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常识之四季如何饮食养生 健康小常识之四季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01-06 健康养生 投稿:何必去打扰
健康小常识之四季如何饮食养生 健康小常识之四季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一、健康小常识之四季饮食养生法

春季饮食养生

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早春时期:为冬春交换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饮食中除米面杂粮之外,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

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肉类的食用。

春季晚期: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偏热,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如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青菜。

春季饮食宜忌生冷油腻之品,传统医学还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不宜多食酸味食品,以免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

 夏季饮食养生

饮食以清淡为主保证充足维生素保证充足的无机盐适量补充蛋白质

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有醒脾开胃,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夏季的营养消耗较大,而天气炎热又影响人的食欲,所以要注意多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营养物质;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梨等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等),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夏季特别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机体因出汗造成的水分丢失。解暑的饮料中以茶水为最佳,特别是绿茶,有消暑解渴,清热泻火的作用。饮水要注意4点:

1、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时时饮用,不要等口渴时再饮。

2、大渴时不宜饮水过多,以免胃部不适。

3、餐前及进餐时不宜饮白开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4、不要过食冷饮。

秋季饮食养生

饮食荤素搭配多食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适量的补充蛋白质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等)

秋季前期:用于温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清热滋润为主。饮食养生的方法应坚持二粥一汤的饮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汤,但粥汤的内容有所不同。传统养生学认为燥邪最易伤肺,在煮粥时加些切碎的梨块,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秋季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者食用。煮粥时加些百合,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秋季干咳少痰,失眠多梦者食用。煮粥时加些已用水发好的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强身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及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及慢性支气管炎者食用。羹汤类则以西红柿蛋汤为佳,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并有利于消化吸收。

秋季后期:用于凉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润为主。饮食原则除滋阴润燥外,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食粥仍是主要方法,如梨粥、百合粥、银耳粥都可食用,还可增加一些瘦肉粥类,如煮粥时加些瘦肉、皮蛋等,以补充蛋白质的消耗。还可进食栗子粥、桂花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等,并多食一些温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葱姜、香菜、桃、杏、大枣、荔枝、乌梅等。

 冬季饮食养生

适量进食高热量的饮食增加温热性食物的摄取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传统养生学认为,寒为冬季之主气,养生的原则为避寒就暖,敛阳护阴,以收藏为本,是一年四季之中进补的最好时节。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体在冬季时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增强,以促进机体产生热量抵御寒冷。冬季应多进食一些五谷杂粮,同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适量的脂肪。传统养生学认为,应多食用一些偏于温热性的食物,特别是能够温补肾阳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下面介绍几个适合于冬季进补的方法。

1、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等阳气虚弱的人群。

2、鹿肾红参粥:鹿肾(或羊肾)1只,红参3克,大米100克,调料少许。将鹿肾切开,剔去内部白筋,切为碎末,红参打为碎末,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及调料,煮1小时食用。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虚弱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耳聋耳鸣,性功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

3、胡桃仁饼: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

4、参归羊肉:红参10克,当归20克,羊肉500克,调料少许。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红参、当归、调料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慢火炖煮1~2小时,待水耗干,羊肉熟烂时停火食用。有益气补血,强体抗寒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畏寒怕冷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二、健康小常识之四季养生的两大原则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阴阳者,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是四时调摄的宗旨。顺应四时的养生首先要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的特定状态而制定的四时养生原则,其理在于:

1.顺应自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变化的总规律,而养生者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春夏之时,自然之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顺时而养就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此时,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谓之“春夏养阳”。秋冬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此谓“秋冬养阴”。如杨上善《内经·太素顺养篇》说:“圣人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与万物俱沉,即秋冬养阴也。”高士宗《素问直解》说:“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养阴养阳以从其根……”这说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目的在于顺应四时,养护阴阳,以借人体生生不息之用。

2.调节阴阳虚实张仲景在《伤寒论·辨脉篇》中指出:“……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仲景从临床辨证论治角度指出夏天阳气在表,冬天阳气在里,临床当依此特点用药施治。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中进一步指出:“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临床验证,这些论述都很符合实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认为夏季不可贪凉冷饮,冬季不可过着厚衣锦裘,就是这个道理。谚语说:“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夏季确有阳虚内寒洞泄之症,冬季不乏阴虚内热盗汗症。一般来说,有余之病易治,不足之症难调,故养春夏之阳,育秋冬之阴既可防其过盛,又可避其不足,实为养生良法。临床上常于春夏用辛热之方剂扩阳,以得“养生”、“养长”之功;于秋冬之季,用寒凉方药育阴,以收“养收”、“养藏”之效,这种顺时令而治之法是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的。

3.说明阴阳互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症,奉收者少……。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横泄,奉藏者少……。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矮厥,奉生者少。”此段经文列举了四时养生特点和四季之病,说明阴阳互根之理。春之“养生”以供奉夏长之令。夏之“养长”,以供奉秋收之令。秋之“养收”以供奉冬藏之令,冬之“养藏”,以供奉春生之令。张景岳在《类经》中又进一步解释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后世又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可见,春夏养阳,能预防秋冬之寒病,秋冬养阴,能预防春夏之火症。这正体现了阴阳互根的法则。

