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火笔画10的汉字 10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12-03 学习教育 投稿:白色衬衫
五行属火笔画10的汉字 10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大家在取名字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把八字命理和汉字的五行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八字里缺火就取用五行属性为火的字来平衡。下面为大家整理五行属火笔画为10画的汉字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五行属火笔画10的汉字

烙、凍、翀、舯、套、逐、島、倒、党、紞、郸、耽、胴、衷、朕、祯、晋、特、鸱、热、虑、站、哧、龀、條、這、谈、倮、脑、孬、烦、蚪、烤、討、晉、恁、疸、捞、旅、拿、烛、珣、晓、透、袜、倭、娲、鸵、通、珽、祧、趿、逖、悌、倜、哩、倔、积、珧、顿、值、徒、陳、娖、泰、赀、恣、笫、玺、晞、娭、顽、烏、冢、贽、致、秩、耻、恥、能、逞、烟、盏、展、耿、朗、谅、哲、偌、蚋、留、脓、陶、郯、訊、烜、畜、烧、秦、捉、倬、衄、诺、娘、馁、耄、栾、挛、晌、陸、辂、赂、連、鸬、倆、振、猁、陵、凌、赁、烈、料、凉、逦、娌、恋、狷、烬、將、疾、烩、晃、烘、珥、趸、逗、鸫、爹、调、骋、倫、狼、读、都、瓞、递、娣、敌、捣、徕、阆、唠、梨、狸、离、骊、捋、珞、納、恧、哦、朔、袒、唐、倘、绦、疼、剔、绨、挽、夏、秧、鸯、烊、窈、舀、晔、烨、旃、恕、晟、逎、晒

五行属火笔画10的汉字解释

解释:烙读音:lào。动词 用烧热的金属在牛马或物体上留下标志。【组词】:「烙印」。动词 熨、烫。【组词】:「烙衣服」。动词 将食物放在烧热的锅上烤熟。【组词】:「烙饼」。《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自到厨下烙了一斤面饼,炒了一盘韭菜,自捧出来陪着。」其他字义烙读音:luò。参见「炮烙」条。

解释:凍读音:dòng。名词 食物汤汁或含有胶质材料的汁液等,凝结成的半固体。【组词】:「鱼冻」、「肉冻」、「果冻」。名词 姓。如明代有冻秦。动词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而凝结。【组词】:「冰冻」、「冷冻」、「天寒地冻」。《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唐.李贺〈赠陈商〉诗:「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动词 受冷或感到冷。【组词】:「冻得发抖。」

解释:翀读音:chōng。动词 向上直飞。《广韵.平声.东韵》:「翀,直上飞也。」三国魏.杜挚〈赠毋丘荆州诗〉:「鹄飞举万里,一飞翀昊苍。」

解释:舯读音:zhōng。名词 造船工程上专指船的中央部分。

解释:套读音:tào。名词 加在东西外面的罩盖物。【组词】:「笔套」、「手套」、「被套」、「书套」。名词 拴系牲口以拉车的皮绳或麻绳组。【组词】:「大车套」、「牲口套」。名词 绳圈儿。【组词】:「活套儿」、「绳套」。名词 技巧、动作、事件等。【组词】:「老套」、「俗套」。名词 河流或山脉转折弯曲的地方。【组词】:「河套」。名词 量词。计算成组事物的单位。【组词】:「两套洋装」、「一套理论」。动词 加罩。【组词】:「套件外衣」。动词 用套拴系。【组词】:「套车」、「套马」。动词 绑住、限制住。【组词】:「套住手脚」、「套牢」。动词 互相配合、衔接或重叠。【组词】:「套招」、「套色」。动词 用言语设计问出实情。【组词】:「拿话套他」。动词 模仿。如 :「套公式」。动词 拉拢。【组词】:「套交情」。动词 获取。【组词】:「套利」。动词 房屋向一端发展。【组词】:「里间儿开个门儿,又套出一间耳房来。」形容词 成组的。【组词】:「套房」。形容词 罩在外面的。【组词】:「套鞋」、「套裤」。

解释:逐读音:zhú。动词 追赶。【组词】:「追逐」、「随波逐流」。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动词 驱走。【组词】:「驱逐出境」、「逐出家门」、「逐客令」。动词 追求、追寻。《国语.晋语四》:「餍迩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动词 竞争、争夺。【组词】:「角逐」。《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动词 跟随。唐.杨发〈残花〉诗:「暖芳随日薄,残片逐风回。」动词 依次、按照顺序。【组词】:「逐年增加」、「逐条说明」。

解释:島读音:dǎo。名词 海中或湖中被水围绕的小陆地。《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

解释:倒读音:dǎo。动词 人或竖立的物体因本身或外来因素而横躺下来。【组词】:「跌倒」、「摔倒」、「卧倒」、「大水冲倒龙王庙」。《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动词 垮台、失败。【组词】:「倒闭」、「倒台」。《三国志.魏书.卷九.曹爽传》「夷三族」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卿用读书何为耶!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零八回》:「我们的生意,已经倒了。」动词 声音沙哑。【组词】:「听说那位名演员近日嗓子倒了,正在休息当中。」动词 北京方言:(1) 指商家把整批货物或全部店里的物品顶让给别人。【组词】:「将铺子倒出去。」《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与人。现在有半楼货,值得一千六百两。」(2) 指转移、更换、对调。【组词】:「倒手」、「两张桌子对倒一下。」其他字义倒读音:dào。动词 上下前后相反,或互相更换。《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朱子语类.卷七一.易.复》:「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静以养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说,却是倒了。」动词 把物体或液体倾倒出来。【组词】:「倒茶水」、「倒垃圾」。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动词 向后退。【组词】:「倒车」、「倒退」。动词 违逆、不顺。《韩非子.难言》:「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故至乱之化,君臣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副词 反而。表出乎意料之外。《红楼梦.第二二回》:「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你老人家不说今日要歇半天儿吗?怎的倒这么早就来了。」副词 却。《朱子语类.卷三九.论语.先进篇上》:「如今人恁地文理细密,倒未必好,宁可是白直粗疏底人。」《红楼梦.第一九回》:「你倒说说,我还要怎么留你?我自己也难说了。」副词 反过来、相反的。【组词】:「海水倒灌」、「倒挂金钩」。唐.徐凝〈杭州祝涛头〉诗二首之二:「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解释:党读音:dǎng。名词 志同道合的人所组成的有组织、有主义的团体。如:「政党」、「革命党」。名词 因利害关系而结成的小团体。【组词】:「结党营私」、「狐群狗党」。《左传.僖公九年》:「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雠。」汉.桓宽《盐铁论.禁耕》:「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名词 朋友、同辈。指意气相投的人。唐.韩愈〈山石〉诗:「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名词 古代地方的组织名称。以五百家为一党。《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族为党。」汉.郑玄.注:「族,百家;党,五百家。」《礼记.学记》:「股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名词 亲族、姻戚。【组词】:「父党」、「母党」。名词 姓。如明代有党还醇。动词 偏袒、偏私。《书经.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论语.述而》:「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形容词 正直的。同「谠」。【组词】:「党言」、「党论」。

解释:紞读音:dǎn。名词 垂于冠冕两旁,悬系玉瑱的彩线。《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紘綎,昭其度也。」状词 形容击鼓声。参见「紞紞」、「紞如」等条。

解释:郸读音:dān。参见「邯郸」条。

解释:耽读音:dān。动词 延迟、滞留。【组词】:「耽误」、「耽搁」。动词 沉迷。【组词】:「耽溺」。《文选.枚乘.七发》:「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清.张尔岐〈辨志〉:「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形容词 耳朵大而下垂。《淮南子.墬形》:「夸父耽耳,在其北方。」形容词 快乐。《礼记.中庸》:「兄弟既翕,和乐且耽。」汉.郑玄.注:「亦乐也。」

解释:胴读音:dòng。名词 人的躯干。常用以指女人的躯体。【组词】:「胴体」。

解释:衷读音:zhōng。名词 内衣,贴身衣物。《说文解字.衣部》:「衷,裹亵衣。」名词 内心。【组词】:「言不由衷」、「无动于衷」。名词 心意、心事。【组词】:「苦衷」、「互诉情衷」。名词 姓。如五代时南唐有衷愉。形容词 真诚的、内心的。【组词】:「衷心」、「衷情」。

解释:朕读音:zhèn。代词 用于自称,即「我」。《楚辞.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代词 从秦始皇以后,专属皇帝的自称。《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名词 徵兆、预兆。《庄子.应帝王》:「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解释:祯读音:zhēn。名词 吉祥、吉兆。《诗经.周颂.维清》:「迄用有成,维周之祯。」《文选.张衡.思玄赋》:「惧筮氏之长短兮,钻东龟以观祯。」

解释:晋读音:jìn。动词 进、前往。《说文选字.日部》:「晋,进也。」动词 升。【组词】:「晋级」、「晋升」。《清史稿.卷四五一.桂中行传》:「以功晋知府。调江苏,筦扬州正阳厘榷。」名词 国名。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国内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名词 朝代名。参见「西晋」、「东晋」条。名词 国内山西省的简称。名词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晋鄙。

解释:特读音:tè。形容词 与众不同的、超出一般的。【组词】:「独特」、「特等」、「奇特」。形容词 雄性的。【组词】:「特牛」、「特牲」。副词 特别。【组词】:「特地」、「特意」。《文选.李密.陈情表》:「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副词 只、但。【组词】:「不特」、「非特」。名词 配偶。《诗经.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特。」名词 特务。【组词】:「匪特」、「敌特」。

解释:鸱读音:chī。名词 参见「鸱枭」、「鸱鴞」等条。名词 一种盛酒的器具。宋.秦观〈观易元吉獐猿图歌〉:「金钱百万酒千鸱,荆南将军欣得之。」

解释:热读音:rè。名词 高温度。与「冷」相对。【组词】:「发热」、「冷热」。名词 物体温度升高所释出的一种能。【组词】:「地热」、「白热」、「导热」。名词 热气、暑气。《文选.扬雄.解嘲》:「天收其声,地藏其热。」名词 某一种受人喜爱的潮流。【组词】:「大陆热」、「观光热」。名词 姓。如宋代有热焕。动词 加热、使温度升高。【组词】:「把这碗汤拿去再热一下。」形容词 温度高的。【组词】:「热水」、「热气」。形容词 亲切、情意浓厚。【组词】:「热心」、「热络」。形容词 受人喜爱的。【组词】:「热门」。形容词 心中着急。《陈书.卷三三.郑灼传》:「灼常蔬食,讲授多苦心热。」副词 强烈的、非常的。【组词】:「热恋」、「热爱」。

