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牛奶什么时候喝最好,如何鉴别酸奶的品质好坏,酸牛奶的营养分析
酸奶是一种半流体的发酵乳制品,因其含有乳酸成分而带有柔和酸味,它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吸收奶中的营养成分。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土耳其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就已经制作和饮用酸奶了。最初的酸奶可能起源于偶然的机会。那时羊奶存放时经常会变质,这是由于细菌污染了羊奶所致,但是有一次空气中的酵母菌偶尔进入羊奶,使羊奶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为酸甜适口了。这就是最早的酸奶。牧人发现这种酸奶很好喝。为了能继续得到酸奶,便把它接种到煮开后冷却的新鲜羊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发酵,便获得了新的酸奶。
发酵过程使奶中糖、蛋白质有20%左右被水解成为小的分子(如半乳糖和乳酸、小的肽链和氨基酸等)。奶中脂肪含量一般是3%-5%。经发酵后,乳中的脂肪酸可比原料奶增加2倍。这些变化使酸奶更易消化和吸收,各种营养素的利用率得以提高。酸奶由纯牛奶发酵而成,除保留了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外,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还可产生人体营养所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如VB1.VB2、VB6.VB12等。特别是对乳糖消化不良的人群,吃酸奶也不会发生腹胀、气多或腹泻现象。鲜奶中钙含量丰富,经发酵后,钙等矿物质都不发生变化,但发酵后产生的乳酸,可有效地提高钙、磷在人体中的利用率,所以酸奶中的钙磷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酸奶还是钙的良好来源,虽然说酸奶的营养成分取决于原料奶的来源和成分,但是一般说,酸奶比原料奶的成分都有所提高,一方面因为原料质量的要求高,另一方面因为有些酸奶制作中加入少量奶粉。所以一般来讲,饮用一杯150克的酸奶,可以满足10岁以下儿童一天所需钙量的1/3.成人钙量的1/5。
1.酸奶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酸,因而能增强人的消化能力,促进食欲;
2.酸奶中的乳酸不但能使肠道里的弱酸性物质转变成弱碱性,而且还能产生抗菌物质,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
3.据墨西哥营养专家们说,经常喝酸奶可以防止癌症和贫血,并可改善牛皮癣和缓解儿童营养不良;
4.制作酸奶时,某些乳酸菌能合成维生素C,使维生素C含量增加;
5.在妇女怀孕期间,酸奶除提供必要的能量外,还提供维生素、叶酸和磷酸;在妇女更年期时,还可以抑制由于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在老年时期,每天吃酸奶可矫正由于偏食引起的营养缺乏;
6.酸牛奶能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还含有可抑制体内合成胆固醇还原酶的活性物质,又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有效地抗御癌症,所以,经常食用酸牛奶,可以增加营养,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及癌症,降低胆固醇。
三、关于酸牛奶的饮用相关事项
1、要鉴别品种: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由牛奶或奶粉、糖、乳酸或柠檬酸、苹果酸、香料和防腐剂等加工配制而成的“乳酸奶”,其不具备酸牛奶的保健作用,购买时要仔细识别。
适宜乳酸菌生长的PH值酸碱度为5.4以上,空腹胃液PH值在2以下,如饮酸奶,乳酸菌易被杀死,保健作用减弱;饭后胃液被稀释,PH值只上升到3—5。
3、要饮后及时漱口:
随着乳酸系列饮料的发展,儿童龋齿率也在增加,这是乳酸菌中的某些细菌起的主导作用。
4、不要加热:
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如经加热或开水稀释,便大量死亡,不仅特有的风味消失,营养价值也损失殆尽。
5、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服:
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治疗腹泻的收敛剂次碳酸、鞣酸蛋等药物,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
应与婴儿配方奶粉混合使用,一般调好奶粉后,兑占总体积三分之一的名牌酸奶,单纯只喂酸奶是不宜的,主要是考虑营养均衡。这样还有一个好处,配好的奶不易坏。其他的担心如酸性腐蚀胃肠,甚至担心破坏益生菌都是不科学的(酸奶自己就是益生菌的产物)。
酸奶和很多食物搭配起来都很不错,特别是早餐配着面包、点心,有干有稀,口感好还营养丰富。但千万不要和香肠、腊肉等高油脂的加工肉品一起食用。因为加工肉品内添加了硝,也就是亚硝酸,会和酸奶中的胺形成亚硝胺,是致癌物。酸奶还不宜和某些药物同服,如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它们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爱喝酸奶的你请记住,酸奶很适合与淀粉类的食物搭配食用,比如米饭、面条、包子、馒头、面包等。
1、酸奶的浓稠度与营养没有直接关系,与制作方法密切相关。根据制作方式不同,酸奶分为凝固型和搅拌型。我国传统的玻璃瓶和瓷瓶装的酸奶就属于凝固型酸奶,这种酸奶口感浓稠。而平日人们常喝到的果粒酸奶都属于搅拌型酸奶,相对来说比较稀薄。
2、实际上,口感好的凝固型酸奶营养并不比搅拌型酸奶好。搅拌型酸奶颗粒细腻,更利于消化。有的搅拌型酸奶为了增加浓稠度,会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一些增稠剂。常见的是明胶和膳食纤维,明胶是蛋白质胶体,易被人体吸收。膳食纤维包括海藻胶、果胶、植物种子胶等,它们有助于消化,而且没有热量,对人体有益无害。与凝固型酸奶相比,搅拌型酸奶的风味更好,营养更全面。不过,有些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这类增稠剂含糖量高,会导致血糖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