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外来和尚念好经!

03-31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71 外来和尚念好经!


这段时间聊了很多晚清官员和商人,而且都是一些有才能有作为的成功人士,他们出身不同禀赋迥异,但每人的身上却都隐隐约约地贴着同一个不堪的标签:腐败!哪怕是号称圣人的曾国藩,尽管他洁身自好,但照样要行贿!难道整个晚清朝庭,就找不到一个真正廉洁的官员?你别说,还真有一个,大名叫赫德,此公和慈禧老佛爷还真有缘,起码有三个共同点:同一年出生(1835),同样掌权48年(1863-1911),同样死在任上。慈禧是大清的大当家,赫德是大清两个钱袋子之一的海关总税务司的大当家。赫德不仅个人清廉,更重要的是他管理下的大清海关机关两千多号人,几十年只出过5起违规案例,别说是晚清,就是放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看,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葩,难怪有人说赫德治下的大清总税务司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

为什么赫德能创造奇迹?只因为他并不是大清的子民,而是个外来的洋鬼子英国人!

大清的海关怎么用了个英国人来管理?这话说起来又得长叹一声:还不是自己不争气嘛!海关落在洋毛子手里和租界一样都是半推半就弄成的。话说1853年,洪秀全的太平军打进了南京城,上海也跟着闹起了刘丽川为首的小刀会起义(或者说暴乱吧),把上海县城占领了,浓泡清军打不过会党,上海道台吴健彰狗急跳墙就下令一把火烧了上海城,自己跑到租界躲了起来,关税就没人收了。可人家外商的货船还在港口等着呢,生意还得做嘛,于是英、法、美三国的领事一商量,决定三国各派一人,成立临时性的税务司,代替中国管理上海海关。出人意外的是,这帮洋毛子居然能诚实认真地收税,事后又如数交还给中方,而且,税款还比中国人管的时候交得多呢!1861年,喜出望外的清干脆和英美法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成立了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辖的总税务司,委托英国人李泰国全权实际管理。但这个老李为人十分骄狂,让大清官员很不感冒,1863年,趁他回国休假,就调当时广州的副税务司、只有28岁的青年同志赫德接任总税务司一职。从此,赫德就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48年,其任职之长只有慈禧能与之比肩!

事实证明,赫德的确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同志。他一上任,关税收入就年年上涨,只用了五年就把大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赔款1200万两搞定了。据统计,历年海关税收总数,从1861年的550万两,增至1910年的3500万两,五十年间增长近6.4倍,占了当时大清财政收入的20%以上。本来大清打的小算盘是,海关税收挣的是洋毛子的钱,估计也就是三瓜两枣的,央央大清根本没太上心,鸦片战争以前,这点钱是交到内务府的,作为皇家的零花钱。没成想国门打开后,从洋毛子那里收的钱是越收越多,不但填平了各次的战争赔款,还有余钱滋养千疮百孔的大清朝,那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啊!

赫德同志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能放开手脚,按自己的理念管理总税务司,他要大清给了特别的自治权,说白了就是我小赫管理的总税务司从机构设置、职员任免、员工待遇由我作主,我对你总理衙门全权负责,但我也不是独立王国,各位大人可以随时来检查工作。没想到,当时的总理鬼子六很痛快地说:OK,你办事我放心!我捏个乖乖,一不小心,小赫搞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特别行政部啊!执掌中国海关,赫德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无所不在、根深蒂固的腐败现象。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海关,从最高级的海关监督到最低级的杂役,都广泛参与走私活动,定期向商人索取高额过关费,这不仅让外国商人头痛,皇帝更头疼。皇上一不高兴就反腐,海关监督就成了一个高危职业。仅是乾隆年间,因腐败被查处的海关总监就有6位:1737年的祖秉圭、1747的郑任赛、1759的李永标、1774的李文昭、1778的德魁和1786的富勒浑,他们有的被抄家斩首,有的连累全家为奴。和现在一样,真是前腐后继、视死如归啊!赫德不是皇上,他没权杀人,只好把英国鬼子那套制度模仿移植过来。

首先,是建立科学严谨的会计制度。清代海关原来的会计账簿是落后的四柱记帐法,不但所有陋规和灰色收入不能体现出来,甚至入了库的税收也有可能化公为私。1865年,赫德在英国公共会计的指点和帮助下,建立了一套严格、详细和可靠的会计制度,这套制度不仅使假账难做,还方便对海关税收情况进行详尽的核查,有效遏止了海关腐败的滋生。

其次,是设立独立严格的稽查制度。他设立了专门的税务稽查司,不定期巡视监督各地海关,每年至少去每个港口检查财务账薄一次。稽查税务司的权力很大,每到一处,稽核人员就马上接管相关票据和全部账册,不受任何干扰。一旦发现有未经授权的支出、滥用公款或其它不正当行为,立即处置,决不搞下不为例那一套。1873年4月,有一个副税务司的失职造成了海关23000两银子的损失,在处理责任人的同时,赫德认为自己也有失察之责,用自己的钱填补了这个亏空。

第三,是建立高效公正的人事制度。赫德一上任,也借鉴英国的文官制度,对海关进行大换血,向全球公开招收高素质员工,任何人要进海关,必须通过考试合格。赫德先后在上海、九龙、广州、青岛和伦敦等地设置考点,不管是谁介绍来的人,必须参加考试。赫德在广州有位牧师朋友,希望安排儿子进中国海关。赫德说,那你就让他到伦敦的办事处报名参加考试吧,结果考试不合格被淘汰。为了提高职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赫德治下的海关拿的是高工资,同一个级别,是其他部门的6倍之多。1898年,海关经费每年高达300多万两,但清却很痛快地批准了,朝廷觉得人家拿得是多了点,但工作成绩也很显著嘛,值!

赫德同志在搞好海关工作的同时,大力督促和支持大清的洋务事业。一方面是财务支持,整个洋务运动办的各种企业,包括北洋水师的建军费和出国幼童的留学费,都是靠每年的海关税收支撑着。赫德治下的总税务司不但是大清最廉洁高效的机关,也是最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他亲自参与各种洋务活动,如引进西洋的科技教育,扩大和充实同文馆的教学内容,亲自带领清朝官员外出访问扩展视野,促成了大清第一个外交官郭嵩焘于1876出使英国,亲自帮大清到欧洲订购军舰、加快北洋舰队的建立,引进欧洲的邮政系统,等等。可以这么说,小赫左手把海关的钱抓过来,左手就把钱撒到各种洋务项目中,是大清总理衙门搞洋务的急先锋、总顾问和财神爷!为了大清的洋务事业,赫德同志真可当得上诸葛亮先生自誇的那两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信,请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给赫德写的墓誌铭:“赫德,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中国灯塔的建立者,国家邮政的组织者和主持者,中国的忠实顾问,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他谦和、容忍、明智和果断,克服了艰巨的障碍,完成了一项伟大的造福于中国和世界的工作。”

赫德,一个外来的和尚,真真是念出了一本漂亮的好经!但这也是我们这些“庙里和尚”的看法,要在庙外洋和尚看来,赫德的廉洁和高效实在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高风亮节,不过是个平常人应该做到的平常事,顶多是比较能干而已。还是那句无数人说过无数次的平常话:好制度养成好文化,好文化生出好官人!可让人害臊的是,这么平常的事,我们为什么就一直做不到呢?!

标签: # 赫德 # 海关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