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玉容散 +洁面增白方之外治11方

04-10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中药玉容散 +洁面增白方之外治11方

中药玉容散 +洁面增白方之外治11方(1) 2@黄褐斑辨证论治+肾阳亏+百发百中祛斑汤+特效方+茵陈五苓散+当归芍药散去黄褐斑眼袋

中药【玉容散】有很多种配方。下边仅根据本人经验和其处方组成选择几个供你参考:
1、 【汉方玉容散】
材料:白牵牛、白蔹、白细辛、甘松、白芨、白莲蕊、白茯苓、白芷、白术、白僵蚕各一两,荆芥、独活、羌活、檀香各五钱,白附子、白扁豆各一两,防风五钱,白丁香一两,珍珠二分,共研细末,再加上绿豆粉一两,中药材行市售玉容粉,以及蛋白一个。
做法:混合到适当的黏稠度,敷在脸部十分钟(避开眼部周围),然后用温水洗净。
功效:这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秘方,可以治疗黑斑、皮肤粗糙,也可美白和去粉刺。
2【清宫玉容散】:
是慈禧太后五十三岁时,使用此方治疗颜面的黑斑、粗糙、保持美白的宫廷御方,具有温经、驱风、活络经脉、美白去粉刺促进脸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玉容散的成分:白牵牛、白蔹、白细辛、甘松、白芨、白莲蕊、白茯苓、白芷、白术、白僵蚕各1两、荆芥、独活、羌活、檀香各五钱,白附子、白扁豆各1两,防风5钱,白丁香1两,珍珠2分,将上述材料请中药行配好磨细,再加入绿豆粉1两。 使用方法:每次使用时取20克粉末 (约中药匙4匙),加入具有消毒、美白与紧肤作用的蛋白 (4分之1个)调搅成稀膏状,面膜的制作就算完成。每日睡前先用温水洗脸,再用此面膜薄薄的一层敷在脸上,等风干后洗净,大约14天脸部皮肤就会有明显的美白效果。 上述的配方用量约可使用1个月,而且成本较底,十分划算,如果是大量曝晒后的美眉,可以在面膜中加入芦荟汁或小黄瓜汁,帮助脸部肌肤镇定。 TIPS: 1.荆芥、独活、羌活、白僵蚕可以省略 2.昂贵的珍珠也可以不用 3.可以加上一点紫草跟龙脑,龙脑凉凉的很舒服,可以镇静皮肤,用矿泉水调就可以了 4.敷的话要敷得很厚,大约0.5公分以上才够力,最好是敷20分钟到30分钟洗掉,等干再洗会有细纹 。
3、【元宫玉容散】
是由生牵牛子120克,香白芷、甘松、川芎、霍香、藁本各15克,广零陵香30克、天花粉22.5克,细辛、阿胶各7.5克,猪牙皂、禇实子各60克为原料。将上药共研成细末,瓶装密封备用。每次用3~9克,冷开水调敷面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去,早晚各1次。有治疗青春痘和青春痘所留下的色素斑的功效。
原方中广零陵香可用佩兰代替。阿胶毕竟是胶质,不利于皮肤排出,在青春痘生长旺盛期以不用为佳。在外用本方的同时,内服苡仁紫背天葵粥(苡仁50克,与紫背天葵15克煮成粥,每天吃1剂,连吃半个月以上,若无紫背天葵可用蒲公英30克代替),疗效更好。
4、【 玉容散】-来源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玉容散-组成 白牵牛 团粉 白蔹 白细辛 甘松 白鸽粪 白及 白莲蕊 白芷 白术 白僵蚕 白茯苓各30克 荆芥 独活 羌活各15克 白附子 鹰条白 白扁豆各30克 防风15克 白丁香30克
玉容散-用法 共研细末。每用少许,放手心内,以水调浓,擦搓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日用二次。
玉容散-主治 黧黑皯黯(又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木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平。
【玉容散】配方繁多,选中处方后,可将处方抄写下来拿到当地大的老字号的中药店里去配制加工。,一般的药店是没有这项服务的。加工时要说明是用于面部调膏涂抹的,加工要细。
祛斑和去除痘痘后期遗留的斑迹选用以上四种都可以。但是如果在痘痘期间第三个不宜使用。
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洁面增白方之外治11方(1)