解释:虑读音:lǜ。名词 谋思、打算。《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名词 心思、意念。《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楚辞.屈原.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名词 姓。如春秋时有虑癸。动词 思考、谋算。【组词】:「考虑」。《诗经.小雅.雨无正》:「旻天疾威,弗虑弗图。」汉.郑玄.注:「虑、图,皆谋也。」《汉书.卷六零.杜周传》:「微诣大将军莫府,国家政谋,凤常与钦虑之。」动词 担忧、忧愁。【组词】:「顾虑」、「忧虑」。《汉书.卷二九.沟洫志》:「浩浩洋洋,虑殚为河。」唐.颜师古.注:「虑,犹恐也。」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先王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动词 审察。《聊斋志异.卷七.冤狱》:「令方虑囚,忽一人直上公堂,怒目视令而大骂。」

解释:站读音:zhàn。动词 直立。【组词】:「站立」、「站着」。《红楼梦.第六回》:「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名词 旅途中供人暂驻、休息或转换交通工具的地方。【组词】:「车站」、「驿站」、「休息站」。名词 机关团体为方便联络与服务,在各地设立的小型单位。【组词】:「福利站」、「卫生站」、「加油站」。

解释:哧读音:chī。参见「噗哧」条。

解释:龀读音:chèn。动词 自乳齿脱换为成人的牙齿。《说文解字.齿部》:「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列子.汤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名词 年幼的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呀!将俺一家儿不留一个龆龀,侍从军又怕辱没了家门。」形容词 幼小。《后汉书.卷一零.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传》:「显、景诸子年皆童龀,并为黄门侍郎。」

解释:條读音:tiáo。名词 细长的树枝。【组词】:「柳条」、「枝条」。唐.李白〈折杨柳〉诗:「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名词 长条形的物体。【组词】:「线条」、「面条」、「便条」、「油条」。名词 项目、条目。【组词】:「条款」、「条例」、「法条」。名词 次序、系统。【组词】:「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名词 量词:(1) 计算条状物的单位。【组词】:「一条鱼」、「两条线」、「三条香菸」、「五条裙子」。(2) 计算文书分项的单位。【组词】:「《民法》共有一二二五条。」形容词 长。《书经.禹贡》:「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形容词 畅通无阻。【组词】:「条畅洞达」。《战国策.魏策一》:「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幅辏,无有名山大川之阻。」

解释:這读音:zhè。代词 指称较近的人、事、时间或地方。《儒林外史.第一回》:「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形容词 指示形容词。【组词】:「这里」、「这个人」、「这时候」。《老残游记.第四回》:「这强盗一定在这村庄上了。」副词 立刻、马上。【组词】:「我这就回来。」助词 用于句中的衬字,无义。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三折》:「待道是颠狂睡呓,兀的不青天这白日。」其他字义這读音:zhèi。代词 「这」、「一」两字的合音。

解释:谈读音:tán。动词 说话或讨论。【组词】:「抵掌而谈」、「促膝长谈」、「纸上谈兵」、「会谈」、「和谈」。《孟子.离娄下》:「蚤起,施后良人之所之,遍中学无与立谈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名词 所说的话。【组词】:「奇谈」、「美谈」、「老生常谈」、「无稽之谈」。《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名词 姓。如汉代有谈巴。

解释:倮读音:luǒ。动词 裸露。同「裸」。《史记.卷三.殷本纪》:「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

解释:脑读音:nǎo。名词 头髓,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掌管知觉、运动、思维、判断、记忆等的器官。名词 人的头部。【组词】:「脑袋」、「摇头晃脑」。《淮南子.俶真》:「云台之高,堕者折脊碎脑。」唐.杜甫〈画鹘行〉:「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名词 物体的中心部分。宋.道潜〈次韵子瞻饭别〉诗:「铃阁追随半月强,葵心菊脑厌甘凉。」名词 形状或颜色像脑髓的东西。【组词】:「樟脑」、「豆腐脑」。

解释:孬读音:nāo。形容词 不好、坏。《字汇.子部》:「孬,不好也。」【组词】:「孬运」。形容词 懦弱、无胆识。【组词】:「孬种」。

解释:烦读音:fán。形容词 躁闷。【组词】:「烦闷」、「心烦气躁」。唐.于邵〈晚秋陪卢侍御游石桥序〉:「是以幽求人境之外,将荡涤烦虑。」形容词 繁杂、众多。同「繁」。《书经.说命》:「礼烦则乱,事神则难。」《淮南子.主术》:「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动词 劳动他人的敬词。【组词】:「烦您转达」。《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解释:蚪读音:dǒu。参见「蝌蚪」条。

解释:烤读音:kǎo。动词 将东西置于炭火等热源附近,使其燻熟。【组词】:「烤肉」、「烤番薯」。动词 用火烘乾。【组词】:「衣服被雨淋湿了,赶快拿去烤乾。」动词 藉火取暖。【组词】:「烤手」、「烤火」。

解释:討读音:tǎo。动词 征伐。【组词】:「讨贼」、「东征西讨」。动词 索取。《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满天讨价,就地还钱。」动词 请求。【组词】:「讨饭」、「讨饶」、「讨教」。动词 招惹。【组词】:「讨人怜」、「讨厌」、「自讨苦吃」。动词 娶。【组词】:「讨老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我又不是你师父讨的,我怕他做甚!」动词 找。《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不则一日,到西京河南府,讨了个下处。」动词 研究。【组词】:「讨论」、「商讨」。

解释:晉读音:jìn。动词 进、前往。《说文选字.日部》:「晋,进也。」动词 升。【组词】:「晋级」、「晋升」。《清史稿.卷四五一.桂中行传》:「以功晋知府。调江苏,筦扬州正阳厘榷。」名词 国名。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国内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名词 朝代名。参见「西晋」、「东晋」条。名词 国内山西省的简称。名词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晋鄙。

解释:恁读音:rèn。动词 思、念。《文选.班固.典引》:「若然受之,宜亦懃恁旅力。」宋.王安石〈酬王伯虎〉诗:「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代词 哪。【组词】:「恁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若是他不恋恁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代词 什么、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我歇之后,有恁人在此房中安歇?」代词 如此、这样。【组词】:「恁的」、「恁般」。宋.欧阳修〈玉楼春.酒美春浓花世界〉词:「已去少年无计奈,且愿芳心长恁在。」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代词 怎么。【组词】:「恁么」。《水浒传.第三回》:「你也须认的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其他字义恁读音:nín。代词 第二人称。通「你」、「您」。《董西厢.卷四》:「说恁心聪,算来有分咱家共。」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纵然恁哀鸣千状,我此心断易不转。」

解释:疸读音:dǎn。参见「黄疸」条。

解释:捞读音:láo。参见「捞什子」条。其他字义捞读音:lāo。动词 从水中取出东西。【组词】:「捞鱼」、「捞虾」、「打捞」。唐.舒元舆〈坊州按狱〉诗:「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动词 获得、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组词】:「捞油水」、「他趁机捞了一笔。」

解释:旅读音:lǚ。名词 军队的编制单位。现代陆军编制为师辖旅,旅辖营,亦有直属军团的独立旅。名词 军队。【组词】:「军旅」、「劲旅」。《书经.大禹谟》:「班师振旅。」《诗经.大雅.皇矣》:「斯怒,爰整其旅。」名词 商贾。《礼记.月令》:「易关市,来商旅。」汉.郑玄.注:「商旅,贾客也。」名词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离(?)上,表羁旅之意。名词 姓。如汉代有旅卿。动词 客居、寄居。【组词】:「旅居」。《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形容词 客居外地的。【组词】:「旅情」、「旅夜」。《文选.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诗》:「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形容词 供旅客所居的。【组词】:「旅店」、「旅舍」。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诗〉:「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解释:拿读音:ná。动词 用手取物或持物。《老残游记.第四回》:「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着个双红名帖。」动词 捕捉。【组词】:「缉拿」、「捉拿人犯」。《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你这孩子,才叫狗拿耗子呢!」动词 用。《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动词 要挟、为难。《红楼梦.第九一回》:「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动词 掌握、主持。【组词】:「拿权」、「拿主意」。动词 装模作样。【组词】:「拿翘」、「拿架子」。《镜花缘.第二回》:「一味花言巧语,这样拿腔作势未免太过分了。」介词 把。《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幸而声名不大,外国人不拿他放在心上。」

解释:烛读音:zhú。名词 火炬。《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唐.孔颖达.正义:「古者未有蜡烛,唯呼火炬为烛也。」名词 用蜡和油制成,可燃烧发光的条状物体。【组词】:「蜡烛」、「红烛」、「洞房花烛」。名词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烛之武。动词 照、照亮。【组词】:「火光烛天」。《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动词 察明、察见。【组词】:「洞烛奸计」。《汉书.卷八一.匡衡传》:「君何疑而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未烛也。」

解释:珣读音:xún。名词 一种玉石。《说文解字.玉部》:「珣,医无闾珣玗綦,《周书》所谓夷玉也。」

解释:晓读音:xiǎo。名词 天刚亮的时刻。【组词】:「破晓」、「拂晓」。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名词 姓。如明代有晓枝。形容词 清晨的。【组词】:「晓雾」、「卢沟晓月」。唐.李商隐〈常娥〉诗:「长河渐落晓星沉。」动词 知道、明白。【组词】:「知晓」、「洞晓」、「家喻户晓」。汉.王充《论衡.变虚》:「人不晓天所为,天安能知人所行。」动词 告知。【组词】:「晓以利害」。《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以晓左右。」

解释:透读音:tòu。动词 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组词】:「渗透」、「刺透」、「阳光穿透了树叶,洒了一地的灿烂。」动词 暗地里报讯。【组词】:「到时候,还烦你多少透一点讯息。」动词 显露。【组词】:「白里透红」。副词 形容澈底而充分的程度。【组词】:「熟透」、「摸透」、「看透」、「苦透」、「恨透」、「冷透」。

