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T叔叔讲《灵枢.天年篇第五十四(节录)》

03-28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1)JT叔叔讲《灵枢.天年篇第五十四(节录)》
    《灵枢.天年篇第五十四(节录)》: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
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班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悞.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它就说:人哪,十岁的时候,五脏才算是长好,血气已通──这是真的耶,十岁以下的小孩,你几乎没办法把脉,因为他的五脏没有分化完整,心肝脾肺肾你在脉象上很不容易看出来,所以它说的这是真的,十岁以上才容易把脉。然后呢,「其气在下」,这是我们之后讲阴阳要讲到的,当你的阳气凝聚在下半身的时候,代表你的阳气很旺,因为越虚的阳越会往上面浮脱,越高密度的阳越会往下面沉(注:阳不论虚或实,其质量都为负,按照万有引力公式,因虚阳惯性质量为正,其受引力场排斥作用向上运动,高密度的实阳惯性质量为负,其受引力场排斥作用向下运动,其关键在于旋进性差异)。所以中国人练气功才会用「铅」「汞」这种字眼,因为凝聚的阳气都是很重的,不是很轻的。
当然,外面有许多人持反论,认为高血压是阳亢,其实多半不是。高血压通常是阳虚,不是每一个,但是大概百分之九十的高血压都是阳虚。因为,第一点,他是老了才高血压啊!阳旺的小孩,活泼到父母都想去上吊,这种小孩很容易流鼻血,可是血压并不会高的。阳旺流鼻血,跟阳虚高血压,是不同向度的事情,这可得分清楚才成。当然,也有人说年纪大了高血压是「阴虚」,或许是因为《内经.素问》第五篇中也有「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这么一句话,所以有人以这个角度来看,认为是阴不足以摄阳造成的。这种病人,还是有的,但现在不很多。
这种阴虚的所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民国初年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有很好的疗效,他的书你们可以自己去看,叫《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有讲他如何在摄阳的疗程中克服肝气反动的问题,那是很值得人尊敬的研究,现在好多大牌名医都不会那一招。但如果你是阳虚的「水毒型高血压」,用了镇肝熄风汤,才改善一点点,就会觉得全身、胃部发重发沉,好像鬼压床,药再也喝不下去了,那时就要用香港前辈谭述渠的「附子破极限」超大剂真武汤,但那个我们等未来教了《伤寒论》再说吧,书你们可以先找来看,但不要急着用,附子用得冒
失,也是会死人的。在古中医的理论,虚的阳才会往上面冲,凝聚得很好的阳都是往下面沉的。小孩子,阳气都是凝聚在下半身的,于是乎,他就会怎么样?──会很喜欢跑步,那个时代的「走」字是「跑步」的意思。等到二十岁呢,他的气已经开始弥漫到全身了,于是他就喜欢「趋」,喜欢快走。那到了三十岁,喜欢以普通的速度走。到了四十岁,喜欢坐着。五十岁呢,眼睛开始花花的了。然后六十岁呢,开始喜欢躺着。七十岁,皮肤都皱掉了。八十岁的时候,他的元气都已经开始离体而去了,于是他「言善悞」,就是开始容易讲错话了──其实现在很多人二十岁就已经「言善悞」了──那九十岁的时候呢,「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到了百岁呢,就是已经剩下一个空壳子了,元气已经都不在人体里面了,所以你死不死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了。这段是告诉各位:我们人的年龄,我们当然可以说你现在几岁,但是你更要注意的是:你的肉体运作状况。在《黄帝内经》的审核标准里面,你是几岁的人?如果你今年二十五岁,可是呢,平常人家问你的人生观,你说:「我的人生观就是『站不如坐,坐不如躺』。」那其实你身体的血气的运作就相当于《内经》里面说的六十岁。这样明白吗?那如果有一个人他已经七十岁了,可是还是很喜欢跑出去压马路,那或许他身体的气血并没有那么差。这是一个观察人的方法。当你看到一个看起来很强健的壮年之人,可是你也看到他每天就只会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那你认为你应该把他看成是一个「实证之人」还是「虚证之人」呢?这就值得考虑啰,我没有定论,但,是很可能是虚的。我们要糟蹋自己的生命力,要在气的层面老衰,其实很容易的。从前香港医生谭述渠到新加坡去看病,一搭脉,就说:「你们这里的年轻小姐,怎么体质跟我们那边七老八十的人一样呢?」后来他归纳出一个结论,就是:因为天气热,所以一天到晚在吃冰,所以元气剩下的存量就是七老八十的人的等级,所以一把脉就觉得已经阳虚到如同老人家一般了。难道台湾不如此吗?所以我才会常常跟学生说:「吃补药,吃补药,吃补药。」那你就说:「身体不是要平衡,要调和吗?你怎么可以光补不泻呢?对不对?中医理论也是说『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啊。」可是,我放眼望去,就是找不到「实者」啊。你们之前已经用了很多年的岁月来泻了,都泻得很干净了,所以就变这样子,一面倒。「予岂好用补药哉?予不得已也~~」要用泻药,必须那个人有些实证,如果有一个学生,他告诉我说:「我走到你的楼梯口,我就有股冲动,想要攀着你的窗框、爬到屋顶去唱歌!」这样子的话,我当然会开泻药。但是,现在的人,没有这种冲动耶。或者如果有人告诉我说:「我走路……觉得……身体,好轻快啊!明明我体重是八十公斤,可是我总觉得只有二十公斤啊,这感觉不太平衡啊,觉得太兴奋了、静不下来,你给我调调呗。」那时候我当然会开泻药。你们去找一个这种的人来给我!我们现在,要找到符合古时候关于实证的叙述的人,还真不容易。很偶而才遇得到一个,而四个里面又有两个是正在发阳明经高烧才变成实证的。          
标签: # 高血压 # 的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