中医学认为,颜面晦暗无泽主要是由于气 血津液亏虚,不能滋养肌肤;太阴气虚,津液输布代谢失常;血瘀痰阻,脉不通,血不流;情志内伤,气机紊乱,血不能上荣;饮食失节,营养失调,肌肤失养;环 境恶劣,风吹日晒等因素所致。治疗以滋阴补肾,调理脾肺,舒肝理气,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七白膏

香白芷、白蔹、白术各30g,白茯苓、白附子、细辛各9g,白及15 g。将白茯苓去皮,白附子生用,细辛去叶土,再将上药共研为细粉,用鸡蛋清调丸,如弹子大,或如人小指状,阴干,贮存备用。

每晚睡前洗脸后,用七白膏蘸温浆水磨汁涂面。

本方出自《御药院方》,有洁面增白之功。

2.鹿角散

鹿角l根,白芷、川芎、细辛、天门冬、白附子、白术、白蔹各112 g,杏仁14枚,牛乳l 800 g。将鹿角先以水渍100天,与诸药纳牛乳中,缓火煎另汁尽,出角,牛乳摩之涂面。

本方出自《千金要方》,有光泽洁白之功。

3.五香散

荜豆、黄芪、白茯苓、葳蕤、杜若、商陆、大豆黄卷各200g,白芷、当归、白附子、冬瓜仁、杜蘅、白僵蚕、辛夷仁、香附子、蜀葵花、旋复花、防风、木兰、川芎、藁本、皂荚、白胶、杏仁、梅肉、酸浆、浮萍、天门冬、白术、土瓜根各150g,猪胰2具(曝干)。上方药共捣筛为末,用以洗面。

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有洁面光润之功。

4.八白散

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及各90g,白芷60g,白附子、白茯苓各15g,皂角3根,绿豆少许。将皂角去皮子,8味药共为细粉,调匀。每日早晚洗脸。

本方出自《必用全书》,有增白洁肤之功。

5.涂面药

白附子、密陀僧、茯苓、胡粉、香白芷、桃仁各31.25g。以上6味共为细末,用乳汁调匀,临睡前涂于面上,早晨以浆水洗之。

本方出自《妙药宝鉴》,有增白洁面之功。


6.杏仁粉

杏仁、白糖各300g,茯苓、莲子各60g,白米面3 000g。上药共研细粉,外用洗脸,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15g。

本方出自《清太医院配方》,有增白玉容之功。

7.香浴汤

荆芥、防风、羌活、大黄、细辛、当归、皂角、藿香、白芷、藁本、川芎、甘松、水红花、番白花各5g。以上方药煎汤沐浴。

本方出自《增补神效集》,有洁肤增白之功。

8.肥皂方

角子糯肥皂860g,真排草(如铁钱者佳)39g,绿升麻120g,楮实75g,广木香90g,铅粉、木犀花、杏仁、红枣肉各45g,糯米500g,猪胰子5个,白及、砂仁(带壳)、甘菊花、绿豆、白芷、零陵香、玫瑰花、天花粉各15g,白丁香7.5g,冰片、藿香各9g。

将肥皂荚去核,杏仁去皮尖,红枣去皮核。以杏仁、枣肉和猪胰捣烂成泥状,其他药物全部研成细粉,将以上诸药合并,加入蜂蜜250g,黄酒30~60ml,共调匀,捣之,做成龙眼大的药丸,阴干,密封贮存备用。洗脸,搽脸。

本方出自《鲁府禁方》,有洁肤增白之功。

9.澡豆方

丁香、沉香、青木香、钟乳粉、珍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桃花各95g,柰花、梨花、李花、红莲花、樱桃花、旋复花、白蜀花各125g,麝香1g。

