集团和各业务板块将全力保障“保交楼”等重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倾力维持新能源汽车、物业服务等板块的生产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家印2021年10月份制定的恒大化解风险自救三大战略决定中,其明确“10年内实现由房地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许家印表示,恒大未来将全面实施现楼销售,房地产的销售规模要从去年的7000多亿元,10年内压降到每年2000亿元左右,并在10年里完成由房地产向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转型。
缘起FF,造车之路“买买买”
许家印的造车梦,从恒大汽车(原名恒大健康,HK00708,股价3.2港元,市值347亿港元)的一则公告开始。2018年6月25日,恒大以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100%股份,间接获得Smart King 4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从而入主FF。
2018年7月13日,许家印一行人还亲赴FF总部进行视察,FF创始人贾跃亭全程陪同。当时,许家印明确表示,投资FF是正确的决定,恒大将会在资金、生产基地建设、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FF全方位支持。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但不到三个月后,贾跃亭于2018年10月7日就将“金主”恒大告上法庭。双方也从“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转变为“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两个多月后,恒大与FF最终签订重组协议,“和平分手”。但许家印的造车之路并没有因此停歇,继续“买买买”。
2019年1月,与FF“分手”仅半个月,恒大以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ini Minor Limited股权,获得了NEVS(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51%的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正式入主NEVS。随后,恒大又以1.5亿欧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以10.59亿元入主动力电池企业上海卡耐新能源,以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份。在此之前,恒大还以145亿元投资了国内汽车经销商集团——广汇汽车。
当然,恒大收购的脚步并未止于此。2020年6月,恒大汽车再次以3.795亿美元完成对NEVS剩余股权(17.6%)的收购,NEVS成为恒大汽车旗下全资附属子公司。
自2019年年初开始,恒大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和合作,完成了从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动力电池、智慧充电到汽车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圈人圈地”,设立年产500万辆目标
在外界看来,当时的恒大就是资本的“代名词”,不差钱。许家印更是以“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15字来定义恒大造车之路。
“对恒大来说,造车是一件特别陌生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许家印在2019年11月举行的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公开发言时调侃说,作为一家做房地产起家的企业,恒大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想要快速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买买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
除了“买买买”,恒大还加快步伐“圈人圈地”。2019年9月初,恒大新能源汽车启动全球招聘,计划为其全球研究总院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士,工作地点遍布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九个国家,以支持恒大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发展。
此外,6月1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与恒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南沙系列重大投资合作协议,恒大投资1600亿元在广州南沙建设包括整车、电池、电机的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紧接着,今年10月22日,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正式落户上海松江。目前,恒大拥有瑞典和中国广东、上海、天津、辽宁等多个制造基地。
按照许家印最初设想,恒大将在中国、瑞典及“一带一路”相关沿线国家,建设十大整车生产基地,并建设相关核心技术零配件生产基地,产品线将涵盖低端、中端、高端、豪华等,涉及轿车、SUV和MPV车型。
根据规划,恒大建设的十个生产基地产能为50万辆,其中首期产能为10万辆,10~15年内年产规模将超过500万辆。
为实现这一目标,恒大计划在造车业务上三年投资450亿元,分别为2019年投资200亿元、2020年投资150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100亿元。
投入超474亿元 首车延期一年量产
