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吃螃蟹过敏 日常吃螃蟹有哪些禁忌
一、吃螃蟹过敏了怎么办呢
1、如果过敏症状比较轻微,可以不服用任何药物,也无需特殊处理,过1,2天会自愈。
2、如果过敏症状比较明显,全身瘙痒难耐,可以尝试服用常见的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
3、在服用抗过敏药的同时,还可以加服维生素C。
4、在服药同时,还可以在瘙痒红疹的皮肤上涂抹皮炎平软膏。
5、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手脚发冷、心慌等要立刻上医院就诊,并说明之前食用过螃蟹。
6、过敏期间不能再食用螃蟹、虾等海鲜食品,也不要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吃螃蟹为什么会过敏
蟹虽然味美营养高,但如果吃得不当很可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螃蟹是高寒的易过敏性食物,民间也叫做“发物”,对于过敏人群,蟹肉通过肠壁进入人体循环,会诱发人体的过敏反应,引发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皮疹、哮喘等,严重者会引起过敏性休克。
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性,遗传性过敏体质、体内某些酶的缺乏或减少等是过敏的基础,机体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对食物的敏感性不同,也可导致过敏的发生。还有的人原本吃海鲜没事,但当他们进食了不新鲜的海鲜时,由于海鲜腐败后产生大量类似组胺的物质,被人体吸收后就会引起过敏,严重的甚至导致食物中毒。
二、有哪些人不可以吃螃蟹
过敏体质者
螃蟹中的组氨酸经细菌脱羧生成的组胺是一种致敏物质,易诱发过敏症状。
对于有食物过敏史、蛋白质过敏史、哮喘的人,不能食用大闸蟹。
伤风发热者
清代食养专著《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蟹,多食发风,积冷,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
伤风发热、腹泻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易使感冒难愈或使病情加重。
痛风患者
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而嘌呤在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尿酸会加重痛风患者病情。
嘌呤代谢异常或者痛风患者一定要远离螃蟹,更不能尝试“螃蟹+啤酒”的“痛风套餐”。
婴幼儿
蟹黄和蟹膏含有大量的性激素,如食用较多可能导致婴幼儿性早熟的发生。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螃蟹富含蛋白质,大量食用后会促进胰液的分泌,诱发胰腺炎,尤其是合并胆结石者急性发作,胆结石、胰腺炎、肝炎活动期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同时蟹黄还富含胆固醇,促进胆汁分泌,会加重肝炎患者肝脏负担。
首先有过敏体质的人们是绝对不能够去吃螃蟹的,否则的话就会让自己出现过敏的,而且有痛风的患者也是不能够轻易的去吃螃蟹的,因为螃蟹的物质吃下去以后是会产生尿酸的,这样的话就会让自己痛风的情况更加严重,所以一旦查出来自己有痛风的话就最好是不要再去吃螃蟹之类的海产品的。
三、患有高血脂能吃螃蟹吗
“秋风起,蟹脚痒”,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上海人最钟爱的美食,莫过于鲜美的湖蟹。公蟹壳里稠稠的膏,母蟹壳内厚厚的黄,光是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
有人说螃蟹的胆固醇很高,有高血脂的人是不能吃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申主任的意见是:“螃蟹的膏和黄胆固醇确实很高,血脂高的人最好别碰,但要实在忍不住,可以咬几条腿解解馋。”
血脂是人体血液内的脂肪类物质,虽然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绝对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后形成斑块,然后逐渐堵塞血管,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而如果中断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血管,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则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溃烂、坏死等等。
对于那些血脂高的人,调节血脂的三*宝。
法宝一:调节饮食结构。高血脂症的饮食原则是“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纤维膳食。可以吃一些山楂、香菇、黑木耳等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食物。
法宝二:改善生活方式。减肥、戒烟、控制酒精、有氧运动等。申主任说:“上午10点是一天中最佳运动时间,下午4—5点是减肥的最佳时机。”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健康,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法宝三:药物治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医学界进行了大规模的调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服用调脂药物,不仅降低血脂,同时也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四、吃螃蟹时不能点什么食物
不可与泥鳅同吃
泥鳅具有暖中益气的功效,属于温补之物,而螃蟹性冷利,功能与泥鳅正好相反,因此两者不宜同吃,其生化反应不利身体健康。
不可与香瓜同吃
香瓜性味甘寒而滑利,能除热通便,若与蟹同吃会有损肠胃,导致腹泻。
不可与梨同吃
由于梨性属寒,蟹亦性冷,所以二者同食会伤及肠胃。
不可与花生同吃
花生的脂肪含量高达45%,而油腻之物与螃蟹同食极易导致腹泻,因此肠胃虚弱的人尤应忌之。
不可与冷饮同吃
冰饮料、冰啤酒、冰棍、冰激凌等,这些寒凉食品会使肠胃温度降低,与蟹同吃会导致腹泻。
小提示
螃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特种水产品,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等症,此外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高血脂及各种癌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