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结局最惨:彭德怀鲜为人知的十个冤屈

03-27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十大元帅结局最惨:彭德怀鲜为人知的十个冤屈

十大元帅中,当数彭德怀结局最为凄凉。当年,毛泽东也曾经写诗称赞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后来却又说“许多同志有恐慌感,难对付你”;他自谓“我这个人类似张飞,确有其粗,而无其细”,毛泽东却认为他“弯弯曲曲,内心深处不见人”……

纵览这位彭大将军一生的十大冤屈之谜却鲜为人知。


彭德怀陵园坐落在湖南省湘潭县的乌石山下,园中的墓碑十分奇特,是一块菱形黑色大理石,耸立在巍巍蓝天之下。对于中国人而言,讲究的是盖棺论定,一个人的墓碑,往往象征着对他的评价,彭德怀的墓碑当然也不例外。

彭德怀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性格是如何炼成的?他的命运悲剧又是怎样造成的?他的悲剧又为后人留下了些什么思索?本文特细细端详。

冤屈一:百团大战成“独立王国”,苦不堪言无人诉

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之前,曾请示,毛泽东是不赞成的。他认为此战会过度暴露八路军实力,引起和日军的戒备,得不偿失。但当时求战呼声太高,也为了提高共产党在抗日中的作战地位,他才最终同意。

此战大捷,同日军均大惊,各自调整了作战方略。于是,就有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大围剿,也断绝了八路军的供给,这一度使八路军的生存处境非常艰难。

所以,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建国后对彭德怀的历次批判中,百团大战总是被拿出来,作为彭德怀“目无”,企图搞“独立王国”的历史铁证,这也成了彭德怀最大的冤屈之一。

延安整风运动中,断断续续批了彭德怀四十三天,就像彭德怀后来带着情绪说的——被骂了四十三天娘。

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彭德怀的心在流血。每每会议散会后回到窑洞,他就不断转圈,不言不语……


冤屈二:“土洋”之争直批刘伯承,无端卷入是非风

刘伯承卷入了“土洋”之争;林彪、彭德怀对刘伯承脱离实际的军事观点颇为不满。于是,军内开展“反教条主义”运动,刘帅受到错误批判。这场运动是在毛泽东的首肯下,由彭德怀亲自发动的。

联系到战争时期,彭德怀与刘伯承之间的一系列纷争,有“人认为彭德怀“挟私报复”。尤其是彭德怀被打倒之后,毛泽东一怒之下曾说:反教条主义,为了顺你的意,我让他们一个提前休息,一个发了转业费,你还不满意?”更是强化了这种误解。

历史的暗角始于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毛泽东在宁都会议被解职后,刘伯承升任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接替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政委的以及朱德。此前,关于毛泽东的去留问题,宁都会议上曾发生激烈争吵。林彪、彭德怀、朱德等极力主张毛泽东仍留在前方指挥军事,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洋派主张毛泽东去职。争论中,刘伯承投了洋派一票。

后来,刘伯承又毫不讳言地指出了百团大战的缺点,打了胜仗的彭德怀对此当然想不通。想不通,自然出现了战友间感情恩怨,也无法解释。


冤屈三:庐山会议彭毛公开矛盾,山雨欲来风满楼

彭德怀上庐山之前,目睹了“大跃进”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在庐山上又目睹各级干部对这个问题的轻描淡写,他忧心忡忡、犹豫再三,最后还是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私人信件,痛陈“大跃进”的弊端。但他没有料到,这封信会引起毛泽东的巨大误解,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庐山会议。会议最初开得很顺利。毛泽东说会议的主题是反“左”,反瞎指挥,反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他那时心情舒畅,除了游山玩水,就是找人聊天,谈古论今。他还说:要在大会上承认一些错误。刘少奇听了对说:“这样很好。他一开头,别人就好说话了。”

会议开得轻松愉快,人们称之为“神仙会”。但后来领导人之间矛盾极度恶化。因为心直口快的彭德怀要“开炮”了。西北小组讨论会上,安静的会议室里,响着彭德怀粗哑的高音:“刚才我向西北小组的同志们介绍了我考察10个省、自治区的所见所闻。我去湖南考察时发现,家乡那个公社,去年报的增产数实际没那么多。何必隐瞒?是什么就是什么嘛!”