共捣诸花,别捣诸香,珍珠、玉屑别研成粉,合和大豆[FS:PAGE]末1 400g,研之千遍极细,密贮勿泄。常用洗手面作妆。

本方出自《千金翼方》,有洁面白净之功。

10.香皂方

藿香、甘草、樟脑、细辛、猪胰、白芷各30g,肥皂角250g(去皮、弦、子)。上药捣粉,将大枣煮熟,去皮核,用枣泥和药粉做丸,如弹子大,每日洗手、洗脸用。

本方出自《鲁府禁方》,有增白去斑之功。

11.白蔹脂方

白蔹、烧白矾、石脂各0.5g,杏仁0.25g(去皮尖)。上药捣筛,以鸡蛋和。夜涂面,次旦以井水洗去。

本方出自《外台秘要》,有增白洁面之功。


12.光悦洁白方

瓜蒌子50g(捣筛为末),麝香25g(细研),白石脂100g(细研),雀粪20g(去黑者,细研)。上药研匀,以生菟丝绞汁和如稀膏。每晚,先用澡豆洗去垢腻,涂面上,旦以温浆水洗去。

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有洁面增白之功。

13.玉屑面膏方

玉屑(细研)、土瓜根、白附子、商陆、川芎、葳蕤、冬瓜仁、桃仁、白芷、木兰、辛夷各30g,菟丝子、青木香、藁本、当归、黄芪、白僵蚕、藿香、细辛各25g,麝香、防风各15g,鹰屎白、蜀水花各200g,猪胰3具(切细),白犬脂、鹅脂、熊脂、猪脂各2000g。

以上28味,先以水浸猪、鹅、犬、熊脂,数易水浸,令血脉尽,乃可用,捣碎诸药,以清酒2000 m1渍1宿,明旦生擘猪、鹅等脂安药中,取铜铛于炭火上,微微煎至暮时乃熟,以绵滤,置瓷器中,仍以白芷片,看色黄即膏成,其猪胰浸药酒,取汁,安铛中,其玉屑、蜀水花、鹰屎白、麝香为末,膏成,安药中搅令匀。旋取傅面,久用。

本方出自《医方类聚》,有洁白光润之功。

14.白面泽颜方

白蔹、白附子、白芷、藁本各30g,猪胰3具(水浸泡,去血汁,切碎,研烂),芜菁子50g。先取芜菁子50g,白酒、净水各1000ml,放锅内 煎2小时,取出后研如浆,再将以上诸药研得极细,与芜菁子酒水浆相合均匀,贮于瓷器中密封3日后备用。于每晚睡前将面部洗涤干净后,将本方取少许涂于面 部,次晨洗去。

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有洁白光泽之功。


15.崔氏蜡脂方

白蜡300g(炼令白),桃花、菟丝子、白芷、木兰皮、细辛、辛夷仁、白茯苓、土瓜根、瓜蒌根、白附子、杜蘅、桃仁(去皮)、杏仁(去皮)各22.5g,蔓菁子油3000ml,羊髓、牛髓、鹿髓脂各200g。

上18味,并细切。以苦酒渍1宿,用上件蜡油髓脂等,煎如面脂法。其蔓菁油、酒在前,煎令烟出后,始下蜡髓讫,纳诸药,候白芷色黄膏成,任用。每以澡豆洗面后,以涂之。

本方出自((外台秘要》,有洁面润白之功。

16.延耳澡豆方

白茯苓、土瓜根、商陆根、葳蕤、白术、川芎、白芷、瓜蒌、藁本、桃仁(去皮)各185g,皂荚5梃(去皮子),豆屑4800g,猪胰3具(曝干),猪蹄4具(治如食法,烂煮取汁),白面9600g。

以上15味,取猪蹄汁拌诸药等,曝干,捣散,以作澡豆。洗面手。

小方出自《外台秘要》,有光泽洁白之功。

17.麝香面膏方

麝香15g,猪胰3个,瓜蒌瓤150g,蔓荆子、桃仁、酥油各90g。将猪胰切碎,桃仁汤浸去皮尖,蔓荆子、瓜蒌瓤、桃仁、麝香都研细粉,酥油文火熔化,诸药共调成稠膏,用细纱布裹,泡入粮酒2000~3000ml中,3日后,取出,密封贮存备用。每晚临睡前搽脸。

