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余件文物讲述国博百年考古史
图为迄今所见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骆驼——金远洞巨副驼的骨架。摄影科普时报记者洪星
今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国博考古也已走过百余年春秋。从7月2日起,“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N9展厅展出。展览用240余件考古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展示百余年来国博考古不断开拓进取的历程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呈现国博考古从陆、海、空不同维度立体式找寻中华灿烂历史文化的物质遗存、探索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努力。
该展览涉及国家博物馆百余年来主持或参与的约70个考古发掘和调查项目,从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到清代水下沉船发掘,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用考古学语言、考古学方法、考古成果和考古资料向观众呈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讲述悠久灿烂的中国故事,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
展览文物精品纷呈,品类众多。观众可以在这里集中看到江苏省泗洪县韩井遗址出土的距今8500-8000年的炭化稻,山西垣曲商城出土的研究商代前期礼仪制度的青铜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出土的反映秦国早期礼乐制度的秦子鎛,甘肃甘谷县毛家坪遗址出土的目前考古仅见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作器——子车戈,甘肃张家川县马家塬遗址出土的东西方文化合璧例证——蓝釉杯,钜鹿宋城出土的宋代青白瓷瓜棱式执壶,以及“南海一号”“华光礁一号”“碗礁一号”等沉船出水的外销瓷器。展览上还有迄今所见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骆驼——金远洞巨副驼的骨架。
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庄丽娜介绍,不同于其他兄弟考古单位,国博的考古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它担负着丰富博物馆馆藏、拓展馆藏来源渠道的职责;同时,因为有博物馆为平台,考古工作能得到各个兄弟单位的支持,考古成果可更好触达公众,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另外,国博考古院也聚集了不同学科背景的考古人才,为国家博物馆其他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学术支撑。
“我们一直坚持多学科开展考古工作,进行综合研究,深入推动科技考古和考古发掘工作的融合。”庄丽娜总结说,百年来,国博考古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大局,始终坚持学术引领,勇于开拓创新。“这也是我们将要继续传承和发扬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