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最有效的五种食物 有哪些中药可以降血糖
一、降血糖最有效的五种食物
代谢。此外,山药还含有淀粉酶,这是消化糖类的酶,可使血液中不再积存糖分。
生吃山药更有助于摄取黏滑成分,可以切成细丝或者弄成山药泥吃。黏滑成分越多的山药,其药效成分也越多。
芋头:最适合需限制热量的人
芋头中含有黏蛋白、镁、锌、维生素B1等有效成分,它还含有半乳聚糖,能有效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山药的热量较低。因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而必须限制饮食的时候,芋头是最为适合的食品。100克芋头中,热量仅为58千克。
人们多是将芋头煮熟后再食用,这样虽然容易损伤黏蛋白,但是有利于其他有效成分的吸收。
番石榴茶:可预防血糖上升
番石榴茶是将热带地区的水果番石榴的叶干燥后,用热水浸泡而成的。
茶中含有番石榴多酚,这一物质能抑制分解糖的酶活化,缓解糖的吸收,使得只有必要的少量的葡萄糖被缓慢吸收。通过这一作用,可以避免人体吸收过多的糖分,从而抑制了血糖的上升,同时也防止了胰岛素的过度分泌。
桑叶茶:降血糖,预防糖尿病
桑叶很早以前就被用做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最近有研究发现,桑叶中特有的1-脱氧野尻酶素成分,能抑制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的α-糖甘酶,从而抑制血糖的上升。
桑叶除了能保护胰腺,促进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还能改善高血压,减少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所以,桑叶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桑叶茶在饭前饮用能抑制饭后血糖升高,在饭后饮用则没有这种功效。
二、降糖的中药主要有哪些
中医治疗糖尿病,包括“降糖,调节血脂、减轻体重和解除症状”等内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临床上分为三个期:早期称为“脾瘅(读音:dān)”(糖尿病前期);中期称为“消渴”(糖尿病发病期);后期称为“消瘅”(糖尿病并发症期)。这样认识糖尿病,条理清,层次明。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力争健康长寿。基本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心态平和,戒掉烟酒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不同的病情再选用口服或注射中药西药、针灸、按摩等治疗。
玉泉丸(九芝堂)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止渴除烦,益气和中。
据我的临床实践发现,本药用于消渴病的脾瘅和消渴期,有利症状改善,有助于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心烦失眠,汗多乏力,舌红,脉细者适用此药。但是必须知道,只靠此丸治疗力度不够,达不到治疗目的。病情已到消瘅期者慎用。
消渴丸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滋肾生津,降糖。用于消渴病的脾瘅期和消渴期,血糖高者。临床表现为口渴喜饮,尿多,食多易饥,消瘦,疲乏无力等气阴两虚证者适用此药。
三、降糖药的最佳服用时间
1、磺脲类:是最早使用和最常使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主要有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应该选择在饭前20-30分钟服用。
注意:磺脲类药物都可能引起程度不等的低血糖,对老年和肾功能不全者建议用短效磺脲类药物,格列喹酮更适合。另外,缓释片与控释片不可掰开使用,否则会降低疗效,并且容易出现低血糖。
2、非磺脲类促泌剂:也称餐时血糖调节剂,主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是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在胰岛β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与磺脲类不同,其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快速,不良反应少,作用时间短。这类药物应该选择在饭前服用即可,无需餐前30分钟服用。
特点:单独使用较少引起低血糖,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时仍可使用。
3、双胍类:这类药物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主要不良反应有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症状,所以应该在餐中或餐后服用,近几年有新的剂型(二甲双胍肠溶片),它在小肠内崩解、生物利用度高,减少胃肠道刺激,餐前30分钟服用治疗效果更好,餐中或餐后服用易与碱性溶液混合,影响疗效。
4、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抑制小肠粘膜的a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我国应用最广的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应为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服、而且要嚼碎吞服,如果餐后服用降糖效果会差很多。
注意:患者如不食用碳水化合物(米饭、面食等),而进食鱼肉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这类药物则不起降糖作用。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但与其它降糖药联用可引起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使用葡萄糖治疗,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
5、胰岛素增敏剂: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对二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及有代谢综合症者也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均为长效制剂、服用后起效较慢、但能治疗胰岛素抵抗,长期平稳的降糖,一日一次就可以,服用与进餐无关。
四、为何降糖药效果差
(1)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于初发血糖不是很高的(如空腹血糖在8mmol/L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如无急性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首先应控制饮食1个月左右。如控制饮食后,无其他特殊的原因,血糖仍不下降或下降不满意,再考虑选用降糖药物。
