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重庆大学晒出五年发展“成绩单”

全文分享重庆1月12日电 岁月如歌,砥砺奋进。在九十余载得发展历程中,重庆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得初心使命,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China战略能力。
12日,华夏共产党重庆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重庆大学舒立春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多,重庆大学取得了哪些亮眼成绩?一起来看看这份“成绩单”。
大会现场。曾英豪摄
重庆大学舒立春作工作报告。曾英豪摄
党建工作成绩显著
切实加强党得全面领导,重庆大学党委获评首批“华夏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华夏共10所)并通过验收。3个通过首批华夏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验收,另有3个党支部、1名研究生分别入选华夏“样板支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
8个获评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5人获评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感谢分享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7人获评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感谢分享,鲜学福院士当选华夏“蕞美奋斗者”。
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切实担负起“双一流”高校得职责使命。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China战略部署,深度融入具有华夏影响力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地区高质量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超瞬态实验装置入选China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10个备选项目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重庆大学深入推进华夏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工作,积极打造十大育人体系、六大育人阵地和综合改革示范区(虎溪校区),相关经验得到教育部、重庆市宣传推广和主流已更新深度报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健全学生成长发展体系方面,重庆大学针对刚入学处于迷茫期得新生实施“启航计划”,就业阶段对毕业生实施“远航计划”,通过升学引导、学业互助、基层服务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中。
据了解,重庆大学多人次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计划、“华夏高校蕞美辅导员”“华夏辅导员年度人物”“华夏大学生年度人物”“华夏向上向善好青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承建单位(华夏共20所),获评第二届“华夏文明校园”“华夏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科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在学科建设方面,重庆大学优化学科布局,推进传统学科现代化改造,启动“基础理科卓越行动计划”“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
重庆大学成立医学部和医学院,高起点建设医学学科。上月,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正式划转为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截至目前,重庆大学已新增重庆市肿瘤医院、三峡中心医院、涪陵中心医院、江津中心医院、黔江中心医院5所直属附属医院和附属中心医院。
此外,重庆大学还新增化学、公共管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药学等7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6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推进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3个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
经过五年多建设,学科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学校ESI世界前1‰学科从0个增加至2个,前1%学科从3个增加至12个,其中社会科学总论学科首次进入ESI排名前1%;8个学科进入软科华夏蕞好学科排名前10%,其中3个学科进入前5%;9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100名,其中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名。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重庆大学打造“多元、多维、个性、全纳”得一流本科教育生态。增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7个新工科可以,72.7%得可以进入国内同类可以排名前20%,43个可以入选级别高一点一流可以建设点,21个可以通过工程教育可以认证或国际认证,数学、物理两个可以入选China“强基计划”。
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庆大学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推进通识教育与可以教育融合;成立本科生院,重构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启动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行动计划”。
数据显示:本科生深造率从2016年得33.0%提升到2021年得45.3%。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5.6%左右,进入China部委、基层选调、重要科研机构、央企国企、世界500强等重要领域和重点单位得比例逐年上升。
人才引育成效显著
在引育人才方面,重庆大学通过“学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后备拔尖人才引育计划”“引智计划”“弘深学者”和“弘深青年教师”体系等系列举措,汇聚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队伍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年多来,共引进教师845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0人,引进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从96%提升至98.7%。学校专任教师数由2749人上升至3166人,博士学位比例从65.5%提升至77.1%。
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增速明显,新增院士2名,高层次人才从68人次增加至224人次,其中青年人才从9人次增加至93人次。新增华夏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华夏优秀教师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China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特殊津贴17人。
科研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十三五”期间,重庆大学科研总经费达到75.99亿元,较“十二五”增长89.2%;发表高水平论文增长134.3%;获批China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长41.9%,获批经费增长61.8%,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43项,其华夏家级重大项目从6项增至26项。首次获批China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增2个China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再次牵头承担China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工作取得多项历史性突破,牵头承担多项千万元以上科研项目,首次获得单项1亿元以上项目;牵头研制嫦娥四号生物实验荷载“月面微型生态圈”,获评“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
在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上,重庆大学实施成果权益百分百让渡、1元钱转让等政策,实施成果转化项目528项,总金额1.53亿元,获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China知识产权示范高校”。获级别高一点科技奖9项,其中牵头3项,“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成果获China科技进步一等奖。牵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3项。
开放办学格局不断拓展
重庆大学与33个China和地区得207个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世界一流高校从12所增至92所。教师出国(境)学术交流人数较“十二五”增长(下同)63%;学生派出规模增长312%。
国际科技合作方面,新建成“111基地”及教育部、科技部国际联合平台7个,举办国际会议55个,国际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6741篇。建成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和双学位项目135个。在校留学生增至2048人,增长28.2%,学历生增至845人。
校地、校企合作方面,重庆大学与重庆共建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与重庆30多个区县持续深化合作,共建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明月湖新工科教育创新平台等。与四川、黑龙江等省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江苏南京研究院、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等异地研究院,与中建集团、中核集团等10余家中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舒立春表示,重庆大学将围绕“建设完备弘深之大学”,瞄准华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加快推进“双一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到“十四五”末,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得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2029年建校100周年之前,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2049年新华夏成立100周年、建校120周年,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胡虹、周小平)
近日:全文分享-重庆频道
感谢:李佳靈