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有增白祛斑之功。

18.猪胰增白方

猪胰5具,蔓菁子100g,瓜蒌瓤250g,桃仁150g,麝香25g。以上4味药为细末,酒浸密封3宿,和猪胰捣熟。每夜用以涂面。

本方出自《普济方》,有洁面增白之功。

19.洁面光润方

猪胰、白芷、桃仁各50g,辛夷、冬瓜仁、细辛、黄瓜、瓜蒌各15g。以油l L或酒煮药至2~3沸后,去渣,将猪胰取尽,入冬瓜仁末和。用以涂面。

本方出自《普济方》,有光润手面之功。

20.荜豆香澡方

荜豆600g,白附子、川芎、白芍药、水瓜蒌、商陆、桃仁、冬瓜仁各100g。上方药共捣筛和匀。以水洗手面后,傅药粉饰。

本方出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护肤增白之功。

21.麝香和粉方

官粉1袋(水飞),朱砂、蛤粉(熟水飞)、密陀僧、檀香各15g,鹰条10g,脑麝、寒水石粉、紫粉各少许。上方药共为细末,和匀。扑面用。

本方出自《医方类聚》,有护肤增白之功。

22.延年面脂方

白术、茯苓、杜蘅各45g,冬瓜仁、葳蕤、藁本、川芎、土瓜根、瓜蒌各37.5g,木兰皮、白僵蚕、蜀水花、辛夷仁、零陵香、藿香各12.5g,菟 丝子、白附子各60g,栀子花、麝香(酒浸,绵裹)、鹰屎白各22.5g,桃仁1000g(令碎),白蜡90g,羊脂(肾边者)2000g,猪脂 6000g(水浸7日,日别易水),猪胰1具。

以上25味,并细切,以酒400ml,取猪胰、桃仁、冬瓜仁绵裹纳酒中,令消,绞取汁,用药渍1宿。别煎猪脂令消,去渣。以鹅脂、羊脂、白蜡于铛中,用绵裹纳铛,微火煎
 
    黄褐斑辨证论治 2012-03-07 18:31阅读:1053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黄褐斑多由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既有气滞血於实证,又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之虚证,通过辨证施治,达到治疗目的。 1.病因病机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肝主疏泄喜条达,肝郁气滞,气滞血淤,气   黄褐斑多由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既有气滞血於实证,又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之虚证,通过辨证施治,达到治疗目的。

 1.病因病机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肝主疏泄喜条达,肝郁气滞,气滞血淤,气血运行不畅,肝经郁热化火,与体内湿邪熏蒸于面而成;脾主运化,脾虚不能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日久必致气血两虚,肌肤不能濡养而成,肾主水,肾水不足不能制火,湿热内蕴,郁结不散而成。三脏功能相互影响,血虚必致血淤,肝经郁热化火,灼伤阴津,日久必致肝肾阴虚,既有气滞血淤实证,又有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之虚证。

 2.辨证论治

  2.1肝郁气滞,肝经郁热表现为颜面晦暗及浅褐色斑片,一般见于初起阶段,症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咽干,经期乳房胀痛,月经延迟,舌红苔薄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兼清郁热,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味:丹皮15g,炒栀子15g,益母草30g,当归15g,柴胡15g,茯苓30g,杭芍30g,炒白术15g。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15g,乳房胀痛者加川楝子15g。

  2.2气滞血淤表现为面部色斑颜色较深,长斑日久,症见少腹疼痛,胸胁刺痛,月经延后,量少色黑或有血块,舌质红,舌边可见瘀点瘀斑,苔薄脉细涩。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消斑,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30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30g,川芎30g,三棱15g,莪术15g,当归15g。腰膝酸软加上女贞子30g、旱莲草30g,痰多者加杏仁15g、冬瓜仁30g。

  2.3肝肾阴虚表现为颜面黧黑,每逢经期色斑加深,日久不退,症见口苦咽干,头晕耳鸣,心悸不宁,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茯苓30g,泽泻30g,枣皮15g,淮山15g,丹皮15g,生地30g,枸杞15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百合30g,玉竹30g。月经不调加益母草30g。

  2.4气血亏虚表现为面色晦暗无华,色斑勿浅勿深,症见少气无力,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方选归脾汤加味:炙黄芪30g,当归20g,太子参30g,炒白术20g,灸甘草10g,元肉20g,枣仁15g,木香10g,阿胶20g,熟地30g。