这之后,毛泽东突然变得寝食不安,情绪烦躁,吃了安眠药仍难以入睡。毛处于巨大的矛盾漩涡之中。恰好这几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黑云压城。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毛泽东越来越陷入党变修、国变色的深重忧虑之中……

基于这种判断,他决定批判彭德怀。彭德怀终于明白,毛泽东所要发动的斗争,已远远超出了那封信的范围。他只得痛苦地保证做到三条:一、不会自杀;二、不会当反革命;三、不能工作了可以回家种田,自食其力。


冤屈四:“戴罪”返乡秘密单干伤人,旧账升级添新账

事发原因:彭德怀曾回家乡湘潭调研。毛泽东曾指示:彭德怀到哪里都行。地委书记华国锋设宴欢迎,却遭到彭德怀的批评:形式主义、花架子,会劳民伤财的。彭德怀再三向干部和社员解释:“分田要不得”,“单干坚决不行。”

历史已经昭示,当年,由于“大跃进”和公社化对农村的破坏,在广大农民心中萌生的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合理要求,在十七年以后才得以实现,从而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后人很难揣测彭德怀当时在这个问题上的真实想法,因为以他的“戴罪”之身,他不可能公开支持农民这个强烈的要求。

彭德怀旧账升级,又添新账。专案组以无限的人力、财力为后盾,向全国撒下漫天大网。但报告的最后,专案组无可奈何地承认:“彭德怀在湖南,特别是在湘潭地区,还是有其一定的影响。”

家乡人民知道彭德怀为他们讲了真话,他们也要为彭德怀讲出真话,这是乌石峰下老百姓的为人品德。他们为历史留下一段正气之歌。


冤屈五:“里通外国”成紧箍咒,无中生有口难辩

在七千人大会上,在对待彭德怀的问题上,一个捕风捉影的“里通外国”的罪名强加到彭德怀的头上。针对“里通外国”说,彭德怀愤然驳斥道:“我同任何外国人都没有个人接触。完全是无中生有!”

彭德怀详细讲述了出访期间与赫鲁晓夫几次礼节性会见的经过、时间、地点、陪同和翻译人员,说:“我根本不懂外国话,同外国人任何谈话都要经过别人的翻译。要里通外国,我怎么去密谈?”

但为了革命,为了党的利益,应当按专案组的要求“认罪”以“巩固的威信”,还是“抗拒审查”以坚持实事求是呢?在极度痛苦与极度矛盾中,彭德怀作出了极度痛苦和极度矛盾的选择。

后来,江青催促专案组对“主要案犯”定案。不久,彭德怀专案组上报《关于反党头目里通外国分子彭德怀罪行的审查综合报告》,并据此建议:“撤销彭德怀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判处无期徒刑,终身剥夺公民权利。”

冤屈六:发妻误听死讯改嫁他人,从此彭郎是路人

彭德怀早年与一位货郎的女儿刘细妹结合,并为其起名“坤模”,夫妻间彼此恩爱。日后,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攻打长沙,从此与之失去联系,也与老家断绝了音讯。

刘坤模非常思念彭德怀,十多年来到处寻夫。她听说江西的红军打到湘南一带,她心一横,一路乞讨,到湘南去寻找红军和丈夫,最后还是失望而归。七年惊魂漂泊,她早已心力交瘁,误以为丈夫已辞世多年,在万般无奈的困窘中,她答应了一直鳏居的徐任吾,与之同居了。

直至忽闻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刘坤模才知道彭德怀还活在世上,于是急忙给他写信。彭德怀收到信后好生欢喜,马上回信让她到延安来。亲人重逢,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处谈起,扑在彭德怀胸怀中的刘坤模哭成泪人。

十年的悲苦艰辛,九死一生,都化作泪雨流淌……

喜悦中的彭德怀不失军人的敏感,他隐约地觉察到刘坤模似乎有难言之隐。有一天,抗大副校长罗瑞卿交给他一封信,拆开信封,从里面掉出一张照片,看得彭德怀打了一个激灵。这封信是徐任吾寄给彭德怀和刘坤模的,大意是说徐与刘已是夫妻关系,女儿才两岁,离不开母亲,希望刘能回来,并请彭德怀将军理解。照片是徐、刘和女儿榕青的合影。

彭德怀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冤屈七:悲剧婚姻夫妻被迫离异,破镜难圆水难收

为了革命,为了真理,彭德怀牺牲了一切,包括他的婚姻和家庭。他挚爱妻子浦安修,但是在庐山会议之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妻子,却无力承受政治高压,向他提出了离婚!

