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胆石症的饮食禁忌 胆石症的病因
一、老年人胆石症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胆结石患者除了需要接受医院的药物治疗外,平时的饮食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如果您不注意饮食的话,可能治疗就有可能没有什么效果了,等于是前功尽弃。如果您不想出现这种局面的话,那就学习一下胆结石患者在平时饮食禁忌吧!
1、忌胆固醇过高的食物
由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有一定关系,因此凡蛋黄、鱼籽、脑髓、肝、腰、肥肉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也必须少吃。
2、限制烟酒
各种酒类和刺激性食品,或浓烈的调味品,可促进胆囊素的产生,增强胆囊的收缩,使胆道口括约肌不能及时松驰流出胆汁,有可能引起胆石症、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均应禁忌。
3、应少吃多餐
胆囊炎、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期,最好禁食1—2天,靠输液供给营养,随着病情的好转,饮食仍宜少食多餐,避免因食物过度刺激而影响胆囊。
4、应细嚼慢咽
应挑选少渣食物,蔬菜必须煮熟或作成菜泥,常喝水和饮料,以稀释胆汁,促进胆汁的流出。
总而言之上面的饮食注意事项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少吃胆固醇高、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一次不可吃的过多。只有遵照上面的饮食注意事项去执行了,最后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二、胆石症是怎么引起的
胆石形成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为一综合因素。胆石的成分有胆固醇、胆色素、钙盐、黏蛋白及其他有机物与无机物等,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通常将胆石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色素、钙及其他有机物、无机物混合而成)3类。多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胆石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而形成,这些因素包括胆汁成分的改变、过饱和胆汁或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胆汁囊泡及胆固醇单水晶体的沉淀、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的失调、胆囊功能异常、氧自由基的参与及胆道细菌、寄生虫感染等。
胆石形成的机制胆石形成的基本因素有:胆汁理化状态的改变、胆汁淤滞和感染等3种。常为2种以上因素联合致病。胆汁理化性状的改变使其中胆色素或者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胆汁淤滞可使胆汁中水分被过多吸收,胆汁过度浓缩,使胆色素浓度增高,胆固醇过饱和等,都可促进胆石形成;细菌感染可使胆道发生炎性水肿、细胞浸润和慢性期的纤维增生,导致胆道壁增厚、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起胆汁淤滞。炎症时渗出的细胞或脱落上皮、细菌群、蛔虫残体及虫卵等也可作为结石的核心,促进胆石形成。
三、胆石症有哪些症状
一般而言,胆石发生在胆道的不同部位时,其症状并不完全相同,现按胆囊结石描述其临床表现。
1、胆绞痛或上腹痛:胆绞痛是一种内脏性疼痛,多数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如果胆囊有急性炎症并存时,则胆囊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增厚等病理表现,在典型病例,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重者表现为绞痛,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部分病例疼痛可于夜间发作,绞痛发作多发生于缺乏体力活动或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者),胆绞痛的典型发作多表现为在15min或1h内逐渐加重,然后又逐渐减弱;约有1/3的患者疼痛可突然发作,少数患者其疼痛可突然终止,如疼痛持续5~6h以上者,常提示有急性胆囊炎并存,约半数以上的患者疼痛常放射到右肩胛区,后背中央或右肩头,胆绞痛发作时患者常坐卧不安,疼痛发作的间歇期可为数天,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在发作的时间上无法预测是胆绞痛的一个特点。
2、恶心与呕吐:多数患者在胆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与呕吐,重者伴出冷汗,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3、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表现为对脂肪和其他食物的不能耐受,表现为过度嗳气或腹部膨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等症状,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胆石的存在或并存有胆囊炎等有关。
4、畏寒,发热: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当胆囊积水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积脓或坏疽,穿孔时,则寒战,发热更为显著。
四、胆石症会带来哪些危害
不管是什么样的病症,只要我们在其出现之后,没有将其尽快的交给医生,病症就会带来很多的危害,从而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胆石症也并不例外。那么,对于胆石症这种疾病,你知道它所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阻塞性黄疸胆囊结石有时可自行或药物治疗作用下进入胆总管,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症,一旦结石嵌顿,即可出现胆绞痛,畏寒、发热,全身黄染,化脓性感染性休克。
急性胆囊炎有时结石因体位的转动或进食油腻性食物,引起胆囊收缩迫使结石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常出现胆绞痛,胆囊积脓,甚至坏死、穿孔、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休克而危及生命。
胆心综合征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从而发生心绞痛,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既然病症的发生,会让我们的生活出现很多的不便,我们就应该在发现病症的时候,尽快采取措施,以降低自己遭受的痛苦程度。上文的内容介绍就是围绕胆石症会带来哪些危害而展开的详细讲解,希望能为你带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