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坐月子吃什么好 坐月子的常见误区
一、坐月子吃什么更加好
1、红糖水:新妈妈在分娩中消耗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加之失血过多,急需补充大量铁质。红糖水非常适合产后第一餐食用,它不仅补血,还能促进新妈妈产后恶露排出。不过红糖水不能喝得太多。一般来说,以产后7~10天为佳,以后则应多吃营养丰富、多种多样的食物。2、鸡蛋:新妈妈如果自我感觉消化情况较好,第二餐开始便可开始试试鸡蛋。鸡蛋富含的营养,有助于新妈妈恢复体力,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减少产后抑郁情绪。每天吃2~3个鸡蛋即可,但要注意分两餐吃。白水煮蛋和蒸蛋羹都是不错的选择。3、小米:小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膳食纤维含量也很高,它能帮助新妈妈恢复体力,并刺激肠蠕动,增加食欲。4、猪肝:第一周是新妈妈排恶露的黄金时期,产前的水肿以及身体多余水分也会在此时排出,推荐以猪肝作为补气养血的主食,每天约100克为佳。不宜给新妈妈过多喝鸡汤、鸽子汤等,因为此时的新妈妈乳腺还没打通,吃得太好,反而不易被吸收,甚至造成乳汁回流。5、米酒+老姜+麻油:自古以来,坐月子的食补都有使用米酒、老姜和麻油来烹调食物的传统。老姜的功用在于去寒,温暖子宫以帮助恶露排出。至于麻油,则有利于子宫收缩,恢复孕前状态。不过需要额外注意的是,一旦恶露停止,麻油加酒的使用量就必须减少。而对于剖宫产的新妈妈来说,产后第一周先勿用酒,以免影响伤口愈合,仅使用老姜和麻油即可。
二、坐月子不能够吃什么
1、产妇不要吃巧克力产妇整天在嘴里嚼着巧克力,会影响食欲,使身体发胖,而必需的营养素却缺乏,这当然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所以产妇最好不要吃巧克力。产后妈妈们如果食了过多的巧克力,那么对于哺乳期的新生儿的发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的,这主要是因为巧克力中所含有的可可碱,是会渗入到母乳并在婴儿体内蓄积,能损伤神经系统和心脏,并使肌肉松弛,排尿量增加,结果会使婴儿消化不良、哭闹不停、睡眠不稳。2、忌食过咸食物因咸食中含盐较多,可引起产妇体内水钠潴留,易造成浮肿,并易诱发高血压。但也不可忌盐,因产后尿多、汗多,排出盐分也增多,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盐。3、其他应节制的食物葱、姜、辣椒等辣物,一次不能过量;冷冻食品过量容易引起下痢,晒干的食品和多纤维蔬菜,过量时不容易消化,浓茶、浓咖啡、红茶、酒精等饮料,如酱菜、腌菜等咸品含盐丰富的食品。都应该节制进食。
三、坐月子的常见误区
忌不刷牙很多老一辈的总是叮嘱产妇坐月子一个月不要刷牙,否则“生一个娃,掉一颗牙”。这实质上是反映出孕产妇不注意口腔牙齿卫生的危害。有人错误地理解为产妇不能刷牙,这也是造成孕产妇牙齿脱落的原因。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刷牙会引起牙痛病,这恰恰与医学科学的道理相反,其实不刷牙,污垢得不到及时清除,会增加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而引起牙痛病。妇女在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或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可以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特别是刷牙时出血。另外,怀孕后牙齿的矿物质往往补充不足,牙齿的坚固性差。这些情况已对牙齿不利,再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在大量细菌作用下,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得以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不会碰到冷水而留下月子病。产后宜多喝汤产后应多补充水分。不过,新妈妈大多乳腺管还未完全通畅,不要太急着喝催奶的汤,不然在产后前两三天的涨奶期可能会痛得你直想哭的。你可以喝一点蛋汤、鱼汤(鲫鱼汤除外,鲫鱼汤催奶)等较为清淡的汤(母乳喂养的婴儿会因母亲食用了较咸的汤而出现嘴唇起泡等现象),但夏季因出汗较多,可在汤中加少许的盐。产后不能喝水一些来自台湾的坐月子公司宣传说产后不能喝水,喝了水会引起内脏下垂等后果,但中西医理论方面都没有任何依据。其实只是产后前2周喝水不宜过多,饮水过多会引起水肿,影响产后恢复。
四、怎样才能够做好月子
慎寒温随着气候与居住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产妇穿着的服装与室内使用的电器设备,应做好适当的调整,室内温度约25~26℃,湿度约50%~60%,穿着长袖、长裤、袜子,避免着凉、感冒,或者使关节受到风、寒、湿的入侵。 适劳逸适度的劳动与休息,对于恶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产后初始,产妇觉得虚弱、头晕、乏力时,必须多卧床休息,起床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等体力逐渐恢复就可以将时间稍稍拉长些,时间还是以1小时至2小时为限,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导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关节的疼痛。勤清洁头发、身体要经常清洗,以保持清洁,避免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古代由于环境简陋,生活条件差,又没有电器设备,因此规定较严,而有一个月不能洗头、洗澡的限制,现*不必如此辛苦。洗头,洗澡要用40℃左右的温水,洗完头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头发。调饮食前面三项每一个人都没有差别,饮食方面就有个人体质的差异性,应该有所不同;再者,产后排恶露、哺乳也许有不顺的情形,或者有感冒、头痛、口破、皮肤痒、胃痛等等疾病发生,饮食与药物就必须改变。坐月子的饮食还是以温补为主,最好请医师根据个人体质作调配比较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