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湿刻”

04-06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什么是“湿刻”

紫砂器的泥坯在用明针光坯完工后,到坯体表面水分挥发而发白、发硬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个时段用工具在坯体表面刻画,称“湿刻”,即在潮湿的泥坯上刻画。

湿刻大致可分为两种:1.用竹、木等削制的尖锐工具在坯体表面划画,即典籍中提到的“竹刀刻”。《阳羡茗壶系,别派》记载: “时大彬初请能书者落墨,用竹刀画之,或以印记,后竟运刀成字,书法闲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说的就是“竹刀刻”。主要特征是字迹边上有泥微微泛起,从划痕看,既有刀锋切割似的起笔、收笔,又有圆头划过的痕迹。用竹刀在有弧度的湿坯壶面上刻字,刻划时阻力较大,因为坯体在空气中干燥较快,坯体表面的软硬一直在变化中,刻字时中间不能停顿。

2.用金属刀具刻成笔画两边锋利的V形字,简称“双刀见底”,如“行有堂刻诗句圆壶”的刻法。

清光绪之前的陶刻作品以湿刻为主,包括嘉庆、道光年间在邵友兰、杨彭年等名家作品上刻字的邵二泉以及曼生壶的刻画。

紫砂壶收藏鉴定专家——不周老师

教大家如何买到好的紫砂壶,了解最新紫砂壶行业资讯

请加不周老师私人微信:97808220(长按直接复制微信查找添加)

标签: # 体表 # 紫砂壶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