解释:袜读音:wà。名词 穿在脚上,用来保护或保暖的东西。通常用棉、毛、丝及合成纤维等制成。【组词】:「丝袜」、「毛袜」。

解释:倭读音:wō。名词 我国对日本的旧称。《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南史.卷七九.夷貊传下.东夷传》:「其国近倭,颇有文身者。」其他字义倭读音:wēi。参见「倭迟」条。其他字义倭读音:wǒ。名词 倭堕:发髻歪在一侧的发式。《集韵.上声.果韵》:「倭,倭堕,髻貌。」《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解释:娲读音:wā。参见「女娲」条。

解释:鸵读音:tuó。参见「鸵鸟」条。

解释:通读音:tōng。形容词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组词】:「水管不通了。」形容词 流畅、畅达。【组词】:「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形容词 顺利。【组词】:「星运亨通」。形容词 灵活、不闭塞。【组词】:「圆通」、「开通」。形容词 渊博。【组词】:「通人」、「博学通儒」。形容词 共同的。【组词】:「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形容词 整个、全部。【组词】:「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副词 全、都。【组词】:「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动词 到达。【组词】:「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动词 往来、交往。【组词】:「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动词 报告、通晓。【组词】:「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动词 明白、了解。【组词】:「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动词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组词】:「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名词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组词】:「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名词 量词:(1)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组词】:「一通电话」、「三通电报」。(2)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组词】:「擂鼓三通」。

解释:珽读音:tǐng。名词 大圭。古代天子上朝所执的玉版。《说文解字.玉部》:「珽,大圭。长三尺,抒上,终葵首。」《资治通监.卷一七一.陈纪五.宣帝太建四年》:「护既入,如帝所戒读酒诰;未毕,帝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

解释:祧读音:tiāo。名词 祖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名词 古代远祖神位所迁往的宗庙称为「祧」。《周礼.春官.守桃》:「守桃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汉.郑玄.注:「迁主所藏曰祧。」名词 继承上代的人。【组词】:「承祧」、「守祧」。动词 迁庙。《新唐书.卷一三.礼乐志》:「已祧之主,不得复入太庙。」《宋史.卷一二三.礼志二十六》:「僖祖及文懿皇后神主既祧,准礼不讳,忌日亦请依唐睿宗祧迁故事废之。」动词 承继。《聊斋志异.卷二.侠女》:「且身已向暮,旦夕犯雾露,深以祧续为忧耳。」《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不怕等二老归天后再还宗,或是兼祧两姓俱可。」

趿

解释:趿读音:sà。动词 以脚拨取东西。唐.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其他字义趿读音:tā。参见「趿拉」条。

解释:逖读音:tì。形容词 遥远的、远方的。《说文解字.辵部》:「逖,远也。」《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百蛮非众,八荒非逖,同作尧人,俱包禹迹。」动词 远离。《书经.多方》:「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汉书.卷八五.谷永传》:「诛逐仁贤,离逖骨肉。」

解释:悌读音:tì。动词 敬重兄长。《孟子.滕文公下》:「入则孝,出则悌。」动词 友爱兄弟。【组词】:「友悌」。

解释:倜读音:tì。参见「倜傥」条。

解释:哩读音:lī。参见「哩噜」、「哩哩罗罗」等条。其他字义哩读音:li。助词 置于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休取笑,若嫁得这个官人,可知好哩!」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你见么,兀那一个番将,敲冰饮马哩!」其他字义哩读音:lǐ。名词 量词。英美计算长度的单位。一哩等于一千六百零九公尺。今作「英里」。

解释:倔读音:jué。形容词 强硬、固执。汉.桓宽《盐铁论.论功》:「倔强倨敖,自称老夫。」《宋史.卷三六零.赵鼎传》:「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其他字义倔读音:juè。形容词 脾气大、言语粗率。【组词】:「这个人说的话好倔!」

解释:积读音:jī。动词 蓄存、储藏。【组词】:「囤积」、「积货逐利」。动词 累聚。【组词】:「聚积」、「淤积」、「日积月累」。《易经.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动词 阻滞、滞碍。《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形容词 长久累存的。【组词】:「积怨」、「积习」。南朝梁.王僧孺〈春怨诗〉:「积愁落芳鬓,长啼坏美目。」名词 数与数相乘的得数。如三乘五等于十五;十五为「积」。也称为「积数」。

解释:珧读音:yáo。参见「江珧」条。

解释:顿读音:dùn。动词 以头或足叩地。【组词】:「顿首」、「顿脚」。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动词 暂停、停留。【组词】:「停顿」。《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四》:「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动词 安置、放置。【组词】:「安顿」。宋.杨万里〈城头秋望〉诗二首之一:「秋光好处顿胡床,旋唤茶瓯浅着汤。」动词 整治。【组词】:「整顿」。《资治通监.卷二.周纪二.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动词 屯兵、驻扎。通「屯」。《韩非子.五蠹》:「万乘之国,莫敢自顿于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形容词 疲倦。【组词】:「困顿」、「委顿」。《孙子.谋攻》:「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形容词 钝、不锋利。汉.贾谊〈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形容词 倾倒、毁坏。《资治通监.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舟船战具,顿废不修。」名词 量词。计算吃饭、斥责等行为次数的单位。【组词】:「吃一顿饭」、「痛打一顿」。名词 姓。如汉代有顿琦。副词 立刻、突然。【组词】:「顿悟」、「茅塞顿开」。《红楼梦.第五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其他字义顿读音:dú。参见「冒顿」条。

解释:值读音:zhí。名词 价格。【组词】:「价值」。名词 数值的简称。【组词】:「平均值」。动词 面对。《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义纵传》:「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汉.王充《论衡.实知》:「至汉兴,长乐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值其墓,竟如所言。」动词 执行勤务。【组词】:「值班」、「值勤」。动词 抵得上。《水浒传.第六回》:「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红楼梦.第三一回》:「几把扇子,能值几何?」其他字义值读音:zhì。动词 持、拿着。《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解释:徒读音:tú。动词 步行。《说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经.贲卦.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名词 步卒、兵卒。《诗经.鲁颂.閟宫》:「公徒三万。」《左传.隐公四年》:「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名词 人,多指坏人。【组词】:「暴徒」、「匪徒」、「不法之徒」。名词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学说的人。【组词】:「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名词 门人、弟子。【组词】:「学徒」、「门徒」、「徒弟」。《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名词 一种拘禁犯人,强服劳役的刑罚。【组词】:「无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并科罚金。」形容词 空的,不凭藉什么的。【组词】:「徒手搏虎」、「徒手体操」。副词 但、仅。【组词】:「徒增烦恼」。《孟子.公孙丑上》:「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副词 白白的、平白。【组词】:「徒然」、「徒劳无功」、「徒托空言」。汉.无名氏〈长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副词 却、竟然。《庄子.天地》:「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为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解释:陳读音:chén。动词 排列。【组词】:「陈设」、「陈列」。《书经.洪范》:「我闻在昔,鲧垔洪水,汨陈其五行。」《礼记.中庸》:「陈其宗器,设其裳衣。」动词 述说。《孟子.公孙丑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动词 张扬、显示。《礼记.表记》:「事君欲谏不欲陈。」唐.韩愈〈爱直赠李君房别〉:「勇不动于气,义不陈乎色。」形容词 旧的、年代久远的。【组词】:「陈年老酒」。名词 国名。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都宛丘。其地约在今国内河南省旧开封以东至安徽省旧毫之间。名词 朝代名。(公元557~589)陈霸先代梁而称帝,建都建康,拥有国内长江以南的地区,为南朝版图最小的王朝。后为隋所灭。名词 姓。如汉代有陈平。其他字义陳读音:zhèn。名词 军队作战时布置的队伍行列。同「阵」。《左传.成公七年》:「教之战陈,教之叛楚。」

解释:娖读音:chuò。动词 辩。《玉篇.女部》:「娖,辩也。」动词 整顿、整备。《资治通监.卷二三一.唐纪四十七.德宗贞元元年》:「河中军士自相惊曰:『西城擐甲矣!』又曰:『东城娖队矣!』」

解释:泰读音:tài。形容词 顺适如意、命运亨通。【组词】:「泰运」。形容词 舒适、安乐。【组词】:「福体康泰」、「国泰民安」。形容词 奢侈。【组词】:「骄泰」、「奢泰」。形容词 畅通。【组词】:「天地交泰」。形容词 极。【组词】:「泰西」。副词 甚。通「太」。【组词】:「泰过」。名词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为天地交而二气通之象。名词 泰国的简称。

解释:赀读音:zī。动词 罚缴财物。古代刑法强制犯人服徭役或缴纳一定的财物,如秦律中有「赀盾」、「赀布」、「赀徭」。汉代则指对未成年者征收税赋。《说文解字.贝部》:「赀,……也。从贝此声。汉律:民不繇,赀钱二十三。」动词 计量、估量。【组词】:「所费不赀」。《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唐.章怀太子.注:「赀,量也。」名词 财货。通「资」。《明史.卷二五一.徐光启传》:「盖棺之日,囊无余赀。」

解释:恣读音:zì。动词 放纵。【组词】:「恣情作乐」。《文选.张衡.思玄赋》:「淹栖迟以恣欲兮,耀灵忽其西藏。」《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吴王濞骄恣,屈强猖猾始乱。」动词 任凭、听任。《战国策.赵策四》:「诺,恣君之所使之。」《史记.卷八六.荆轲传》:「车骑美女,恣荆卿所欲,以顺适其意。」其他字义恣读音:zī。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其他字义恣读音:cī。参见「恣睢」条。

解释:笫读音:zǐ。名词 床席。《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床笫之言不踰阈,况在野乎!」

解释:玺读音:xǐ。名词 印信、印章。秦以前泛指诸侯、卿大夫、从吏的印章,秦以后则专指帝王的印章。【组词】:「玉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愿请玺复以治邺。」《文选.张衡.西京赋》:「降尊就卑,怀玺藏绂。」名词 姓。如明代有玺书。

解释:晞读音:xī。动词 蒸发、乾燥。《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曦。」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词:「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垄两依依。」动词 晒、弄乾。《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晋.嵇含〈悦晴诗〉:「翔凤曦轻翮,应龙曝纤鬐。」动词 消散。《楚辞.王逸.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莫莫兮未曦。」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灵幽体翳,邈哉曦矣。」动词 破晓、露出曙光。《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曦,颠倒衣裳。」唐.孔颖达.正义:「曦,谓将旦之时,日之光气始升。」

