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严重,照见家长对未来无力的恐惧

亲爱的家长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祁祁喵,今天是2018年5月28号,是我们的第102讲。最近这几期将是“亲子堂”系列课程,我们将专注于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如何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昨天有个家长来访,说及自己12岁的男孩,几乎泣不成声。在对儿子许多“恶劣事件”进行几近绝望的倾诉之后,她总结陈词说:“他现在才这么大点,就敢这么对我。等我老了……”省略号后头,是一长串眼泪。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青春期叛逆严重,照见了家长对未来无力的恐惧
“等我老了……”这四个字后头,祁祁喵划了个长长地省略号。这省略号后头藏着的是什么?是家长深深的恐惧啊!
恐惧孩子越来越不服管教,不知会长成什么样儿;恐惧工资不见涨可物价房价长了翅膀的飞涨;恐惧容颜不再美丽身体不再年轻,恐惧自己一天天加速贬值;恐惧父母双亲身体越来越差看病越来越贵,恐惧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不得不面临拿钱为父母续命的两难选择;恐惧丈夫有可能不忠、婚姻有可能解体,恐惧大把大把年轻美貌女子会在工作岗位上取代自己、会在婚姻家庭里取代自己;恐惧日复一日柴米油盐庸常日子里一天天年老力衰一天天老而无用之后,再也没有一丁点被利用、被使用的价值之后,会被嫌弃、被空巢、被漠然遗忘……那么多那么多对不可知未来的恐惧,猝不及防,突然被孩子“青春期这面镜子”提前照见、放大、倒逼。
怎么办,怎么办,无数个怎么办!问天问地问自己,全是无力。怎么能不惶惶,怎么能不恐惧?这样惶惶和恐惧的情绪垃圾,总要有个去处,于是迎来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麦芒针锋尖对尖,杠起来了,矛盾加剧了,家里头一地鸡毛,满目狼藉……怎么办?是去朋友圈大口大口喝鸡汤?还是被“别人家孩子”刺激着转过身来与孩子加力再闹?
二、身份置换,从恐惧中抽离并去掉情绪重回理智
不,不!请停一停!定而后生静。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人”这个物种,一旦被恐惧所支配时候的共性症状是什么?立马被另外一个人附身的感觉啊,一下子就不是原本那个理性从容的自己了。
那个附身了的家伙是什么样儿?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大脑一片空白,特别容易冲动,不能准确判断,无法控制自己……如此等等。亲爱的,请试着按照以上描述,在自己大脑里创设这么一个形象:吓不吓人?根本就不是个正常人类了嘛,秒变非人类的节奏!
咱再在大脑里创设第二个情境:如果你是孩子,你每天一进门就面对这么个非正常状态的“非人类”,你什么感受?你肯定也不乐意啊,你也肯定脑仁疼啊!
更何况我们的孩子,他们从12岁到18岁之间的这个生命阶段,本来就够辛苦的了,生理上身体特征的变化成长让他惶恐和不安,心理上格外不同的反常变化也让他惶恐和不安。一个成年人如果突然遭逢巨大打击和身心双重变化都会扛不住的,更何况一个12岁的孩子?面对这么可怕的不确定感,他只会比家长更惶恐更不安。
家长明明“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还多”,有这么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心理体验可以帮帮孩子,可家长们却走进了自己的死胡同,比12岁的孩子还像个孩子似的,整天跟孩子对着干,不顺着他、不温暖他、不指引他,还要求他像个小圣人似的温言细语体谅你、敬爱你、甚至充当你倾倒负面情绪的垃圾筒。他只是个12岁的孩子,他不是圣人!他甚至每夜在梦中都要忍受骨头长开的生理疼痛;他只是个12岁孩子,论生理年龄你比他早来这世界二三十年。一个小你二三十岁的孩子,他凭什么安慰你的不安、拯救你的恐惧?
