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意思翻译

12-04 学习教育 投稿:唱情歌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意思翻译

翻译: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该句出自贾谊所作的《论积贮疏》,是贾谊23岁时(公元前178年)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贾谊在文章中还毫不隐讳地揭露了当时人民备受饥寒的困苦生活,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提出严厉的批判,言辞犀利激切。

《论积贮疏》原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xiān)至悉(xī)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论积贮疏》翻译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

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论积贮疏》注释

1. 管子:即管仲。后人把他的学说和依托他的著作,编辑成《管子》一书,共二十四卷。

2、仓:贮藏谷物的建筑物。

3、廪:米仓。

4、实:充实,满。

5、而:同“则”,就,连词。

6、礼节:礼仪法度。

7、不足:指衣食不足,缺吃少穿。

8、治:治理,管理。

9、及:到。

10、未之尝闻:即“未尝闻之”,没有听说过这回事。未尝,不曾。副词。之,指“民不足而可治”,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11、古之人:亦指管子。

12、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

13、或:有的人,代词。

14、生之有时:生产有时间的限制。之,指物资财富,代词。

15、亡:同“无”。

16、度:限制,节制。

17、则:那么,连词。

18、物力:指财物,财富。

19、屈:竭,穷尽。

20、至:极,副词。

21、孅(xiān):通“纤”,细致。

22、悉:详尽,周密。

23、畜:同“蓄”,积聚,储藏。

24、恃:依赖,依靠。

25. 背本趋末:放弃根本的事,去做不重要的事,此处是指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业。古代以农桑为本业,工商为末业。背,背离,背弃。

26、是:这,代词,作主语。

27、残:害,危害,祸害。

28、淫侈(chǐ)之俗:奢侈的风气。淫,过分,副词。

29、以:连词。

30、长(zhǎng):增长。

31、贼:害,危害,祸害。

32、公行;公然盛行。

33、即“莫或止之”,没有人去稍微制止它一下。莫,没有人,代词。之,代词,指“残贼公行”之事。是“止”的宾语,前置。或,副词,有“稍微”、“稍稍”之意。

34、大命:国家的命运。

35、将:将要,副词。泛:通“覂”,翻覆,覆灭。

36、振救,拯救,挽救。

37、生之者:生产粮食、财物的人。

38、靡:耗费。

39、汉之为汉:意谓汉朝自从建立政权以来。这是个主谓短语,“之”是用于短语主、谓之间的助词。为,成为,动词

40、几:将近,副词。

41、公私:国家和个人。

42、犹:还,仍然,副词。

43、可哀痛:指积蓄少得使人痛心。

44、失时:错过季节。

45、雨:下雨,动词。

46、且:将,副词。

47、狼顾:狼性多疑,行走时常回头看,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此处形容人们看到天不下雨的忧虑不安。

48、岁恶:年景不好。恶,坏。

49、不入:指纳不了税。“入”是“纳”的意思。

50、请卖爵(jué)子:即请爵卖子。指富者向国家缴粮买爵位,贫者卖儿女为生。汉朝有公家出卖爵位以收取钱财的制度。

51、既:已经,副词。

52、闻耳:闻于耳,指上述严重情况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53、安:哪里,副词。

54、为:治理。

55、阽危:危险。阽,临近。

56、是:如此,象这个样子。

57、上:皇上,皇帝。

58、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处为偏义复词,只指荒年。饥,灾荒。穰,庄稼丰熟。

59、天之行也:是自然界的固有现象。天,大自然。行,常道,规律。

60、禹、汤被之: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水有功,舜死后继其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被:遭,受。之:代词,指“饥穰”。传说禹时有九年的水灾,汤时有七年的旱灾。

61、即:如果,假如,连词。

62、方二三千里:纵横各二三千里。

63、胡以:何以,用什么。胡,代词。以,介词。

64、相:副词,兼有指代接受动作一方的作用,此处指“方二三千里”的灾区。

65、恤:周济,救济。

66、卒然:突然。卒,通“猝”。

67、急:紧急情况,指突然爆发的战争。

68、馈:进食于人,此处指发放粮饷,供养军队。

69、兵:兵灾,战祸,战争。

70、乘:因,趁。

71、大:非常,十分,副词。

72、屈:缺乏。

73、徒:同伙。

74、衡击:横行劫掠攻击。衡,通“横”。

75、罢(pí):通“疲”。

76、羸(léi):瘦弱。

77、易:交换。

78、毕:完全,副词。

79、通:达。

80、能:是衍文。疑者:指对朝廷反抗的人。

81、疑:同“拟”,指与皇帝相比拟,较量。

82、并:一同,副词。

83、举:举兵。

84、争起:争先起来闹事。

85、乃:才,副词。

86、骇:受惊,害怕。

87、图:谋划,想办法对付。

88、岂:难道,副词。

89、夫:助词,用在全句之前,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

90、大命:大命脉,犹言“头等大事”。

91、苟:如果,假如,连词。

92、粟:此处泛指粮食。

93、何为:做什么事。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为,动词。

94、以:凭,靠,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

95、则:就,连词。

96、怀敌:使敌对者来归顺。怀,归向,使动用法。

97、附远:使远方的人顺附。附,使动用法。

98、招:招抚。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99、殴:通“驱”,驱使。

100、归之农:使动双宾语,使之归农。

101、著:“着”的本字,附着。

102、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力吃饭。

103、末技:不值得重视的技能,此处指与“本业”相对的“末业”,即工商业。

104、游食之民: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游食,坐食,不劳而食。

105、缘南亩:走向田间,从事农业。缘,因,循,此处有趋向之意。南亩,泛指农田。

106、乐其所:以其所为乐,即乐于从事自己的本业(农业)。乐,以……为乐,意动用法。所,名词。

107、可以:助动词。

108、为:做到。

109、富安天下:使天下富足安定。富安,使动用法。富,指食用充足;安,指政治安定。

110、而:但,却,连词。

111、直:竟然,副词。

112、为:造成,动词。

113、廪廪:同“懔懔”,危惧的样子。指令人害怕的局面。

114、窃:私下,副词,表示自谦。

115、为:替,介词。

116、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论积贮疏》赏析

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的要注意积贮的重要论文。它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表现出一个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他提出的主张,对于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促进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育一定的贡献,在客观上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同时,他的重视发展农业,提倡积贮的思想,即使至今,也仍有借鉴的价值。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一观点,既而引用古人有关不耕不织、用之无度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性的言论,对照当时社会食者众、靡者多、积蓄少的现象,提醒当权者必须慎重正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接着文章论及灾害的必然性,谈到禹、汤受此之苦,并在此基础上接连设问:如果我们也遇到灾害,“国胡以相恤”?如果边境有敌人入侵,“国胡以馈之?”不仅如此,文章更具体揭示了旱荒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一勇者行劫,老弱者易子而食,政治未毕通等。

最后从正面归结到“夫积贮者, 天下之大命也”, 指出“苟粟多而财有余, 何为而不成”、“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的大利。同时,进一步提出了“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的具体办法。

《论积贮疏》创作背景

《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文题为后人所加。是贾谊23岁时(前178)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

《论积贮疏》作者介绍

贾谊,人称贾生、贾子、贾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