解释:娭读音:xī。动词 嬉戏、玩乐。《说文解字.女部》:「娭,戏也。」清.朱筠〈后哨鹿赋〉:「予不敢晏而娭,以弛予祖考之武事。」动词 移动、飞舞。《楚辞.宋玉.招魂》:「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娭光眇视,目曾波些。」唐.皮日休〈悲挚兽〉:「苕花纷然,不吹而飞,若有物娭。」形容词 喜悦、喜乐。唐.元结〈处规〉:「但如山林不见吾是非,吾将娭而往也。」

解释:顽读音:wán。形容词 固执、不易变化的。【组词】:「顽固」。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宋.陆游〈野饭〉诗:「堪笑此翁顽戎嗼,还山又食一番新。」形容词 愚蠢无知。《书经.尧典》:「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形容词 贪。《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形容词 淘气、调皮。【组词】:「顽皮」、「顽童」。动词 嬉戏。通「玩」。唐.姚合〈酬卢汀谏议〉诗:「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宋.陈造〈田家谣〉:「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解释:烏读音:wū。名词 乌鸦的简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名词 俗以为日中有乌,故日称为「乌」。参见「乌兔」条。晋.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有乌余。形容词 黑色的。【组词】:「乌云」、「乌发」。《史记.卷一一零.匈奴传》:「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騂马。」《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动词 染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六.草部.鳢肠》:「汁涂眉发,生速而繁。乌髭发,益肾阴。」副词 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何」、「安」、「哪里」、「怎么」。《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故乱世之主乌闻至乐?不闻至荣,其乐不乐。」唐.韩愈〈言箴〉:「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

解释:冢读音:zhǒng。名词 高大的坟墓。【组词】:「野冢」、「英雄冢」。《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名词 山顶。《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名词 封土祭祀地只的地方。即「社」。参见「冢土」条。形容词 居长的、居首的。参见「冢妇」、「冢息」、「冢宰」等条。

解释:贽读音:zhì。名词 初次见面时所送的礼物。《书经.舜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咸执贽以贺,争拜识之。」

解释:致读音:zhì。动词 给予。《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晋书.卷四三.山涛传》:「今致钱二十万、谷二百斛。」动词 达到。《庄子.外物》:「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动词 传达、表示。《诗经.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赉孝孙。」《三国志.卷二四.魏书.崔林传》:「仗节统事,州邵莫不奉牋致敬。」动词 招引、延揽。《易经.需卦.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汉书.卷三九.萧何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动词 归还、退回。《公羊传.宣公元年》:「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动词 尽心、尽力。《论语.子张》:「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动词 推极、穷究。《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名词 旨趣、意态。《魏书.卷九三.恩幸传.茹皓传》:「树草栽木,颇有野致。」名词 事物的道理。《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

解释:秩读音:zhì。名词 官吏的职位、品级。《管子.山至数》:「去其都秩,与其县秩。」《史记.卷五.秦本纪》:「遂复三人官秩如故。」名词 俸禄。《左传.庄公十九年》:「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唐.韩愈〈争臣论〉:「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名词 十年为一秩。【组词】:「八秩诞辰」。唐.白居易〈思旧〉诗:「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宋.苏轼〈无题〉诗:「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形容词 整齐有条理。《明史.卷一三八.陈修传》:「皆精心筹画,铨法秩然。」

解释:耻读音:chǐ。名词 羞愧的心。【组词】:「无耻」、「知耻」。《孟子.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名词 羞辱的事。【组词】:「雪耻」、「奇耻大辱」、「引以为耻」。《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动词 羞辱。《国语.越语上》:「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解释:恥读音:chǐ。名词 羞愧的心。【组词】:「无耻」、「知耻」。《孟子.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名词 羞辱的事。【组词】:「雪耻」、「奇耻大辱」、「引以为耻」。《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动词 羞辱。《国语.越语上》:「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解释:能读音:néng。名词 传说中的动物。如熊,足似鹿。《说文解字.能部》:「能,熊属,足似鹿。」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名词 能力、才干。【组词】:「逞能」、「智能」。《论语.子罕》:「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并摽能擅美,独映当时。」名词 人才、有才能的人。《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名词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诗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名词 一种日本古典戏剧。由猿乐发展的歌舞剧,以动作、表情和音乐表现。【组词】:「梦幻能」、「修罗能」。名词 物质运动的能量。因运动形式不同而有电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原子能等。能量间可互相转换,以功率为计算单位。也称为「能量」。形容词 有才干的。【组词】:「能人」、「能者多劳」。《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动词 可以做、此才干。《论语.先进》:「非曰能之,愿学焉。」《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 投契、睦。《诗经.大雅.民劳》:「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动词 及、到。《战国策.赵策一》:「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副词 可以、能够。【组词】:「你现在能不能去?」《论语.述而》:「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副词 只、仅仅。唐.杜甫〈月〉诗:「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宋.苏轼〈舟中夜起〉诗:「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副词 宁、宁可。宋.苏轼〈六和寺?师闸山溪为水轩〉诗:「出山定被江潮涴,能为山僧更少留。」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能为君子儒,莫为小人儒。」

解释:逞读音:chěng。动词 放纵、任意行事。【组词】:「逞性」、「逞欲」。唐.柳宗元〈三戒.序〉:「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动词 显露、展示。【组词】:「骄逞」、「逞能」。《庄子.山木》:「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解释:烟读音:yān。名词 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说文解字.火部》:「烟,火气也。」【组词】:「炊烟」、「狼烟」。唐.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词 山川间像烟一样的水气。【组词】:「云烟」、「烟岚」。《文选.左思.吴都赋》:「飞爓浮烟,载霞载阴。」名词 烟气所凝结而成的黑灰,常用以制墨。【组词】:「油烟」、「桐烟」、「锅烟」。《文选.曹植.乐府诗》:「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名词 特指鸦片。【组词】:「烟土」、「大烟」、「抽大烟」。名词 通「菸」。

解释:盏读音:zhǎn。名词 小而浅的杯子。【组词】:「茶盏」、「酒盏」。名词 量词。计算灯或饮料的单位。唐.许浑〈题冲沼上人院〉诗:「小殿灯千盏。」唐.罗隐〈听琴〉诗:「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

解释:展读音:zhǎn。动词 翻转、转动。《说文解字.尸部》:「展,转也。」《西游记.第一零零回》:「须臾间,那马打个展身,即退了毛皮。」动词 舒张、打开。【组词】:「舒展」。《庄子.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宋.苏轼〈题净因壁〉诗:「蕉心不展待时雨,葵叶为谁倾夕阳。」动词 延长。《汉书.卷九零.酷吏传.王温舒传》:「令冬月益展一月,卒吾事矣。」动词 扩张、扩大。《国语.晋语二》:「今嘉其梦,侈必展。」《水浒传.第一一六回》:「此也是数中星宿,尽是陛下开疆展土之臣也。」动词 施行、实施。《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四出》:「到了观中,且安置阁儿上,择日展礼。」动词 省视、检阅。《周礼.春官.肆师》:「大祭祀,展牺牲。」动词 陈列、铺放。【组词】:「展览」。《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动词 记录。《周礼.天官.内宰》:「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绪。」动词 濡染。同「沾」。参见「展污」条。名词 姓。如明代有展迪。

解释:耿读音:gěng。形容词 明亮的、光大的。【组词】:「耿月」。《书经.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形容词 正直不阿的。【组词】:「耿介」、「耿直」。唐.韩愈〈南山诗〉:「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形容词 悲伤、悲痛。《梁书.卷二七.殷钧传》:「知比诸德,哀顿为过,又所进殆无一溢,甚以酸耿。」动词 照耀。《国语.晋语三》:「若入,必伯诸侯以见天子,其光耿于民矣。」宋.陆游〈西村〉诗:「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名词 姓。如汉代有耿寿昌。

解释:朗读音:lǎng。形容词 明亮。【组词】:「明朗」、「晴朗」。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副词 响亮。【组词】:「朗诵」、「朗读」。《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

解释:谅读音:liàng。动词 相信。《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虽然如此,却也谅得过这个和尚是个有信行的好汉,决无诳言之事。」动词 宽恕、体察。【组词】:「原谅」、「见谅」、「体谅」。宋.陈亮〈酌古论三.诸葛孔明下〉:「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形容词 信实、诚信。《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宋.王安石〈怀张唐公〉诗:「直谅多为世所排,有怀长向我前开。」副词 推想、料想之意。【组词】:「谅必」、「谅可」。《喻世明言.卷四零.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 :「你是书礼之家,谅无再醮之事。」名词 姓。如战国时赵国有谅毅。其他字义谅读音:liáng。参见「谅阴」条。

解释:哲读音:zhé。形容词 明智。《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粤若稽古帝汉,祖宗濬哲钦明。」名词 贤能明智的人。《左传.成公八年》:「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然黩武翫兵,先哲所戒。」

解释:偌读音:ruò。副词 如此、这么。【组词】:「偌大的房子。」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小人不敢要偌多银子。」

解释:蚋读音:ruì。名词 昆虫纲双翅目蚋科蚊类的通称。体长一至五公厘,褐色或黑色。头小,足短,胸背隆起,触角粗短,翼透明。吸食人畜血液。幼虫则生活在水中。

解释:留读音:liú。动词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动词 不使离开。【组词】:「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动词 保存、保留。【组词】:「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动词 遗下。【组词】:「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动词 注意。【组词】:「留心」、「留意」、「留神」。

解释:脓读音:nóng。名词 伤口因细菌感染,组织遭其腐败分解而成的黄白色汁液。【组词】:「化脓」、「流脓」。《史记.卷一零五.扁鹊仓公列传》:「此病疽也,内发于肠胃之间,后五日当臃肿,后八日呕脓死。」副词 腐烂。《齐民要术.卷二.水稻》:「稻曲长七八寸,陈草复起,以鎌侵水芟之,草悉脓死。」形容词 肥厚。《文选.曹植.七启》:「玄熊素肤,肥豢脓肌。」

