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麻山药 四种有关麻山药的食谱

12-03 健康养生 投稿:永远 forever
如何制作麻山药 四种有关麻山药的食谱

一、麻山药的药用价值

健脾益胃助消化

山药所含的能够分解淀粉的淀粉糖化酶,是萝卜中含量的3倍,胃胀时食用,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去除不适症状,有利于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佳品;

 滋肾益精

山药含有黏蛋白、淀粉酶、皂苷、游离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等物质,且含量较为丰富,具有滋补作用,为病后康复食补之佳品,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

益肺止咳

山药含有皂苷、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症;

预防心血管病

山药几乎不含脂肪,而且所含的黏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防止动脉过早地发生硬化。山药含有皂苷能够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病症有改善作用;

 延年益寿

山药可增加人体T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

 抗肝昏迷

山药所含的胆碱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的物质基础,研究发现山药具有镇静作用,可以抗肝昏迷;

减肥健美

山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钾的含量较高,所含热量又相对较低,经常食用,有减肥健美的作用。

二、麻山药的食谱

山药炖排骨

原料:山药、排骨、葱、姜、盐、黄酒

做法:

1、山药洗净,去皮切断,蒸2分钟

2、排骨洗净,砂锅加满水,煮开,撇去浮沫

3、放姜片葱结,加黄酒,转小火

4、煨一小时,捡去葱结,放山药,开中火沸腾后再转小火

5、半小时后加适量盐,继续煨半小时至山药排骨酥烂即可

小贴士:山药蒸过后,可去除滑腻的汁,这样煮出的汤比较清。

烩山药丸子

特点:荤素搭配,味道浓厚。

备料时间:5分钟

烹调时间:15分钟

原料:山药、肉末、蒜薹、香菇、红椒、蛋液。

调料:料酒、盐、味精、糖、胡椒粉、酱油、淀粉、汤、葱、姜。

做法

1、蒜薹洗净切段,香菇、红椒洗净切块。

2、山药去皮煮熟后压成泥状,加入肉末、蛋液、料酒、盐、胡椒粉搅拌成肉馅。

3、锅中放入大量油,油热后将肉馅挤成丸子状下油锅炸硬即可捞出。

4、锅中留少量油将葱、姜块煸香,加料酒、酱油、汤、糖、味精、盐、胡椒粉调味。

5、待丸子熟时下蒜薹、香菇、红椒,烧熟后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山药炖牛腩

特点:牛腩入口即化,与山药味道巧妙融合。

备料时间:8分钟

烹调时间:25分钟

原料:山药、牛腩。

调料:八角、葱、姜、料酒、糖、味精、盐、鸡精、剁辣椒。

做法

1、山药洗净去皮切块,牛腩切小块焯水去浮沫。

2、锅中放油,先将八角炸香,再煸葱姜块,加料酒、水,下牛腩,翻炒后放入高压锅中煮20分钟取出。

3、锅中放油,倒入牛腩,再加入山药、糖、剁辣椒、味精、盐、鸡精调味,一同炖至软烂入味即可。

清炒山药片

原料:山药,青椒,黑木耳,红尖椒

作料:葱,姜,蒜,白醋,花椒

感受:雪白的山药和红彤彤的红尖椒和绿油油的青椒一起炒,让人一看就胃口大开。

做法步骤:

1.山药去皮、青红椒洗净、黑木耳泡发备用。

2.生姜切细丝,大蒜切薄片。

3.红尖椒切斜段。

4.青椒去籽,去筋后切小片。

5.山药切菱形片。

6.把山药片下开水锅焯水后,捞出备用。

7.锅里坐油,油热后放入花椒、红椒段、姜丝爆香。

8.倒入青椒片、木耳翻炒。

9.倒入山药片,烹入白醋。

10.加适量精盐后,大火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三、麻山药的应用选方

脾虚腹泻(包括慢性肠炎,消化及吸收不良)

山药半斤,莲子、芡实各120克,共研细粉。每次以2~3调匙,加白糖适量,蒸熟作点心吃,每日l~2次,连续服用,有效。

人参山药芡实汤-主治-遗精

鸡皮糙山药,芡实,麦冬各15克,人参10克,五味子3克,水煎取汁,每日一剂,分2次服。益气养心,健脾固涩。适用于遗精。[5]

 糖尿病,口渴,尿多,善饥

山药15克,黄连6克,水煎服。或山药、天花粉等量,每日30克,水煎分服。

冻疮,丹毒,痈疽肿毒初起

鲜山药捣烂涂敷于患部,干即更换,数次即消。(或加蓖麻子仁数粒一同捣烂外敷更好)。

 咳嗽痰喘(包括慢性气管炎,老人慢性支气管炎)

鲜山药捣烂,与甘蔗汁半杯和匀,炖热服之,一日z次。

 项后结块,赤肿硬痛(包括淋巴结炎肿、项背痈疽等)

鲜山药一段(去皮),蓖麻子2~3粒(去壳),同捣烂研细和匀,贴于患部,一日更换2次

 肾虚梦遗,脾虚便涪,老年阳虚,小便频数

山药零余子(山药藤上所结的珠牙)30~60克,煮熟去皮,加白糖少许,临睡前服之,胜如山药。

肺病发热咳喘,自汗,心悸,便溏

山药60~120克,煮汁饮服,或每日适量煮食之

四、有关麻山药的介绍

形态特征

山药为薯蓣科草质藤本,根茎棒状,长达33~66厘米,最长达100厘米以上,根少分枝,白色根着生许多须根,粘性,断面茎细长,可达丈余。叶对生,叶形多变化,常为心脏形或剪形掌状,叶脉6~9出,叶腋间生有株芽(称零余子,也叫山药豆,山药蛋)可供繁殖材料,也可食用。白色小单生花,蒴果。

 生长环境

山药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温暖向阳地方,但怕霜冻,忌连作。

地理分布

原产亚洲,我国自古栽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并有野生分布,主产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无有积水黏土,而且疏松紧密品质好,但产量低,背风向阳的地栽培为宜,然后冬翻66厘米左右,施足基肥5000千克,深翻50~60厘米,春季浅耕15~20厘米。播前浇透底水,整地作畦,多数采用垄作,垄宽120厘米,两垄间的沟作排水、灌溉。

2繁殖方法

主要是用芦头和珠芽繁殖。

芦头是山药收获时根茎的上端部分,是山药大田生产上惟一的繁殖材料,芦头多年连续使用容易引起退化,一般2~3年更新一次。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