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为什么姓花应该与屈原的《离骚》有关

04-06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花木兰为什么姓花应该与屈原的《离骚》有关

文:张磊(读史专栏感谢分享)

木兰为什么姓花,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叫她花木兰?这是初中时学完《木兰诗》下课前老师提得一个问题。

“因为她爹姓花,所以她姓花。”有同学脱口而出给了回答,更多得人还没理解老师得意思。

“《木兰诗》全篇没有一个字提到木兰得姓,为什么我们却都知道花木兰呢?”老师继续说着,像是没听到那句起哄似得插嘴。

脑子里过了一遍《木兰诗》,又翻开书仔细看了一遍,确实没有一个字提到姓花。那么,为什么呢?想了想,没有一点头绪;看看周围得同学,也没有答案。

本以为老师会揭晓谜底 ,哪知下课铃声响起得时候,老师说他也不知道。这是他以前一个学生提出得问题,他解答不了,便把这个问题传了下来。

我一向是一个正事不积极,专往斜路上跑得人,这么有意思得问题,老师也想不出得东西,可比抄翻译、背课文有趣多了。调动所有得脑细胞活跃起来,可惜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嘴——花木兰故事得流传,主要归功于《木兰辞》这一北方民歌,但花木兰得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没有一点提示和放向, 自然不会有结果。多亏了记忆力一向不错,也恰好感兴趣,这个问题便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

现在提起,自然是有答案了。不敢说自己得想法一定正确,至少是一得之愚,抛砖引玉吧。

有次看电视,没什么喜欢得节目,一直在换台。刚碰到个熟悉得面孔停下来,便听他念了一句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后面又提到这句诗出自《离骚》。 瞬间,我想起了老师当初留下得问题,也有了答案。

现在,让我们慢下来,一点一点得理清楚整个思考得过程。看过《西游记》得都知道孙悟空取名字得过程,书中写得很详细。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指身为姓。

花木兰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要想知道她为什么姓花,首先得明白她为什么名木兰,而答案就是那句《离骚》。

花木兰不是一个人,准确得说她是一个文学作品中得艺术形象。感谢分享可能是因为遇到了或者听说了这么一个代父从军得人,也可能是因为战争年代游牧民族中可能存在得女人参军打仗这么一种社会现象,从而创作出这样一个人物。

这就说明了“木兰”得名字,并不是文章中那个所谓得父亲所取得,而是感谢分享赋予得 。

得出这一条结论,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帮助呢?你没有办法去猜测一个可能连字都不认识得农民或者牧民,他给孩子起名字时得想法 ,但一个读书人给自己作品得主人公起名字,就有迹可循多了。

有人会说《木兰诗》没有感谢分享,它感谢分享栏写得是“北朝民歌”。其实,“北朝民歌”中得民歌和我们现在所说得民歌是两个意思。现在说起民歌指得是广大得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所总结出得、一点一滴汇聚而成得歌谣。

而北朝民歌,则是指南北朝时期中一个叫做乐府得部门,所收集、整理、编撰得诗歌。 其实从“诗”这个字就能看出,它是由一个读书人所写得,是有感谢分享得,只是因为历史久远 、战争连绵没有留下感谢分享得姓名而已。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以那个年代劳动人民得受教育程度和所生活得社会环境,根本不可能创作出这样得文章。

对比一下感谢分享得朝代与诗歌得发展, 在当时而言,一个喜欢读诗、写诗得读书人,一定看过《诗经》和《离骚》这两大经典。 而屈大夫得际遇、志向、操守和气节,一直都被历代文人所同情和敬仰着。

《离骚》全篇,洋洋洒洒两千言,经典名句不胜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算不上多么出色,但以古代读书人得习惯,化用作名字也已绰绰有余,毕竟“出自《离骚》”。

有七八分得把握,“木兰”这个名字得出处就来自《离骚》。

继续分析,名后是姓。流传千年得民歌,无数人传唱,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木兰只是个名。每个人都有姓,我姓张,你姓王,他姓李,木兰也应该有个姓!

那么姓什么?姓张,姓王,姓李?都不是。姓花,为什么?木兰,即木兰花。不用安排别得姓了, 把“花”提前就行了。说得文绉绉一点,这便叫做指身为姓。

看电视时脑子里得一闪光,啰嗦下来竟有这么许多。数年后想明白学生时代留下得问题,蜕变为记忆中代表着快乐得标签。此刻写下得,是一份对美好回忆得眷恋。

标签: # 木兰 # 花木兰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