在许家印看来,“买买买”是恒大造车跨出的第一步。在2021年3月举行的恒大汽车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恒大汽车透露,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总投入达474亿元。其中,249亿元用于收购核心技术和研发费用,225亿元用于工厂建设、设备采购、零部件采购等。
前期的高投入,令恒大汽车净亏损逐年加大。恒大汽车发布的2019年全年业绩报显示,公司2019年净利润亏损49.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净亏损33.1亿元。到2021年上半年,恒大汽车净亏损高达近48亿元,2020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亏损22.74亿元。
原恒大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潘大荣在恒大汽车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恒大汽车背后是总资产2.1万亿、年销售规模超6000亿元的恒大集团,其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对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投入。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或许正是恒大集团“雄厚”资金背书给予的底气,恒大汽车并没有急于向市场投放新车,而是采取14款新车型同步研发,覆盖SUV、MPV、轿车等全系列产品。
直到2020年8月,恒大汽车在上海、广州同时首发恒驰品牌旗下恒驰1至恒驰6六款新车,包括轿车、轿跑、SUV、MPV等车型,覆盖了从A级到D级所有级别。
但从2019年8月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至2022年9月,恒大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型——恒驰5才实现量产。
遭遇资金危机 恒大汽车转卖海外资产
为实现多渠道融资,恒大汽车于2020年9月宣布计划通过在科创板上市,回归A股,并开启对外融资通道。而在此之前,即2020年9月15日,恒大汽车宣布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红杉资本、云锋基金和滴滴出行等多家企业以配股的方式参与到恒大汽车的新一轮融资,共计募资40亿港元。2021年1月,恒大汽车再次引入六名战略投资者,共筹集资金260亿港元。
按照规划,到2022年,恒大集团不再为恒大汽车“输血”。这也意味着,从2022年开始,恒大汽车开始进入自负盈亏阶段。“随着恒大汽车旗下量产车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实现投产,相信公司会快速实现盈利。”彼时,恒大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称。
不过,还未等到恒大汽车盈利,恒大汽车就遭遇了资金危机。
2021年8月10日晚,中国恒大(HK03333,股价1.65港元,市值217.87亿港元)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其部分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公司上市附属公司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的部分权益。
恒大汽车方面表示,如果上述战略投资引入及潜在资产的出售在短期内未达到任何进展,将导致恒大汽车缺乏进一步资金投入,预计会影响恒大汽车日常运作,令员工工资的支付情况及其他开支支付情况继续恶化,同时影响新能源汽车研发进展,对新能源汽车量产存在重大负面影响。
2021年9月26日,在宣布进军科创板一年后,恒大汽车终止了其回归A股的计划。至此,恒大汽车开始从早期的“买买买”转为“卖卖卖”。
为缓解资金困难,恒大集团开始出售恒大汽车旗下部分海外业务。2021年11月,恒大集团操盘,先后出售了恒大汽车旗下轮毂电机制造公司英国Protean Electric和电动传动系统公司荷兰e-Traction。
为开源节流,恒大汽车核心管理层已主动暂停领取工资,员工办公地也从写字楼搬到了工厂。
恒驰5量产交付 10%员工被优化
今年3月,在工信部发布的获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53批)上,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有限公司的恒驰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HDE6470(恒驰5)位列其中。这意味着,恒驰5已通过工信部新车一个月公示期,具备销售资格。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为确保恒驰5量产下线,许家印于今年3月主持召开了“大干三个月,实现恒驰5量产”的动员大会。“汽车集团要日夜奋战,努力拼搏,大干三个月。6月22日,一定要实现恒驰5的量产,为恒大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家印说。
不过,受疫情影响,恒驰原定2022年6月22日量产时间调整为2022年9月20日。7月6日正式开启预售,并于10月29日完成首批交付100辆。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恒大汽车官宣恒驰5正式量产前,恒大汽车被传出将被广汽集团并购的消息。刘永灼第一时间辟谣,但有关恒大汽车遇到困难的消息层出不穷。
12月1日,外界有消息称,恒大恒驰汽车自12月1日起为员工办理为期三个月的“停工留职”,质疑其为“变相裁员”。
“本次优化淘汰整体比例为10%,部分业务条线或高于此数,另有25%员工停薪留职1至3个月。”12月2日,一位接近恒驰汽车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称,此前,恒驰汽车人员架构是按同步研发9款车型配置的,但鉴于当下疫情及市场原因,公司进行了战略调整,降本增效,集中资源确保恒驰5的生产交付,以及恒驰6、7的研发量产。
未来,恒大汽车能否继续在造车之路上稳步向前,业内将拭目以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