 3.病例介绍

  患者,女,30岁,面颊及额部长斑2年余,伴情绪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经期乳房胀疼痛,月经延迟,量少色黑,舌红苔薄,脉弦细,证属肝郁气滞,气滞血淤,方选逍遥散加味:柴胡15g,当归15g,茯苓30g,炒白术15g,杭芍30g,薄荷10g,益母草30g,三棱15g,莪术15g,水蛭15g,川芎15g,服上方10剂后,颜面色斑明显变淡,胸胁胀满消失,月经按时而行,量增多,色黯红,伴腰膝酸软,脉搏弦细,瘀血尚未全去而伴肝肾不足,继服上方去薄荷、炒白术,加女贞子30g,玉竹30g,连服10剂后颜面色斑大部分消退,经服六味地黄丸早晚各1丸,连服3月后色斑完全消退。

 4.体会

  黄褐斑中医属“面尘”、“黎黑斑”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妆品的日益增多及不规范使用,大气环境的污染,黄褐斑发病率逐年上升,祛斑化妆品铅、汞、激素严重超标,使用此类化妆品无异“饮鸠止渴”,中医治疗黄褐斑渊远流长,通过辨证论治,调节脏腑功能失调,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肾亏致黄褐斑 中医来拯救

黄褐斑对女性的危害最广。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

中医处方

【辨证】情志抑郁,渐伤肝脾,肝郁化火,火燥淤滞。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组成】生地12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柴胡9克,香附9克,茯苓9克,川芎9克,白僵蚕9克,白术9克,白芷9克,白藓皮15克,白附子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FDPageBreak}


中医处方

【辨证】肾阳不足。

【治法】补阳祛斑,黄褐斑秘方。

【组成】制附片9克,淫羊藿9克,熟地9克,仙茅6克,冬瓜仁30克,生薏仁30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桃仁6克,红花6克,白附子3克,蔓荆子3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秘方:柴胡、红花各10g,赤芍15g,桃仁、泽兰、茯苓各12g,益母草30g,大黄9g(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同时配合外治法:1、外用方:白及、白僵蚕、白蒺藜各9g,白芷、皂角各3g,白附子1.5g,茯苓15g。共研为细末,每晚温水洗面后,将药末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一直两小时后揭去。2、耳贴:用王不留行籽一粒放置麝香虎骨止痛膏(一厘米X一厘米)贴于耳穴,十五天为一个疗程。

方解:本方有理气活血,清热利水之功。临沧运用本方治疗100例,痊愈36例,显效48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100%


 

祛斑的中医特效方

一、黄褐斑

1、肝郁气滞而导致的黄褐斑:醋柴胡 12克,当归、白芍各10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青橘叶6克,制香附10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本方疏肝解郁,适用于因

  2、脾虚湿热而导致的黄褐斑: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淮山药15克,扁豆、茯苓各12克,黄柏、黄芩、泽泻各10克,六一散6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本方健脾利湿清热,适再于因。

3、薏苡仁5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健脾利湿,适用于黄褐斑。

4、肾虚蕴热而导致的黄褐斑:生熟地各15克,玄参、天花粉、知母、黄柏、炙龟板、茯苓、山栀、柴胡、丹皮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 5、益母草粉7.5克,白附子6克,白及7.5克,白蔹6克,轻粉1,5克,钟乳粉6克,密佗僧4.5克,细辛末1.5克。各研细末,混匀,装瓶备用。晚上睡前用人乳或温水调和,涂患处,次日用温水洗除。本方治疗黄褐斑有效。

6、黄褐斑、蝴蝶斑:冬瓜汁、白醋等量,调匀搽面部,10分钟后洗去,2-3次/日,连用半月即可除净。

  1、杏仁(去皮、捣烂)适量,用蛋清将杏仁未调匀,每晚睡前搽脸,次晨用白酒洗去。

  2、柿叶研细末,入熔化的凡士林搅拌为膏,外涂即可。

3、茯苓(研末)适量,以蜂蜜调和后敷面。

二、祛雀斑

   1、生姜50克(干姜减半)入500毫升50%酒精中密闭浸泡15天,早晚擦于洗净的患处。

  2、桃花、杏花各10克以水浸泡,过滤浸汁,用于洗脸。

  3、将苹果去皮切块捣泥,然后涂于脸部,如系干性过敏性皮肤,可加适量鲜牛奶或植物油,油性皮肤宜加些蛋清。15-20分钟后用热毛巾洗干净即可。隔天一次,可消除面部雀斑。