(二)“春捂秋冻”

春秋季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冷暖交替的过渡季节。古人根据气候变化特点,提出了“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初春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冷空气较强烈,所以养生家认为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生发,《寿亲养老新书》指出:“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老老恒言·燕息》亦说:“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季的气候特点为天气多变,温差幅度较大。俗话说,“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早晨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或许阳光曝晒,气温骤升;但下午可能寒流突袭,气温骤降。故衣服要随时增减,同时注意毛衣不可脱得过早。孙思邈指出:“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篇》指出: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

秋季是由夏入冬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降低,特别是“白露”之后,北风吹来,驱散了暑气,天气变凉。常言道:“一阵秋风一阵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晚秋的温差变化,不如春季大,大致每隔4-5天,日平均气温下降l℃,而且一日之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小。这样天气虽凉未寒,一般认为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以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御寒能力,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

“春捂秋冻”自古为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经验之谈。然而这种“捂”和“冻”是有限度的,是指在正常气候下的养生方法,如果气候反常则不尽如此,还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才好。

三、健康小常识之四季养生喝什么汤

春季养生汤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趁势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而过于补肝又怕肝火过旺,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

一、枣莲猪骨汤

材料:猪脊骨1具,大枣150克,莲子100克,木香3克,甘草10克。

做法:

1、将猪脊骨洗净砍碎,枣和莲子去核去心。

2、木香、甘草用纱布包好。

3、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

4、文火炖煮3个小时,即可分顿食用。以喝汤为主,亦可吃肉、枣和莲子,可常服食。

功效:养肝。

 二、党参红枣鸡汤

材料:公鸡500克,姜三片,油菜胆3根,红枣20克,党参半根,盐,鸡粉少许。

做法:

1、公鸡剁成核桃块,开水下锅焯去血沫,冲净备用。

2、汤煲中先放好鸡块、党参、红枣和姜片,放冷水烧开去净浮沫。

3、文火炖1.5小时到2小时,视肉的软烂度而定。

4、汤好后放入调料和油菜心即可出锅。

功效:补气。

 夏季养生汤

一年四季中,夏季属火,火即有高热、炎热之义;因火气通于心,心在五行中对应火。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神不宁,引起心烦,而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这也是夏季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的原因。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冬瓜陈皮老鸭汤

材料:老鸭一只,冬瓜两斤,薏米20克,陈皮一片,姜片一片,蜜枣一枚。

做法:

1、将水烧开,所有材料放入。

2、大火半小时,中火3小时即可,最后根据口味放盐。

功效:祛暑,健脾。

秋季养生汤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其位最高,不耐寒热”,且肺“喜润而恶燥”,最易受燥邪伤害。所以入秋后,肺是最容易被伤害的。肺若不适,会引发咳嗽多痰、支气管炎、哮喘频发等。如果肺没调养好,人易大便干燥,还可能出现皮肤粗糙、暗淡无光、干燥脱皮等皮肤问题。

西瓜乌鸡汤

材料:乌鸡一只(切块),蜜枣一枚,瘦肉200克,一个西瓜(瓜肉挖出,留少许红色,将瓜皮切成小块),生姜一小片。

做法:

1、先将水烧开,将鸡块、姜片、瘦肉、蜜枣放入。

2、大火半小时,中火一个半小时,再将切好的西瓜放入。

3、然后再来中火半小时即可。最后根据口味放盐。

功效:滋润皮肤,安神。

 冬季养生汤

冬季,草木枯萎、万物肃杀,寒气直逼体内,寒气与肾脏相通,寒为阴邪,最易伤阳,所以冬天养生养肾为主。

一、冬笋鲫鱼汤

材料:冬笋100克,250克的鲫鱼1条,黄酒、生姜片、精盐、味精、精制植物油适量。

做法:

1、先将冬笋剥完后切成长丝,洗净,用沸水煮一下,除去涩味。

2、鲫鱼去鳞除去内脏洗净,锅中放油烧热。

3、放入鱼煎两面至皮微黄,烹入黄酒。

4、加清水及笋丝、生姜片,烧开后,略焖煮一会儿,加入精盐、味精即成。

功效:利水下乳,健脾益气。

二、素笋汤

材料:冬笋200克,鲜汤250克,香菜梗、水发黑木耳、葱姜汁、精盐、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

1、将冬笋去皮洗净,切成长8厘米、宽1厘米的片,放沸水中略烫捞出。

2、再放凉水中过凉后捞出沥干。黑木耳择成小朵,香菜梗洗净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

3、炒锅上旺火,放入鲜汤,加入葱姜汁、精盐、味精,再放入竹笋片、黑木耳片。

4、待汤煮沸时,用后勺撇去浮沫,放入香菜梗,淋上麻油搅匀后盛入碗中。

功效:本品素雅清淡,鲜美可口,消痰利肠,通脉化食。

结语:汤是中华美食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饮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自古以来喝汤保养就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保养方式,所以在本篇文章中小编给大家分别推荐了一年四季的养生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季节来试试本篇文章提到的养生汤哦。