(2)一些患者不控制饮食而想服特效药物,或想多服降糖药而不控制饮食,这是非常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不论胰岛细胞是否还有一定的功能,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反映了他们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不足,限制饮食的目的是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使这些细胞得到很好的休息,以利其功能的恢复。这就如患急性肝炎、肠胃炎的患者需要休息和饮食疗法(包括禁食)一样。不控制饮食而滥用口服降糖药,恰如一匹有病的马拉不动车时,遭到了所载的重量增加(多进食)和鞭打(服用降糖药),其结果是病马非但不能拉车,反而使病情更严重,甚至完全累垮(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临床实践也充分证实,不把好饮食这一关,口服降糖药治疗通常是失败的。
(3)不根据血糖水平来调节药量。服药的目的是控制高血糖。由于患者的血糖要升高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所谓的经典的糖尿病症状,血糖不太高。如空腹血糖低于13毫摩尔/升,多数患者并无不适的感觉(无症状)。但在这种状态下,糖尿病病情在发展,可引起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不少患者虽然血糖控制不满意,但由于无特别的或明显的不适感,因而不根据血糖水平来调节降糖药的用量。从心理的角度讲,患者感到自己已经服药了,有安全感,但从服药的效果来讲,患者的服药则属无效成效果不满愈。一些患者发展到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而入院,还觉得奇怪,为什么服了药而不管用。
(4)忽视复诊或检查,不看重药疗的效果。患者很少到医院复诊或检查,很少乃至从不观察自己服药的效果,不经常性地检查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血糖变化的因素。不注意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而是人云亦云,听甲患者说甲药好而服甲药,听乙患者说乙药好又改服乙药观察不仔细,复查不经常,治疗不规则,这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且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
(5)以为所有的药物都对自己有效。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都有效,这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工作中则往往难于为患者所接受。我国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尽管服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或无效,也很难接受胰岛素治疗。
(6)频繁更换药物。一些磺脲类降糖药在体内有随时间延长药物作用逐渐增强的过程。一些患者不了解这一点,往往服用几天或十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急于换药,或认为所服用的药物无效。事实上,有些降糖药服至半个月甚至1个月时才达到最大的降糖效用。
(7)关于联合用药。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这个最大有效剂量(有药物反应者除外),不要轻易地认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服药方法为: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降糖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剂量,血糖控制不满意要及时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但是不要同时应用两种同类的药物,如达美康联合应用美吡达。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商品名和化学名,如优降糖又称格列苯脲,达美康也叫格列奇特。很多病人弄不清楚,搭配的不对。建议病人想调整治疗时要咨询医生,不要自作主张。
(8)降糖药物越贵越好。药物的价格与其疗效并不成正比。不应认为价格低的降糖药效果就差,价格高就是良药。我们不应该说,这种药一定比那一种药好,而应科学地说,哪一种降糖药更适合什么样的糖尿病患者。对甲患者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患者也有效,有时对乙患者不但无效,甚至有害。针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性而选用最适合他的药物,这是合理用药的一个基本原则。
(9)片面追求特效药。相当多的患者一味追求能“去糖尿病病根”的所谓特效药,有的甚至在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血糖已经获得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宁可停止现阶段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去寻找所谓能包治百病或去病根的“灵丹妙药”。有的认为西药仅能治表,而中药能去根。有的则偏信气功偏方。殊不知,现在采用的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糖尿病综合疗法是人类与糖尿病作斗争的实践总结和智慧结晶,是经过世界各国所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
(10)拒绝药物治疗。有的患者片面地认为,凡是药物,必定有副作用,因此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有的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对肝肾功能带来损害。实际上,在临床上使用的降糖药,在药典所要求的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一般而言,这种副作用在停用药物后即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我们不可因为有百分之几的患者可能有副作用而讳疾忌医。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所可能有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高血糖肯定可引起并发症,特别高的血糖可直接致人于死地。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很低,且可以避免,停药后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