三、除面部色素斑:

1、鲜西红柿汁与蜂蜜按2:1混合如果涂面部,10分钟后洗净,连用10-15日,能将黑色素分解,皮肤变白红润。

2、 晚上睡前洗脸后,将维生素E胶丸刺破,涂于患部并稍加按摩,晨起洗去,两周后退斑,两三月后逐渐消退。


 
 
 
  所谓黄褐斑就是对称分布于面部的呈片状的黄褐色斑片,也叫面尘,黧黑斑等。临床上多见于额部,颧部,外眦角,上唇部,颊部等。

《灵枢 经脉篇》有这样的记载:“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疼不可以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不管是颜(指额部)黑,面如漆柴,还是面微有尘,面尘,脱色,都是关于黄褐斑,色素沉着的描述。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其华在面,面部好似一个晴雨表,是脏腑功能衰退在面部的反映。《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中说:“五七,阳脉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在临床上观察,凡色斑分布在额部的,多与脾胃有关,也与肺大肠有关,一是肺为华盖,额部为华盖;二是土生金。所以治疗从脾肺着手,兼顾胃肠。色斑分布在外眦角的,毫无疑问,与肝胆三焦有关,因为它们的经络巡行位于身体的侧面,所以治疗上疏肝利胆不失为上策。色斑分布在颧部的,与心小肠有关,因为小肠经斜络于颧,还因为小肠为赤肠,所以治疗上多滋阴降火,兼用扶阳药引火归元。色斑在上唇部的,与西医所说的内分泌紊乱有关,上唇部也叫子处,是气血交汇之处,治疗从冲脉, 任脉入手。色斑在颊部的,与肾有关 ,治疗或滋肾阴,或温肾阳。

  黄褐斑色斑虽有深有浅,但黄色乃其本色,而脾之本色也是黄色,所以治疗上皆可兼顾脾的功能。

 黄褐斑的治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有所侧重,但中医讲究整体观,所以临床上都不是单一的法则,在辩证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经验,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金匮中关于色素沉着的条文

转载自锦瑟


 1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这是祛瘀生新法的代表方剂,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也。

2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这是水饮内停,清阳不升,营卫运行不利导致的色素沉着。

3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

4病人胸满,唇痿色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由此看来,仲景关于色素的论述中,要么是瘀血阻滞,要么水饮内停。所以临床上治疗色素沉着时,在辩证的基础上,用些温里药,活血通络药,是能够提高疗效的。

茵陈五苓散治疗黄褐斑


茵陈五苓散是黄疸病中常用的主方,因为一般黄疸病多见于湿重于热证,所以在临床上多用它加减治疗。但在皮肤美容科,本人用它治疗黄褐斑,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一:王某 女 38岁 生意人

黄褐斑,两面颊部蝴蝶状分布的色素斑片,浅褐色,对称分布;额部深褐色条状斑片,尤以两眉毛上为甚,患者述月经量不多,色黑有血块,眠差,一般情况尚可,有慢性胃炎病史。舌苔白厚腻不燥,相反润,脉滑。处方:茵陈15茯苓10白术10泽泻10猪苓10桂枝10当归10川芎10桃仁10红花6鸡血藤30白花蛇舌草10丹参10远志10酸枣仁10焦三仙10炙甘草6

服药五付后复诊,面部黄褐斑无改善,但患者述睡眠变好了,睡眠质量提高了,舌苔白微腻,脉滑。效不更方,嘱继服该药,但月经期停药。一月后复查,面部黄褐斑明显变浅,舌苔薄白,嘱服药三个月,注意保湿防晒。

  典型病例二:淘某 女 34岁 全职太太

黄褐斑,面颊部,额部浅褐色斑片,呈斑驳状,患者述做任何事没什么兴趣,动辄心烦,经常含槟榔,心方舒畅,伴右下腹隐痛,做B超示右侧附件炎,陶氏腔积液少量,舌苔厚腻而干,色灰,脉滑。

