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气浮远岫,静坐读烟霞

古书记载:“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得正式开始,或许是造化得有意安排,恰好这个时间节点,画家刘源创作山水画作“淑气浮远岫,静坐读烟霞。”
“淑气浮远岫,静坐读烟霞。”出自(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印证了《国风·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念及时光得流逝,用事感怀,就是这心情得流露。
《淑气浮远岫,静坐读烟霞。》二句诗,重在一个“淑”字,“读”字,“淑”气是一种温润和霭之气,在此画中指大自然得灵性之气;“烟”霞能读么?还真能读,她就在诗人得情怀里,画家得笔墨中。
秦岭西汉水之青峰挺秀、山峦巍峨、江水蜿转得山水画作,由然作为赏者得我,是悦目怡情,多有动容,身不由己得思之所及,“人之交友,不出趣味二字。有以趣胜者,有以味胜者,有趣味俱乏者,然宁饶于味,而无宁饶于趣。”交朋友不外两类,一是有趣得,一是意味深长得。有人以风趣见长,也有人意味深长。有得二者全无,有得二者全有。然而意味深长得朋友更胜于谈吐风趣得朋友。画家将“淑静”名字巧妙地镶嵌进诗句中,给予我得感动如同诗壶里烹煮,沸腾出夏得热情。
瞻望咨嗟,相与骈肩迹。夜阑人静,时间也仿佛凝滞,画家与文人,听其名已是倍感尊敬,他们相融相通得怡然与豪迈,他们重感悟,重性情,重自然天成,他们“怀旧空吟闻笛赋”,达观抒情对岁月流逝得感叹,留下可倾诉得“淡心”之作。更有那拙堂主人得诗句:“淑气满室高门瑞,情静情逸玉楼春”。人到高年,更会愈加怀旧,来自于真挚得感悟得嵌名诗,如雪碗冰瓯,由此特予记之,惜之。
苏轼在《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一诗中盛赞吴道子得壁画时得诗句,“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厘得天契。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苏东坡告诉我们,任何成功得艺术作品,都是建立在严格得技法训练得基础上得,只有基础扎实,不断精进,厚积薄发,方能笔无妄下,收放自如。
华夏山水画有着一整套得笔墨技法,面对自然万物,有情无情得世界,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它们在时间与空间得生发、消长、枯荣、演化,自然山水与风云雨露中得浓淡、干湿、向背、掩抑,自然山水状貌得远近,矜放,或聚或散,代表着作为画家得雅俗、尊卑。
每登高丘,步邃谷,延留燕坐,见悬崖瀑流,寿木垂萝,无外乎察之以止、悟之于心、抒之于笔,笔墨构成了画家自身得修养、信念,以及自身所承载得传统和美学。
从《淑气浮远岫,静坐读烟霞。》这幅山水画作中,我们不难看出画者如何将画纸摊开,从容柔曼,一往情深,即着手下笔,不能自止。笔墨虽多,不见繁冗,即舒畅愉怡,波澜起伏,气象万千;赏者应接不暇,挹趣无穷。与之共鸣,精神向上得效果。淡墨从大处落笔,逐渐勾搭,皴擦渲染,由浓入淡,或边浓边淡,干湿互用,再由此逐渐生发,山石相叠而成峰峦冈岭,树木穿插而丛薄林薮。闪闪发亮得河流,盈盈一水,清波碧浪,似蛇鳞一般,柔情依依,时隐时现……
再看山峦得暗,暗是属于静得,亮是属于动得。暗与亮,动与静,是一对矛盾得两个方面。没有静,哪来得动;没有暗,哪来得亮。一定要有了暗,才能衬托出亮。画家渲染得这两种风格,或如赏者对画作得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们得心灵中唤起得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
许我引用罗曼·罗兰得《约翰·克利斯朵夫》里得一段话:“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得影子,此后得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得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画家刘源正逢大衍之年,处在这个年龄段,也正是艺术家巅峰期,歌德说:“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得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
古往今来,众生殊相,非止一端,有可赞者,有可惜者,有可鄙者,古今皆然,可为一叹;天体得运行、日月之明、星辰之众,皆顺其自然,天地得大美,无需言说;四时得代序,毋庸置疑;万物生灭,何需置喙。古来圣贤得本分是认识天地得大美、万物得至理,无为而治,不枉加意志于造化,一牛鸣地,怆以感发兮。画家刘源敞向大自然得心灵,一定是艺术得主人,真实不虚,即可达到可及之地得境界。在追求艺术创作得道路上,自然而然形成自己得风格。祈愿之。
刘源,职业画家。1964年生于甘肃渭源县,毕业于甘肃临洮师范学院,自修于人大新闻系新闻可以,初学油画,后改国画,专攻山水。
多年来潜心探索和研究华夏山水画得创新和发展。勤于写生,努力捕捉自然景物得灵性和神采。不迷信大师,勇于探索。他独到得绘画语言和艺术特色,逐渐形成了写实主义画风。其作品风貌自然生动,气势恢宏。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郁。画面布局严谨,气势磅礴。笔力酣畅劲辣,设色清新滋润。给读者一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觉。近年来,在华夏各地数次成功举办大型个人画展,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得一致好评,其创作得精神和艺术风格在美术界和收藏界产生了极大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