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怎么治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12-04 健康养生 投稿:花落君离开
偏头痛怎么治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偏头痛作为临床常见病,中医学中有很多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本文收集了近5年来中医临床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资料,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治与针刺等治疗方法。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

偏头痛在中医理论上认为其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证,宋代杨士瀛《仁斎直指方》对头风痛的临床症状作了更详细的描述。李东垣《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并明确地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半边痛者……此偏头痛也。”从古至今,各个医家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在经络辨证上,张氏等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陈氏等则认为内伤是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肾阴肾精亏虚导致脑海失养,脾失健运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病。

一、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1、中药内服

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药众多,依据传统中医辨证理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巅”,凡外感六淫之邪,上扰巅顶,邪气稽留阻碍清阳,经络被遏而气血逆乱,痰瘀阻络,脑失所养而导致偏头痛,故风、寒、痰、瘀为本病的主因,辨证审因后,喻氏用偏正汤,药有:川芎、白芷、白芥子、白芍、郁李仁、柴胡、细辛、香附、全蝎、蜈蚣、炙甘草,全方起到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作用。偏头痛病程缠绵日久,遇劳则发,冯氏认为当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治疗用当归芍药散,当归、白术、川芎、白芍、泽泻、茯苓、葛根、全蝎,有热者加黄芩;此方肝脾同治,以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

但以活血为主,对于脾虚肝旺及久病入络的血瘀头痛效果显着,临床治疗35例,有效率为95.65%。陈氏对偏头痛的体会是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偏头痛,均为气血运行失调,气机阻滞,脉络不通引起,而痛处多在头之两侧,为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自拟芎柴丹胡汤:川芎、柴胡、丹参、延胡索、白芷,运用柴胡引诸药入少阳,5日为1个疗程,临床治疗238例,一般5~7日可痊愈,或10日明显减轻好转。谢氏亦认为偏头痛属“久痛入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58例,组方中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的现代药理作用,也符合了中医理论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邓氏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4例。

研究者结合中医“久病多痰”,“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的观点,藉此方补养气血,化痰降浊,化瘀通络,标本兼顾治疗偏头痛,临床有效率为93.8%。张氏在辨证立法用药上多从肝入手,若肝久病则肝血不足,血虚生热,火动生风上扰清窍致经脉阻滞而发为头痛,取辛芷四物汤治疗偏头痛56例,疗效显着,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细辛、白芷、丹参、延胡索、夏枯草、钩藤、草决明,取四物汤滋肝阳血,钩藤、夏枯草等平肝风,延胡索、丹参活血通络,细辛芳香通窍止痛,诸药合用使得阴血足,肝木升,头痛可自消除。

2、中药外治

采用某些特定药物,通过贴敷涂等方法从体外来治疗偏头痛,马氏用头风膏贴在两侧太阳穴,每次贴敷6~8h,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头风膏组成有川乌、白附子、生南星、川芎、细辛、樟脑、冰片,研为细末调成糊状敷贴。临床发现通过头风膏穴位敷贴能引诸药达病位,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大脑血液循行作用。尹氏针对外感与内伤偏头痛患者分别取不同中药研制成粉末,在穴位敷贴,外感型偏头痛,取细辛、附子、白芷、藁本、川芎、公丁香、皂角刺、延胡索、当归,上药研为粉末,以姜汁调成糊状,在风池、风府、头维、太阳穴位敷贴;内伤型偏头痛,其认为此证型痛多有定处,敷贴穴位以痛处为主,药物有水蛭、桃仁、川芎、细心、斑蝥、延胡索,研末以温酒调成糊状,临床患者经1~2个疗程治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

二、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1、毫针刺

体针针灸应用于偏头痛的预防与治疗在临床上很多见,于氏用一组基本穴处方:百会、率谷、头维、风池、太阳、阿是穴;再按临床表现将偏头痛分成4种证型进行配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基本穴处方加悬颅、颔厌、阳陵泉、行间、内庭;痰浊上扰型:基本穴处方加上星、丰隆、阴陵泉、中脘,有热象加外关、曲池;肝肾阴虚:基本穴处方加肾俞、三阴交、太溪;气滞血瘀型:基本穴处方加血海、三阴交、太冲、膈俞。常规针刺,留针30min,其间停提插捻转手法,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6例,总有效率91.7%。杨氏以腹针配合辨证取穴,主穴为:中脘、阴都(患侧)、外关(患侧)、足临泣(患侧);配穴据辨证,外感加风池、合谷,肝胆火盛加行间,气血不足加气海、足三里,痰湿中阻加丰隆、阴陵泉,肝肾阴虚加太溪,以上穴位均为双侧,先针中脘、阴都,应当浅刺,得气后再刺外关、足临泣,后再针辨证所取穴位,腹针结合体针临床治疗40例,其中病程最短7天,最长15年,总有效率95%。

头针张氏等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用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与常规针刺手法作观察比较,A组(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采用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若痛点在颞部,取毫针从丝竹空向阿是穴透刺,得气后向右捻转针柄180°~360°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然后行200~250次/min的震颤法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B组(常规手法组):找到阿是穴直刺4~6mm,得气后行捻转角度在(180±9)°,频率在100~150次/min。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明显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且即刻镇痛效果也明显优于常规手法组。杜氏矩阵针灸治法治疗顽固型偏头痛40例,矩阵穴方:四中穴(四神聪各外开一寸)、头颞穴(太阳穴后一寸与耳尖平行,咬牙时在颞部突起处)、风池。

