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评答疑

8月12日,台当局在独立的问题上,终于迈出了最危险的一步。
当天,在经过连续三天的审议后,台湾“教育部”不顾两岸名义反对,以强硬手段强行通过“课改”,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
此外,“台湾史”将被独立,和“东亚史”、“世界史”并列。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史,先乱人心!
台湾新课纲的目标,就是要从历史上、思想上、民族上彻底去中国化。在戎评(微信公众号:戎评)看来,“台独”此次对历史课纲进行修改,就是对外界发出的强烈信号——他们,等不及了!
“台独”就是两岸关系的一颗毒瘤,尤其是在蔡英文上台之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愈发活跃。
知病源才能断病根,“台独”势力成分复杂,起源既各不相同,又相互交织。
今天,戎评就来一次大起底!
日本人的文化战争
为何称“台独”势力成分复杂?戎评先简单地从岛上这2300多万人说起。
如今的台湾人口中,约2%是高山族人,比17世纪以后大规模迁居的汉人要更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和对印第安人背信弃义,在16世纪到19世纪进行大屠杀的美国人不同,后上岛的汉人与高山族人一同生活,并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携手开发台湾岛。1811年,不计入高山族的情况下,台湾人口已超过200万,逐渐走向繁荣。
毫无疑问,台湾岛上的汉人是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但“台独”势力中,闹得最凶的也是这些人。而它的历史缘由,可以追溯到日本殖民时代。
1895年,大清签署《马关条约》割台之后,宝岛迎来了最为黑暗的50年。一场场大屠杀让岛上尸骸累累,而台湾文化也岌岌可危。
在1872年到1879年期间,日本通过“琉球处分”,积累了大量的殖民经验,其中被坚决推行的就是文化“日本化”。
在殖民地区,日本采用高压手段,逼迫所有原住民将自身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全部用日本的替代。这一招堪称“釜底抽薪”。
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留存?就是因为其他文明丢了语言和文字!
给了大棒自然要给蜜枣,日本当时还对台湾人诱之以利,严格划分阶层。台湾名门鹿港辜家,其事业奠基者辜显荣就是台湾第一个“汉奸”。
而从1937年开始,“皇民化运动”更是令不少台湾人,迫切希望获得“皇民”身份,成为真正的日本人。
在这50年中,台湾经历了一场大范围的文化“灭绝”,住民在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上,更多的倾向日本,而非中国。经历过这段时间的台湾人,哪怕是在二战结束之后,其自身与子女都对中国文化保持着距离。比如“台独”大佬李登辉,他就将“精日”一词体现得淋漓尽致。
1949年,由于退守台湾,大量人口也随之迁徙。根据统计,1945年到1949年,国民迁入人口占比约为14%。正是这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才使得中华文化能够在台湾得以延续。
蒋氏父子的功与过
毋庸置疑,蒋介石对台独的打压非常成功。
在台湾,蒋氏父子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代表”自居,对整个岛内文化进行了大规模重建。从文字到历史,逐渐从日本的影响中脱离出来。
但是,地缘的隔阂,成为滋养台独的养尸地。
内战失利后,退踞台湾的颁布台湾省戒严令,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封锁大陆消息,实施军事管制。
从1949年开始算起,两岸之间交流断绝时间一度长达三十多年。
由于意识形态和地方文化的差异,两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走出了略有不同的两条道路。这是二战结束后,“新台独”思想的起源之一。
直到1987年底,在一纸《告台湾同胞书》的号召下,两岸才逐渐有了交流。在达成“九二共识”之后,海峡两岸才真正开始了全方面的交流。而这时,从日本侵占台湾算起,已经超过百年了。
1988年的春节,蒋经国在介寿馆撒手人寰。
至此,台湾正式走入两党执政时期。和民进党之间的斗争,让“台独”势力趁机做大。
台湾选举和美国选举一致,蓝绿阵营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因此,候选人想要胜选,除了要稳固自身的基本盘,还必须拉拢中间阵营。
但是,在这个领域有着很大的劣势!
