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石斑鱼可以怎么吃
一、石斑鱼具有怎样的形态特征
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石斑鱼为雌雄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一周龄性可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大小而异,如青石斑鱼怀卵量约15~20万粒,分批产卵,产浮性卵,圆形,具油球。孵化后,幼鱼就在沿岸索饵生长。石斑鱼生长迅速,如鲑点石斑鱼,一年可长到250~3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500~600克,三龄鱼体重达800~900克;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一龄鱼体重达200~250克,二龄鱼体重400~500克,三龄鱼体重达700~800克。
二、常见的石斑鱼种类
1、点带石斑鱼:
吻短钝,背鳍8~11根棘,基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体侧及各鳍上分散着斑点。为热带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为南海名贵鱼类。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饥饿时自相残杀。
2、赤点石斑鱼:
背鳍Ⅺ,16条,背鳍基底具一黑斑,体棕褐色,头、体、奇鳍有许多橙黄色斑。暖温性中、下层鱼类。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大部分3龄性成熟,体长231~295毫米时,从雌性转变为雄性。大部分6龄鱼体长340~400毫米,绝对生殖力为10万~25万粒,产卵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
3、青石斑鱼:
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3与第4带间隔最宽;仅尾鳍具斑点。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鱼先性成熟,体长250~400毫米时性逆转,雄鱼6龄全部性成熟。绝对生殖力为8万~25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7月,20℃开始产卵,22~24℃盛期,产浮性卵。水温22~25℃,需23~30小时孵出仔鱼。
三、石斑鱼具有哪些价值
1、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2、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3、石斑鱼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名鱼之一。
4、石斑鱼具有健脾、益气的药用价值。因为石斑鱼经常捕食鱼、虾、蟹,就会同时摄取虾、蟹所富含的虾青素,对人类来说,石斑鱼就成为了含虾青素的食物。虾青素是1938年从龙虾中首次被分离出来的一种超强的天然胞外抗氧化剂。也是唯一能达到延缓器官和组织衰老功能的抗氧化剂。石斑鱼也含虾青素的,石斑鱼的鱼皮胶质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的营养成分的重要物质叫二甲基砜;而“胶原蛋白”是高脂的极易被氧化,所以要配合抗氧化剂使用,才能达到美容护肤的效果。因为石斑鱼,同时具备了二甲基砜(MSM)和虾青素的,所以才有“美容护肤之鱼”的称号。
四、石斑鱼的吃法有哪几种
1、毛峰石斑鱼:
原料:石斑鱼450克,黄山毛峰茶叶40克、淀粉、料酒、蛋黄、椒盐、盐、鸡精、葱、姜。
做法:将毛峰茶叶用70度的温水泡开,挤干水分,拍干生粉炸酥待用;将石斑鱼加葱、姜料酒腌制,把蛋黄、淀粉放入器皿中加水拌匀,放入鱼挂糊,再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出锅;坐锅点火,倒少许底油,将鱼和茶叶一起放入锅中加少量椒盐翻炒一下即可。
2、清蒸石斑鱼:
原料:石斑鱼一条。猪板油50克。精盐5克、味精0.5克、绍酒15克、葱段5克。酱油25克、姜片10克。
做法:在鱼身两侧剞上5刀,将猪板油切成10片。在鱼的每个刀口处塞进猪板油,姜片各1片及葱段。再取杯子一只。放入精盐、酱油和绍酒,连同鱼一起上蒸笼,用旺火蒸至鱼刀纹露骨即可。
3、香炸石斑鱼块:
原料:净斑鱼300克。精盐1.5克、芝麻油5克、干淀粉40克,净鸡蛋40克,面包糠300克,烹调油1500克。
做法:常规宰杀石斑鱼。用精盐、麻油腌过,将鸡蛋打散加淀粉,搅打成蛋糊,均匀的裹在鱼块上,然后每块上拍面包糠渣。旺火烧热炒锅,加烹调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鱼块,用中火炸浸至金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