四、健康小常识之老年人的四季如何养生

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忽冷忽热,俗有“春天猴儿面,一日变三变”之说,时而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时而冷风阵阵,寒气袭人,故春风春雨与健康有关。

注意事项

穿着“宜春捂”早春宜保暖。防风御寒。衣服宜渐减。暖足冻头保平安。晨练“宜少汗”春季人体血气活和。经脉舒畅。肌肤松弛,人体阳气易发泄,故要保护阳气,适宜小运动量,出汗多会耗心血,损阳气。与体不利。

睡觉“宜早起”气温逐渐回升,“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居室”宜卫生”室内勤打扫。置物要有序。

饮食“宜清淡”春季利于失精血,化津液。食宜温。有助扶阳气,机体兴旺。

防病“宜紧弦”春季寒邢易进,使人致病。故应时时注意防病。

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

夏季昼长夜短,暑气灼人,老年人耐受力弱,适应性差,生活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易遭破坏,因而容易中暑,发生多种疾病,产生不测,故更要安全度夏。

注意事项

情绪“宜防躁戒怒”躁能生火,应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使人处于宁静状态。

饮食“宜清淡、营养,科学用膳”夏季老人消化功能差,从多食新鲜蔬菜瓜果为宜。多食绿豆粥、荷叶粥、百合粥,对夏季风热感冒、高山压患者均有益。冷饮、冰制品慎用。

生活“宜有序”,起居“宜有常”应夜卧早起,参加晨练,不可贪凉。

睡眠“宜充足、防风”夏季昼长夜短,且因燥热,一般人睡得晚因而要用午睡来补充,但不可在凉风处和堂风口处及电扇旁午睡。闷热天气“宜防暑避湿”伏中、炎热天气少在户外活动。如非出门不可,也要打伞改戴草帽。衣服勤换洗,多饮绿豆汤、酸梅汤、消暑茶。

着装”宜宽松舒爽”夏日服装为求简单、单薄,透气性好,款式上应宽松舒适,色彩要素雅大方,质地上能吸汗透气,内衣裤要一日一换。

秋季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高气爽,气候干燥,人体血脉通畅,适宜外出旅游。秋三月是万物容盛收成季节,地气清肃神志需安宁。收神气,清肺气,这样才能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调养好“收”气。

注意事项

精神上“宜安定”减少思虑情绪。降低秋季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维持心理平衡,注意解郁散结,保持欢乐情绪。

饮食有节“宜清润”饮食调理以防燥扩阴、滋肾润肺为准,少用椒、葱韭、蒜之辛燥食品。多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甘蔗、乳品等柔润食物,强调暖食,禁忌生冷。

睡觉“宜早卧早起”秋秋季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高气爽,气候干燥,人体血脉通畅,适宜外出旅游。秋三月是万物容盛收成季节,地气清肃神志需安宁,收神气,清肺气,这样才能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调养好“收”气。

睡觉“宜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人体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阴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睡眠时间稍延长,免受凋零冷落之象的影响,亦可减少小血栓之形成。以增强体质,耐寒锻炼从秋天开始。

衣着“宜秋冻”不宜早加衣。使肌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强抗病能力。注意秋燥“宜通便”秋季天气干燥,老年若饮水少、长卧床、少活则易生便秘;高血压病人发脑溢血,危及生命,故多食水果蔬菜等。也可早起卧前后各揉腹一次(50下)。

冬三月是闭藏的季节。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河水结冰,田地冻裂,是阳衰阴盛的现象,老年人易受风寒,要避寒就暖,应以养精蓄锐为主,内心有什么事也要往好处想,冬天养生以养“藏”气为主。

注意事项

着装“宜防寒保暖”冬季风邪,寒邪易诱发心脑血管病,更易生冻疮,因此要穿暖和、宽松、轻便之衣物,被褥应柔软,保暖,常洗晒。

生活“宜有节”,起居“宜有常”各三月早卧晚起来必诗日光。早睡从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身体,迟起从养阴气,日出而作,以避严寒求温暖。

饮食“宜进补”多吃高蛋白和维生素食物,并适时进补。药补不如食补,明虚之人多食羊肉、鸡肉、牛骨髓;阴虚之人多食鸭、鹅肉,以补虚益气,养胃生津。

天气晴朗“宜锻炼”冬季遇好天气时可适当户外锻炼,以补阳光照射不足,增强体质;在冷空气中锻炼,可增加神经调节机能,提高抵抗力,但不宜出大汗从防感冒,大风、大雾、雨雪恶劣天气,不可去户外。

心理卫生“宜讲究”冬季许多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都与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此应避免忧伤、焦虑、紧张等不良因素刺激,老年人应保持乐观、愉快情绪。

冬季老年人养生六不宜1.不宜夜间憋尿;2.不宜门窗紧闭;3.不宜蒙头睡;4.不宜饮酒御寒;5.不宜取暖失度;6.不宜小疾不治。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