戎评(微信公众号:戎评)前文提到,台湾人口组成复杂,在不同时期经历过数次人口迁入。台湾文化复杂,不同时期的人群接受了不同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尤其是,他们不仅是最后大规模迁入台湾的,而且在“二·二八”事件中,同原住民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李登辉上台后,认为难以保留蒋氏父子时期的权利。于是他大肆宣扬“台独”,并亲手将以“台独”为目标的民进党带大。
无论是民进党还是,他们清晰地认识到,“台独”在岛内是有市场的。在台湾岛内,1949年之前就入驻的原住民是人口主体,中间阵营大多在他们之中产生。
而在1895年到1987年这九十二年之间,岛内的原住民至少已发展了4代人。在这部分人的认知中,台湾岛和大陆之间从来就不曾是一体的。台湾蓝绿阵营对票仓的争夺,正是体现了某些人群的价值倾向。
贼心不死的美国
蔡英文上台之后,屡次过境美国,根本目的就是获取美国对“台独”的支持。美国为何要支持“台独”呢?
两个方面:历史根源与战略考量。
从签订《波茨坦公告》就能看出,美国人当时认为只有蒋介石的国民才能真正地代表中国。
1946年的春天,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一年后,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正式标志冷战打响。这一场意识形态间的较量影响深远,也成为了华盛顿在中国的利益代表。
在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下,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矛盾加剧。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意识形态,让本就深陷内战的双方隔阂加剧。
由于美国人的支持,蒋介石一生都在寻求反攻大陆的契机。也是在他执政期间,两岸之间军事冲突不断,大大地加强了两岸民众间的对立情绪。
此外,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国防战略中,台湾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1951年,为了围堵亚洲东岸,威慑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时任美国顾问的杜勒斯提出,以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构成一条近海岛屿链。
这就是第一岛链的由来,而台湾则是最为关键的枢纽。
如何才能将台湾牢牢把握在美国手中呢?杜勒斯认为台独势力非常重要。
在这一方面,美国可谓是轻车熟路。看看美西战争后独立出来的菲律宾和古巴,还有美国因此占据的关岛、威克岛和波多黎各。一旦“台独”势力做大,台湾真从中国分裂出去,那么这片地区就会被美国迅速掌控。
所幸的是,尽管蒋氏父子让两岸人民隔阂加深,但在“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上,是十分清醒的。随着时间推移,冷战结束时岛链战略也随之结束,但台湾仍是美国利益的重要一环。
其实在中国研制出原子弹之后,美国人心里十分清楚,台湾反攻大陆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性。但台湾仍是美国军火商们的大客户,每年都能够从这拉到大量的订单。
1979年,美国出台《与台湾关系法》,从法律层面打通了对台军售的通道。同年,美国就向台湾地区出口了近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美国对台军售,不仅省下了不少老式装备的处理费用,更是满足了国内军火商们的利益诉求。
尤其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军贸市场萎靡,因此台湾成为了美国军火商们的头号目标。如何才能够让台湾继续下订单呢?扶持岛内“台独”势力,并以对台军售作为筹码,是白宫选择的策略。
这一点在李登辉执政的中后期,以及陈水扁执政期间,美国对台军售额上得到了直接的体现。
在1994年到2000年期间,美国对台军售总额达到150多亿美元,占世界军火销售的11%,冠绝全球。一直到2008年,美国军火商几乎每年都能从台湾获得大量订单。
当然,军售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台湾牌对中国的战略遏制!
特朗普上台后,火速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而为了达成目的,他悍然打出台湾牌:
2017年6月29日,特朗普批准了上任后首宗对台军售方案,总价值达到14.2亿美元;
2018年1月23日,美国在WHO会议上提议台湾成为观察成员;
2018年3月17日,《台湾旅行法》生效,美国妄图令美台官员可以合法互访;
2018年8月13日,美方在签署的“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公然鼓励美台军事交流。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新冷战”的氛围开始在中美之间弥漫开来。在这一情况下,美国对“台独”势力的支持开始加大,妄图用台湾问题牵扯着中国的注意力。
无论是出于历史原因,还是基于现实因素,美国对“台独”的支持显而易见。
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台湾保持“不统不独”才是真正地符合其利益。毕竟在白宫有所需要的时候,这张牌就能够从手上打出,才可以做到利益的最大化。
心怀不轨的日本
除了美国,日本也是台独势力的幕后老大。日本又为何要支持“台独”呢?