处方:茵陈五苓散合桂枝茯苓丸

茵陈15茯苓10白术10泽泻10猪苓10桂枝10桃仁10白芍10柴胡10郁金10全栝楼10红藤10丹皮10生甘草6

  讨论:首先从张仲景论黄疸病的病机中得到启发: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即脾湿胃热所蕴积的湿热必须深入到血分或者叫“陷入血分”,“溢于血分”,再行于体表。一个瘀字,便见黄皆发于血分,凡气分之热不得称瘀,脾为太阴湿土,土统血,热陷血分,脾湿郁遏,乃发为黄。同样,黄褐斑也是脾之本色外露,而且也有气血的瘀滞 ,所谓的异病同治也。  其次,张仲景论血分与水分的关系,他认为血分者,因血而病为水也;水分者,因水而病及血也。血不利则为水,血水同源,血水互患。所以在祛湿的基础上加了些活血通络的药物,也是治水兼治血也。

总之,用茵陈五苓散所治疗的黄褐斑,病机主要是湿热邪重,尤其是湿重于热型,表现为舌苔厚腻,白带异常等。中医理论认为,水湿,痰饮都是同一性质的,都是津液代谢异常所致,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还说“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茵陈五苓散就是遵循这样的处方原则,让邪有出路,所以有好的临床疗效



  当归芍药散去黄褐斑、眼袋   当归芍药散可以看作是班长胶艾汤和半张五苓散的合方。 与胶艾汤相比而无出血证,与五苓散相比又无水气上逆。虽血行不利却无有形之淤,故不用桂枝茯苓丸;虽有水停却因于血,故不可单纯利小便,以免旋利旋生 当归芍药散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而导致的黄褐斑、眼袋加深、晨起面部浮肿、下午下肢浮肿、脱发等     当归芍药散15天治愈1例黄褐斑

女为悦己者容,黄褐斑这个损容性皮肤病,令女性患者懊恼不已,不少女性,一旦患了黄褐斑,美容院、皮肤科就成了她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对黄褐斑没有太多的治疗经验,治疗方剂无非就是六味地黄丸、逍遥丸、桃红四物汤等滋阴补肾,疏肝健脾等药物,无效者比比皆是,取效者屈指可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欧柏生

话说一30岁女性,已婚,家有儿女,近1年莫名其妙得了黄褐斑,尤以颧部明显,自我感觉老了10岁,就治意识强烈,患者素体健康,饮食睡眠无碍,望闻问切未见异常,只是面部稍偏微黄,有小眼袋,让人感觉有点浮肿。

就是凭这个线索,辨证:血虚脾虚湿胜。处方:当归芍药散

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白术15克、泽泻30克、茯苓30克

7剂,免煎颗粒,水冲服。

1周后,色斑已去大半,守方治疗。

半月后复诊,色斑消失得无影无踪。患者很高兴,又开了7付中药巩固治疗。

黄褐斑难治,此患者疗效好,全凭运气也,但愿天下女性黄褐斑患者皆可用此方治疗。此方安全,患者可依葫芦画瓢治疗,呵呵,有了疗效,要表示口头感谢呵!
当归芍药散治黄褐斑[已验证] - [方药经验]

陈老说过,妇科名医要熟悉“两个散一碗汤”,分别是当归芍药散、逍遥散和四物汤。(因为之前看书的经历,对于逍遥散和当归芍药散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四物汤,可能我更愿意从归芎胶艾汤从解读。)

对于当归芍药散,我之前有黄师和日医的书中都看到有黄褐斑方面的应用经验,内人在生产后,有轻微的黄褐斑的症状,跟我说要要调整一下。我想了很久,也参照了《日本汉方医学皮肤病治疗辑要 》中的经验,想用当归芍药散合大量薏苡仁,不过,这本书中说需要使用很长的时间。后来,因为在高兄那里吃药,就把这个事情给耽搁了。在去参加经方会议的路上,我也跟格非兄讨论过内人的用方,他建议先从当归芍药散开始。正好今天转载完伍炳彩教授应用当归芍药散的经验,我又查询了一些资料,发现了一个甘肃的刘召医生有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了20例黄褐斑的报告 ,全部有效,值得借鉴。现摘录如下:

