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为什么发动“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一般指高平陵事变。出现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的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零七回的魏主政归司马氏。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三国时期的魏国建立后,发生在曹魏的宗室曹爽和四朝元老司马懿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以司马懿杀害曹爽并夺取大权而结束。
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明升暗降,而夺去了他的实权。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
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于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次年,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因此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但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当时为中护军)、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暗中准备发动政变。
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明帝高平陵(在洛阳南)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武库,派长子司马师屯兵司马门,自己和太尉蒋济出屯洛水浮桥,断绝曹爽归路。救出被曹爽软禁的郭太后(魏明帝皇后),郭太后于是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先声夺人。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为求活命而同意交出大权,以侯还第。数日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名族诛曹爽兄弟及亲信何晏、丁谧、毕轨等人。自此以后,曹魏政权实际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