解释:陶读音:táo。名词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组词】:「黑陶」、「彩陶」。名词 姓。如晋代有陶潜。动词 制造陶器。【组词】:「陶冶」。《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动词 比喻培养、教育。【组词】:「陶铸性情」、「熏陶」。动词 畅通。《文选.枚乘.七发》:「陶阳气,荡春心。」其他字义陶读音:yáo。名词 皋陶:人名。相传为舜之臣,掌刑狱之事。

解释:郯读音:tán。名词 国名。周封少昊之后于此,后灭于越。故城约在今国内山东省郯城县西南。名词 姓。如元代有郯韶。

解释:訊读音:xùn。动词 询问。《说文解字.言部》:「讯,问也。」《诗经.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文选.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动词 审问。【组词】:「审讯」、「侦讯」。《庄子.列御寇》:「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动词 责问、指责。《国语.吴语》:「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动词 谏告、告诉。《诗经.陈风.墓门》:「夫也不良,歌以讯之。」三国魏.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一八章之一一:「仰讯高云,俯托轻波。」名词 消息、信息。【组词】:「喜讯」、「问讯」。唐.元稹〈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

解释:烜读音:xuǎn。形容词 火势旺盛。《玉篇.火部》:「烜,火盛貌。」形容词 明亮、显着。《尔雅.释训》:「赫兮烜兮,威仪也。」动词 晒乾。《易经.说卦》:「雨以润之,日以烜之。」动词 照亮。《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他又不通个名目,把小李村围住,烜天地烧着草垛。」清.王夫之〈九昭〉:「华镫烜于永夜兮,羽盖飘而阴昼。」

解释:畜读音:chù。名词 人饲养的禽兽。如马、牛、羊、鸡、犬、猪等。【组词】:「家畜」、「六畜兴旺」。名词 泛指禽兽。【组词】:「畜生」。其他字义畜读音:xù。动词 饲养。《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南朝宋.鲍照〈绍古辞〉七首之三:「徒畜巧言鸟,不解心款曲。」动词 养育。《诗经.邶风.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动词 培养。《易经.大畜.象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动词 顺从、顺服。唐.柳宗元〈封建论〉:「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动词 收容、容许。《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汉书.卷六十 八.霍光传》:「威震主者不畜。」动词 保留、收藏。《礼记.儒行》:「易禄而难畜也。」《金史.卷六十四.后妃传.世宗昭德皇后传》:「睿宗没后,世宗宝畜之。」动词 储存、积聚。通「蓄」。《韩非子.五蠹》:「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舋。」名词 姓。如汉代有畜意。

解释:烧读音:shāo。动词 使东西着火。【组词】:「燃烧」。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动词 加热使物体发生变化。【组词】:「烧饭」、「烧水」、「烧炭」、「烧砖」。动词 一种烹调方法:(1) 先用油炸,再加汤汁来炒或煮。【组词】:「烧茄子」、「红烧鲤鱼」。(2) 烤。【组词】:「烧烤」、「叉烧」。名词 人因病而体温失常,发生高热。【组词】:「发烧」。形容词 烧烤的。【组词】:「烧饼」、「烧鸡」、「烧鸭」。形容词 在音响界极受注目的。【组词】:「这一张纪念莫札特二百年的选曲唱片,是一张狂热的烧碟。」

解释:秦读音:qín。名词 朝代名。参见「秦朝」条。名词 国内陕西省的简称。名词 姓。如宋代有秦观。

解释:捉读音:zhuō。动词 握住、拿。【组词】:「捉襟见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动词 逮捕、抓住。【组词】:「捕捉」、「活捉」、「捉贼」、「捕风捉影」、「猫捉老鼠」。动词 戏弄。【组词】:「捉弄」。

解释:倬读音:zhuó。形容词 大而显着。《诗经.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唐.李德裕〈幽州纪圣功碑铭并序〉:「倬哉!天地应而品物生,君臣应而功业成。」

解释:衄读音:nǜ。动词 鼻子出血称为「衄」,后泛指出血。【组词】:「鼻衄」、「耳衄」。汉.张机《伤寒论.卷一.辨脉法》:「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上.百病主治药.吐血衄血》:「口鼻并出曰脑衄,九窍俱出曰大衄。」也称为「衄血」。动词 挫败。【组词】:「败衄」。《文选.曹植.求自试表》:「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衄。」《宋史.卷二五四.赵赞传》:「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动词 畏缩。《宋史.卷二八九.高琼传》:「范廷召、桑赞所将边兵临敌退衄。」《辽史.卷七三.萧敌鲁传》:「敌鲁有胆略,闻敌所在即驰赴,亲冒矢石,前后战未尝少衄,必胜乃止。」

解释:诺读音:nuò。动词 答应、允许。【组词】:「一呼百诺」。《诗经.鲁颂.閟宫》:「莫敢不诺。」《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名词 允诺的话。【组词】:「一诺千金」、「轻诺寡信」。《论语.颜渊》:「子路无宿诺。」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将期一诺重,欻使寸心倾。」名词 古代批字或签字于文书后面,表示许可。《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史.卷四三.齐高帝诸子传下.江夏王锋传》:「五岁,高帝使学凤尾诺,一学即工。」名词 表示同意的应答声。【组词】:「连连称诺」。《论语.阳货》:「诺,吾将仕矣。」《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解释:娘读音:niáng。名词 少女。《玉篇.女部》:「娘,少女之号。」【组词】:「姑娘」。《乐府诗集.卷四四.清商曲辞一.晋宋齐辞.子夜歌四二首之六》:「见娘善容媚,愿得结金兰。」名词 称谓。称母亲。通「娘」。【组词】:「爹娘」。《水浒传.第四二回》:「我的哥哥又在别人家做长工,如何养得我娘快乐?」名词 妻子。【组词】:「娘子」、「老板娘」。《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我教押司娘嫁这小孙押司,是肯也不?」名词 对长辈或已婚妇女的通称。【组词】:「大娘」、「婆娘」、「姨娘」。唐.蒋防《霍小玉传》:「长安有媒鲍十一娘者,故薛驸马家青衣也。」名词 奴仆对主母的敬称。《金瓶梅.第二三回》:「娘是小的一个主儿,娘不高抬贵手,小的一时儿存站不的。」名词 骂人的话。有叹息或怨恨的意味。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二折》:「俺两处各心碎,是有遭间阻的也不似俺不吉利,兀的是甚末娘别离!」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这百姓每刁泼,拏那金鎚来打他娘!」

解释:馁读音:něi。名词 饥饿。【组词】:「饥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吾家本山东,良田数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名词 受饥饿的人。《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每有饥馑,辄载租谷于城门,赈与贫馁,不宣己惠。」动词 使受饿。《孟子.梁惠王下》:「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动词 沮丧、失去勇气。【组词】:「胜不骄,败不馁。」动词 腐烂。《论语.乡党》:「鱼馁而肉败,不食。」三国魏.何晏.集解:「鱼败曰馁。」形容词 空、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

解释:耄读音:mào。形容词 年老。《国语.周语下》:「尔老耄矣。」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形容词 昏乱。《书经.微子》:「吾家耄逊于荒。」

解释:栾读音:luán。名词 植物名。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卵形,边缘具钝锯齿。夏季开黄 绿色小花。种子呈球形,黑色坚硬,可做数珠。也称为「栾树」。名词 建筑物中置于柱子上用以承载横梁重量的弓形曲木。《文选.张衡.西京赋》:「跱游 极于浮柱,结重栾以相承。」三国吴.薛综.注:「栾,柱上曲木,两头受栌者。」名词 钟口的两角。《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锺,两栾谓之铣。」唐.贾公彦.疏:「栾、铣一物,俱谓锺两角。古之乐器应律之锺,状如今之铃,不圜,故有两角也。」名词 姓。如汉代有栾布。形容词 参见「团栾」条。

解释:挛读音:lüán。动词 牵系、连系。《说文解字.手部》:「挛,系也。」《易经.中孚.九五》:「有孚挛如,无咎。」唐.孔颖达.正义:「挛如者,相牵系不绝之名也。」明.陆采《怀香记.第四零出》:「赤绳早挛双踵,并缔兹萝。」或读为ㄌㄨㄢˊ luán。动词 手、足因抽搐而弯曲不能伸直。《集韵.去声.线韵》:「挛,手足曲病。」【组词】:「痉挛」。《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冬十月,授杨彪光禄大夫」句下裴松之注引《续汉书》曰:「彪见汉祚将终,自以累世为三公,耻为魏臣,遂称足挛,不复行。」或读为ㄌㄨㄢˊ luán。其他字义挛读音:liàn。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晌读音:shǎng。名词 正午。【组词】:「晌午」。名词 一会儿、片刻的时间。【组词】:「他呆了半晌。」

解释:陸读音:lù。名词 高出水面的平地。【组词】:「大陆」、「登陆」。宋.王安石〈书任村马铺〉诗:「投老经过身独在,当时洲渚今平陆。」名词 旱路、陆路。【组词】:「水陆交通」。《墨子.非乐上》:「舟用之水,车用之陆。」名词 姓。如宋代有陆九渊。动词 跳跃。《庄子.马蹄》:「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其他字义陸读音:liù。名词 六的大写。

解释:辂读音:lù。名词 车前的横木。《说文解字.车部》:「辂,车軨前横木也。」《史记.卷九九.刘敬传》:「娄敬脱挽辂,衣其羊裘。」唐.司马贞.索隐:「辂者,鹿车前横木,二人前挽,一人后推之。」

解释:赂读音:lù。动词 赠送财物给人。《左传.桓公二年》:「以郜大鼎赂公。」《北史.卷七零.杜杲传》:「并赂黔中数州地,仍请画野分疆,永敦邻好。」动词 行贿,赠送财物而有所求。【组词】:「贿赂」。《晋书.卷七九.谢安传》:「贼厚赂泓,使云『南军已败』。泓伪许之。」名词 财物。《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

解释:連读音:lián。动词 接合、接续。【组词】:「接二连三」、「藕断丝连」。《庄子.让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介词 把、将。【组词】:「你连那份报纸一起拿来。」、「再不安分点,连你一块儿处罚!」连词 甚至、就是。《老残游记.第二回》:「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连词 和、及。《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一失手,连盅子带酒掉在地下。」名词 军队的编制单位。三排为一连。名词 姓。如民国有连横。

解释:鸬读音:lú。参见「鸬鹚」条。

解释:倆读音:liǎng。参见「伎俩」条。其他字义倆读音:liǎ。形容词 两个。【组词】:「哥俩好」、「小夫妻俩」。《老残游记.第一五回》:「叫他们姐儿俩打开盖卷睡当中,好不好?」