治疗方法:当归 15,赤芍10,白芍10,白术10,川芎10,茯苓12,泽泻10,熟地15,枸杞子15,白芷12,白及8,白芥子8,益母草10,天花粉6,红花6 (其中,后两味孕妇不用)

治疗思路:熟地、枸杞子补血活血,补肾涵木;益母草、天花粉、红花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清除生殖系统毒物而化瘀生新;白芥子善除皮下膜外痼痰锈气;白芷、白及祛湿健脾化瘀生肌,同时俱归肺胃,引领诸药直达患处。

回头要试一下,再来总结和汇报一下。

PS: 已经用过了,大约15付(没有用红花和天花粉,因为LP胃寒),脸色均匀很多,色斑也淡了。
、 用风药治疗黄褐斑 笔者读焦树德前辈《方剂心得十讲》,在谈到防风通圣散时提到一则医案,一位面生色斑,肤色晦暗,颜面虚浮的护士,经焦老治疗很快就恢复了面色光润,观其处方,用到了麻黄、荆芥、薄荷、白附子、白芷等诸多风药,百思不得其解。后读门纯德前辈的《名方广用》,提到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逍遥散可以治疗久久难愈的色斑,更是觉得匪夷所思,一个祛风散寒通痹之方怎么可以治疗色斑呢?石恩骏老师有一张祛风益肾美颜汤,治疗黄褐斑,效果很好,方中也大量使用了风药,这与现在的主流思路明显不同,后者更多的是侧重于调内、补虚,用药不离肝、脾、肾,而按这个思路遣方用药效果很差,笔者始终觉得没有抓住黄褐斑的本质。治疗本病需要寻找新的思路,而前辈老师用风药治疗黄褐斑是不是一个突破口呢?这个问题萦绕了很久。

黄煌老师提到,桂枝茯苓丸可以治疗黄褐斑,当归芍药散可以治疗黄褐斑,前者是一张“气、血、水”通调之方,后者是一张“血、水”

通调之方,它们的共性都是“动”方。

笔者承系的是黄元御先生的学术脉络,多用“观象”的思维分析疾病。从“象”上看,黄褐斑实际上是面部的一种“郁象”,也就是说这个病首先需要流通而不是补益。小儿的皮肤为什么那么明润、光泽?是因为小儿一气清透,皮肤营卫之间的“气、血、水”周流得好,始终是一潭清澈的活水;而一旦皮肤的营卫郁滞,“气、血、水”循环不畅,这一潭清水就日渐浑浊、污垢,于是大量的色素沉积下来,最终形成了黄褐斑。

所以,治疗黄褐斑的关键是把面部皮肤营卫之间郁滞的“气、血、水”盘活,让其重新流动起来。风药既可以直达面部,又可以依靠其良好的流动性盘活僵局,从而拉动“气、血、水”的循环,依着这个思路笔者常常用荆芥、防风、羌活、藁本合上当归芍药散,治疗本病,效果很好。

另外,还需同时畅通三腑,以改善病人的内环境。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黄褐斑20例小结
  黄褐斑是中青年妇女常见的面部皮肤病,用美容化妆品,疗效甚微。近年来笔者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20 例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 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大34 岁,最小20岁;其中3 例未婚;月经先期6 例,后期5 例,先后无定期4 例,经量少却淋漓不净者3 例;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3 年。20 例患者排除外伤、心血管疾病面容、先天印迹等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按褐斑色素沉着的轻重和面积大小可分为轻、中、重3度。轻度:淡褐色,面积小于10 cm2,共8 例。中度:黄褐色,面积11~15 cm2,共7 例。重度:黑褐色,面积大于16 cm2,共5 例。2 治疗方法 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5 g,赤芍10 g,白芍10 g,白术10 g,川芎10 g,茯苓12 g,泽泻10 g,熟地15 g,枸杞子15 g,白芷12 g,白及8 g,白芥子8 g,益母草10 g,天花粉(孕妇不用)6 g,红花(孕妇不用)6 g。每日1 剂,水煎2 次,共取汁400 mL,分早晚2 次服, 天为1 疗程。 143 治疗结果 经1 个疗程治疗后,治愈8 例(面部褐色消失,皮肤恢复正常,半
 

标签: # 黄褐斑 # 当归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