“要想知道,打个颠倒。”老祖宗说的好啊,老祖宗说的就是这个“同理心”。你在大脑里头创设一个情景,把自己跟孩子的位置颠倒一下,你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12岁的孩子,并通过这个12岁孩子眼睛和立场来看看这一场家庭情景剧,真真切切感受他所感受的,你就会被自己的偏颇、自我、固执以及对孩子的不尊重不体贴给吓到!你就能彻底把自己从无数未知的恐惧中完全抽离出去,并重回一个正常成年人的清醒和理智。
三、创设情境,通过提前体验分离激活爱的链接
通过第二步的身份置换,家长回归了那个正常、清醒、理智的成年人。以一个三四十岁的、极其正常的成年人心态,再去平静面对一个十二三岁孩子花样百出的“坏”表现、层出不穷的情绪化“坏”反弹,还能生出满肚子气么?是的,不但不会生气,相反,还会觉得这许多花样格外有趣,尤其是可以借此与自己青春期那些个大大小小的恶作剧作个比对,并与孩子分享、交换,简直有趣极了,是不是?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顺顺当当度过这相对特殊的生命阶段,并能够自然而然享受这难得的生命体验;是帮助孩子完成生命特殊阶段自然发生的心理上与家庭的分离,以及分离之后顺利的回归。
如此艰难的成长任务,如此复杂的心理较量,要怎么样简单地实现、自然地发生呢?祁祁喵会创设什么样的方法达成如此神迹般的神效呢?
大道至单,答案:画方格,做减法!
亲爱的,我们先来做一道算术题:假设咱家孩儿健健康康到100岁,那么,他在这人世间的天数就是36500天。减去他刚出生时候只会讨你欢喜、绝不惹你心烦的两年,减去2岁之后他在幼儿园、在小学、在初中、在高中、在大学的时候,再减去大学之后参加工作每天上班、谈恋爱、参加同学聚会、单位聚会、出门旅行等时间,再减去剩下的在你身边时候他需要吃饭、喝水、上厕所、睡觉以及上网、玩手机、看电视、听歌、阅读等所有独处的时间。减去这一切之后,最好的状况是36500天里还能余下900天可以与你共处。如果,孩子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安家、一年两年三年才回来看你一次,那么这900天还要再减去许多……好吧,不能再减了。再减下去,都是泪啊!
现在,咱们就以900天为标准,画900个小方格,然后根据孩子实际年龄划去你们已经在一起耗费掉的时间。数数看,从此刻开始,你们还有多少天能够在一起?
然后,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把这张方格弄的很大、很醒目,然后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准备三支颜色不一样的彩笔,分别专属于爸爸、妈妈、孩子固定使用;三个人一人一天轮换执笔,日子每过去一天,执笔的人就用自己的专属彩笔涂掉那一天。
亲爱的家长们、同学们,每涂掉一天,心里什么感受?请永远永远、一直一直记住这种感受!有这种感受垫底,让我们再回头看看“青春期”。青春期是什么?青春期不过是一个生命自然成长的过程而已。是人类庸人自扰之,非得把它们单独提溜出来,再各种实验、各种研究、各种例证、各种吓唬,于是脑袋长在别人肩膀上的家长们就如临大敌各种严防死守。
结果呢?越严防死守,就越出问题。就像更年期这东西,没人提这个概念、没人划分这阶段的时候,我们的母亲、我们母亲的母亲,她们难道就不活了?不照样愉快地过自己原本该过的日子。
孩子的青春期何尝不是一理?生命自然成长的过程而已,就像一颗种子在泥土中静静地呆着,呆着呆着就自然而然地发芽,发了芽就自然而然地破土,破了土就自然而然地沐浴阳光吮吸雨露,然后自然而然地开花,自然而然地结出甜美果实。
家长安之若素,孩子处之泰然。这么自然而然的生命成长过程,干嘛要把它“妖魔化”了呢?就让它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就好了。
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在线课堂,我是祁祁喵,我们下节课见哦!
祁云:资深媒体人,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华夏国语文教学探索者,“平凉家长之家”创办人。一手孩子一手文字,不很成功却绝然用心的70后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