从刺合围针刺是根据《灵枢》经脉、经筋、经别有关内容,可调节脏腑经络功能,围针则加强了对痛点部位的刺激,起近部治疗作用,两者合用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赵氏等利用运动头针治疗50例,取额中带、顶中带、顶枕带上1/3,颅底带中1/3(患侧)、颞前带(患侧),毫针延头皮刺,反复行针直至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疗效观察显示总有效率为94%。刘氏等根据《灵枢·根结》“足太阳结于命门,足阳明结于颞大,足少阳结于两耳”的理论,在患侧头颞处(角孙穴上2寸,水平旁开1.5寸,计3穴,左右共6穴)以毫针刺,得气后加用电针,通过加强局部血流方法来减缓偏头痛症状。

2、头针结合体针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被广泛运用在偏头痛的治疗,除了在头部局部取穴,循经远取配合身体四肢其他腧穴,更提高疏通经络气血,使气至病所。临床文献中观察治疗偏头痛多数取肝胆经循行部位与所属腧穴;宋氏运用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头部取患侧丝竹空、率谷、角孙、太阳,再循经选取少阳经在四肢远端的中渚、足临泣,头针留针1h,体针留针30min,远近取穴配合来疏通少阳经脉。高淑红以疏调少阳,通络止痛治则,取风池、头维透率谷、太阳、阳辅、合谷、太冲等穴,毫针常规刺法为主辅以太阳穴刺络拔罐直捣病所,临床治疗360例疗效肯定。

少阳经穴位为基础再结合辨证配穴,主穴取:丝竹空、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太阳、头维、风池,辨证属外风型加曲池,肝胆湿热配四神聪、行间,肝木乘土者配以足三里、气海,毫针常规刺,临床有效率90%。刘氏更认为头针与体针结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独选用头针或体针,在头针与体针的结合再加上头部阿是穴点刺放血,可以更大提高临床疗效,其选取太阳、丝竹空、风池、外关、中渚、健侧合谷穴,毫针常规刺,头部阿是穴选1~2穴,三棱针点刺放血,起到疏通气血,点刺放血认为可使痉挛的血管舒张,从而使偏头痛缓解。雷氏等也在肝胆经辨证基础上选用风池、百会、率谷、太阳、外关作为主穴,结合临床辨证加以配穴,肝阳上亢者加足临泣、丝竹空、行间,痰浊内阻者加头维、足三里、丰隆,主穴处方配合辨证取穴用在治疗偏头痛119例,其认为近期疗效佳,而且有满意的远期疗效。

3、综合疗法

偏头痛的临床治疗除了单纯药物服用治疗或针刺治疗外,通过文献的查找,亦有一些结合型的治疗方法,在原治疗效果上再加上另一治疗的效果不仅可以缩短疗程亦可提高疗效。张氏选用中药加电针治疗,中药基本方:川芎、白芷、桃仁、红花、僵蚕、蝉蜕、田七末(冲服)。电针处方:丝竹空透率谷、风池、颔厌、太阳、百会、合谷、头维、攒竹、太冲、列缺、足临泣。进针得气后加电针仪,用连续波。笔者用活血祛风通络方再加上丝竹空透率谷,两穴同属少阳经,相配能清肝胆风火,为治偏头痛要穴,两处方相配则加强了通络止痛之效。王氏在针刺的基础上再结合高压氧的物理治疗,针刺处方:颔厌透率谷、悬厘透角孙、风池、丝竹空;血瘀加膈俞、血海;痰湿加丰隆、三阴交;肾虚加肾俞、太溪。高压氧治疗:患者进入医用型高压氧舱,匀速加压25min,压力从0升至25ATA,稳压后患者开始吸纯氧,吸氧时间30min×2。治疗63例总有效率85%,高压氧可以血氧分压增高,脑血管收缩,使偏头痛发作时血管扩张及血管壁水肿得以阻止,起到迅速止痛效果,针刺所用穴位可直接刺激头侧部的大脑皮层,促进血液循环促使经络通畅。

宋书林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用穴位注射结合刺血疗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治疗过程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初治至头痛程度减轻,发作间隔延长;取穴风池(双侧)、合谷(单侧,交替应用),选用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B12(0.5mg/支)1ml,5ml注射器配6号针头,抽取上混合液3ml,刺入上下提插、得气,每穴注射1ml,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刺血疗法:取印堂、耳尖、太阳穴(单侧,交替使用),在每穴上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挤4~8滴血,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再取穴风池(患侧)、肝俞、脾俞、心俞、肺俞、肾俞、膈俞,五脏俞和膈俞单侧交替应用;用当归注射液5ml,维生素B122ml(0.5mg/支),取一次性注射器配6号针头抽取混合注射液,各穴注入1ml,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第一阶段风池配合谷意在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点刺放血利于通瘀,生养新血;第二阶段是通过五脏俞来调节五脏气机,穴位注射所用当归,现代药理证实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维生素B12能增强神经组织的功能,作为穴位注射药液能够增强经络刺激效应强度,延长效应时间。

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方法,可以综合出以下几点:偏头痛的病因为风、寒、痰、瘀,治疗方法以辨证分型论治为原则,立法处方围绕在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等基础上,临床随症随病加减。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取得不错的疗效,目前尚未发现采用针灸治疗的毒副作用,即时止痛效果也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中药外治法也在穴位的基础上运用敷贴等手段来起到治疗效果。

从文献整理中发现风池穴的选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穴位。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单一疗法,也有结合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然而也不难看出目前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有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或按照《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等不同标准来作评价,某些偏头痛患者在发作后常自行缓解,也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复发,如果单凭止痛效果来评价可能无法评定该治疗方法或药物的优缺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报导虽多,但在诊断、分型、选穴、针刺手法各家手法不同,也有一些临床观察缺乏对照组,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偏少,样本量不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可待在今后研究工作中解决。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