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中毒后吃什么四食物缓解症状最有效

12-05 健康养生 投稿:想和星星遨游
甲醛中毒后吃什么四食物缓解症状最有效

一、甲醛中毒后吃什么

一、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补强身、排毒养颜的佳品。蜂蜜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优质蛋白质、钾、钠、铁、天然香料、乳酸、苹果酸、淀粉酶、氧化酶等多种元素,对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排毒养颜有显著功效。二、萝卜:胡萝卜是有效的解毒食物,它不仅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且含有的大量维生素A和果胶,与体内的汞离子结合之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汞离子的排除,白萝卜、红萝卜小萝卜等也具上述功效。三、海带:海带含丰富的碘,对人体十分有益,可治疗甲状腺肿大和碘缺乏而引起的病症。它所含的蛋白质中,包括18种氨基酸。海带中的碘化物被人体吸收后,能加速病变物和炎症渗出物的排除,有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促进有害物质排泄的作用。海带表面上有一层略带甜味的白色粉末,是极具医疗价值的甘露醇,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以治疗药物中毒、浮肿等症,所以海带是理想的排毒食物,中老年男性更应多食海带,以保持前列腺和肾脏的健康。四、木耳:木耳所含的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集中吸附,再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排毒清胃的作用,因此,从事粉尘环境中作业的人,特别应多食木耳。

二、甲醛中毒的危害有哪些

甲醛中毒时会表现为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并且会伴随经常感冒,这些症状与孕期的某些症状会比较相似。因此很多孕妇并不会刻意区分此时的反应是甲醛中毒反应还是妊娠反应。1、甲醛攻击造血系统,可导致贫血、感染、皮下出血等。2、长期暴露在低浓度甲醛下会伤害听力,造成头痛、头昏、疲劳乏力、面色苍白、视力减退及平衡功能失调等。3、皮肤常接触甲醛会红肿、干燥、起水疱。4、甲醛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能发展为白血病。5、甲醛会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女性会月经不调。长期严重暴露可能还会通过遗传影响下一代。6、吸进甲醛会使大脑和肾受到永久损害。7、孕妇吸入甲醛可能会使婴儿产生先天性缺陷。8、神经系统会受到损害,尤其是皮肤附近的神经末梢。9、肾和肝可能受到暂时性损伤。

三、甲醛中毒应该如何预防

1、通风法通风法不必过于解释,就是通过空气的流动,将有害气体排到室外,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唯一不足之处是甲醛释放周期长,一般要三年到十五年,装修后将新房空闲三年以上显然不现实。因此单靠通风法还达不到要求。2、物理吸附为了深入探讨汉紫表面物种的作用以及吸附质-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采用氯苯作为二恶英的模式物,研究了其氯苯的吸附特性,并通过TPD-MS、XPS、FTIR、Raman等表征方法阐明了氯苯与表面物种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其苯环上氯原子的强吸电性,氯苯能够与它酯基官能团以弱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并在脱附过程中引起上酯基向羧基官能团的转化,同时它的石墨微晶结构也由于氯苯的吸附作用而受到破坏。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177129)和国家“863”项目(No.2012AA062501)的资助,研究成果已发表于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2014,236,506-512)。3、椰维炭吸附椰维炭是以椰壳为原料,经高温活化、碳化处理,同时负载光触媒、碳纤维而成的一种新型活性炭。其对有机气体吸附能力比普通活性炭高5倍至以上,吸附速率更快椰维炭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微孔径。比表面积可达1000-1600m2/g,微孔体积90%左右,其微孔孔径为10A-40A。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适中、分布均匀、吸附速度快、杂质少等优点。对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四、甲醛中毒应怎么治疗

新房装修后不要立即入住。在装修好后的6个月内是有毒气体的释放期。入住之前建议利用甲醛自检盒对室内空气做一下检测,当然也可以让甲醛检测公司进行检测。甲醛去除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家庭装修中的甲醛释放周期一般是3到15年)。1.对于轻度中毒者,建议马上离开含有甲醛的环境,换掉有污染的衣物。及时用大量的清水全身冲洗。并使用肥皂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如不慎入眼,使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2.对于中度中毒者,让其吸入0.1%的淡氨水。想快速除去因中毒产生的喉咙水肿、肺水中,建议在治疗早期时让其短程使用足量的糖皮质激素。3.如不慎在短期内接触到数量的甲醛并发现呼吸道刺激反应。都需要观察2天。要避免活动引起病情加重。4.通过合理的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去泡沫剂,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5.对症处理,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小结:出现甲醛中毒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多吃水果蔬菜,在治疗期间避免过多的运动。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