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一个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 写在纪录片《迎战奥密克戎》播出之际
7月22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以下简称中国生物)拍摄的纪录片《迎战奥密克戎》正式面向公众播出。该片全面回顾了中国生物的科研人员高效研发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疫苗和药物的科技攻关历程,集中体现了科研人员专注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国生物作为一家央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责任与担当。
自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检测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以来,世界各地陆续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2021年12月9日,中国生物第一时间从香港大学引进奥密克戎变异株,并迅速启动奥株疫苗研发。自2022年1月起,我国多地报告奥密克戎疫情。中国生物所属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第一时间义无反顾、尽锐出战,夜以继日地进行攻关研发,投入到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
《迎战奥密克戎》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生物在核酸检测、特效药研制、疫苗研发和国际合作中发挥的央企担当作用,还原了一幕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实片段,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今年3月初,上海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为了满足核酸检测需求,中国生物提升了5—8倍的日检测能力。中国生物上海捷诺总经理夏小凯介绍,在上海疫情暴发的两个月里,上海团队共完成了300万管核酸检测任务。
除了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中国生物更是将研发治疗新冠的特效药摆到了重要的位置。
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介绍,中国生物目前共有4款治疗新冠的特效药。其中,中国生物自主研发的F61单克隆抗体,是专门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一个高效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目前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以及前期已知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都具有非常高的中和效果。张云涛透露,目前,中国生物正在研发F61的喷雾剂,未来将通过鼻喷的给药方式,用于人群聚集场所的应急预防。
国药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杨晓明介绍,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从诊断、治疗、预防全方位布局,果断布局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这三条技术路线。一年后,这3条技术路线的4款疫苗都获得了临床批件,研发成果走在了全球前列:今年4月13日,中国生物两款奥株新冠灭活疫苗获得香港临床试验批件,4月26日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4月29日,中国生物奥株新冠灭活疫苗、奥株重组蛋白疫苗获得阿联酋阿布扎比卫生部临床试验批件。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将11款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中国生物研发的灭活疫苗成为全球首个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授权的非西方国家新冠疫苗,也是第6款获得世卫组织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验证的新冠疫苗。
从发现新冠病毒伊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开始了一场跟病毒的赛跑。从2020年2月初疫苗立项,到4月28日启动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只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摸索出了一条能够成功研发疫苗的途径,跑出了科研领域的“火神山速度”。
“火神山速度”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只争朝夕的拼搏和奉献。带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科研团队进行疫苗研发的科研人员赵玉秀,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实验室里工作十几个小时,两个月后,研发完成,赵玉秀走出P3实验室时,几乎处于一种失忆状态。直到今天,赵玉秀的记忆力仍然没能恢复如常。
在《迎战奥密克戎》纪录片中,中国生物研究院院长李启明讲述了一个故事:研发重组蛋白疫苗的过程中,他的一个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因为过度劳累,全身出现带状疱疹,医生要求必须住院治疗,但因为他要每天查看实验结果,没办法只能每天早晨进实验室,下午再去医院打点滴。至今这名学生的身上都还有带状疱疹留下的印记和伤疤。
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裁杨汇川介绍,作为我国最大的疫苗研发企业,中国生物肩负着很大的社会责任。除了满足国内的需求,中国生物在全球的疫苗供应保障方面也责无旁贷。为了应对新冠病毒变异在世界范围内可能导致的大流行,中国生物积极做好储备,在国内建立了6个P3规模的生产车间和几十条疫苗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几千万剂疫苗,1年的产能接近100亿。
这背后是中国生物对研发不断加大的投入。中国生物连续第6年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1年,集团创新研发投入达38.2亿元,占收入比14.2%,同比增长达34.5%。
不仅如此,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以来,中国生物不仅在第一时间启动了针对该变异株的疫苗研究,而且还向全世界分享了相关信息,体现了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国际责任和国际义务。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中国生物人执着创新的孜孜不倦和分秒必争,也是中国生物人在临床试验前以身试药的无畏勇气和果敢自信。
2020年3月,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祯、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中国生物党委书记朱京津等领导主动和一线科研人员参加了30人的疫苗接种先锋队,在动物实验后,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前接种了新冠疫苗。朱京津说:“像神农尝百草一样以身试药,这是中国生物制品人的光荣传统,体现了中国生物制品人的品格和奉献精神。”
“新冠疫苗的研发确实需要付出很多代价,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做了我们应该做的!”“这个疫苗是研发出来的,也是拼尽全力搏出来的!”“我们希望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研发成功后,也能够迅速供应全球其他国家,让人们远离病毒,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
《迎战奥密克戎》片中这些平实的话语,反映了中国生物人最真切的期待。
回忆起疫苗研发过程中的艰辛,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王辉在镜头前几欲落泪,声音数度哽咽,但她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在迎战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中国生物凭借着前瞻的眼光和布局、与病毒赛跑的技术攻关速度、敢打硬仗的劲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在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中国生物,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接力前行,他们将自己的一生毫无怨言地奉献给了疫苗研发和生物医药事业。他们传承着百年中生的精神,集中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奉献、拼搏、创新和协同的科学家精神,闪烁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