浦安修和彭德怀结婚后,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从来不干预丈夫的工作。战争年代,两个人聚少离多,朝鲜战争结束后,他们才有了个家。但庐山会议,是劳燕分飞的始作俑者。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浦安修在一个最不该来的时候来到了庐山。而且,还看到了一份最不该看到的文件。庐山上狂风大作,乱云飞渡。那边,彭德怀正在被康生、柯庆施等人围攻;这边,浦安修自投罗网,胆战心惊,饮泣吞声。

此时,北师大党委对浦安修施加了沉重的政治压力,要她揭发批判彭德怀,和彭德怀划清界限。而浦安修也认为丈夫的厄运缘起于那封信,她几次问彭德怀:“你为什么要写那封信呢?不写不行吗?”

八届十中全会前后,浦安修很少回家,被党和学校抛弃的她,在孤独中作出最后的抉择:要党还是要丈夫?考虑成熟后,彭梅魁被伯母的信召到北师大。浦安修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彭梅魁落座,喘息稍定,她马上开门见山地说:“我要和你伯伯离婚。”声音清晰,没有带哭腔,一句话就戛然而止!

后来,彭德怀听完侄女的叙述,紧闭着嘴唇,一声不吭。他终于慢慢地垂下花白的头颅,两滴混浊的泪珠夺眶而出,顺着眼角边密密的皱纹淌了下来……

冤屈八:《海瑞罢官》被诬“翻案”之谜,要留清白在人间

为何《海瑞罢官》被认为是给彭德怀“翻案”呢?原因是:彭真突访成都,向彭德怀提出三条建议。彭德怀保证:第三条我可以照办,我不能让吴晗同志无辜受牵连!

这后来,毛泽东批准在上海正式发表姚文元的文章。他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但是还没有打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一九五九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在毛泽东热情劝慰彭德怀去西南任职的同时,一场酝酿已久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而首批的靶标中,除了吴晗还有彭德怀!

冤屈九:宁死不屈含冤逝世,人间正道安沧桑?

彭德怀在弥留之际,曾留下遗言:“发展了马列主义“,”我自己犯有很多错误,但我不搞阴谋诡计,在这一点上,我是清白的“。可是,心如蛇蝎的专案组人员,却颠倒黑白,诬陷他临终前还在恶毒攻击,给这位屈死的元勋又加上了一项罪名,让人扼腕叹息

1972年元旦刚过,彭德怀突然精神萎靡。五年来,他经受了两百余次残酷审讯,始终铁骨铮铮,敢怒敢骂。可现在他好像换了一个人,不说不笑,也不骂人。他的身体不行了,不久,他的右手指长了一个小疙瘩,剧痛难忍;失眠痼症加重,每日凌晨就醒,睁着眼望着门外的哨兵。

接着他开始便血,昏厥了两次。彭德怀心里明白,他的身体正走向崩溃!

可怜对彭德怀在囚室里的一切,彭梅魁和其他兄弟姊妹一无所知!

冤屈十:骨灰未葬于八宝山公墓,千古奇冤又一人!

一九七八年,彭德怀被平反昭雪,但是,他的骨灰保存下来了吗?放置在哪里?

没想到:革命一生,功勋显赫的开国元勋,死后竟然连骨灰都不能入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这是他个人的莫大冤屈,更是的千古奇冤!

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决定为一批受迫害的老同志平反,也将为彭德怀昭雪。筹备工作一开始,便遇到了一大难题:彭德怀的骨灰存放在哪里?他不幸在北京逝世的,在正常情况下,骨灰盒应存放在北京,而实际上,彭德怀的骨灰却下落不明?

彭德怀的骨灰怎么处置了,放到了哪里?外人不得而知,就连他晚期唯一能见到的侄女彭梅魁也不得而知,一直是个神秘的谜。

标签: # 彭德怀 # 他的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