解释:振读音:zhèn。动词 举起。《文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唐.王勃〈上刘右相书〉:「朽索充羁,不收奔马之逸;轻缗振网,或随吞舟之势。」动词 摇动、抖动。《诗经.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楚辞.王襃.九怀.尊嘉》:「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动词 奋发。【组词】:「士气大振」、「萎靡不振」。动词 震撼。通「震」。【组词】:「威振天下」。唐.孟郊〈感怀〉诗八首之一:「秋气悲万物,惊风振长道。」动词 发放、开放。《左传.文公十六年》:「自庐以往,振廪同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夫水性虚而论漪结,木性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动词 救济、救助。通「赈」。《礼记.月令》:「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名词 姓。如宋代有振纪。其他字义振读音:zhēn。参见「振振」[二]条。

解释:猁读音:lì。参见「猞猁孙」条。

解释:陵读音:líng。名词 大土山。【组词】:「丘陵」、「山陵」。《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三国魏.曹植〈鰕?篇〉:「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名词 帝王的坟墓。【组词】:「陵寝」、「十三陵」。唐.杜牧〈登乐游原〉诗:「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儒林外史.第三零回》:「中间坐一个看陵的太监,穿着蟒袍。」名词 姓。如明代有陵茂。动词 登、升。《左传.成公二年》:「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北魏.温子昇〈为西河王谢太尉表〉:「将短翮难以陵高,驽乘无由致远。」动词 超越、踰越。【组词】:「陵驾」。《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自以兵强国富,势陵京城。」动词 欺侮、侵犯。通「凌」。【组词】:「陵辱」。《左传.隐公三年》:「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汉.王符《潜夫论.忠贵》:「而乃欲任其私知,窃君威德,以陵下民。」动词 淬砺。《荀子.君道》:「兵刃不待陵而励。」王先谦.集解:「陵谓厉兵刃也。」

解释:凌读音:líng。名词 积冰。《文选.张衡.思玄赋》:「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唐.李善.注:「凌,冰也。」名词 姓。如唐代有凌准。动词 登、升。唐.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诗:「凌山采芳荪,愧无横草功。」动词 驾、乘。《文选.张衡.思玄赋》:「凌惊雷之砊礚兮,弄狂电之淫裔。」唐.李善.注:「凌,乘也。」宋.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动词 踰越、超过。通「陵」。《吕氏春秋.仲秋纪.论威》:「虽有江河之险则凌之,虽有大山之塞则陷之。」北齐.颜之推〈古意〉诗二首之一:「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动词 逼近、压倒。《文选.曹植.白马篇》:「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动词 欺侮、侵犯。《楚辞.屈原.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汉.王逸.注:「凌,犯也。」唐.柳宗元〈驳复仇议〉:「雠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

解释:赁读音:lìn。动词 雇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崔氏之乱,申鲜虞来奔,仆赁于野。」唐.韩愈〈与于襄阳书〉:「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合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动词 租借。【组词】:「租赁」。唐.张籍〈赠令狐博士〉诗:「久为博士谁能识,自到长安赁舍居。」《文明小史.第七回》:「自己只住得一进厅房,其余的赁与两家亲戚同住。」其他字义赁读音:rèn。[一]之读音。

解释:烈读音:liè。形容词 威猛、强劲。《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后汉书.卷七零.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埶,犹以烈风扫彼枯叶。」形容词 刚直、正义。【组词】:「烈士」。《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形容词 严厉、严酷。《淮南子.齐俗》:「曾参之养亲也,若事严主烈君。」汉.高诱.注:「烈,酷也。」形容词 光明、显赫。《诗经.周颂.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国语.晋语九》:「君有烈名,臣无叛质。」三国吴.韦昭.注:「烈,明也。」形容词 味道或成分很浓、很重。【组词】:「烈酒」。唐.沈亚之〈梦游仙赋〉:「袭烈蕙之芳风,送丽音于辽耳。」名词 功业。《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名词 为正义而牺牲性命的人。【组词】:「革命先烈」。名词 毒、祸害。《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若汤之旱,则桀之余烈也。」名词 姓。如秦代有烈裔。动词 燃烧。《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元.李寿卿《度柳翠.楔子》:「明朝是汝父周年,自当来烈纸焚钱。」

解释:料读音:liào。名词 可供制造、使用或参考的事物。【组词】:「材料」、「原料」、「香料」、「颜料」、「史料」、「资料」。名词 诗文、讲话的题材。【组词】:「笑料」、「诗料」。名词 禽畜所食用或供给植物养分的物品。【组词】:「肥料」、「草料」、「饲料」。名词 人的材质。【组词】:「他不是块读书的料。」名词 量词。计算中药一定剂量的单位。《红楼梦.第三回》:「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动词 估量、猜度。【组词】:「预料」、「不出所料」、「料事如神」。宋.辛弃疾〈贺新郎 .甚笑吾衰矣〉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动词 称量、计算、清点。《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三国吴.韦昭.注:「料,数也。」动词 照顾、处理。【组词】:「照料」、「料理」。《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使 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动词 丢掉、扔下。通「撂」。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别人家的哇哇,料在金水桥河下便了。」《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我何不把这银子料在水里,也砰地响一声?」

解释:凉读音:liáng。形容词 冷、微寒。【组词】:「凉水」、「凉风」。《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形容词 冷清、不热闹。【组词】:「荒凉」。《金史.卷八八.列传.移剌道》:「咸平卿故乡,地凉事少,老者所宜。」形容词 惆怅、悲苦。【组词】:「凄凉」。南朝梁.江淹〈别赋〉:「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凉。」形容词 淡薄、不善。【组词】:「世态炎凉」。《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动词 失望、灰心。《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登时倒抽了一口气,凉了半截。」名词 感冒、风寒。【组词】:「受凉」。《红楼梦》第一零九回:「就怕他也像晴雯着了凉。」名词 朝代名。东晋十六中学,先后据有今国内甘肃之地者,国号皆称为「凉」,有前凉、后凉等。名词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凉茂。其他字义凉读音:liàng。动词 置物于通风处,以降低热度。【组词】:「把茶凉一下。」《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凡戎器,色别而异处,以卫尉幕士暴凉之。」动词 辅助、辅佐。《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

解释:逦读音:lǐ。参见「逦迤」条。

解释:娌读音:lǐ。参见「妯娌」条。

解释:恋读音:liàn。动词 爱慕、思慕。【组词】:「恋爱」、「单恋」。动词 眷念不舍。【组词】:「留恋」、「眷恋」。《文选.苏武.诗四首之四》:「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名词 姓。如汉代有恋秘。

解释:狷读音:juàn。形容词 急躁。《广韵.去声.霰韵》:「狷,急也。」【组词】:「狷急」。《汉书.卷七七.刘辅传》:「广开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形容词 清高、正直不阿。《论语.子路》:「狷者有所不为。」宋.苏轼〈贾谊论〉:「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

解释:烬读音:jìn。名词 物体燃烧后剩余的东西。【组词】:「余烬」。《文选.曹冏.六代论》:「宗庙焚为灰烬,宫室变为蓁薮。」宋.陆游〈秋夜〉诗:「倦叟投床早,昏灯落烬频。」名词 遗民。《左传.襄公四年》:「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晋.杜预.注:「烬,遗民。」动词 烧毁。《抱朴子.内篇.道意》:「大火既过,时余不烬草木。」宋.苏轼〈玉堂砚铭〉:「烬南山之松,为煤无余。」

解释:將读音:jiāng。副词 会、可能。【组词】:「将要」。《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副词 快要。《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将至。」副词 差不多。《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副词 刚、才。【组词】:「将哭就笑」、「他将进门没一会儿。」动词 进步。《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动词 拿、持。【组词】:「将酒来」。唐.李白〈侠客行〉:「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动词 扶持、扶助。《诗经.周南.樛木》:「栾只君子,福履将之。」《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二首之一》:「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动词 休息、休养。【组词】:「将养」。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动词 送。《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将之。」《淮南子.诠言》:「来者弗迎, 去者弗将。」动词 进行、做。【组词】:「慎重将事」。《清史稿.卷一零八.选举三》:「其衡鉴不公、草率将事者,罚不贷。」动词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棋或帅棋。【组词】:「我这一步抽车,下一步就要将了!」动词 用言语刺激。【组词】:「他个性保守,得拿话将他。」介词 把。【组词】:「将饭做好。」、「将花插好。」、「将门关好。」介词 以、用。【组词】:「将功折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连词 与、和。北周.庾信〈春赋〉:「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唐.卢象〈送綦毋潜〉诗:「欲识秦将汉,尝闻王与裴。」连词 又、且。【组词】:「将信将疑」。《诗经.小雅.谷风》:「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助词 置于动词后,常和「进来」、「起来」、「进去」等补语连用。【组词】:「打将起来」、「哭将起来」。唐.李商隐〈碧城〉诗三首之三:「收将凤纸写相思。」其他字义將读音:jiàng。名词 高级军官。【组词】:「大将」、「名将」、「勇将」、「将士用命」。《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名词 高级军阶。【组词】:「上将」、「中将」、「少将」。名词 团体中的成员。【组词】:「教练一看大势底定,把主将换下休息,让副将上场。」动词 率领。【组词】:「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五首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其他字义將读音:qiāng。动词 请求。《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聊斋志异.卷三.连琐》:「将伯之助,义不敢忘。」

解释:疾读音:jí。名词 病。【组词】:「隐疾」、「夙疾」、「痼疾」、「积劳成疾」。《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史记.卷六八.商君传》:「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名词 痛苦。【组词】:「民间疾苦」。《管子.小问》:「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动词 生病。《孟子.公孙丑下》:「昔者疾,今日癒。」动词 忧、患。《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动词 憎恨。《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汉.王充《论衡.自纪》:「充既疾俗情,作讥俗之书。」形容词 快速、猛烈。【组词】:「疾风知劲草」。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宋.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词:「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副词 急速、猛烈。【组词】:「疾驰」、「大声疾呼」。《战国策.赵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解释:烩读音:huì。动词 一种烹饪方法。将汤汁注入锅中,加入材料慢火煮,至汤汁不太多时勾芡即成。【组词】:「烩牛肉」、「烩鱼」、「烩什锦」。