戎评(微信公众号:戎评)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
历史因素:在日本殖民时代,日本对台湾原住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新生代的台湾原住民,基本上都经历过日本文化的熏陶,在情感上有着天生的倾向。当时获得“皇民”身份的台湾人,与日本右翼关系亲密,生活条件更是优渥。
在蒋委员长镇压“二·二八”起义的时候,有一批“台独”分子选择逃亡日本,其中就包括辜显荣之子,“皇民”辜宽敏。他在右翼分子的大力支持下,在日本组建了“台独联盟”,是名副其实的“台独”大佬。
在支持“台独”的过程中,日本右翼分子在国内可以捞到大量影响力和选票,也能够从台湾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李登辉、辜宽敏和陈水扁等人,身居高位的同时给日本右翼献上了大量资源,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利益。
地缘战略:一旦中国收复台湾,对日本而言,将是一场巨大的战略灾难。
第一,日本孤悬海外,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其经济极度依赖海外贸易。台湾海峡是日本远洋贸易的重要通道,尤其是来自中东地区的进口能源,此处是必经之路。
根据统计,2010年的时候,日本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度达到了80%。台湾海峡就承担了日本90%的石油进口量。而日本全年对外贸易总量,有一半要经过这一海上通道。
因此,日本不希望中国收复台湾,彻底掌控台湾海峡,这一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第二,在安倍晋三上台并突破《和平宪法》之后,日本海上作战范围扩大到1000海里,极大地增强了对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欲望。
在距离台湾苏澳军港不足500公里处,就是中国海军前往太平洋海域的重要水道——宫古海峡。在这一区域附近,日本的军事基地可谓是星罗棋布。
台湾东部山脉居多,这样的地形让宜兰、苏澳和基隆等港口,均能够建设成解放军核潜艇基地,对日本在宫古海峡附近的军事力量,造成更大的军事压力。
一旦中国收复台湾,不仅能把军事力量部署到琉球岛链附近,更加接近日本本土,还能够掌握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这对于日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东京不断支持“台独”势力的一大原因。
第三,日本和美国抱有同样的心思,想借助“台湾牌”,牵扯中国的注意力,进而攫取台湾之外的利益。
戎评认为,日本之所以支持“台独”,重点是想保住其在琉球的利益。
琉球群岛、宫古群岛和八重山群岛究竟给日本带来了多少利益?首先,这些海外领土大大降低了驻日美军基地在日本本土密度,让日本本土民众受外国驻军的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日本将其海洋经济区向外极大地延伸。从最南端的与那国岛,到日本本土最南端的鹿儿岛,足足延长了1000公里。这与从鹿儿岛到东京的距离相当,几乎是半个日本本土。
那么问题转回“台独”,这与中国收复台湾与琉球又有什么联系呢?只要两岸统一,中国就能以台湾为跳板,将影响力覆盖整个琉球。
2013年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论 马关条约 与钓鱼岛问题》,将矛头直指日本侵占琉球不合法一事,称“琉球问题也可再议”,在日本政界和舆论引发地震。
9日,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对外发声:若论文代表中国立场,日本绝对无法接受。10日,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接连发声,通过各种方式、从各个方面反驳《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
不难看出,日本在琉球问题上是心虚的,更是害怕中国的。
以经济文化为刃
戎评(微信公众号:戎评)前文把病因给分析了一番,后面自然是要开药方,对症下药了。
想要解决“台独”,海峡两岸的隔阂必须被打破,加强文化与经济交流是必须之举。
1993年4月27日,在达成“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汪辜会谈”,就是海峡两岸破冰的最佳例子。会议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两岸就加强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签署了四项协议,成果颇丰。
但是仅仅在两年后,第二次“汪辜会谈”受到李登辉访美影响而延期,并最终随着李登辉暴露“台独”野心而付诸东流。不可否认,“汪辜会谈”拉开了两岸文化、经济等领域交流的序幕,但两岸真正地大规模交流,还是马英九上台执政时期。
2008年,马英九接任陈水扁上台执政,为两岸关系带来了转机。在他的两个任期总共8年时间内,在尊重“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海峡两岸交流日渐频繁。
当时台湾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但借着两岸交流的东风,台湾商旅不仅安然度过了这次危机,还让其业务向大陆发展。尤其是台湾的旅游经济,更是走上了发展繁荣的快车道。
2007年,陈水扁执政末期,台湾旅游业增长缓慢。前三季度进岛旅客累计270.13万人次,较2006年同期增长4.88%,但比2007年全球旅游增长8%的预期要低得多。其中大陆游客占比很低,这与陈水扁的“台独”政策有着直接关系。
2013年,马英九开启第二任期,台湾旅游业迎来井喷。较2012年相比,进岛旅游总人次不仅首次达到800万,其中大陆游客增长率更是高达11.15%。
在2007年9月底,台湾旅行社总共仅仅只有2114家。但在2014年9月底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2619家。被大陆带动的不仅是旅游经济,配套的服务业,比如餐饮、交通运输和住宿等行业,全部受益颇丰。
此外,随着经济交流的深入,岛内制造业、经济型农产品都逐渐依赖大陆市场,台湾的年轻人也开始选择前往大陆就业。
戎评(微信公众号:戎评)认为,我们在马英九执政时期,既加强了两岸人民文化交流,让台湾的年轻人逐渐对大陆有了了解;也把控住了岛内经济的命脉,令其经济对我们有了高度的依赖。
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岸交流时间尚短。并且受到“台独”分子的干扰,交流一直呈现断断续续的状态,最长连续的时间也不过是七、八年。更何况这一段时间对于整个近、现代史来说,可谓是白驹过隙。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蔡英文上台后岛内才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一样的话语,一面抱怨蔡英文的“台独”让经济变差,一面又有大量民众支持民进党的决策。
全球外交绞杀战
如果说加强两岸交流是消灭“台独”在岛内生存的土壤,那么大陆在外交方面做出成绩就是在断绝“台独”的外援,“一个中国”成为了破局关键。
尽管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在朝鲜战争爆发期间抛出谬论称“台湾地位未定”,并在国际社会策动“双重承认”,企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
但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外交领域的基础。并且这项基础不仅是大陆在坚持,占据台湾的蒋氏父子也一致认同。在大陆发展起来之后,“一个中国”更是被国际社会共同接受。
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自1949年以来,直到马英九执政时期,台湾经历数次“断绝”潮。原58个“邦交国”,最终仅余22个。其中没有一个亚洲国家,欧洲也只剩下了梵蒂冈。
蔡英文执政的这两年,岛内“台独”声势渐起,大陆的新一轮外交“围剿”再次打响:
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同台湾“断交”;
2017年6月13日,巴拿马宣布同台湾“断交”;
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宣布同台湾“断交”;
2018年5月24日,布基纳法索宣布同台湾“断交”。
如今,台湾在非洲地区的“邦交国”只剩下了斯威士兰。然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9月于北京召开,斯威士兰还能够坚持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断交潮”,在各个跨国企业中,一股“改名潮”也开始上演。一直以来,不少跨国公司不尊重“一个中国”原则,在地标分类中将台湾归为“国家”一列。
今年1月,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发给中国会员的活动信件中,把西藏和香港、澳门、台湾都列为“国家”。这引起了一时轰动,万豪中文网站与中文版和手机应用程序都被相关部门勒令关闭一周整顿。
今年4月,44家外国航空公司在网站上对“台湾”的称呼存在问题,中国民用航空局果断要求涉事企业在180天内完成整改。在7月25日,最后4家美国航空企业全部压哨完成“改名”,44家外国航企无一例外。
此外,台湾当地的航空公司也自觉加入了“改名”工作,中华航空、长荣航空等老牌台湾航空企业都将删去了“涉台标注”。
在国际社会上,“一个中国”已经是全面共识。中国需要在外交上做出更多的实际行动,让“台独”分子认识到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
面对“台独”必须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