解释:晃读音:huǎng。形容词 明亮。【组词】:「明晃晃」。《抱朴子.外篇.喻蔽》:「守灯烛之宵曜,不识三光之晃朗。」动词 强光闪耀、照耀。【组词】:「灯光太亮,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北周.庾信〈镜赋〉:「朝光晃眼,早风吹面。」动词 很快闪过。【组词】:「一晃而过」、「从眼前晃过」。名词 姓。如汉代有晃叶。其他字义晃读音:huàng。动词 摇摆、摇动。【组词】:「摇晃」、「摇头晃脑」。

解释:烘读音:hōng。动词 用火烤乾或藉火取暖。【组词】:「烘乾」、「烘手」。《水浒传.第一零回》:「小人是牢城营差使人,被雪打湿了衣裳,借此火烘一烘。」动词 衬托、陪衬。【组词】:「烘托」。宋.范成大〈春后微雪一宿而晴〉诗:「朝暾不与同云便,烘作晴空万缕霞。」宋.辛弃疾〈满江红.可恨东君〉词:「更天涯、芳草最关情,烘残日。」

解释:珥读音:ěr。名词 用珠玉作成的耳环。《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晋.张华〈轻薄篇〉:「簪珥咸堕落,冠冕皆倾邪。」名词 剑柄上突出似两耳的部分。《楚辞.屈原.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名词 日、月周围的光晕。《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其日有斗蚀,有倍僪,有晕珥。」《隋书.卷二一.天文志下》:「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动词 插、戴。《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新唐书.卷二二零.东夷传.高丽传》:「大臣青罗冠,次绦罗,珥两鸟羽。」动词 吐。《淮南子.天文》:「鲸鱼死而彗星出,蚕珥丝而商弦绝。」动词 古代狩猎时依割取兽耳的数目呈报功绩。通「刵」。《周礼.地官.山虞》:「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

解释:趸读音:dǔn。动词 整批的购入。【组词】:「现趸现卖」。《里语徵实.卷上.一字徵实》引《人生要览》:「贵时卸丢,贱时趸。」副词 成批的。【组词】:「趸售」、「趸买」。

解释:逗读音:dòu。动词 停止不前。【组词】:「逗留」。《文选.张衡.思玄赋》:「乱弱水之潺湲兮,逗华阴之湍渚。」动词 惹、引弄。【组词】:「娃娃被逗得笑了起来。」、「这娃儿很逗人怜爱。」名词 句读。【组词】:「逗点」、「逗号」。

解释:

解释:爹读音:diē。名词 称谓:(1) 子女对父亲的称呼。《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匡超人走到跟前,叫一声『爹!儿子回来了!』上前磕了头。」(2) 对年长者的尊称。【组词】:「请问老爹尊姓大名?」(3) 祖父的俗称。【组词】:「阿爹听到小孙子的哭泣声,赶忙过去抱起他。」(4) 仆人、妻妾对男主人,或平民百姓对官吏的尊称。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比及爹有这个心,小人打听在肚里了。」《金瓶梅.第六九回》:「话说文嫂儿到家,平安说:『爹在对门房子里。进去禀报。』西门庆正在书房中,和温秀坐的,见玳安,随即出来小客位内坐下。」

解释:调读音:tiáo。动词 合适、和谐。《淮南子.说林》:「梨橘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动词 使和解。【组词】:「调解」、「调停」、「协调」。《资治通监.卷四四.汉纪三十六.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动词 平均。【组词】:「调剂」。《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则官富贵而末民困,久矣。」动词 混合、配合。【组词】:「调色」、「调味」、「调配」。《新唐书.卷二零二.文艺传中.李白传》:「帝赐食,亲为调羹。」动词 嘲笑、戏弄、挑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醒世恒言.卷一零.刘小官雌雄兄弟》:「老妪看见桑茂标致,将言语调弄他。」形容词 和畅、正常。【组词】:「风调雨顺」。其他字义调读音:diào。动词 职务更动。【组词】:「调职」、「调差」、「转调」、「外调」。《史记.卷一零一.袁盎鼂错传》:「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动词 派遣、安排。【组词】:「调度」、「调兵遣将」。《汉书.卷八.宣帝纪》:「秋,大发兴调关东轻车锐卒,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动词 互换。【组词】:「对调」、「调换」、「调位置」。动词 提取。【组词】:「借调」、「抽调」、「调卷宗」、「调病历」。名词 乐律、韵律。《淮南子.泛论》:「事犹琴瑟,每弦改调。」《新唐书.卷一八三.郑綮传》:「綮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名词 调式的类别和主音高度。【组词】:「C大调」、「D大调」。名词 语言中字音的高低升降。【组词】:「阳平调」、「去声调」、「入声调」。名词 说话、读书或朗诵的腔调。【组词】:「南腔北调」、「乡音乡调」。名词 言词、意见。【组词】:「论调」、「老调」、「陈腔滥调」。名词 人的风格才情或思想情感。【组词】:「格调」、「情调」。《晋书.卷五一.王接传》:「王接才调秀出,见赏知音。」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脱俗殊常调,潜工大有为。」名词 户税。《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唐之始时,授人以口分、世业田,而取之以租、庸、调之法。……丁随乡所出,岁输绢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

解释:骋读音:chěng。动词 直驰、奔跑。【组词】:「驰骋」。《诗经.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动词 施展、放开。【组词】:「骋志」、「骋辞」。《荀子.天论》:「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解释:倫读音:lún。名词 常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说文解字.人部》:「伦,道也。」【组词】:「五伦」、「天伦之乐」。《孟子.滕文公上》:「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名词 条理、顺序。【组词】:「语无伦次」。《书经.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名词 辈、类。《文选.贾谊.过秦论》:「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名词 姓。如唐代有伦元庆。动词 比较、匹敌。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实为时辈所高,而莫敢与伦也。」

解释:狼读音:láng。名词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形状似犬,毛为青灰色,头锐喙尖,后脚稍短。嗅觉灵敏,听觉佳。性凶狠狡猾,昼伏夜出,会袭击人畜。名词 忠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约聚集在国内广东、广西两省的交界处。名词 星名。即天狼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其东有大星曰狼。」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狼瞫。

解释:读读音:dú。动词 照着文字念。【组词】:「诵读」、「朗读」、「宣读」。动词 阅读、看书。【组词】:「阅读」。《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动词 研究、专攻。【组词】:「他读理科,并不是自己的意愿。」其他字义读读音:dòu。名词 句中语意未完,读时须停顿的地方。【组词】:「句读」。也作「逗」。

解释:都读音:dū。名词 大城市。【组词】:「花都」、「港都」、「通都大邑」。名词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组词】:「首都」、「国都」、「京都」、「行都」。名词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动词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动词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动词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形容词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其他字义都读音:dōu。副词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组词】:「都好」、「都是」。副词 还、尚且、甚至。【组词】:「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副词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组词】:「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助词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解释:瓞读音:dié。名词 小瓜。《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宋.辛弃疾〈念奴娇.看公风骨〉词:「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

解释:递读音:dì。动词 传送。【组词】:「邮递」、「投递」、「呈递」、「递眼色」。唐.杜甫〈宿青草湖〉诗:「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副词 更迭、交替。《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副词 顺着次序。【组词】:「递增」、「递降」、「递减」。

解释:娣读音:dì。名词 古代女子同事一夫,年长者称年幼者为「娣」。《尔雅.释亲》:「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晋.郭璞.注:「同出谓俱嫁事一夫。」《诗经.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名词 古时泛称妹妹。《国语.晋语一》:「(骊姬)生奚齐,其娣生卓子。」三国吴.韦昭.注:「女子同生,谓后生为娣。」名词 古时称丈夫的弟媳为「娣」。《仪礼.丧服.传曰》:「娣姒妇者,弟长也。」汉.郑玄.注:「娣姒妇者,兄弟之妻相名也。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解释:敌读音:dí。名词 仇人。如:「大敌当前」、「分清敌我」、「敌众我寡」、「敌暗我明」。动词 抵挡、抵抗。【组词】:「寡不敌众」。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自度势,实不敌之。」形容词 敌对的、因利害冲突而不相容的。【组词】:「敌军」、「敌方」、「敌意」。形容词 相等的、相当的。【组词】:「势均力敌」。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

解释:捣读音:dǎo。动词 撞击。【组词】:「捣米」、「捣药」、「叩头如捣蒜」。动词 捶打。【组词】:「捣衣」。动词 攻击、攻打。【组词】:「直捣敌人的巢穴」。动词 扰乱、搅乱。【组词】:「捣乱」、「捣鬼」、「捣麻烦」。动词 损毁、破坏。《西游记.第二五回》:「我把你这猢猴!怎么弄手段捣了我的灶。」

解释:徕读音:lái。动词 从某处到此处。同「来」[一]。【组词】:「招徕」。其他字义徕读音:lài。动词 慰劳、安抚。《晋书.卷六二.刘琨传》:「琨抚循劳徕,甚得物情。」

解释:阆读音:lǎng。形容词 高大。《文选.张衡.思玄赋》:「集太微之阆阆。」李善注引《字林》:「阆,高貌。」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送刘道士游天台〉诗:「阆宫缥缈间,钧乐依稀闻。」形容词 空旷。《庄子.外物》:「胞有重阆,心有天游。」唐.成玄英.疏:「阆,空也。言人腹内空虚,故容藏胃,藏胃空虚,故通气液。」其他字义阆读音:là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其他字义阆读音:lá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唠读音:láo。参见「唠叨」、「唠唠」等条。

解释:梨读音:lí。名词 植物名。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开白花。果实呈球形,果皮上有赤褐色小斑点,汁多,肉硬。动词 分离、分割。通「剺」。《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分梨单于,磔裂属国。」《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流血。」

解释:狸读音:lí。名词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形体似狐而较小,色灰褐,体毛杂黄色且有斑点。尖嘴,四肢甚短,尾粗长而蓬松。穴居近村野地,昼伏夜出,捕食鸡、鸭等小动物。

解释:离读音:lí。动词 分别、分开。【组词】:「离群索居」。《吕氏春秋.仲夏纪.大客》:「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唐.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 买茶去。」动词 距、相隔。【组词】:「我家离火车站很近。」《三国演义.第一六回》:「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动词 背叛。【组词】:「背离」、「乖离」、「离经叛道」。《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动词 遭受、触犯。《韩非子.五蠹》:「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史记.卷三五.管蔡世家》:「必去曹,无离曹祸。」动词 缺少。【组词】:「做蛋糕,离不了面粉与蛋。」名词 《易经》卦名:(1) 八卦之一。卦形为?。其象为火、日、电。(2) 六十四卦之一。离(?)下离(?)上。象以阴柔之质而得中正之义。名词 姓。如五胡十六国时后燕有离班。

解释:骊读音:lí。名词 纯黑色的马。《说文解字.马部》:「骊,马深黑色。」《诗经.鲁颂.駉》:「有骊有黄,以车彭彭。」副词 并列。《文选.张衡.西京赋》:「骊驾四鹿,芝盖九葩。」三国吴.薛综.注:「骊,犹罗列骈驾之也。」

解释:捋读音:lè。动词 拔除。【组词】:「捋虎须」。其他字义捋读音:lǚ。动词 采取。《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动词 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平顺、光溜。【组词】:「捋胡须」。《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无名氏.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动词 拿取。《聊斋志异.卷二.巧娘》:「妇欲捋衣视生,一振衣,书落榻上。」其他字义捋读音:luō。动词 用手抓住东西的某一部分,向别的部分移动压取。【组词】:「捋汗」、「捋袖子」、「捋臂卷袖」。

解释:珞读音:luò。参见「璎珞」条。

解释:納读音:nà。动词 收。《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动词 交、献。【组词】:「纳税」、「缴纳」。《春秋.庄公二十二年》:「东,公如齐纳币。」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农人纳其获,女工效其功。」动词 容、受。【组词】:「笑纳」、「接纳」。《左传.文公十六年》:「诸侯谁纳我?」《南史.卷四二.齐高帝诸子传上.豫章文献王嶷传》:「坦怀纳善,侧席思政。」动词 引入。《仪礼.燕礼》:「小臣纳卿大夫,卿大夫皆入门右北面东上。」汉.郑玄.注:「纳者,以公命引而入也。」动词 娶。【组词】:「纳妾」。《易经.蒙卦.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后汉书.卷一零.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动词 穿、着。《礼记.曲礼上》:「跪而迁屦,俯而纳屦。」动词 缝补。汉.王充《论衡.程材》:「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穿了一领纳红紬袄,戴着个白范阳毡笠儿。」

解释:恧读音:nǜ。动词 羞惭、惭愧。【组词】:「惭恧」。《文选.嵇康.幽愤诗》:「内负宿心,外恧良朋。」唐.柳宗元〈乞巧文〉:「言语谲诡,令臣缩恧。」

解释:哦读音:é。动词 吟唱、吟咏。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对树二松,日哦其间。」宋.杨万里〈雨夜〉诗:「岁晚能无感,诗成只独哦。」其他字义哦读音:ó。叹词 表惊悟或领会的语气。【组词】:「哦!您就是孙先生。」、「哦!我明白了。」

解释:朔读音:shuò。名词 农历每月初一日。元.刘因〈桃源行〉:「天家正朔不得知,手种桃枝辨四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零》:「每逢月朔,便献一番利市。」名词 开始、最初。《礼记.礼运》:「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名词 北方。《书经.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形容词 北方的。《文选.曹植.朔风诗》:「仰彼朔风,用怀魏都。」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解释:袒读音:tǎn。动词 裸露。【组词】:「袒腹」、「袒胸」。《左传.庄公八年》:「袒而示之背。」动词 偏护。【组词】:「偏袒」、「袒护」。唐.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士获厥心,太袒高骧。」《清史稿.卷四二八.秦定三传》:「福济所恃惟两军,难左右袒,军饥且涣。」动词 表露、表白。【组词】:「袒怀」、「袒露心事」。

解释:唐读音:táng。名词 朝代名:(1) 传说中帝尧的时代。(2) 参见「唐朝」条。(3) 参见「后唐」条。(4) 参见「南唐」条。名词 中国的别称。【组词】:「唐装」、「唐人街」。名词 庭院中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名词 姓。如明代有唐顺之。形容词 广大。《文选.枚乘.七发》:「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形容词 参见「荒唐」条。形容词 参见「唐突」条。副词 虚、空。【组词】:「功不唐捐」。

解释:倘读音:tǎng。连词 或然、如果。【组词】:「倘然」、「倘若」。《儒林外史.第三回》:「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其他字义倘读音:cháng。参见「倘佯」条。

解释:绦读音:jiàng。名词 大红色。《说文解字.糸部》:「绦,大赤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夫青生于蓝,绦生于蒨。」名词 一种丝织品。《晋书.卷二一.礼志下》:「绦二匹,绢二百匹。」名词 地名。约在今国内山西省翼城县东南。形容词 大红色的。《文选.鲍照.芜城赋》:「玉貌绦唇。」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绦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解释:疼读音:téng。形容词 痛。【组词】:「头疼」、「肚子疼」。动词 爱怜。【组词】:「爷爷、奶奶最疼我了。」、「这孩子乖巧又伶俐,怪惹人疼的。」

解释:剔读音:tī。动词 将骨头上的肉刮除下来。【组词】:「请把骨肉剔净好熬汤。」动词 从缝隙中往外挑。【组词】:「剔牙」。动词 挑出不合标准的。【组词】:「剔除恶习」、「先把笔试成绩较差的人剔出来。」

解释:绨读音:tí。名词 古代一种光滑细泽的厚丝织品。可用来制袍、写字等。《说文解字.糸部》:「绨,厚缯也。」晋.左思〈娇女诗〉:「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解释:挽读音:wǎn。动词 拉、引。【组词】:「挽车」。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动词 卷起。宋.苏轼〈送周朝议守汉州〉诗:「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动词 系、盘结。通「绾」。【组词】:「挽发」。《老残游记.第九回》:「道士挽了个髻,叫人一望而知……是道士。」形容词 哀悼死者的。通「挽」。【组词】:「挽歌」、「挽联」、「挽词」。

解释:夏读音:xià。名词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农历指立夏至立秋的时期。一般而言气温较热,若以北半球气候而论,大概指从五月或六月至八月或九月的期间。【组词】:「炎夏」、「盛夏」。名词 泛指中国。【组词】:「华夏」。《书经.舜典》:「蛮夷猾夏。」名词 五彩的颜色。《周礼.天官.染人》:「秋染夏。」汉.郑玄.注:「染夏者,染五色。」名词 高大的房屋。通「厦」。《楚辞.王襃.九怀.陶壅》:「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名词 朝代名。参见「夏朝」条。名词 姓。如汉代有夏牟。形容词 高大。《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其他字义夏读音:jiǎ。参见「夏楚」条。

解释:秧读音:yāng。名词 稻苗。《说文解字.禾部》「秧」字.清.段玉裁.注:「秧,今俗谓稻之初生者曰秧。」【组词】:「插秧」。唐.张籍〈江村行〉:「江南热旱天气毒,雨中移秧颜色鲜。」名词 植物的幼苗。【组词】:「树秧」、「花秧」。也称为「秧儿」。名词 初生的动物。【组词】:「鱼秧」、「猪秧」。也称为「秧子」。名词 某些植物的茎。【组词】:「豆秧」、「瓜秧」。动词 培养、栽种。【组词】:「秧几棵花」、「秧一盆鱼」。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蹑屐看秧稻,敲船和采菱。」

解释:鸯读音:yāng。名词 参见「鸳鸯」条。

解释:烊读音:yáng。动词 熔化金属。同「炀」。【组词】:「烊铜」、「烊铁」。《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半霎工夫,墨盒里冒白气,下半边已烊了。」动词 商店晚上休息,停止营业称为「打烊」。

解释:窈读音:yǎo。形容词 深远。《说文解字.穴部》:「窈,深远也。」《老子.第二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三国魏.王弼.注:「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窈而深,廓其有容。」形容词 参见「窈窕」条。

解释:舀读音:yǎo。动词 用瓢、杓汲取液体。【组词】:「舀水」、「舀汤」。名词 参见「舀子」条。

解释:晔读音:yè。形容词 光明的样子。《说文解字.日部》:「晔,光也。」形容词 繁盛的样子。《文选.宋玉.神女赋.序》:「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温乎如莹。」唐.李善.注:「晔,盛貌。」

解释:烨读音:yè。形容词 火光盛大的样子。《集韵.入声.缉韵》:「烨,火盛貌。」

解释:旃读音:zhān。名词 曲柄的旗子。《说文解字.零部》:「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众。」《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乘雕玉之舆,靡鱼须之桡旃。」名词 泛指旗子、旌旗。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名词 毛织品。通「毡」。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江南之柟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史记.卷一一零.匈奴传》:「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助词 之焉二字的合读。《诗经.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人。」

解释: 恕 读音: shù 。 名词 推己及人之道。《论语.卫灵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动词 宽宥、原谅。【组词】:「饶恕」、「宽恕」。《水浒传.第一三回》:「如无红叶,便是汝等虚妄,官府定行责罚不恕。」

解释: 晟 读音: shèng 。 形容词 炽盛、明亮。《广韵.去声.劲韵》:「晟,炽也。」《集韵.去声.劲韵》:「晟,明也。」 其他字义 晟 读音: chéng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 ● 逎 qiú ㄑㄧㄡˊ  ◎ 古同“遒”。

解释: ● 晒 (曬) shài ㄕㄞˋ  1. 把东西放在太阳光下使它干燥;人或物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图。冲~。晾~。  2. 〈方〉置之不理,慢待:我让他~在那儿。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晒 曬 shài 〈动〉 (1) (曬俗作晒。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 (2) 暴晒;晒干 [expose to the sun;dry in the sun;bask] 曬,暴也。——《说文》 暴五谷之类。晋秦之间谓之曬。——《方言七》 答曰:“我晒书。”——刘义庆《世说新语》 (3) 又如:太阳晒得人喘不过气来;晒衣服;晒席(晒谷物等用的席子);晒暖(方言。晒太阳取暖);晒腹( 晋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也。后用为曝书之典)。又作放射;照耀 白日晒光,幽隐皆照。——《汉书》 (4) 〈方〉∶置之不理,慢待 [ignore]。如:我被晒在那里,心里挺不是滋味 (5) 用阳光或灯光印制 [print by light]。如:晒照片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